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吃粥有感

2023-06-23 21:43:00有书05:31 2.9万
声音简介




我好喝棒子面粥,几乎长年不断,晚上多煮一些,第二天早晨,还可以吃一顿。


秋后,如果再加些菜叶、红薯、胡萝卜什么的,就更好吃了。冬天坐在暖炕上,两手捧碗,缩脖而啜之,确实像郑板桥说的,是人生一大享受。


有人向我介绍,胡萝卜营养价值很高,它所含的维生素,较之名贵的人参,只差一种,而它却比人参多一种胡萝卜素。


我想,如果不是人们一向把它当成菜蔬食用,而是炮制成为药物,加以装潢,其功效一定可以与人参旗鼓相当。


是一九四二年的冬天吧,日寇又对晋察冀边区进行“扫荡”,我们照例是化整为零,和敌人周旋。


我记得我和诗人曼晴是一个小组,一同活动。曼晴的诗朴素自然,我曾写短文介绍过了。


他的为人,和他那诗一样,另外多一种对人诚实的热情。那时以热情著称的青年诗人很有几个,陈布洛是最突出的一个,很久见不到他的名字了。


我和曼晴都在边区文协工作,出来打游击,每人只发两枚手榴弹。我们的武器就是笔,和手榴弹一同挂在腰上的,还有一瓶蓝墨水。


我们都负有给报社写战斗通迅的任务。我们也算老游击战士了,两个人合计了一下,先转到敌人的外围去吧。



天气已经很冷了。山路冻冰,很滑。树上压着厚霜,屋檐上挂着冰柱,山泉小溪都冻结了。好在我们已经发了棉衣,穿在身上了。


一路上,老乡也都转移了。第一夜,我们两人宿在一处背静山坳栏羊的圈里,背靠着破木栅板,并身坐在羊粪上,只能避避夜来寒风,实在睡不着觉的。


后来,曼晴就用《羊圈》这个题目,写了一首诗。


我知道,就当寒风刺骨、几乎是露宿的情况下,曼晴也没有停止他的诗的构思。


第二天晚上,我们游击到了一个高山坡上的小村庄,村里也没人,门子都开着。我们摸到一家炕上,虽说没有饭吃,却好好睡了一夜。




清早,我刚刚脱下用破军装改制成的裤衩,想捉捉里面的群虱,敌人的飞机就来了。


小村庄下面是一条大山沟,河滩里横倒竖卧都是大顽石,我们跑下山,隐蔽在大石下面。


飞机沿着山沟上空,来回轰炸。欺侮我们没有高射武器,它飞得那样低,好像擦着小村庄的屋顶和树木。


事后传说,敌人从飞机的窗口,抓走了坐在炕上的一个小女孩。


我把这一情节,写进一篇题为《冬天,战斗的外围》的通讯,编辑刻舟求剑,给我改得啼笑皆非。


飞机走了以后,太阳已经很高。我在河滩上捉完裤衩里的虱子,肚子已经辘辘地叫了。


两个人勉强爬上山坡,发现了一小片胡萝卜地。因为战事,还没有收获。


地已经冻了,我和曼晴用木棍掘取了几个胡萝卜,用手擦擦泥土,蹲在山坡上,大嚼起来。


事隔四十年,香美甜脆,还好像遗留在唇齿之间。


今晚喝着胡萝卜棒子面粥,忽然想到此事。


即兴写出,想寄给自从一九六六年以来,就没有见过面的曼晴。


听说他这些年是很吃了一些苦头的。






孙犁有几个子女

据我了解的有 大儿子:12岁因病去世 大女儿:孙小平 二儿子:孙晓达 小女儿:孙晓玲

孙犁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

《风云初记》

孙犁是谁?

是文学家!写过《白洋淀》

孙犁是谁?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作家

孙犁的简介

孙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又先后担任过《平原杂志》《天津日报》文艺副刊、《文艺通讯》等报刊的编辑,并著有关于编辑的作品。12岁开始接受新文学,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很大。

孙犁的中篇小说有什么?

《铁木前传》

关于孙犁的简介(又少又快又好又全)

山药蛋派作家

孙犁小时候的故事

楼上回答的好详细哦

孙犁是什么家

作家,荷花淀派

孙犁有什么之称?

孙犁先生有“短篇小说能手”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