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国-河南篇-灶王爷和灶王奶

2024-03-18 23:13:36中华民间故事05:04 4638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0.10 喜点/集
声音简介

灶王爷爷灶王奶奶

传说,玉皇大帝派王母娘娘到人间视察民情,玉皇大帝的小女儿在天上呆久了觉得闷,也跟随母亲下到了凡间。她看到民间百姓的疾苦,非常同情。同时看到人间有那么多的恩爱夫妻,她也很向往真挚的爱情。后来她看上了一个给人烧火帮灶的小伙子,她觉得这个人心地善良、勤劳朴实,于是决定留在凡间和他一起生活。玉皇大帝闻听后非常生气,把小女儿打下凡间,不许她再回天庭。王母娘娘心疼女儿,百般求情,玉帝才勉强答应给那个烧火的穷小子一个灶王的职位。从此,人们就称那个“穷烧火的”为“灶王爷”,而玉帝的小女儿就是“灶王奶奶”了。 民间的灶神形象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中国民间的“灶神”或曰“灶王爷”祭拜日。 中国民间“过年”的风俗源于远古农耕民族的“腊祭”。 “腊祭”是古人“神先享用”意识的体现,人们习惯“索鬼神而祭祀”、“合聚万物而索享之”,形成“岁终出祭”古俗。 由于宗教、风俗本身的保守性及历代统治者的倡导,这种原始时代的“敬神”礼俗代代相袭,并日渐演化为祭灶神。民谚曰:“三祭灶,四扫屋……”即指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祀灶神。 灶神,俗称灶君、灶爷、灶王爷,是由原始的火崇拜发展起来的一种“神只”崇拜。原始人心目中那一堆永不熄灭之火便是他们的灶。 但自灶神产生始,其职权便与火或灶火相游离,摇身一变成为天帝派驻各家的监察大员,乃一家之长,负责监督一家老小的善恶功过,定期上报天庭,故深得老百姓的顶礼膜拜。人们想祈福禳灾,便对灶神恭恭敬敬。 《北平年谣》的“二十三,糖瓜粘”,说的便是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灶神升天禀报一年功德时,人们要祭灶,麦芽糖和酒必不可少。酒是为让灶神喝得晕头转向,麦芽糖甜而粘,灶神嘴吃甜后只能说好话。 民间祭送“灶神”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鲁迅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则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 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 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便流传下来。 民间百姓则不无滑稽地把“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用在对灶神的供奉上。宋代范成大《祭灶诗》即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及至近现代,祭灶风俗伴随社会的变革而日渐变异,有的地方则更重视祭祖。

灶王爷与灶王奶奶

-铜像价格多少?

灶王爷和灶王奶奶是谁?

灶王爷为张奎,灶王奶奶为高兰英。 扩展阅读: 话说在远古时代,天宫中的王母娘娘带着女儿下凡到人间。公主觉得凡间一切都很新鲜有趣,于是请求王母娘娘让她在人间多留一段日子。王母娘娘十分疼爱女儿,便同意了。 一天,公主遇见了一个替人烧火做饭的穷小子,他们相爱了,不久就结为夫妻。玉皇大帝知道后非常生气,想惩罚公主。王母娘娘爱女心切赶快上前向玉帝求情,玉帝便改口说:“那穷小子不是整天忙着烧火做饭吗,那就让他们在人间当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看她知不知悔改。”穷小子和公主便成了灶王爷和灶王奶奶。 灶王奶奶看到人们生活困苦,就常常回天宫,为老百姓带一些东西。玉帝知道后大发雷霆,命令女儿和女婿只能在每年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回天宫。 有一年,人间发大水,田地被淹,庄稼尽毁。眼看就要过年了,百姓穷得连饭都吃不饱,这可把灶王爷和灶王奶奶急坏了。好不容易挨到腊月二十三,天还没亮,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就往天宫赶。 到了天宫,玉帝只准他们住一晚,而且不让他们带走任何东西。灶王奶奶只好让灶王爷先回人间,她一个人留在天宫想办法。 腊月二十四这天,灶王奶奶正在扎扫帚,准备带回凡间扫灰尘,玉帝派人来催,让她赶紧离开。灶王奶奶说:“先别着急,你们回去告诉父皇,我明天做好豆腐后一定回去!” 腊月二十五这天,灶王奶奶做好了豆腐还不走,说明天要割肉;第二天割好了肉,她又说明天还要杀鸡……就这样,她杀了鸡又蒸馍,蒸了馍又打酒,打了酒又包饺子,一直拖到了大年三十这天。 玉帝大动肝火,命令她必须立即回去。灶王奶奶想了想,东西都准备得差不多了,也该回家过年了。可东西实在太多,她一直收拾到天黑,才离开天宫。 这时,人间的家家户户都点着蜡烛,等着灶王奶奶带吃的回来。灶王奶奶一到,家家户户就放鞭炮庆祝,然后吃团圆饭。因为灶王奶奶回来得迟,人间就把大年三十的团圆饭称为年夜饭。 为了感谢灶王奶奶的恩德,百姓们从此在每年的腊月二十四打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肉,二十七杀鸡,二十八蒸馒头,二十九打酒,大年三十包饺子。渐渐地,这些就成了人们过年的习俗。 再说灶王爷公正无私、赏罚分明,百姓都把他看成了自家的保护神。玉帝看到小两口在人间深受敬重,最终也只好接受了这个穷女婿。 从此后灶王爷爷和灶王奶奶就成了天下百姓敬仰的神!

灶王爷灶王奶奶是谁

灶王爷为张奎,灶王奶奶为高兰英。张奎为商朝渑池县守将,坐骑独角乌烟兽,本人善地行术,可日行一千五百里(比土行孙日行一千里还多五百里,也正是靠这个技能,提前埋伏,后来出其不意的斩杀了土行孙);高兰英为张奎妻子,善使太阳神针和两口日月刀,尤其太阳神针异常厉害。 灶神又称灶王爷,灶君,灶君司命,灶神星君,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位尊神为“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因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灶神是汉族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寄托了汉族劳动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灶神,全衔是“九天东厨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鸾门尊奉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一家之主,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归他管。灶神左右随侍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年终时总计之后再向玉皇大帝报告。十二月廿四日就是灶神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作所为的日子,初四就下天,七月二十四是他的生日。灶君位一般是点在西墙。有的是在大灶上,或在新的楼房灶君位一般都是在炉和蓄水池上,表储财丁旺的意思。 灶王奶奶,既灶君夫人,相传名王搏颊,中国民间信俗,每年腊月二十三是祀灶的日子。所谓祀灶,就是送灶神上天,祈求灶神向玉皇大帝说下界人间的好话,以保全家老安吉祥之意。应当说,对尚不能完全掌握自己命运的老百姓来说,这种愿望是无可厚非的。而东北的祭灶年画上灶王爷也是出双入对的,另一位就是灶王奶奶。送灶寄托着中国劳动对美满生活的向往,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吉祥如意,岁岁平安。

传说中“灶王爷”是谁?“灶王奶奶”呢?

灶王爷为张奎,灶王奶奶为高兰英。 张奎为商朝渑池县守将,坐骑独角乌烟兽,本人善地行术,可日行一千五百里(比土行孙日誉橘行一千里还多五百里,也正是靠这个技能,提前埋伏,后来肢虚派出其不意的斩杀了土行孙);高兰英为张奎妻子,善使太阳神针和两口日月刀,尤其太阳神针异常厉害。 二人的战绩是张奎第一次对阵杀死武王姬发两位皇弟,第二次五岳逢七杀被斩(东岳黄飞虎、南岳崇黑虎等),又杀了黄飞虎兄弟黄飞彪,最后斩杀土星孙;高兰英方面,用太阳神针帮助张奎杀五岳,斩杀历贺邓婵玉,这就是张奎夫妇二人的生平,其中可见二人的武艺、手段的高超和狠毒。后来二人身死,姜子牙念其忠心耿耿,坚毅威勇封为七杀、桃花二星。  

灶王爷和灶马的故事?

灶马,川东民间和福建龙岩客家一带叫“灶鸡子”。属于直翅目穴螽科。此昆虫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常出没于灶台与杂物堆的缝隙中,以剩菜、植物及小型昆虫为食。该虫无翅,靠腿部摩擦发声。突灶螽有趋光性,有时夜间它会跳到灯光附近。该虫在野外时以植物的茎、果、叶为食,在室内则以饭粒、菜屑等为食。 灶神,全衔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君”,或称“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东厨烟主”、“护宅天尊”或“灶王”,北方称他为“灶王爷”,鸾门尊奉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厨房之神。灶神之起源甚早,商朝已开始在中国民间供奉,及周礼以吁琐之子黎为灶神等。

灶王爷的传说 如何送灶神

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册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神关系到一家人的饮食,是神话故事杜撰出来的人物,灶神之起源甚早,商朝已开始在汉族民间供奉。而到现在有很多地区还有人在沿袭这种风俗习惯,家中供灶神。以祈求幸福安康。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灶王爷的传说。   灶王爷的传说:   说到灶王爷的传说,就要追溯到早期人们对生活的期望和美好的事物的向往了。灶王爷,是由原始的火崇拜发展起来的一种神祗崇拜。原始人群在长期与大自然搏斗的生活中,学会了使用火,火,成了原始人的自然崇拜之一。因为火关乎事物,而事物关乎健康,从而杜撰出了一位专门掌管饮食健康的灶神。而后来灶王爷的职责发生了变化,虽说是灶王,但是和灶火不关,人们把他看做是掌管幸福安康的神灵,她是监察司,能够看清一家老小的善恶,从而定期报给玉帝,所以旧时人们为了讨好灶神,便会在年末举行找灶神仪式。   秦汉以前更被列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门神、井神、厕神和中溜神五位神灵共同负责一家人的平安,而在这五神中,灶神虽说流传已久,但是现在却只见被人们淡忘,虽说灶王算得上是接地气的神明,在旧时人们对其了解还算比较多,但是现如今,灶王爷的传说少有人知。已经少有人会在腊月二十三举行送灶神仪式了。   要讲灶王爷的传说,其中祭祀我们不得不提。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们饮食,赐于生活上的便利外,灶神的职责,是玉皇上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官。灶神左右随侍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年终时总计之后再向玉皇上帝报告。所以在当时祭灶神象征着祈求降福免灾的意思。人们为了应景,讨吉利,一般家家户户都会去做。   如何送灶神:   在祭灶君之时,摆齐供品,焚香祭拜,各地民间辞灶习俗不尽相同,但大致都是燃香、供果菜、酒食,还有纸钱或元宝等,接着第一次进酒,此时要向灶君诚心祷告,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进酒,进第三次酒之后,将旧有的灶君像撕下,与事先准备好的纸钱一起,拿到院外烧了,同时燃放鞭炮,忌讳的人会烧个纸糊的马给灶王爷,用马当其坐骑,期望其快去快回,报喜不报恶。烧时还要默念“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平安”之类的话,送走神明后,别忘记除夕夜还要接灶神回来,而接灶神,打开门,贴上新的神像便可了。   总结:本期我带来灶王爷的传说介绍,大家了解了如何送灶神、接灶神了么?送接灶神仪式是我过传统的风俗文化,这些祭祀活动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值得我们推崇和发扬。

谁能讲讲灶王爷的传说?

相传灶王爷原来是一个富家子弟名叫张单,曾经娶了一个贤慧女子郭丁香为妻。后来他休了妻,又续了个妻子叫李海棠。这个李氏好吃懒做不会管理家事。不久,就把张家的财产挥霍一空,随后她就改嫁他人了。 张单家境败落,家里又遭了一场火灾。一急之下他双目失明,沦为乞丐。一天他乞讨到一户人家,主人给了他热汤热饭,热情款他,吃完后发现给他饭的人正是被他休掉的妻子郭丁香。他羞愧难当一头碰死在灶前。后来姜太公封为他灶王。 灶王最初只是管火的,后来玉皇大帝看他管得很好,就委派他为掌管一家的监护神,并且封为一家之主。这下他权利可大了。虽然他连个土地庙大的庙宇都没有,可他权利却很大。只是他一张画贴在灶台东墙上,两边贴着红色对联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中间横批是“一家之主”。 他就有权利每天监督这家人的言行。他把家里每天发生的事都一件一件地记下来等腊月二十三上天宫一起向玉皇大帝报告。

灶王爷的来历?

灶神,也称灶君(《战国策·赵策三》),唐以来民间又称之为灶圆灶埋王(唐李廓《镜听词》:“匣中取辩兆镜辞灶王,罗衣掩尽明月光。”),是中国民间信仰最普遍的神,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家家户户都要供奉。 岁末腊月祭灶的习俗,尤为人熟知,它是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灶神在先秦列为国家的五种祀典或七种祀典之一。 五祀,殷商时已出现,《礼记·曲礼》郑玄注:“五祀:户、灶、中雷、门、行也,此盖殷时制也。”《礼记·祭法》:“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雷,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曰户,曰灶。” 又说:“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论语·八信》:“与其媚于奥(屋内西南角的神),宁媚于灶。”炊灶,同百姓的生橘蚂活关系密切,故祭灶神很早就成了民间的一项重要祭祀活动。

灶王爷的来历

灶王爷又称灶神、灶君和灶神星君裂歼,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 一、灶王爷的起源 灶神闷缺起源甚早,商朝已开始在中国民间供奉。秦汉以前更被列蚂源辩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门神、井神、厕神和中溜神五位神灵共同负责一家人的平安。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们饮食,赐于生活上的便利外,他还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官。灶神左右随侍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年终时总计之后再向玉皇大帝报告。十二月廿四日就是灶神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作所为的日子,又称“辞灶”,所以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 二、灶神的意义 灶神是汉族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