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层次的父母只会和孩子较劲,高层次的父母

2023-02-22 09:05:17影子818405:34 1863
声音简介

“低层次父母”才爱和孩子讲大道理,一流父母都怎么做?

当孩子犯下错误的时候,每一位宝妈宝爸都会有自己的一套处理方法。 比如有的家长会选择冲孩子发脾气,让孩子通过恐惧来“长记性”,结果不仅吓到了孩子,还影响了亲子关系。有的家长则会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让孩子来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 然而你知道吗,遇见事情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并不是最好的办法。 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孩子仅仅七岁就学会顶嘴 李姐今年三十二岁了,与爱人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儿名字叫小雪。 今年七岁的小雪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在面对李姐的管教时,不仅不表示顺从,还在不知什么时候学会了顶嘴,让李姐感到头痛不已。 其实孩子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李姐记得在孩子小的时候,每当孩子犯下错误时,她就会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的理由。 而孩子也总会乖巧地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了,还会向李姐保证以后不会再犯。 然而随着李姐对孩子说服教育的次数多了,孩子慢慢开始不将李姐的话放在心上。 甚至每当李姐开始教育女儿的时候,小雪脸上还会出现一副不耐烦的表情,虽然嘴上说着知道了,却能让家长轻易感觉到她不以为然的态度。 不知不觉在李姐教育小雪的时候,忽然发现孩子学会了顶嘴。小小年纪就这么难以管教,这让李姐又惊又气,有时候实在忍不住,甚至还会动手打孩子一巴掌。 孩子这短短几年的变化不禁让李姐感到怀疑,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妥吗?为什么女儿会变得越来越顽皮呢? 爱和孩子讲大道理,通常是“低层次父母”,一流的父母都这样做 ①平稳孩子的情绪 当家长发现孩子犯了一些错误的时候,首先应该让孩子的心绪平定下来,不要因为犯错而情绪激动,影响到自己的思考。 如果家长看到孩子犯了错误,只想着急冲冲的和孩子讲一些大道理,而孩子在这个时候充满反抗情绪,根本就听不进去,会很容易激起逆反心理,让家长的说服教育起到反作用。 ②引导孩子冷静思考 等到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以后,家长可以通过积极地沟通,引导孩子发现问题的原因,让孩子主动去思考更深层次的东西。 ③尊重孩子的想法 有时候之所以孩子会犯下错误,并不仅仅因为顽皮好动。 孩子的想法会和成年人的想法有很大的不同,可能在家长们的眼中孩子是犯了错误,而从孩子的角度来看的话可能事情并不是这样的。 如果孩子的想法合情合理的话,家长应该选择尊重,而非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的身上。 和你说句贴心话 孩子们的思路总是天马行空,家长们一味的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很难能一直起到好的效果。 当孩子年纪越来越大,懂得越来越多的时候,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可能还会对孩子们起到反作用。 希望大家不要做“低层次的父母”,遇到事情不光去对孩子讲大道理,而是采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育儿也分层次,五层金字塔,你在哪一层

1 第一层次 舍得给孩子花钱 现代家庭生活水平高了,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很舍得花钱,除保证为孩子提供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以外,基本是孩子“指啥买啥”。家里条件没那么好,还会觉得是对孩子的亏欠。 有的家长不惜砸锅卖铁买学区房;暑假花3万给孩子报补习班等等。其初衷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通过这些外在条件辅助孩子更好的学习。 同事张哥说“儿子跟我一点也不亲。我这天天忙着工作,加班、出差,不都是为了给他多挣些钱花!”另一同事反驳“现在讲究的是陪伴。你再不陪孩子,孩子就长大了!” 父母为小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是应该的,但仅仅在金钱上,在孩子的低层次需求上付出是远远不够的。 2 第二层次 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也一样。“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有两位爸爸: 一位爸爸为了做生意,赚更多的钱,他错过了很多孩子成长的过程。儿子出生、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他都没赶上。他没参加过孩子的家长会,甚至仅有的几次送孩子上学,还经常搞错班级。 另一位爸爸在业余时间会陪女儿讲故事、散步、做游戏……逢人就说女儿是贴心小棉袄,跟自己特别亲。他说“时间不白花,收获的都是幸福。” 你觉得两位爸爸,两个孩子谁更幸福呢?答案不言而喻。时间挤挤总是有的,钱是赚不完的,工作也是做不完的,但孩子的成长却只有一次。舍得为孩子花点时间,与孩子共同享受成长的过程,别把自己当成家庭教育的局外人。 3 第三层次 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什么是教育的目标,可能很多家长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举个例子:你想培养孩子具有的品质:善良、正直、勇敢、诚实、自信;你想让孩子成为有出息,有前途的人:上重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找好工作、有幸福的人生;这些就是目标。家长根据这些目标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就是完成教育目标的过程。 但事实上,很多人对教育孩子没有具体的目标规划,想一出是一出,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 三年级的芳芳诉苦:她妈妈给她报了十个辅导班,占据了她所有的休闲、娱乐时间,她感觉自己完全变成了学习机器。除了常规的数学、英语补习,还有一系列特长培训班,每天放学就是噩梦的开始。而一些舞蹈、书法特长班都是爸妈让她学的,她并不喜欢。 孩子不感兴趣,学这么多的意义何在?与其画个好大的圆,将来无法填满,不如脚踏实地,完成每一个可行的小目标,前提是这些目标的设立必须是和孩子一起规划的。 4 第四层次 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托尔斯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初的学习、模仿对象。 同学小林上学的时候是个特立独行的女孩,经常把头发染的五颜六色,通宵玩游戏,玩极限运动,怎么潇洒怎么来。但她结婚有孩子后像变了一个人,每天用规律的生活来替换从前的率性。为了陪孩子学习,她还参加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每天和孩子一起学习、进步。她成为孩子的好榜样,还为自己更新了知识库。 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当代家长不像从前只根据经验教育,而是对教育方法、教育技巧、孩子心理健康学习都有着迫切的需求。通过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让家庭教育的方式更加合理,让孩子的成长少走一些弯路。这就是言传身教正确的打开方式吧。 5 第五层次 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并以身作则 看过《爸爸去哪儿》的都知道,嗯哼是个很“难搞”的小朋友,有时候面对任务,他没有安全感,对未知的事情感到害怕,当别的小朋友都去做的时候,电视机前的你可能已经责备他胆小爱哭了。 但杜江是这样做的,他没有生气,而是告诉嗯哼这个任务不存在风险,不会遇到可怕的东西,要勇于尝试,你可以做到,即使做不到也要试一试,爸爸永远支持你。 但现实中很多家长是怎么做的呢? “再哭就不要你了,丢人” “你怎么不学学人家” “笨死了”…… 为人父母,最高层次就是时常给孩子怀抱、温暖,支持、鼓励孩子去发挥,而父母就是他坚强的后盾。

小孩子犯错后,低层次的父母和高层次的父母都是怎么做的?

孩子犯错以后,低层次的父母肯定是以打骂,训斥的方式教育孩子。高层次父母应该是用讲道理的方式跟他心平气和的谈话。

“低层次父母”才爱和孩子讲大道理,一流父母都怎么做?

有些父母只喜欢和孩子讲大道理,有些父母只会讲,连他们自己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另外一些父母却会以身作则,亲自来引导孩子。

你知道吗,父母的境界有4层,快来看看你在哪一层?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写给母亲的信《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中写到: “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你愿意在孩子心中种下这样的种子吗? 父母常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为了培养孩子父母甘愿奉献一切。 可是,不同的父母,培养孩子的效果却天差地别。这又是为什么呢? 境界不同,效果不一。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父母的4大境界中你在哪一境界? 父母都觉得再穷不能穷孩子,因此在孩子的吃穿用度上比较舍得花钱。 在一年中,你会带孩子去看一次儿童剧、听一场音乐会吗?你会带孩子去游乐场、出门旅游吗?只要条件允许,我想,你的答案是肯定的。 有关学习的投资,大多数家庭都愿意付出,例如琴棋书画的熏陶,口才主持的训练,语数英科的拓展等。 如果你愿意在吃穿用度、游戏娱乐上投资,让孩子得到满足;在课余学习上投资,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能力允许时,在夏令营、出国游学上投资,拓宽孩子的交往圈和眼界。 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达到父母境界的第一层啦! 无论是花时间为孩子准备餐食,还是接送孩子,又或是陪孩子玩耍、和孩子谈心, 愿意在孩子身上花时间的父母,境界又提升了。 黄磊为孩子们做美食,化身“黄小厨”;张柏芝坚持每天5点起床为儿子做饭。 工作繁忙的明星们,只要有时间都愿意亲自接送娃,袁咏仪、杨千嬅、陈小春、李克勤等,都被拍到低调接娃的身影;邓超、孙俪工作再忙,也会保持一年两次全家集体出游的习惯。 工作占据了大多数时间,许多人不愿意在周末或假期的时候带娃出门,反而更愿意在家躺着。 如果你可以每天下班后,拥抱并对孩子说“我爱你”;与孩子沟通,听听孩子的心里话;陪孩子玩游戏,度过快乐的亲子时光。 那么,恭喜你,来到了父母境界的第二层: 你做到了高质量的陪伴,你能和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逐渐走进 ta 的内心 。 当父母愿意为了孩子开始学习,那么境界又再上升一层,达到了第三境界! 例如,从孩子出生开始,购买各种育儿书,学习各种育儿知识; 再如,当与孩子产生沟通问题时,萌生想要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想法,于是开始学习儿童心理学。 《接纳力》的作者海文颖就是在生下儿子之后,开始学习育儿知识和心理学,成为了一名家庭教育专家、育儿专家和心理学专家。 她不仅学习了相关知识,更是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所以,她也进入了第四境界—— 一个人要发生改变,必然要经历各种不适,甚至是痛苦,能跨出这一步,无论大小,无论多少,都是值得肯定的。 肯为孩子改变的父母,境界最高! 让成年人做出改变,哪怕是极小的点,其实都是不容易的。 如果原本爱抽烟的人,为了孩子戒烟;如果原本爱喝酒的人,为了孩子戒酒;如果有其他不良嗜好,为了孩子都改变了。那么,请为这些父母竖起大拇指。 一个人的语言和行为养成了习惯,就形成了固有模式,想要改变更是不易。 如果为了孩子,不再出口成“脏”;如果为了孩子,不再总是批评指责,多一点肯定欣赏。那么,这些父母请为他们竖起两个大拇指。 为了孩子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这就更不一般了。 积极乐观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乐观开朗的孩子;消极悲观的父母,怎么能把阳光照进孩子的内心呢? 当父母拥有正向的思维模式,就更能接纳孩子的所有;父母对孩子的接纳,可以让孩子生出幸福力。 这样的孩子今后的人生无论遇到什么难题,都会有追求幸福的能力。 最值得欣赏的,是 肯为孩子拓宽自己格局的父母,做孩子人生路上的领路人。 父母的格局和胸怀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比如,非常有名的孟母三迁,孟子在母亲的影响下名垂千古。而身边的例子,则让我想起了6Q创始人刘中良老师。他的母亲目不识丁,却告诉了他何为胸襟,使他建立起三赢理念:关爱自己、尊重他人、顾及情境,并将这个理念传播至全国。 你愿意提升自己的格局,成就孩子的未来吗? 各位父母们,请自查一下,你达到了父母境界中的哪一境界呢?你在孩子的心里播下了怎样的种子,又希望收获什么呢?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之爱子,从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开始。 你走得越远,你的孩子才能看得更深,走得更远。

有人给介绍个32岁的女孩,说她是独身子女,父母给惯坏了,有个性,高层次。怎么理解呢?

如果你各方面条件都强,你怕啥呢?见不见面在于你有没有自信,至于对象好与坏是你自己要去发觉,单凭片面之词就概括论定,你也真是太没自信与主见,那倒不见也罢!两三句话就吓到你,或许你就是那半桶水?!如果你条件好,这样的女孩会更听你的话,你不觉得吗?!双方有没有共同的语言,是否在相同的层次上,衡量自己一下吧!要不然就别自讨没趣!

当孩子学会顶嘴,一味让娃闭嘴是低层次的父母,一流的父母是怎么做的?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鼓励和支持孩子,孩子顶嘴的时候不批评和打骂孩子,二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然后和孩子讲道理,让孩子自己去学会做事,让他知道这么做是错的。

父母是不理解孩子,还是孩子不理解父母?说出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

不明事理时觉得是父母不理解孩子,对父母的一些做法或说法就反感,但自己长大了,独立了(不一定非得结婚、生子),就会觉得是自己愧对父母,很后悔以前的所做所为。我最想对我妈说一声“对不起”,然后好好弥补自己以前的错误,不再惹她伤心了。

为什么有的父母爱贬低孩子?

很多父母在和自己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都特别喜欢贬低自己的孩子,比如孩子一旦做错了什么事情,本来是非常小的一件事情,结果父母就会否定孩子的全部,甚至进行人身攻击,有的父母甚至之后还会像没有事一样对待孩子。那么,为什么有很多父母贬低自己的孩子? 下面是我在生活中所经历和看到的事情,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父母自身就是自卑的 父母因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低,没有重要的话语权,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那么这一类父母就想要自己的孩子更加的优秀,就会用反话去激励孩子,可是孩子不会明白,孩子会认为父母这是在骂自己。 2.父母自身压力大 很多父母之所以喜欢贬低自己的孩子,就是因为父母在工作的过程中会碰到很多的压力,可能经常出现的情况是领导责骂自己,父母在工作中就会特别的憋屈,一旦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不顺,这个时候没办法贬低别人,所以只会贬低自己的孩子。 3.自身能力差 这种类型的父母也很多,经常凭着自己的那点微少见识在孩子面前作威作福。孩子只要提出一个自己的想法,就马上否定。从来不想想自己身上有哪些缺陷,知识素养和内涵是否丰富。反正,孩子有什么想法先打击否定,根本就没往自己身上能力想。这类父母就是那种不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类型。而且自己还督促自己学习,往往这样的父母会和孩子出现沟通的问题。 4.父母太过于完美主义 这一类父母往往都是自身很优秀,同时自己的孩子并没有达到他们所欲想的要求。所以就喜欢贬低自己的孩子,刺激自己的孩子更加上进。其实,这样的父母大可不必按照自己的模式化要求孩子,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己的优势存在,矫枉过正反倒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5.不会教育孩子 很多父母之所以喜欢贬低孩子,就是因为这些根本不会教育孩子,只是依照自己的想法来教育孩子,不知道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也是需要学习的,也是需要更新一些观念的,所以很多父母会延续以前所看到或者所知道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6.家长自己没有安全感 很多父母之所以喜欢贬低孩子,就是因为这些父母自己没有安全感,所以就希望通过控制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建立一种情感上的联系。大多数情况下想要控制一个人,就要不断的进行贬低,从而更好的达到控制。 7.想让孩子产生羞耻心 每当父母把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较的时候,就是想让自己家的孩子认识到和别人的距离还很远,需要要更加的努力。可是孩子就会认为父母对自己没有充分的信任,认为孩子不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其他人的目标,父母如果用这种偏激的方法激励孩子的话,可能会达到相反的效果。 8.父母的焦虑症 这个应该是现在社会上非常普遍的现象了,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业有成,但孩子偏偏不在你的节奏上,那么父母就会忍无可忍的发泄出来。贬低就是其中一种发泄的状态,但是这个方法太低级了,孩子听完之后就会很消极甚至抵触。 经常被父母打击贬低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喜欢贬低自己孩子的父母看看这种教育方式有多么的可怕。 1、脑子变笨 美国儿科协会通过研究后发现,父母打压、贬低等方式,容易刺激孩子的大脑分泌出很多的应激激素水平,导致大脑结构发生一定变化,甚至可能影响其智力的发育。 2、性格变差 奥地利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如果一个孩子经常被父母、长辈或是老师贬低、打压,就容易在心里面埋下自卑感。 3、心理上容易出现创伤 父母经常打压、贬低孩子,容易让最初阶段建立的安全感、信任感,在一次次这样的行为后,慢慢被毁灭,会从最初阶段的怀疑变成肯定,从而变得不相信、害怕、远离爸爸妈妈,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孩子成长中需要什么 大家可能听过“玻璃心”,地雷心你听过吗?地雷新就是没有爱的心,里面全部是痛苦、怨恨和被压抑的攻击性。如果你让一个思想还不健全,三观还没有完全的成立的孩子有了这么负担,那将来会承受多少的不开心啊。所以,父母们真的应该好好的去思考一下自己身上的问题。 父母需要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理解和耐心。其实,他们要的很简单,他们想和你沟通的时候,你首先让自己的心态放平,用另一种思维(和他平等的思维)去沟通,交换意见,给与评价。那么,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帮助,自然就会树立信心。 与孩子交流,家长应该怎样做? 1.和孩子有耐心的交流 交流它是有方法的,有心平气和的交流,也有言语相对的交流,还有有耐心的交流.....那个父母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就需要有耐心的交流,孩子理解东西可能不多,就需要父母多次的和孩子讲。 2.经常鼓励孩子 鼓励是人前进的动力之一,孩子也需要鼓励。在孩子作对一件事或自己学会干一件事时,如学会刷牙或者学会自己穿衣服,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父母可以不吝啬自己的语言,对他们说一句“你真棒,你真优秀”,而不只是去贬低孩子。 3.家长用语言引导 语言的引导也分为正确和错误两方面。那么我们就需要求父母用正确的语言引导孩子,在有关孩子的事情上,不要只是贬低孩子,还应该和孩子交流,用语言引导孩子应该怎么做。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怎样做虽然是重要的,但是父母和孩子在交流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很多。 所以,做为家长,不要再继续贬低孩子了,你应该做的是鼓励与引导,并非数落和侮辱。

父母总是贬低孩子,是一种什么心理?

希望孩子能有更出色的表现,是欲求不满的心理。 举例子: 1、傻瓜,你真笨。 行为:对孩子直接人身攻击,用难听的话数落孩子。 结果:孩子被贴上了标签,年幼的孩子可能会自暴自弃,直接用"笨"来逃避现实。 应该做:无论孩子做的事情再怎么不合常理,也不能贬低孩子的人格,用侮辱性语言攻击孩子,孩子正在被引导的阶段,犯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出现了,不是让他记住"笨"的标签,而是让孩子学会下次避免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2、你就是个废物,什么都不会。 行为:对孩子也是人身攻击,自信心降低。 结果:年幼的孩子会自卑,自暴自弃以外散失做事的动力和信心。 应该做:对事不对人,只探讨事情的做法,不攻击孩子的自尊心。 3、 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行为:用听话来约束孩子的自主权。 结果:站在高度用道德指责孩子的结果,让孩子成为一个不能独立的人。 应该做:和孩子探讨事情的由衷,一起分析问题的最佳解决方式。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