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352上|一炮轰灭了百年帝国

2023-08-06 13:54:43芮淇讲书堂丨国学智慧07:39 4万
声音简介

资治通鉴百家讲坛谁讲的好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这部书是专为皇帝而编的,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取名,其目的在于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借鉴。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2001年7月9日开播的讲座式栏目,其宗旨是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 关于《资治通鉴》在百家讲坛上的讲解,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评价。但一般来说,百家讲坛的讲师们都擅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来讲解历史,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信息: 1. 阎崇年:他在百家讲坛上主讲的《清十二帝疑案》系列,以清朝正史为基础,通过生动的讲述和丰富的历史细节,分析了清朝十二位皇帝的生平事迹和政治作为。 2. 易中天:他在百家讲坛上主讲的《品三国》系列,通过对三国时尘纳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向观众展示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王立群:他在百家讲坛上主讲的《读史记》系列,以《史记》为基础,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生动的案例分析,向观众展示了《史记》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4. 姜鹏:他在百家讲坛上主讲的《资治通鉴》系列,通过对《资治通鉴》的历史背景、人物、事件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向观众展扮升示了《资治通鉴》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这些百家讲坛的讲师们都拥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教学经验,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来讲解历史,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如果你想了解《资治通鉴》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可以尝试观看百家讲坛的相关节目,或者阅读相关的书籍和研究资派缺没料。

续资治通鉴与资治通鉴相比哪个好?

当然是《资治通鉴》的好,什么东西都是原装的好

《资治通鉴谋略》和《资治通鉴》有什么不同?

《谋略》只是摘抄了《通鉴》中的一些文字,然后简单的翻译成白话文。

“资治通鉴”的“资”是什么意思?

《老子》曰:“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师是老师,引申为榜样;资指资源、借鉴。善良的人是不善的人的老师;不善良的人又是善良人的借鉴。这里句话大意是说,坏人可以成为好人引以为戒的借鉴,我们不能光学做好人好事,还要知道坏人坏事会导致怎样的恶果。 这里的“资”大致就是借鉴的意思。 《资治通鉴》,原名《通知》即一本贯通全部的史书,但是司马光献给宋神宗,神宗很喜欢,认为对政治很好帮助,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就给它改名《资治通鉴》,大意是说它很好对治国有帮助,有借鉴意义。 这里的“资”就是有帮助的意思。

看资治通鉴有什么用?

使人明智 (牧客)

资治通鉴是什么意思?

整体为“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分开为“资,有助于;治,治理;通,通史;鉴,借鉴”。

《资治通鉴》的意思是?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一楼正解

资治通鉴哪里可以看

“资治通鉴哪里可以看”,这个问题有歧义。 我对于您想问的问题有两种理解: 其一,是想问去哪可以获取到《资治通鉴》这本书来读。我的回答是,您可以花钱去京东、当当、淘宝等网商去买,或者去某个图书馆借阅,或者先或找或买一台电脑去网上找电子书资源。 其二,是想问《资治通鉴》这本书中哪个章节或段落读起来有现实意义,值得看。这本书全书都是有教育意义的。

资治通鉴成语?

老奸巨滑 读音: lǎo jiān jù huá 释义: 形容阅历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虽老奸巨滑,无能逃于其术者。” 剖腹藏珠 读音: pōu fù cáng zhū 释义: 破开肚子藏入珍珠。比喻自秘或惜物过甚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 暗弱无断 读音: àn ruò wú duàn 释义: 愚昧软弱,没有决断。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九十一·晋元帝太兴三年》:“(司马保)好读书而暗弱无断,故及于难”。 北门南牙 读音: běi mén nán yá 释义: 北门:指羽林诸将;南牙:指宰相。指文武重臣。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中宗神龙元年》:“北门南牙,同心协力。” 冰山难靠 读音: bīng shān nán kào 释义: 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长枕大被 读音: cháng zhěn dà bèi 释义: 比喻兄弟友爱。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年》:“上素友爱,近世帝王莫能及;初即位,为长枕大被,与弟兄同寝。” 大有人在 读音: dà yǒu rén zài 释义: 形容某一种人为数不少。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帝至东都,顾眄街衢,谓侍臣曰:‘犹大有人在。’意谓向日平阳玄感,杀人尚少故也。”

刘世龙的人物经历

刘世龙于1951年被部队保送到西南人民艺术剧院戏剧系学习,一年半以后,又被西南军区推荐到中央电影局北京电影学校学习。1953年毕业,分到东影任演员。1953年后在四十余部影片中扮演过主角,其中,《鸿雁》中的李云飞、《刘三姐》中的阿牛哥、《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妈妈要我出嫁》中的刘明华等人物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 刘世龙到东影后,先后在《沙家店粮站》、《董存瑞》、《复试》、《女社长》、《黎明的河边》扮演通讯员等群众角色,在《妈妈要我出嫁》、《并肩前进》、《草原晨曲》、《海上神鹰》等影片中扮演男主角或较主要角色。1960年在《鸿雁》中扮演雷锋式的人物模范乡邮员李云飞,引起影坛的注意。 《鸿雁》刚刚拍完,刘世龙接受导演苏里邀请,在《刘三姐》中饰刘三姐的心上人阿牛哥。他形象英俊,表演成熟,演起阿牛分寸得当,内涵丰富。无论是在船舱初见三姐时,三姐叫了声阿牛哥,他不好意思地突然跳到了江心所表现的腼腆矜持;还是结尾时二人唱“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树生藤死缠到老,树死藤生缠又生”,“连又连,我俩结交定百年,哪个97岁死,奈河桥上等3年”等,款款深情,展现出刘世龙的表演艺术实力。阿牛哥使刘世龙在中国观众和海外华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武兆堤在拍《英雄儿女》选择男主角王成时,提出要刘世龙出演这个角色。刘世龙表示:“请导演放心,我一定演好,我是不蒸馒头争口气。”说完打起背包到长春郊区他原来所在部队下连当兵。到部队后,站岗、放哨、投弹、刺杀、大比武的许多项目,他都一项不漏地参加训练,3个月下来,刘世龙身上有了英雄的气质。 刘世龙为演好英雄王成,仔细阅读了文学剧本和分镜头本,反复体会了《导演阐述》中对人物的要求,对王成的成长历程和思想发展脉络都作了详细的分析,对重场戏的表演层次、动作都作了充分考虑。到了拍摄现场,刘世龙处处表现出英雄样,人们都敬而待之。单是拍摄王成冲过炮火硝烟的镜头,刘世龙就吃尽了苦头。到了实拍,刘世龙就要在不断有爆炸、遍地燃烧的火海里冲过去,跑了一遍,眉毛都烧光了,鬓发也被燎去一片,胳膊烧了多处大泡,疼痛难忍。一遍不行,再来第二遍,化妆需要重新沾眉毛,修鬓角,刘世龙顾不了胳膊上已烧成的多处水泡,咬着牙再次从火海中奔跑冲杀过去,这样两遍下来,刘世龙胳膊、身上的水泡就难以计数了,刘世龙对此不声不响,下来敷上一点红药水,就算没事。 1963年,著名电影《战洪图》开始拍摄,片中第二男主角丁胜河,是个重要人物,必须水性好。导演苏里几经比较,最后确定由刘世龙扮演这个人物。 为了表现丁胜河决堤放水的效果,刘世龙必须在纵身跳入闸门下的瞬间,迅速提升闸门,洪水倾泻而下,汹涌的波涛将刘世龙翻卷到上面。闸门的立壁和地面都是水泥垒造,而且壁面地面都十分粗糙,人跳下去湍急的水流冲撞力很大,身体很易被严重擦伤。又因为是夜景,更增加了危险。大家十分担心。刘世龙却信心十足。每跳一次,刘世龙身上肩肘总要被擦出条条血痕。拍了3个多小时了,拍得都不理想,时间已到午夜时分。刘世龙毫不厌倦松懈,喝上几口“老白干”,一次次跳下翻上,这一个镜头竟拍了差不多一夜工夫。直到东方微白,总算拍得一个合格的镜头。刘世龙这一夜表现,令全组人员无不称赞。 1974年春节,《战洪图》在全国放映,受到热烈欢迎。 2005年,刘世龙获第十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特别荣誉奖。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