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芳《呼家将》|寇准坚信诈死蒙君,八抬大轿三请包拯

2023-08-17 17:00:05国学小得08:06 3.8万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99 喜点
声音简介

哪集包青天中有四个鬼帮包拯抬轿子

探阴山 23-25集

刘兰芳讲得寇老心的小说叫什么名字

杨家将 寇准寇老西

寇准和包拯谁的官大

寇准,他是相

为什么不把 这些人放在一起编个故事讲呼杨高郑 八王爷 包拯 寇准 三侠五义 七侠五义尤其是三侠五义 和呼杨

三侠五义和七侠五义基本一回事,八王爷出现过好多故事客串超多,包拯也不用说了。主要原因可能是要求知识面较广,真正知道的人不多

“人抬轿子轿抬人”的道理我也懂,但是为什么真正到自己做却有这么难呢?是因为自己是那个抬轿子的吗?

你若降卑就必被升高

刘兰芳老师播讲的有声小说呼扬合兵

刘兰芳平书呼杨合兵

旧版包青天中有一个故事是说包拯连人带轿掉下山崖的,这个故事是什么名字?

说包拯连升衡人带吵羡做轿掉下山崖的应该是95吕良伟版新包青天的情牵阴阳界单元派兄吧

为什么古代成亲要八抬大轿,不能四个人抬吗?

轿子在古代是一种很常见的交通工具,但是一般在富贵人家或者是皇亲贵族当中用的比较多。古代成亲的时候也有用到轿子,这是一种习俗,也是为了表示隆重。结婚时候用的轿子几个人抬这并没有严格的规定,2-8个人都是很正常的。 如果是普通人家结婚,轿子比较平常,那么可能只需要2个人抬就够了。一般的人家用的都是4个人抬的轿子。特别富裕和阔气的人家会用到8个人抬的轿子,这种轿子看起来就比较高级,8个人来抬能够显得场面比较壮观。 其实古代对于不同的轿子是有严格的规定的,皇亲贵族坐什么样的轿子、不同等级的妃子坐什么的轿子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果是皇亲国戚的轿子,一般是10-30个人抬不等。但是所有的轿子都不得超过36个人,因为36是皇帝才能够使用的标准。 我们现在感觉轿子很晃悠,坐起来应该很不舒服。过去是有专门轿夫这个行业的,这些人经过专业的训练,知道怎么抬轿子才会比较稳,坐起来其实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难受。 现在有些小伙伴在旅游的时候,也会去乘坐轿子感受一下。没过多久可能就觉得晃的头晕头疼,还想吐。这是因为我们现在的轿夫抬轿子的时间比较短,也没有掌握一定的技巧,抬起来自然是晃晃悠悠的不平衡。 试想一下如果以前的轿子也是这么摇晃的话,那么皇帝和贵妃们要怎么乘坐呢?一上去不就给晃吐了?在紫禁城里那么大,皇上从一个宫殿到另一个宫殿,乘坐的可都是轿子。

求寇准的相关信息

寇准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汉族。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 (980)进士。淳化五年(994)为参知政事,其政治才能深得宋太宗赏识。知巴东县。宋真宗时﹐曾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景德元年(1004)﹐辽军大举侵宋﹐寇准力主抵抗﹐并促使真宗渡河亲征﹐与辽立澶渊之盟,起了稳定局势的作用。不久﹐被大臣王钦若排挤罢相。晚年再度被起用。封莱国公。后又因大臣丁谓等陷害遭贬﹐远徙道州﹑雷州。宋仁宗天圣元年病死于雷州。谥号忠愍。   寇准与宋初山林诗人潘阆﹑魏野﹑“九僧”等为友﹐诗风近似﹐也被列入晚唐派。其五律如《冬夜旅思》之类﹐情思凄婉﹐很有贾岛诗的风味。与寇准同时的范雍为他的诗集作序﹐说他“平昔酷爱”王维与韦应物的诗。他的一些诗确实也受了他们的影响。他的七言绝句意新语工﹐最有韵味﹐如“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书河上亭壁》)﹐“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夏日》)等﹐情景交融﹐清丽深婉﹐都是值得玩索的佳作。他不是词家﹐但偶有所作﹐也颇可读。《全宋词》共辑其词4首。   现存《寇莱公集》 7卷﹐有《两宋名贤小集》本﹐《寇忠愍公诗集》3卷﹐宋知河阳军范雍初刻﹑有序﹐清朝有圣香楼刊本及辨义堂刊本。   关于寇准的原籍,好多人甚至历史演义等都说寇准是山西人,但从下面这篇,可以更正这个不实之说。

包拯“包青天”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在历史上,包青天,包拯这个人物是真实存在的,她绝对是一个好官。之所以包拯被称为包青天,百姓对他的一种尊称,一种爱戴,因为他做事公平,公正,公开,让人绝对说不出一个不字。包青天的形容就是向青天一样的豁然公正,在法律面前对任何人都会一样的对待。比较有名的应该就是包拯斩驸马的故事。因为驸马借着自己的权高,总是欺压百姓,做出了很多让百姓愤慨的事情,包拯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没有给任何人情面,依据的律法,依然把这个驸马处置了,单单这一两件事情,其实百姓并不能给予包拯这样的称呼。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包拯把自己的亲侄子因为范处也得到了相同的对待。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不是被人称为黑面包青天。关于包青天的故事还有很多,他这一生得罪了很多人。老后告老还乡,依然是一个清贫的老人。其实我觉得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虽然这医生很清廉,很清苦,但是死后能被千骨所颂扬。这都是很值得。财富,权力,那都是身外之物。这样的人才叫名垂千古。我觉得现在很多的人都应该想包拯去学习。现在人的价值观都已经变了,他们衡量价值的标准已经不是内在的一些品质,而是一些物质上的满足。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