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集:召陵之盟

2023-08-16 22:23:42信小信智造09:05 1.1万
声音简介

召陵之盟的介绍

召陵之盟,又称召陵之会,是春秋时期齐国为首的中原诸侯国与楚国的会盟。春秋初期,楚国向中原挺进。前656年,齐桓公借自己的妾室蔡姬被蔡国嫁到楚国的事,率领中原诸侯齐及宋、陈、卫、郑、许、鲁、曹、邾八国,讨伐蔡国。楚成王援救蔡国,齐楚两国在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会盟。楚国屈完说齐楚风马牛不相及,齐国为什么进犯楚国。管仲责备楚国不能按时向周王室进贡苞茅,最后双方达成妥协。齐桓公并没有以武力压服楚国,但是抑制了楚国的北扩,使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更加稳固。

召陵之盟?

召并码陵之盟 (前656年 - 前656年) 别名:召陵之会 春秋初年,楚国发展起来,向中原挺进,它先后灭掉了在今河南省南部和西部的申、息、邓等国,并伐黄服蔡,多次向郑国进攻。郑国支持不住,已准备背绝高哪齐向楚。 为了救郑,齐桓公于公元前656年,率领齐、宋、陈、卫、郑、许、鲁、曹、邾八国军队进攻楚的盟国蔡国,蔡军不战而溃。陈兵楚境,楚国见齐的盟军强大,不敢率军交战,派使者质问齐桓公:你住北海,我住南海。你念滚带大军来此是缘故?齐以楚不向王室朝贡相质询。 齐桓公又进兵到地(今河南郾城县南)两国军队从春天相持到夏天,都不敢轻易进攻对方。派大夫屈完与齐讲和,也看到楚国强大,无隙可乘,齐桓公退军到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南)齐桓公见不能用强力屈楚,只好在召陵与楚国结盟,史称“召陵之盟”。这是齐桓公“尊王”的又一次胜利,其霸主地位更加巩固。

春秋战国的召陵之盟是由谁主持的?

总共有两次,第1次是在公元前656年,是齐国主持的,第2次是在公元前的506年,是晋国主持的。

召陵之盟是发生在何时的事情?

召陵之盟发生的时间是春秋时期,那个时候齐桓公为了一统天下,率领其他国家把楚国的盟国打败后,楚国为了讲和,相约在召陵签订了盟约。

召陵之盟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

发生的时间是在春秋时期。第1次是在656年,第2次是在506年。总共有两次。

历史上著名召陵之盟,郾城大捷等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哪个地方?

召陵之盟在今河南郾城东. 郾城位于河南省中部,黄河南岸,西周初为郾子国,战国时为郾邑,西汉置郾县,隋开皇三年废,五年复置,称郾称县。

出自齐伐楚盟于召陵的成语

高才远识_成语解释 【拼音】:gāo cái yuǎn shí 【释义】:才能高超,见识深远。 【出处】:《三国志·魏志·和洽传》“清醇有鉴识”裴松之注引三国·魏·周斐《汝南先贤传》:“召陵谢子微,高才远识。”

齐伐楚盟于召陵原文及翻译

齐伐楚盟于召陵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原文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二、译文 僖公四年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的军队进攻蔡国。蔡军逃散瓦解,于是又攻打楚国。楚成王派遣使者到诸侯军中对齐桓公说:“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纵使牛马跑散也不会到达彼此的边境。不料君王来到我国境内,这是什么缘故?” 管仲代表桓公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的祖先太公说:‘天下诸侯,你都可以征讨他们,以便共同辅佐周室。’赐给我祖先征伐的范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 你们的贡物包茅不进贡王室,周王室的祭祀不给供应,没有什么用来滤酒祭神,我特来追究这件事。周昭王到南方征伐楚国没有返回,我要查问这件事。 楚国使者回答说:“贡物没有进贡王室,是敝国国君的罪过,岂敢不供给?至于昭王没有返回,君王到汉水边上去查问吧!” 诸侯军队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地。 夏天,楚成王派遣屈完前往诸侯军中去交涉。诸侯军队稍稍退却,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陈列诸侯军队,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桓公说:“这次用兵难道是为了我自己吗?这是为了继承先君建立的友好关系罢了。和我共同友好,怎么样?”屈完回答说:“君王光临,向敝国的社稷之神求福,承蒙您收纳敝国国君,这正是敝国国君的愿望。 桓公说:“以这样的军队来作战,谁能抵抗他们?以这样的军队来攻城,什么城池不能攻破? 屈完回答说:“君王如果以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君王如果用武力对付我们,那么,我们楚国以方城作为城墙,以汉水作为护城河,君王的军队虽多,也没有地方使用他们。”屈完于是同诸侯缔结了盟约。 赏读 1、武力威慑 本文只有几百字,以记言为主,却把齐楚两大国的斗争写得充满变化,活灵活现。一开始,齐桓公就来势汹汹,给楚国罗织两条罪状“包茅不入”和“昭王不复”以表现自己兴师有名,接着又以“同好”为饵进行笼络,其辞委婉怀柔;最后锋芒毕露,施以武力威慑。 2、不战而屈 其霸主权术施展得可谓淋漓尽致,使人不禁为楚国担忧。然而,面对齐国的软硬兼施,步步威逼,楚国的使者却不卑不亢,针锋相对,据理应变。其辞令时而诙谐戏谑,和顺谦恭;时而又激昂慷慨,柔中有刚,守而有攻,令齐国无懈可击。 终于干戈化为玉帛,双方讲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告一段落,也令读者长舒一口气。孙子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楚使高超的辞辩才能,令人为之折服,叹为观止。全文波澜起伏,节节生锋,确实是一篇辞令妙品。

以夹辅周室中的以是什么意思 选自齐伐楚盟于召陵 以

连词,表目的,“来”或“用来”.

求几个把英雄联盟里的人物召唤到现实的小说

英雄联盟之超级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