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3基层监督)不断织密基层监督网络

2024-02-06 21:20:33雅文讲申论大作文06:39 9819
声音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搭建监督平台,织密监督网络,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基层监督。


谁来监督监督者

监督形式有三: 一是人的监督,如问者所为。负责人本身即为部门经理的监督者,也可将监督权授予他人,如,负责人本人身边的工作人员,部门副经理,或部门经理管理下的员工等。要求上述人相互监督,相互报告对方情况。 任何有效监督都是双向的,通过制度来形成。如,要求相关人都有责任〈或权利〉对不当行为向负责人报告,这里指的是公开的、制度化的。 还可有不公开的,如秘密指定一至二名员工负责报告部门经理的行为,通过比较部门经理、这两名员工的不同渠道的报告,可较准确掌握情况,分别对此三人指出问题,即起到了对此三人相互监督之作用。 二是制度的监督。通过对制度遵守情况的捡查,即实现了对人的监督。 三是材料的监督。通过对各种报表、报告等文书的制订、捡查,实现监督。 监督须三者并用方能有好效果。

有关监督的成语

十目所视 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同“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万目睽睽 睽睽:张目注视的样子。在众人的注视、监督下。 出处: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并序》:“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万目睽睽,公于此时能安以治之。”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 出处:《礼记·大学》:“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形容监督的典故

1、中国古代的监督思想极为丰富,百家争鸣,以儒家、法家、道家为代表。 2、儒家首先提出人性本善的基本假设,进而提出仁政、德治、礼制的管理方法,纤岁迅最后提出要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管理目标。 3、法家首先提出人性本恶的基本假设,进而提出法制、刑治的管理方法,最后提出要达到崇君权和富国强兵毁此的管理目标。 4、道家首先提出人性自然的主张,进而提出无为而治的管理方法,最后指出要实现的管雀源理目标是至德之世。

形容监督的成语?

1.十目所视[shímùsuǒshì]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同“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出处: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并序》:“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万目睽睽,公于此时能安以治之。”2. 万目睽睽[wànmùkuíkuí]张目注视的样子。在众人的注视、监督下。出处: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并序》:“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万目睽睽,公于此时能安以治之。”

形容监督的成语

形容监督的成语有以下三个: 十目所视: 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裤祥万目睽睽:御歼指在众人的注视、监督下。十目十手:十个人看着你,十只手指着你。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镇纯冲,离不开众人的监督。

小人监督 是什么意思?

小人指那些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的人,这样的人和你在一起,必定时时提醒你的不对,对你的成长会有帮助

古代让人监督自己做事的典故

齐威王,让全国人监督他执政,有不满的地方可以跟他当面指出,见《战国策.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柬》。

想让别人监督自己做事,有没有古代之类的典故

齐桓公,可以看看邹忌讽齐王纳谏,受监督之后门可罗雀。

形容监督 成语

十目所视 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同“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万目睽睽 睽睽:张目注视的样子。在众人的注视、监督下。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

监督字开头的成语

没有这样的成语。 平原督邮 [píng yuán dū yóu]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平原:古代地名;督邮:古代官名。劣酒、浊酒的隐语。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 百科释义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