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计反客为主:计名起源

2023-03-22 20:54:17兔兔不白03:01 3752
声音简介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计名起源
反客为主之计,语本《唐李问对·卷中》:“臣较量主客之势,则有变客为主,变主为客之术。”至《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夏侯)渊为人轻躁,恃人少谋,可激动士兵,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移用于军事,是指在军事中,要努力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掌握战争主动权的谋略。尽量想办法钻空子,插进一只脚去,控制它的首脑机关或者机要部位,抓住有利时机,兼并或者控制他人。古人使用本计,多是对于盟友的,往往是借援助盟军的机会,先站稳脚跟,然后步步为营,反客为主,取而代之。袁绍和韩馥,本来是一对盟友,当年曾经共同讨伐过董卓。后来,袁绍势力逐渐强大,总想不断扩张。他屯兵河内,缺少粮草,一分犯愁。老友韩馥知道情况之后,主动派人送去粮草,帮袁绍解决供应困难。袁绍觉得等待别人送粮草,不能够根本解决问题。他听取谋士逢纪的劝告,决定夺取粮仓冀州。而当时的冀州牧正是盟友韩馥,袁绍也顾不了那么多,马上下手,实施他的锦囊妙计。他首先给公孙瓒写了一封信,建议与他一起攻打冀州。公孙瓒很早就想找个理由攻占冀州,袁绍这个建议正
中下怀。他立即下令,发兵攻打翼州。袁绍又暗地派人去见韩馥,说:“公孙瓒和袁绍联兵攻打冀州,冀州难以自保。袁绍过去不是你的老盟友吗?最近你不是还给他送过粮草吗?你何不联合袁绍,对付公孙瓒呢?让袁绍进城,冀州不就保全了吗?"韩馥只得邀请袁绍进入冀州。这位请来的客人,表面上尊重韩馥,实际上他逐渐将自己部下一个一个似钉子扎进了冀州的要害部位。这时,韩馥清楚地知道,他这个“主”已被“客”取而代之了。为了保全性命,他只得只身逃出冀州了。

反客为主 是不是三十六计里的?

反客为主是三十六计,用在军事上,是指在战争中要努力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掌握战争主动权的谋略;古人按语说:为人驱使者为奴,为人尊处者为客,不能立足者为暂客,能立足者为久客,客久而不能主事者为贱客,能主事则可渐握机要,而为主矣。 三十六计是从古代大大小小的军事战争中总结而来的兵书,虽说我们对于兵书中的三十六计了解甚微,但大家也都知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那么“反客为主”是不是三十六计呢?赶紧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01 袁绍和韩馥应当是一对盟友,当年曾经共同讨伐过董卓衡运,后来袁绍势力渐渐强大,总想不断扩张,他屯兵河内,缺少粮草,十分犯愁。老友韩馥知道情况之后,主动派人送去粮草,帮袁绍解决供应困难。袁绍觉得等待别人送粮草,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他听了谋士逢纪的劝告,决定夺取粮仓冀粗拦纯州。 02 而当时的冀州正是老友韩馥,袁绍顾不了那么多了,马上下手,实施他的锦囊妙计;他首先绘公孙瓒写了一封信,建议与他一起攻打冀州。公孙瓒早就想找个由头攻占冀州,这个建议正中下怀,他立即下令准备发兵攻打冀州。 03 袁绍又暗地派人去见韩馥,说:公孙瓒和袁绍联合攻打冀州,岩咐冀州难以自保,袁绍过去不是你的老朋友吗?最近你不是还给他送过粮草吗?你何不联合袁绍,对付公孙瓒呢?让袁绍进城,冀州不就保住了吗? 04 韩馥只得邀请袁绍带兵进入冀州。这位请来的客人表面上尊重韩馥,实际上他逐渐将自己的部下一个一个似钉子扎进了冀州的要害部位;这时韩馥清楚地知道,他这个“主”被“客”取而代之了,为了保全性命只得只身逃出冀州。

三十六计之反客为主悟出什么道理

反客为主,原意是指在日常生活里,客人与主人位置倒置,客人的行为、举止俨然是主人,而主人反而就了客位。此计在军事战略方面,往往反映在同盟军中,起主导地位的主盟者,反被颇费心思的从盟方所支配、戏弄,从而达到从盟者所设计的圈套之中。 基本信息 【拼音】fǎn kè wéi zhǔ 【繁体】反客为主 【英文】[reverse the positions of the host and the guest;turn from a guest into a host] 【基本解释】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要化被动为主动,掌握主动权 【引证解释】 1. 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 清 叶恩 《上振贝子书》:“ 大清 ,今入汉人之 中国 ,反客为主久矣。” 2. 喻变被动为主动。《三国演义》第七一回:“ 渊 为人轻躁,恃勇少谋,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 渊 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 3. 比喻变次要的为主要的。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四:“工具的全部运用,只求扩大本身的效果,卖弄技巧,反客为主。结果或可增加看客的兴趣,但不能不牺牲剧本的教育性。”

三十六计中故意让别人看穿自己的计谋,而反其道而为之,这叫什么计。

这叫做“偷梁换柱”。

反客为主是三十六计吗

反客为主是三十六计的。反客为主,汉语成语,拼音为fǎnkèwéizhǔ,意思是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用在军事上,是指在战争中要努力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掌握战争主动权的谋略。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 近义词:喧宾夺主、喧宾夺主、鹊巢鸠占。 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古人按语说:为人驱使者为奴,为人尊处者为客,不能立足者为暂客,能立足者为久客,客久而不能主事者为贱客,能主事则可渐握机要,而为主矣。

什么是将计就计反套路

“将计就计的意思是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

三十六计当中,反间计,怎样使啊

挑拨离间。你会吗。?

处处算计别人 反而被别人将计就计 最后算计不到别人 反而算计到自己了 让自己受伤害了 说明什么

这是典型的反间计,前提是要识破对方计谋,能够识破别人计谋,所以此人非常高明。凡事不应唯利是图,贪小便宜。

怎样让算计别人的人反而被算计

你的陈述我没看明白。回答你怎么让算计别人的人反被别人算计,首先你知道TA在算计你、那么你就将计就计

美人计起初来源于?

查找出吃三次

“计”姓的起源?

关于计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源自姒姓,是禹的后代,以封国为姓。夏商时有计国(在今山东胶县西南),是夏禹后人的封国,计国被周人灭后,禹的后人就以封国名命姓,遂成计氏。 出自少昊金天氏,形成于西周初年,系以地名命姓。周武王封少昊之后于莒,建都于计斤(在今山东胶县西南),即《左传》中所说的"介根"。莒国王族的后裔,以祖上建都地名命姓,成为计姓的又一支。 为他姓所改。《通志.氏族略》载:"辛氏改为计氏。"计姓望族居齐郡(今山东临淄)、京兆(今陕西长安东)。 堂号 "晋鉴堂":南宋时候简州知州计有功在临时首都向皇帝献了自己写的《晋鉴》,要皇帝以东晋偏安当镜子,去恢复中原。后来被提举两浙平盐公事。 历史名人 计衡:宋代朝奉大夫,字致平,绍兴进士。历监察御史,出守池州,转朝奉大夫。居官多善政。游太学时,上书言天下大计,高宗嘉之。及卒,家无余资,时称清白吏。 计礼:明代刑部郎中,字汝和,浮梁人。天顺进士。以画菊,落笔皆用草书法。时云:"林良翎毛夏昶竹,岳正葡萄计礼菊。" 计楠:清代画家。官函吉安训导,耽著迷,精绘事,尤喜画红梅,时称计红梅。有《一隅草堂稿》。 计默:清代诗人,文学家计东之子。濡染家学,以诗文游四方,工入太学。有《菉村诗抄》。 计然:春秋时越国学者,一名计研。其先为晋国亡公子。本姓辛。后改姓计。他不事王侯,潜心于学,博学善计算。 计有功:宋代右丞议郎,字敏夫,安仁人。知简州时,有政绩,提举两浙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因功为张浚从勇,尝居浚幕府。绍兴中谴诣行在奏封,献所著《晋鉴》。又有《唐诗记事》传世。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