毛泽东点评历史人物225 朱熹理学

2023-02-24 21:00:08半条鱼儿03:05 1004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0.49 喜点/集
声音简介

后生对朱熹的评价

徐渭在《评朱子论东坡文》中指责朱熹“只是要人说他是个圣人,并无一些破绽,所以做别人者人人不中他意,世间事事不称他心,无过中比求有过……” 全祖望称:“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江西之学,浙东永嘉之学,非不岸然,而终不能讳其偏。“ 五四新文化运动激烈批评了程朱理学,认为是封建主义的代表,中国进步的思想障碍。 钱穆尊崇朱子,始终如一,晚年撰百万言《朱子新学案》,开宗明义即谓:“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瞻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可与伦比。” 胡道静先生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 李约瑟对朱熹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工作和成就也相当肯定的。他说:“朱熹是一位深入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人。”并对朱熹在解释雪花何以呈六角形时将雪花与太阴玄精石的比较予以高度评价,称之“预示了后来播云技术的发展”。李约瑟还认为“朱熹是第一个辨认出化石的人”,比西方早出四百多年。

如何评价朱熹?

如何评价朱熹呢?我们需要用辩证的观点去评价他。 朱熹,或称朱子,是一位精思、明辩、博学、多产的哲学家。光是他的语录就有一百四十卷。到了朱熹,程朱学派或理学的哲学系统才达到顶峰。这个学派的统治,虽然有几个时期遭到非议,特别是遭到陆王学派和清代某些学者的非议,但是它仍然是最有影响的独一的哲学系统,直到近几十年西方哲学传人之前仍然如此。 中国皇朝的政府,通过考试制度来保证官方意识形态的统治。参加国家考试的人,写文章都必须根据儒家经典的官版章句和注释。我在第二十三章 又说过,唐太宗有一个重大行动,就是钦定经典的官版章句和“正义”。在宋朝,大政治家和改革家王安石(1021一1086年)写了几部经典的“新义”,宋神宗于1075年以命令颁行,作为官方解释。不久,王安石的政敌控制了政府,这道命令就作废了。 新儒家认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最重要的课本,将它们编在一起,合称“四书”。朱熹为“四书”作注,他认为这是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据说,甚至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在修改他的注。他还作了《周易本义》、《诗集传》。元仁宗于1313年发布命令,以“四书”为国家考试的主课,以朱注为官方解释。朱熹对其他经典的解释,也受到政府同样的认可,凡是希望博得一第的人,都必须遵照朱注来解释这些经典。明、清两朝继续采取这种作法,直到1905年废科举、兴学校为止。 儒家在汉朝获得统治地位,主要原因之一是儒家成功地将精深的思想与渊博的学识结合起来。朱熹就是儒家这两个方面的杰出代表。他的渊博的学识,使他成为著名的学者;他的精深的思想,使他成为第一流哲学家。尔后数百年中,他在中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决不是偶然的。 因此,朱熹是一个很有才华很有思想的一个人,是程朱理学的推动者,奠定了儒学的统治地位,但却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三纲五常作为道德规范。

如何评价朱熹?

对朱熹的评价,要尊重史实,一分为二。 一方面,朱熹是一位精思、明辩、博学、多产的哲学家和理学大师。创办书院,讲学传道,是继孔子、孟子之后的一代宗师。对宋代文化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另一方面,其大大发展的理学,扼杀人性,维护等级制,不利于新文化新思想的进步,阻碍了中国的“文化复兴〞。

对朱熹的评价

朱熹(1130-1200年)中国南宋著名思想家.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汉族.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后寓居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岁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庆元三年(1197),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对朱熹的评价?

徐渭在《评朱子论东坡文》中指责朱熹“只是要人说他是个圣人,并无一些破绽,所以做别人者人人不中他意,世间事事不称他心,无过中比求有过……”全祖望称:“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江西之学,浙东永嘉之学,非不岸然,而终不能讳其偏。“五四新文化运动激烈批评了程朱理学,认为是封建主义的代表,中国进步的思想障碍。钱穆尊崇朱子,始终如一,晚年撰百万言《朱子新学案》,开宗明义即谓:“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瞻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可与伦比。”胡道静先生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对朱熹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工作和成就也相当肯定的。他说:“朱熹是一位深入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人。”并对朱熹在解释雪花何以呈六角形时将雪花与太阴玄精石的比较予以高度评价,称之“预示了后来播云技术的发展”。李约瑟还认为“朱熹是第一个辨认出化石的人”,比西方早出四百多年。

如何评论朱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诗人,教育家,文学家,儒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原和辛弃疾关系僵持,后来辛弃疾主动拜访朱熹,让俩人的关系拉近了,从此成为了好朋友。

历史上的朱熹究竟小人还是君子?

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南宋宁宗庆元二年,一代大儒朱熹在一夜之间被整得斯文扫地,声名狼藉。身处骂名的朱老夫子没过几年就在一片“纳尼为妾”、“伪君子”、“假道学”的唾骂声中,悲怆地与世长辞。 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 就这样一个理学大师,满肚子的道德文章,究竟有没有做过如此不耻之事呢?那么就得从南宋的“庆元党案”说起。 《宋史》卷三十七有载:“监察御史沈继祖劾朱熹,诏落熹秘阁修撰,罢宫观。”。即指南宋宁宗庆元二年十二月(公元1196年),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十大罪状,如“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为害风教” 、“私故人财”等等,其中还包括“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家妇不夫而孕”。意思是说朱熹曾引诱两个尼姑作侍妾,出去做官时还带在身边招摇过市;朱熹家中的儿媳则在丈夫死后还怀上了孕……最后,主张将朱熹斩首,以绝“朱学”。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庆元党案”,也就是说所谓“纳尼为妾”并非空穴来风。 这次事件缘于宁宗时的外戚韩胄一度把持朝政,朱熹挚友、时任宰相赵汝愚则是其独断朝纲的主要障碍。韩胄欲打击赵汝愚,却又顾忌其门生故吏众多。于是,便谋划通过设立“伪学”之说,同时打倒赵汝愚、朱熹及其门生。作为监察御史的沈继祖上书弹劾,宁宗帝准奏,赵汝愚遭谪永州,朱熹被弹劾挂冠。宋宁宗还当朝宣布道学为伪学,禁止传播道学。之后还把道学先生视作逆党进行清洗打击,被朝廷列为伪学逆党的官吏多达59人,朱熹自然便是这个伪学逆党的领袖。 按说这如果是冤枉了朱熹,他可以上书反驳或者澄清,然而朱熹却默默地认下了这个罪名。无疑让人更加坚信御史所言之事,那么真相究竟怎样呢? 之后朱熹还在上表认罪时承认自己“私故人财”、“纳其尼女”等等数条,说“深省昨非,细寻今是”,表示要悔过自新......于是,他自己承认了!但是这是否出于被迫,就不好说了。问题在于,如果此事本属无中生有、捕风捉影,你朱老夫子为何自己上表承认“纳尼为妾”?你这不是自己朝自己的头上扣“屎盆子”吗!如果是为保住一条老命而作妥协,又似乎与夫子往昔的秉性大相径庭。而这份认罪表,也一直成为后世攻讦朱熹“伪君子”的主要话柄。 身处骂名中的朱熹不几年就病死了,虽然几年后为他恢复了名声,并规定他的著作为教科书,但这是不是统治者笼络读书人的手段呢?我们不得而知!

朱熹的熹读什么

音同“西”,拼音xī,一声。

朱熹中的熹怎么读

熹xī   (1) 光明:~微(日光微明)。星~。   (2) 炙,炽热:“东暾淡未~,北吹寒更寂”。   (3) 古人名用字。

朱熹哪里人?

今江西婺源人 寓居福建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