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把学习差的学生开除送上前线!日军当年让文科生开神风自杀

2023-09-05 17:23:59军武次位面官方账号18:34 7365
声音简介

乌克兰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开除送上前线!同学们,什么叫知识改变命运啊?

全世界现在哪里的学生学习最拼命?毫无疑问是当今乌克兰。前些天,乌克兰的征兵办公室又整出了新活,私下要求高校开除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并把开除学生的名单送到征兵办公室,以便征兵人员直接把这些学生强征入伍,送往前线。

这可真的是“今日学习不拼命,明日前线把命拼”。不得不佩服乌克兰征兵办公室里的这群机灵鬼”,为了填补前线的人员损失,能想出这么“有效”的拉壮丁方法。

拿破仑为了在行军过程中保护学者,曾经说过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一个二百多年前的将领都知道知识分子的重要性,现今乌克兰政府能不知道吗?肯定是知道的。

但是现在乌克兰已经在战争中出现了巨大的兵力损失和缺口,国家的生存危机近在眼前,不惜一切的全国总动员是当下最为紧要的工作。当70岁的老人被送进一线战壕后,10来岁的学生也被送到战壕里只是个时间问题。

此时的每个人都已经成为战争机器的一个零件,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艺术家,在前线他们都只有一个身份:士兵。

只不过,谁会先被送到前线,根据战争的需要,每个人会被划分不同的优先级。下面来看看你会被分到第几等级。

自古以来,士兵数量越多的一方,往往获胜的几率更大,如何快速扩大自己的军队规模以赢得胜利,始终都是将军和政治家们的目标。

对于农业时代的社会来说,因为社会分工非常简单,所以征兵也很简单,所有平民都可以成为士兵。除享有特权的知识分子以外,无论农民、工匠还是商人,穿上铠甲拿起长枪和弓箭就是士兵。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秦赵两国动员了全国15岁以上的男丁在长平决战,赵军战败后,秦军屠尽赵国45万军队,噩耗传来,赵国沿街满市号哭之声不绝,几乎全国每家每户都有男丁阵亡,从此一蹶不振。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级的全面大战,法国、德国在战争爆发前,已经全面实行了义务兵役制。战争爆发后,这两个主要交战国均增加了服役年龄和服役时间,同时动员已经退役的军人重新加入军队。

4000万人口的法国动员了841万人,伤亡超过500万。6500万人口的德国动员了1100万人,伤亡超过700万。伤亡均超过了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主要交战国里,唯一没有进行这种“断根”式动员的只有英国。

战前的英国是志愿兵役制,“谁愿参军谁来”模式,并不要求所有适龄男性到军队服役,所以英军的规模一直比较小。甚至大战爆发后,英国刚开始也不打算搞义务兵役制,只是通过立法,决定扩充50万陆军。

当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让英国青年志愿加入军队到前线去填战壕,英国地方政府还是做了一些小小的“推动”。在英格兰西南部的布里斯托就停发了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的失业救济,于是这些年轻人中的90%就“自愿”加入了英国陆军。

这种参军热情并没有维持太长的时间。很快,英国年轻人见识到德国人的大炮、机枪、毒气后,大战的恐怖与残酷传递到了英国,让英国志愿参军人数迅速下降。

没办法,仗还要打下去。英国人也不得不和法、德一样,选择了全民皆兵。1916年2月10日,英国议会通过了《兵役法案》,英国正式确立起战时义务兵役制。

根据《兵役法案》,英国所有年龄在 18 岁至 41 岁之间的未婚男子都要应征入伍。只有四种情况可以例外:身体状况不佳者;从事关系国家利益的重要工作的人;家庭中唯一能够承担生计的人;以及基于宗教和道德理由反对服兵役的人。

前三条理由很好理解,身体无法承担军事任务的人、国家重要的人、家庭无法离开的人。那最后一条“基于宗教和道德理由反对服兵役的人”是什么人呢?

他们其实还有个名称:“良知拒服兵役者”。英国作为基督教国家,有很多不同派系的基督教徒。有的教派明确要求教徒不要有任何伤害他人的行动。比如,传统的和平主义者,贵格派教徒,他们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和暴力。

还记得电影《血战钢锯岭》吗?里面的主角道斯就是这样的人,因为他宗教信仰的原因,拒绝在战场上拿起武器射杀敌人。著名的拳王阿里也是良心拒服兵役者,拒绝加入美军参加越战,被判入狱五年,但最终未服刑。

在1916年的前六个月,英国的军事法院一口气接到了近75万份申请,都说自己是“良知拒服兵役者”不能拿武器杀人。英国政府一看,这简直是想钻法律空子。

于是英国将人细分成三类:一类可以参加军队,但是不执行战斗任务的,这些人塞进了负责修路、砍树、采石、维护卫生、搬运物资等工作的“非战斗部队”。第二类是不愿意参加军队的,这些人被放在后方做一些平民工作。第三类是完全不愿意参与任何战争行为的,这些人可以免服兵役。

经过多次审核,这75万份申请中,绝大多数人最终还是被送上了前线打仗或者在后方做苦力,还有一部分人被送进了监狱。这些良知拒服兵役者在英国社会的下场非常惨,英国民众将这些人视为叛徒、懦夫、自私者、胆小鬼,他们被媒体丑化,不被社会接纳,因为CO的身份很多公司拒绝向其提供工作岗位。

整个大战期间,英国仅有300余名良知拒服兵役者经军事法庭允许真正免服兵役。其他数万声称自己是良知拒服兵役者的人,依旧要干苦力等后勤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征兵情况比一战更为复杂,因为坦克、飞机等技术兵器的增加,让军队对后方工业体系的依赖大大增强,这也让征兵时筛选兵员对象必须更加精确。一名兵工厂的熟练技术工人在后方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一名步枪兵在前线的作用。

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准备不足的苏军在开战18天里就损失了80多万兵力,等到1941年底,苏军已经损失400多万人,前线兵力十分吃紧。怎么办?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扩大征兵对象吧。

苏联是阶段性征兵的。战争刚开始时,苏联发布了全国总动员令,首批招募1918年-1923年出生的年轻人,也就是18-23岁。三个月后,扩大到1890年-1923年出生的男性全都接到征兵命令,也就是18-51岁的所有男性。

按照苏联政府的规定,允许免服兵役的对象只有:教师、联合收割机和拖拉机操作手、各级政府官员、苏联军工企业负责人,科研人员和熟练工人、精神病人以及囚犯。除此以外的适龄男子都要到军队中服兵役。

到了1942-43年间,经过基辅战役、哈尔科夫战役、莫斯科战役等一系列大战后,苏军严重的人员损失让苏联政府不得不进一步扩大征召范围,教师、联合收割机和拖拉机操作手以及囚犯也被军队列入征召。沦陷区的苏联官员则必须就地组织游击队进行作战,不允许撤退到苏联控制区域。

同时还有大量的女兵参军入伍,总数达到近80万,而且与英美等国家不同,苏联女兵不仅在后勤、医疗、通讯等二线辅助岗位,还直接参加一线战斗,有狙击手、坦克兵、飞行员等等。1941年开战前苏联共有1.98亿人口,战争中动员了3500万人,动员率达到了17.7%。

随着大量的青壮年男性被送往前线,后方的军工生产除指定留下的科研人员和熟练工人外,大量的劳动力缺口只能依靠妇女、少年及从前线退伍回来的残疾军人来填补。军工厂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0个小时,一周7天没有任何休假。

女性在战争期间占劳动人口的比重,从1940年的38.4%提高到1944年的57.4%。在轻工业方面,则占到了职工总数的81%。为了便于妇女工作,苏联政府把孕妇的产假从112天降至70天,并在战时大量增加了托儿所、幼儿园。

除女性外,还有大量12至16岁的少年也在工厂中为前线制造各种军用品,到了1943年,少年在工业各部门的职工比重中也占到40%以上。苏联女性和少年的汗水,苏联成年男性的鲜血,都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战中苏联共伤亡5980万人,接近三分之一的总人口,这导致苏联16岁-55岁的男子几乎全部非死即残,让苏联人口产生年龄断层,同时也影响了男女性别比例。至今俄罗斯都处于女多男少的状态。

作为苏联对手的德国人,同样进行了彻底的动员,全国7960万人口中动员了1780万人,动员率达到二战参战国中最高的22.5%。

不过,面对东西两线作战的巨大压力,德军兵力仍然存在严重不足。同时,纳粹德国不愿意动员德国女性参军,这就进一步削弱了德国的兵员潜力。二战后期的德国本土,除了纳粹官员以及身体残疾、精神错乱的病人外,几乎所有成年男性都在德军中服役。

因为兵员在战争末期已经完全枯竭,德国在后期征召编成的“人民冲锋队”,里面大部分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或者是16岁少年。这些白发老人和毫无经验的孩子在柏林战役期间承受了巨大的伤亡。

但是,无论是苏联还是德国,在他们人员最紧缺的时候,科研人员和熟练工人依旧可以呆在战场后方。因为前线的士兵,需要他们研制生产的武器去杀敌。如果科研人员和工人也被送去前线,工厂停摆,武器生产中断,无异于杀鸡取卵。

在二战时的日本,学生选什么专业很重要。战争机器一开启,能维修机器的理科生肯定最吃香。

抗战早期,日军的基层士兵主要是一些偏远农村、低学历、找不到工作的青年组成,他们都是为了能吃上白米饭、临时找份工作而参军的。当时日本的《兵役法》也比较宽松,17-29岁的男生全都要接受体检成为兵源,然后择优挑选入伍,学生可以延缓入伍。

随着战争的扩大,兵力紧缺,1943年日本颁布《在学征集延期临时特例》,要求全国的学生,除了理科、医学、畜牧、农业和师范类专业之外,全部取消延缓入伍的规定,和所有社会青年一样,只要达到18岁,就必须参军上战场。同时还缩短中学大学的学期,让学生们尽快提前毕业。

随后,关东和中部地区的77所大学的2.5万名大学生,在学弟的欢送下走向太平洋战场,这些大学生80%以上来自日本文学系、法学、经济学、哲学系的文科生,到了太平洋战争基本都是九死一生。

根据《京都大学“学徒出阵”调查研究报告书》,京都大学1942-1945年之间的入学者中,有将近4440人入伍,大多为经济学部、法学部等文科学生。到了1944年,日本将全国男女中学生都动员到工厂生产武器,只有1000名理科生被认定为科研人员,被排除在外。

为什么要优先把文科生送到前线去?可能是觉得文科生对战时军工生产没什么帮助吧,或者是战前日本左翼反战人士大多是文科出身,日本军部也想着把这些“讨人厌的家伙”丢到战场上去自生自灭,与其留在后方发表反战言论,不如送到前线当炮灰。

不过,文科生也是大学生,在当时也是宝贵的知识分子,学习能力比较强,送去当大头兵太浪费。根据不同的文科专业,也会互相内卷一下。比如商学院会计专业的,可以分配到后勤,负责管理物资、采购出纳之类的活。但是像文学、历史、哲学这种纯文科的学生,就真的只能送前线了。

于是很多文科生被送进了陆航和海航学校学习驾驶飞机,然后……成为神风特工队。日方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海陆军中阵亡的神风特攻队中,有75-80%是学生兵,其中这些飞行员中多数是文科生。

在《神风特攻队、樱花与民族主义》中记载,有一名经济学的学生被送进神风特攻队。但是他的哥哥却没有去,因为他哥哥是学习化学的,要为军队做研究并干些体力活...

而且特工队里的文科生都普遍理想主义,涉及到家国情怀,经过军队高层宣传,容易“自愿”执行任务。至于那些在日军中服役的理工男则成了宝贝,一般都分配到后勤汽修、武器维修中去,很少当大头兵。日本第八方面军的今村均中将,就把自己部队中的帝国大学理工科学生和讲师教授集中起来,成立了一个兵器研究所,修建了兵工厂、修理厂,还搞了种子水产基地、工程队,在拉包尔群岛搞起了开荒生产。

今村均的这些建设成果不仅养活了群岛上的10万日军,还培养了一支日军建筑队。澳大利亚军队来接受投降时,这群日本人不仅帮澳大利亚人修好了军营,还修好了自己的战俘营,拉好了铁丝网,然后住了进去,实在是让澳大利亚人哭笑不得。

1937年,蒋介石曾在庐山抗战声明中讲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抗日战争期间,国军部队补充兵员的过程,大多采取中国传统的““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独子免役、老人亦免”这种拉壮丁的形式。虽然国民政府的兵役法规定,独子免征、未满18岁免征、残疾人免征、在校学生免征。只不过这些规定很多时候并未严格执行,见人就抓。

与之相对应,无论是红军、八路军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子弟兵征兵时大多还是采取说服动员的方式,采取志愿方式征来的兵员素质远远好于国军。

对于愿意参军的知识分子,无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我军往往都会由政治部门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使用。很多知识分子都很快成长为部队的军官,毕竟在建国初期,我们的军队太缺各类人才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大力推进全国的工业建设,国家急需各类理工人才建设工业、巩固国防。

为了配合工业化,我国在1952年进行了高等院校院系调整。调整的方向就是加大理工科学生培养力度,同时降低文科比重。文科生从1949年的33%下降到1965年的6.8%。而工科生比例上涨到43.8%。

在这样的导向下,整个社会逐步形成了重视理工科的风潮,为国家建设输送了急需的理工科人才。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理科生毕业进国企工厂当技术工人,是妥妥的铁饭碗,因此当年有着“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顺口溜。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有些文科专业反而比理科更加吃香。

但无论是文科学生、还是理工科学生,在共和国的建设过程中,在人民军队的建设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征兵方面,我在之前的文章就写过,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兵源方面一直非常充沛,正规军和预备役人数长期世界第一,每年征兵基本都是百里挑一,很多适龄青年抢着当兵都当上。

随着武器涉及的技术越来越复杂,对于士兵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中国征兵逐渐倾向于征召大学学历以上的新兵,或者说是学历更高的优先录取。因此可以这么说,只要不是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轮不到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上战场。我们每个人做好自己手里的工作就好。

乌克兰人喜欢中国人吗

展开全部 还行啊,是比较受欢迎的。想去那里玩啊?我感觉到了什么气息呢。o(∩_∩)o 哈哈

乌克兰人喜欢中国人吗

展开全部 还行啊,是比较受欢迎的。想去那里玩啊?我感觉到了什么气息呢。o(∩_∩)o 哈哈

乌克兰有哪些名人?

1、Владимир弗拉基米尔——拥有世界 2、Анатолий阿纳托利——日出 3、Борис鲍里斯——为荣誉而斗争 4、Леонид列昂尼德—— 5、Алексей阿历克赛——保卫 6、Андрей安德烈——勇敢的 7、Антон安东——投入战斗 8、Борис鲍里斯——为荣誉而斗争 9、Валентин瓦连京——健康的 10、Валерий瓦列里——强壮的 11、Василий瓦西里——统治的 12、Виктор维克多——胜利者 13、Евгений叶夫根尼——高尚的 14、Егор叶戈尔——农民 15、Иван伊万——上帝珍爱 16、Игорь伊戈尔——富裕之神保护 17、Илья伊利亚——我的上帝耶和华

乌克兰人说什么语种

乌克兰语和俄语,以前乌克兰属于苏联的,解体后,乌克兰独立了,大多数人讲乌克兰语,也有一部分是适用俄语交流的。

乌克兰首都基辅沦陷,乌克兰首都基辅被德军攻占

2022年一定是会被记入历史的一年,在这一年我国举办了举世闻名的冬奥会,北京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双奥城市,在这一年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矛盾升级,转变为震惊世界的乌克兰战争,普京想要彻底解决乌克兰问题,便开始重拳出击,暴力行事一直是俄罗斯战斗民族的作风,这次也不例外,普京起初计划的,就是要一举杀入乌克兰首都基辅,但由于西方国家从中作梗,战事才被迫喊停。但普京表示,矛盾不解决,军事武装战斗也不会停止。所以2022年,有可能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如果西方继续挑衅,战火将会从乌克兰扩张到西欧国家。 纳粹头子希特勒 作为乌克兰首都基辅,在历史当中曾经17次遭遇战火,也曾在二战时期,被德国攻占,最终好不容易被苏联夺回来,如今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又要在基辅展开战争,基辅的命运会和二战时期一样吗? 希特勒在一战时期还是一个无名小卒,到二战时期已经成为了德意志帝国元首,二战的发起者,他的野心从来不隐藏,在当上德国元首之后,希特勒想要征服欧洲,乃至整个世界。 1939年,希特勒打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哨声,德国军队通过强有力的带领和先进的武器,一举攻下了台德,波兰,法国等地,对于攻下实力并不薄弱的法国后,德军的士气高涨,急于完成称霸世界的宏伟蓝图。 二战时期德国军队 由于英国战争陷入僵局,于是德国要先对苏联下手,虽然两国在1939年签订了互不侵犯的条约,但纳粹德国已经杀红了眼,更加无所畏惧世俗的条条框框,他们知道成者为王,只要把所有国家踩在脚下,历史也会由他们来编写。于是他们直接撕毁,并于1941年6月进攻苏联。 占领法国的轻松,让他们对苏联更加有了征服欲望,因为苏联曾经是拿破仑惨遭滑铁卢的地方,希特勒想要成为一世伟人,就必须超越拿破仑,法国的全部资源唯德国所用,德国善用“闪电战”,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斯大林在德国入侵苏联时的确蒙了,德军非常的勇猛,仅仅3天时间,就歼灭了苏联的西面军队,并在7天之下就成功占领了白俄罗斯首都,占领一座城,最先要占领的就是他的首都,由此可见,白俄罗斯已经沦陷。 苏联政府高度重视,因为德军即将会进攻乌克兰。德军的作战方针非常特别,他们计划攻占白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戈梅利,以此来将兵力全部送往乌克兰附近,包围基辅,一举歼灭乌克兰。 这个想法的确非常成熟,戈梅利距离基辅非常近,按照德军闪电进攻,冲锋部队仅仅需要1天,就可以从戈梅利到达基辅。 按照计划,德军派古德里安的师出兵,此人正是创立了德国装甲军团的装甲之父,他擅长用装甲方式攻击敌军,这种方式颇有成效,每一次对手都被击破,而毫无反抗之力。这一次戈梅利战争中,德军派了装甲之父的两个坦克师,一个机械化步兵师,还派了其他的十三个师进行协助,指挥将军为老将魏克斯,可见这一场战争,德军势在必得。 而苏联防守的仅仅只有十个师的兵力,大部分为步兵军,虽然也有一个装甲师,但与德军力量相差甚远,因为这个装甲师,仅仅组建了五个月,整个部队尚未成熟,装备也不如德军齐全,战斗力德军自然也瞧不上。 并且德军有两个坦克师,但苏联这个虽然叫做装甲部队,坦克却是由轻坦克旅升级组建而成的,威力极弱,唯一有一些的就是摩托车,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叫装甲师,只能称为摩托化步兵师。德军的力量高出甚远,面对面这样的抵抗方式,德军自然不放在眼里。 毫无意外的,苏联并不能阻挡德军的进攻,虽然苏军指挥官朱可夫尽力抽调兵力,抵抗德军对于戈梅利的进攻,但德军士气雄厚,战争武器悬殊,虽然苏军指挥官也是在一战有名的老将,但他仍然没有办法扭转局势。因此8月19日,摇摇欲坠的苏军防线终于崩溃,他们在这场对抗中经历了紧急支援,经历了兵力分散支援,经历了临阵换帅,用了种种方法,但依旧回天乏术,苏军最终节节败退,将戈梅利让给了德军。 而在这场战争中,苏军损伤惨重,八万人被德军灭亡,而德国也按照计划从戈梅利成功进军基辅,拿下乌克兰首府,基辅也因此沦陷。 直到1943年11月3日,苏联重新对德国装甲队发起攻击,有意重新夺回基辅,德军在苏军的猛烈炮火中被夹击和包围,只得宣布战败,11月6日,苏军对基辅进行解放。 而如今在乌克兰战争中,历史似乎正在重演。俄罗斯如今主要攻击的就是乌克兰的首都基辅。 俄罗斯如同之前德国突然攻击苏联一样,对于乌克兰一直以来的矛盾,俄罗斯都选择了忍着,但如今乌克兰有意加入北约,实现北约东扩,因此,俄罗斯决定动用武力解决,大家以为俄罗斯不过是在威胁,但在2月24日,却突然打响了乌克兰战争。 俄军计划从三面进行包围进攻基辅,分别是乌克兰正北方向,顿巴斯西部方向,以及南部的克兰敖德萨方向夹击基辅,白俄罗斯配合俄军进攻基辅。 由于事发突然,乌克兰根本没有准备,只能仓促迎战,第一天,俄罗斯就已经压制住了乌克兰的防空力量,俄罗斯武装力量也在乌克兰北部完成200架直升机的空降,并在2月24号占领了基辅西北部的机场,但乌克兰政府也很快反攻回来,直到后来,俄军增援部队一同来攻打,造成了200多名乌克兰特种部队士兵的死亡,才彻底控制机场,所有俄罗斯部队会继续进攻基辅。乌克兰只能在国际舆论上渴望得到支持,而西方国家代表乌克兰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只是这并未打消俄罗斯进攻的念头和决心。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西方国家进行通话,希望对方进行支援,还希望乌克兰上空能够设立禁飞区,防止乌克兰被空袭,但被西方拒绝,对于军事支持和援助,北约表示不会卷入混战,否则会容易引发全球的核战争。他们只会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并且为乌克兰输送武器。 2月25日,俄军重兵分四路方向对乌克兰进行进攻。目的是实现四面包击基辅。下午3点,俄军距离基辅还有32公里,仅用了一个小时,俄军就已经距离基辅9公里的地方了,在这里,两军开始大肆交战。 虽然在战争过程中,具体的消息我们不得而知,两国为了鼓舞士气,可能会放一些假消息出来,但俄罗斯军队已经到达基辅城区,这是无可厚非的,基辅城区北部激战,距离基辅仅有7公里,而俄军也占领了基辅周围的小镇。 2月26号夜间,俄军对基辅的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再次以三路方式进攻,顺着基辅市中心的大街往乌克兰总统府逼近,直到攻打到三四公里的直线距离。 这与俄罗斯想要一天攻入基辅的计划相偏差,俄罗斯并没有计划攻占基辅,他只是想以战争的方式,尽快解决与乌克兰的矛盾,建立新的亲俄派政府,但最终没有得偿所愿,这也算是乌克兰军队的一种胜利。 乌克兰指望不上西方,只好指望民众,不允许青壮年离开乌克兰,要留在国家抵抗来自俄罗斯的袭击,乌克兰军队在战争爆发后,开始四处抓壮丁,为防止壮丁出逃,乌军会拦下所有企图逃亡的车辆,并强制要求18到60岁的男性参军,乌军说,这是每一个乌克兰男人的责任和担当。 乌克兰武装部队很多都没有抵抗,而是缴械投降,只有乌克兰民粹武装力量在抵抗俄罗斯,并且他们还威胁,恐吓乌克兰正规军军人。 乌军除此之外,更是要求乌克兰平民冒死抵抗,他们分发给乌克兰民众武器,让他们参与俄罗斯的战斗。这些大部分都是没有受到过任何军事训练的平民,给他们分发武器,无非就是想让他们做冲锋陷阵的炮灰。 为了人道主义,也为了乌克兰平民能够不被打扰和攻击,乌克兰进行了谈判,决定暂时停战,但并不是永久休战,因为俄罗斯希望与乌克兰解决矛盾,目前尚未达成一致。 俄罗斯外长一直表示,只要乌军不再抵抗,两国就可以进行友好谈判。俄罗斯这次的目的是帮助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独立,并剔除乌克兰的纳粹武装,让乌克兰的军力再也不配加入北约,从而防止北约东扩,防止西欧能够一下攻打到俄罗斯。 对于西方的制裁,俄罗斯没有惧怕,而是实行反制裁措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由此可见俄罗斯对于这场战事的决心,那必将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俄罗斯国防部在当地时间9日发言称,俄军方斩获了乌克兰国民卫队的秘密文件,文件表明基辅将在3月进攻顿巴斯,并为此做准备,这无疑是自己打脸的行为。因为基辅曾在二月表明,不会动用武力去攻击占领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所以在基辅的这场恶战必将展开。 至于基辅是否会被占领,在如今仍然是一个谜,如果俄军可以短期内将基辅众多城市攻占,那么这场战争也许会随着傀儡政权的上台消散,而基辅也仍然归属于乌克兰。但如果由于西方支援,基辅战争成为消耗战,对于俄罗斯的经济必将是一场巨大的负担,那么俄罗斯对于基辅的占领一定是非常必要的,如今俄罗斯国防部让基辅百姓进行撤离,也许就是要进行强攻基辅,那么基辅非常有可能再次被占领。 倘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想清楚进行了投降,俄军也会放弃强攻基辅,但如今泽连斯基依靠西方国家,成为西方国家的傀儡,这一个可能性也就非常小了。不管基辅是否被占领,遭遇战争是无法避免的,经济和安全必将遭到威胁,希望这场战争尽快停止,而不是扩大到全球矛盾,那样只会严重伤害全球的发展和经济,最终得不偿失。

请大家推荐有关乌克兰冲突的电影。

《琼斯先生》

如何安慰乌克兰人

具体如下 只能是寄去真情的悄扒问候,心灵的安慰了,别的能怎么办啊!别说两国之间的战争,邻居的矛盾我们有的时候也无能为力。我们也是日夜祈祷他们平安度过难关首运宴,平安度过每一天,希望两国之间者银的事情早一天解决,无辜的乌克兰百姓和在哪里打工的我们的同胞能够安全度过这一次的灾难。

乌克兰人喜欢什么礼物

第一,有用的礼物不如无用的礼物。建议你不要送实用性太强的东西,例如衣服、香水、背包等,除非你对自己的品味有绝对的把握。这些东西人人都有很多,如果不够出彩的话很容易淹没在他众多的日用品里。如果他不认同你的品味,搞不好还会给他留下一个“俗人”的不良印象。 送礼最好是送“四不掉”的东西,即:吃不掉,用不掉,送不掉,扔不掉。这样的礼物最适合表达心意,也最容易让收礼的人产生愉悦之感,从而对你感激倍增并久久难以忘怀。从接受礼物的人的角度来讲,对他们有用的东西并不一定是能让他们高兴的东西,而从赠礼人的角度讲。送礼的目的不是要给接受礼物的人带来多大的实用价值,而是要让他们感激你,记得你。 第二,独一无二的、有创意的、有个性的礼物更佳。这样的礼物不仅能够给收礼物的人一份惊喜和感动,而且也能让他感受到你花了很多心思、很多精力给他准备这份礼物,送礼物的目的正在于此。 从这个角度来讲,个性的手工艺品是不错的选择。比如按人物的照片用软陶制作的个性卡通塑像,就受到时尚一族的欢迎。其优点是独一无二、可以永久保存、可以用水清洗。但价格在300至400元左右,且需要有该人物清晰的照片,并需要至少提前一星期预定。比外还有个性漫画肖像、个性水晶像、个性拼图、个性腕表、个性项链、个性T恤、个性杯子等等。 第三,大中之小不如小中之大。也就是说,送礼物的时候,在一个不太昂贵的礼物类别中选择一个比较贵的礼物,要比在一个比较昂贵的礼物类别里选一个比较便宜的礼物收到的效果更好。 第四,说要的不如想要的。其实送礼的目的,并不应该是使礼的人得到最大的效用,而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在收礼人的心目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所以,你应该把人们想买却舍不得买的东西,或者想买却不好意思买的东西,送给别人或者作为奖励。 第五,有选择不如没选择。送礼不该给出选择,虽然人们会选择能给他们带来最大效应的礼品,但很多时候,这种选择并不能给他们带来最大程度的满足。在有些情况下,选择还会带来负面效应。当几件礼物的优劣差异不大时,单独给任何一种东西,都比让别人在两种甚至几种东西里选一样,得到的满足感更大。不要在送礼的时候,把患得患失也送给别人

乌兰托娅是军人吗

哈楼上的回答得详细极了我还要再说明什么吗?

乌克兰中学教科书将删除《战争与和平》,这一作品讲述的是什么?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 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 作者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战争与和平》的基本主题是肯定这次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但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并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