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品鉴】《宋史·包拯传》正史里的包青天

2023-07-18 18:29:04崇贤馆12:48 883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259 喜点
声音简介

宋史 包拯传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历史上谁和包拯一样 要有小故事

狄仁杰 狄仁杰官居宰相,参与朝政之时,也正是武承嗣显赫一时,踌躇满志之日。他认为狄仁杰将是他被立为皇嗣的障碍之一。长寿二年(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结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当时法律中有一项条款:“一问即承反者例得减死。”来俊臣逼迫狄仁杰承认“谋反”,狄仁杰出以非常之举,立刻服了罪:“反是实!”来俊臣得到满意的口供,将狄仁杰等收监,待日行刑,不复严备。狄仁杰拆被头帛书冤,置棉衣中,请狱吏转告家人去其棉。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得其冤状,持书上告。武则天召狄仁杰等“谋反”的大臣面询:“承反何也?”狄仁杰从容不迫地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也。”又问:“何为做谢死表?”答曰:“臣无此表。”武则天令人拿出谢死表,才弄清楚是伪造的。于是下令释放此案7人,俱贬为地方官。狄仁杰被贬为彭泽令。如此,狄仁杰运用自己的才智机谋死里逃生。以后,武承嗣欲根除后患,多次奏请诛之,都被武则天拒绝。

历史上包拯头上有月牙吗

没有,那是虚构的

历史上的包拯是否真有其人?

  包拯(999—1062),汉族,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包拯在开封做了一年多的开封府尹,肯定解决过不少民事纠纷,但是说他断案如神,甚至达到"日判阳间不平事,夜审地狱冤屈案"的地步,恐怕有些言过其实。宋嘉佑六年(1061),他官至枢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大街小巷都可听得到。”朝廷赠官吏部上书,有“奏仪”十五卷传于世。

“王功厂”宋人历史中的真实包拯与戏剧中的包拯

公戏之所以口口相传,是因为人们渴望有一个不畏强权、敢为人先、敢为人先的人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法官是宋朝的包拯。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包公。包公如此著名,这与传统戏曲有很大关系。包公没有成为现代小说的主角。然而,在传统戏曲中,包公的故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包是所有与案件和法律有关的戏剧的主角。那么,包公在剧中的形象与包拯这个历史人物有什么关系呢?事实是这无关紧要。 包拯,字熙仁,安徽庐州合肥人。与传说不同的是,他有一个非常成功的家庭和一个由父母抚养的童年。他的父亲包灵仪,性格比较严肃。他被授予进士第一名,朝三博士,去了大臣袁外郎,在南京当了帅,去了护军。他死后,法院把他交给了刑部侍郎。从今天的排名来看,包拯出身于局级干部家庭。包拯从小接受儒家教育,走上科举之路。宋仁宗天盛五年,包拯年满29岁,终于考取了进士。朝廷任命他为建昌县县令,他却因为父母年迈,家里无人照管而辞职。史书上没有记载他有一个兄弟。从他不愿意当秀才来看,家里没有其他兄弟可以侍奉养父母。他应该是独生子。 包拯在家呆了10年,直到父母病逝。服丧三年后,在乡亲们的鼓励下,他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当上了天长县令。这一年是仁宗景_四年。他已经是39岁的中年人了。包拯的仕途非常顺利,除了因“失职”被降过一次职,包拯的官阶不断上升。他做了10年地方官,后转入法院监察系统3年,主持谏院,担任谏院代理。在这次经历中,包拯确立了自己的恶名。朝廷的许多官员都被弹劾,包括当时的宰相、的弟弟宋祁和著名的宰相张。 游二年,决定任命自己最喜欢的堂弟,佐为宣惠南院使,旮旯,怀康君使,竟陵宫使,同群牧制使。其他三个官职无意义,玄奘使起源于唐朝,主持朝会。北宋初期,玄奘的使臣往往作为唐朝的大使,掌握着军事指挥权。在仁宗时代,这个官职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在宫廷礼仪中,仅次于宰相和唐朝。当时,包拯主持谏院,带领谏官进行谏。他认为,按照宋朝的惯例,后妃的亲属是不允许担任宰相或军职的。这一次皇帝宠幸过度,宰相没能及时制止。包拯说话很凶,把唾沫星子溅到仁宗皇帝脸上,直到皇帝发错任命。 和合三年十二月,包拯被任命为“全志开封府”,嘉_三年六月,包拯被免去太岁之职。事实上,他只在开封呆了18个多月。士子一到朝廷,要试试包拯的本事,就故意凑在一起,用公文报事。包拯听了一本又一本的读书,当场破了几十个案子。过几天,没解决的就一个个问,没解决的马上查。文士再也不会愚弄官员了。原来,民事诉讼必须到衙门口由抄写员控制的“认证部”。包拯下令开门,自己直接拿了箱子。包拯在开封任职期间,也整治过沿河的违章建筑,并没有躲避执法人员。包拯的人品绝对无可非议。他是个清官,和六个亲戚断绝了关系。他很严肃,历史称他为“不苟言笑”。凯丰说包拯“笑起来比黄河清还好看”,并夸口说他“没有取悦于人的谎言”。他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身为大官,“俭仆为己如布。” 后来,包拯主要在财政系统担任官职,成为四大转运使,最后被任命为第三使。这个官职是北宋时专门设立的,名为“吉相”,主管财政审计,地位仅次于宰相和枢密院。包拯最后的结局是进入“屠场”。1060年,宋仁宗任命包拯为枢机主教,包拯正式进入朝廷决策层。然而,包拯的健康开始出现问题。他基本没有担任过议会代表,过了一年多才去世。包拯的个人和家庭生活也很无聊。他娶了东施,出生在一个儿子的家庭。长子鲍春做了潭州的大法官,死在了岗位上。包中年丧子,一蹶不振。宝琦已婚,无子女。他的妻子崔实不顾包拯的劝说和母亲的强迫,执意在嘉宝守寡。包拯死后,崔氏听说包拯的妃子被包拯赶出家门,回到娘家,生了一个儿子。她把孩子带回嘉宝身边,给孩子取名万宝,是包拯的后代。

历史人物包拯有这个人吗?

有的,北宋期间,但他的大部分事迹,都是后人编的。

历史上包拯、庞太师怎么死的?最后谁赢了?

少年包青天迷~我也是

现实历史上北宋的包拯是怎么死的?

给他那几个傻儿子气死的

历史上真的有包拯这个人吗?

确实有这么一个人啊,名字叫包拯的啊!只不过没有文艺作品里那么神话便是了

历史上有没有包拯这个人啊

在包拯的家乡合肥,有他的家的遗址和纪念馆。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