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深度|白寺沟猕猴下山

2023-08-14 19:43:18红星新闻12:53 604
声音简介

白寺沟部分村民的住所

每隔一两周,白寺沟的村民就会迎来一群下山的“不速之客”,它们不仅闯入村民家中“上房揭瓦”,还大肆破坏村民们栽种的果树与粮食。

“这是保护动物,打不得,又骂不听。”村民马永志说,这群野生猕猴原本居住在村后山,双方生活少有交集,但自从山西历山猕猴源景区在当地建立后,为吸引游客将猴子引下山,人猴冲突便时常发生。

在马永志的记忆里,这里的猕猴因景区的人工喂养,逐年增多,“已经有五六百只了”,而景区所建的猴场离村子一公里左右。“以前,我们除了种些玉米,还会栽些核桃、柿子树,但猴子来了就会搞破坏。暴力采摘导致树苗难以存活,我们的收入也大打折扣。”

当地相关职能部门认为,村民与猴群之间的冲突只是表象,更多的原因还在于景区自身的发展受限,村民原本寄希望于景区的开发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愿望没能实现,“如果景区未来发展较好,能够带动就业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那么人与猴之间的矛盾自然会消失。”

对于景区发展困难的问题,垣曲县历山镇党委副书记刘亚飞称,景区有很大的一个制约点,即所处的位置位于自然保护区内,里面80%部分都在国有林场地界,新建项目涉及跨市协调。

对于“人猴矛盾”,刘亚飞表示,当地一共计划了3种办法。“我们曾跟景区协商,让其将老百姓的土地全部给流转走。”但这一方案因故暂时搁置。另外一个办法是,如果之后景区能招商引资,届时景区便会妥善将村民们搬迁;最后,当地正向县相关部门打报告,“看是否在有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将白寺沟村纳入国家地质灾害搬迁补偿政策。目前还在等回复。”

猕猴下山“作乱”

猴子来的时候,王大姐刚做好一盆油饼。由于灶台设在房屋外,王大姐进屋拿碗筷的功夫,灶台上的半盆油饼就没了。顺着房梁往上看,隐约能看见一两只蹦跳的猕猴……

王大姐的家在山西历山猕猴源景区里一个名叫白寺沟村的村组。一条小河沟从村中经过,两旁坐落着几座老房子,一些房屋因长年失修,房内也无人居住。而来王大姐家“抢食”的猕猴正是村子后山上的“原住民”——中条猕猴。

村民王大姐家时常被猕猴“光顾”

“说不准啥时候来,有时候是墙底下,有时候在床底。”王大姐的邻居家也被弥猴们“光顾”了,不仅家里的吃食被抢,就连屋外栽种的一些蔬菜瓜果也被拔苗摘果。邻居说,弥猴们每次来得不多,“四五只左右”,但破坏力十足,“过去都是纸糊的,它就钻进去,把里面的鸡蛋、油什么的,全部给你破坏了。”破坏完后,它们又顺着楼道跳上去,“有时候,猕猴还会立在房顶上和人对峙,不过它们很少伤人。”

谈起时常来作乱的“老邻居”,白寺沟村的村民表现得十分无奈。这十几年来,他们与猕猴的冲突不断,但由于猕猴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打不得,骂又不听。”村民马永志说,碰上猕猴来村作乱,他们一般都会用棍子或石子砸地,发出声响来“吓”走猴子。

马永志称,这些猕猴原本生活在村子的后山里,早前数量并不多,也很少下山捣乱。但自从历山猕猴源景区在当地建立,为吸引游客,景区雇人将弥猴们引下山后,一切就乱了套,“4月到10月,猴子还有景区的人喂养,但过了‘十一’,景区进入淡季,猴子就没人管了,它们吃不饱便频繁下山吃庄稼。”

在马永志的记忆里,这里的猕猴因景区的人工喂养,逐年增多“已经有五六百只了”且并不怕生,加上景区所建的猴场离村子一公里左右,导致村民不仅冬天要防猴,就连春夏旅游旺季也得时刻注意着猕猴的到来。“以前,我们除了种些玉米,还会栽些核桃、柿子树,但猴子来了就会搞破坏,不管熟没熟,它们都会摘下来尝尝。暴力的采摘导致树苗难以存活,我们的收入也大打折扣。”

猕猴在村里的河沟中

另外,马永志还说,弥猴“作乱”不仅仅是吃庄稼,还时常在村中的河沟里嬉戏,并将一些粪便排泄在水中,“我们这是山泉水,家家户户都是用河沟里的水,猴子污染后,根本没法用。”村民们只能驱车去镇上购买饮用水和食材。

矛盾不止“人与猴”

人与猴的矛盾日益加剧,村民们试着找到景区讨要说法。“以前要拿着当场拍到猴子作乱的照片、视频,对方才给赔几十块钱,没有证据就不给赔。”马永志说,今年通过村委出面协调,村里的13户人家一户领了一袋面、一壶油和一袋大米的“补偿”,“这只是2022年的,之前几年的就没给解决。”也因此,有些村民在这场冲突中选择搬离。

但也有搬不走的村民。“能搬去哪里呢?家里老人不愿意走,在村子里吃的、用的能自给,去了城里所有成本都要增加。”马永志告诉记者,原本的白寺沟村虽然人不多,但也有个十几户,现在却只有五六户常住人口。

对于留下的村民来说,矛盾不止“人与猴”。今年“五一”假期,马永志听到风声说,景区里面会有大规划,便将自己的房子改成了农家乐。然而截至7月,他称自己始终未能“开张”,“景区在我们进村口的地方设卡收费,有游客就直接坐着旅游大巴去猴场,中间不会停留。如果是自己开车来的游客,则会收取游客50元一车的费用,因此我们几乎就等不到客人来。”

另外,马永志还提到,由于白寺沟村处于三县交界的地方,在管理上也颇为麻烦。“没电,没信号。”马永志说,此前他曾向白寺沟村所在的垣曲县相关部门反映村里没网,对方积极地回应了他,但直到对方将信号塔搬来也一直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建成,“现在我们用的电都是阳城县给搭的临时电。”

7月2日,在途经很长一段没有信号的山路后,记者来到了历山猕猴源景区。在大门处,记者看见该景区在进入白寺沟村的入口处设立了收费卡口,而其收费价目表上也清楚写着,乘坐景交车单程15元、双程30元。一工作人员说,只要是进入收费卡里面的,都需要买票,但“村民不用”,若来者是里面村民的亲友,则需要对方出来打招呼接一下。

历山猕猴源景区收费处的价目表

顺着收费卡口往白寺沟村的后山走,约5分钟不到的车程便能看见一个由石块塑成的拱形猴场大门。尽管这里并无工作人员值守,但数十只猕猴却充当起“门卫”的角色,大大小小几十只,公猴、母猴都有,有的母猴怀里还抱着小猴。它们并不认生,只是静静地坐在马路上,看着行人与车辆从身前经过。

历山猕猴源景区里猴场里的弥猴

步入猴场,猕猴数量更多。据值守在这的养猴人表示,目前该猴场约有600多只野生猕猴,而他们则每天根据景区供给的饲料进行喂养,“一天按现在五六百多的猴子算下来,最少一天得80斤,还吃不饱。”养猴人说,吃不饱的弥猴们确实会下山骚扰村民,“但景区会给赔偿的。”

对此,历山猕猴源景区的相关负责人回复记者称,他们承认村民反映的猴子吃庄稼一事属实,也针对该情况给村民赔偿过,但具体的赔偿协议却未能告知。

问题该如何解决?

相关资料显示,历山猕猴源景区系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级AAAA风景区。该景区建设项目于2007年在山西省发改委正式立项,由山西历山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并和阳城县润城镇西哄哄村委会签订历山猕猴源景区旅游开发协议。

但依靠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白寺沟的村民为何没有乘着景区发展的东风,还遭遇“人猴矛盾”的困扰?“景区没规划好,经营方面也比较落后。”马永志认为,虽然景区已建立了十几年,但收益似乎并不多,周边的旅游配套设施也滞后。垣曲县文化和旅游局一位刘姓副局长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该景区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2002年那会儿历山就是山西省的十大景区之一,但现在我们‘4A’的牌子都保不住。”

马永志反映“猕猴吃庄稼”一事,垣曲县委办曾作出回应

据了解,山西历山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本为1500万人民币,其法定代表人卢某与多名股东多次因民间借贷纠纷被起诉,公司也被多地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可以说5年以来景区就没有正常经营过,基本上处于半营业状态。”刘副局长告诉记者,公司法定代表人出现的情况并不影响景区的正常经营,但景区过去5年经营困难有一定的客观因素,在景区运营情况好转之后,他们将督促景区对村民进行赔付。

而对于上述“人猴矛盾”,垣曲县历山镇党委副书记刘亚飞表示,他们一共计划了3种解决办法。“在法定代表人没出事之前,我们曾跟景区协商,让其将老百姓的土地全部给流转走。但现在这个事就有点搁置了。”刘亚飞说,另外一个办法则是,如果之后景区能够招商引资进来,届时景区便会妥善将村民们搬迁出去,“最后一个办法是,我们目前正在向县相关部门打报告,看是否在有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将白寺沟村纳入国家地质灾害搬迁补偿政策。目前还在等回复。”

另外,对于景区一直发展不起来的原因,刘亚飞称,景区有很大一个制约点,即其所处的位置位于自然保护区内,里面80%部分都在国有林场地界,而要在该土地上新建什么项目都需要向其报备,“但这个林场并不归运城市管,而是临汾市下面的一个县级市,这就涉及到跨市协调。”

不仅景区发展如此,就连村民们的生活也因地域管辖问题受到影响。“像里面没有信号的问题,我们专门给县工信局给反映,协调三大运营商把架子给升上去,但是动力电跟不上。要用电还得和阳城县的电力部门协调,现在只能暂时先放那了。”刘亚飞说,目前从行政权限上来说,他们确实没有太大的权限,但白寺沟里的村民只要还在垣曲县地界,便会努力帮其协调解决。

7月4日,在离开历山猕猴源景区前,记者联系上了该景区目前的主要负责人。对方表示,他们目前资金困难,“到处都欠钱。”如今,即使旅游业逐渐恢复,但因当地旅游的季节性太强,景区仍旧没有太大的盈利,“希望能有人来投资,到时候就会有更好的规划建设。”

-END-

猕猴为什么叫猕猴

过去被古人称为 「沐猴闭耐纯」,取其善於沐浴、清理的特性 其实猕猴喜欢岩石也是一亩早大特性,大概因为孙悟空这位石猴太厉害了,人们不敢再将其他猴称为石猴轿咐,只能称猕猴。

为什么猕猴桃叫猕猴桃

猕猴桃,原为野生,近年来已有人工栽培繁殖。猕猴桃,其果肉绿似翡翠,其味清香酸甜,其形如桃,又因它为猕猴所喜食,故名猕猴桃。 猕猴桃这个名称出现得比较晚,这一名称的出现,可能如后面我们要提到的《本草衍义》记载的那样,常被猴子所食有关。当然它也被山区的百姓采食。

猕猴桃猕猴桃

奇异果即猕猴桃的别名。可能只是产地的不同,造成价格的巨大差异,本质上是一种水果。一般一天吃一至两个就可以。

猕猴桃爱情日志,或者关于猕猴桃的爱情传说

若你欲哭无泪,那就尝试着说出来。如若不是为了一个人,谁肯枯守一座城。城市和爱情,总是有着枯拆这样那样的关系。我们会因为一个人,去到那座城,因睁败御为那是一座爱的城;我们也会悉岩因为一个人,离开一座城,那是一座绝望的伤城。生命是一场遇见,在人来人往之间,最稀罕的就是你会遇见另一个自己。

弥猴还是猕猴

猕猴。根据查询弥猴历尘册还是猕猴资料显示得知,是猕猴。猕猴(学名:Macacamulatta):体长51-63厘米。是典型肢宏的猕猴兄拦属动物,主要特征是尾短,具颊囊。

什么是猕猴桃,猕猴桃的功效?

猕猴桃功效与作用 1.降低胆固醇 食用其外皮为最佳地选择。奇异果中所含纤维,有三分之一是果胶,特别是皮和果肉接触部分。果胶可降低血中胆固醇浓度,预防心血管疾病。 2.促消化 它含有的膳食纤维不仅能够降低胆固醇,而且可以帮助消化,防止便秘,清除体内有害代谢物。 3.降血脂 抑制胆固醇在动脉内壁的沉积,从而防治动脉硬化,可改善心肌功能,防治心脏病等。 4.防癌抑肿瘤 常吃烧烤食物能使癌症的发病率升高,因为烧烤食物下肚后会在体内进行硝化反应,产生出致癌物。而猕猴桃中富含的维生素C作为一种抗氧化剂,能够有效抑制这种硝化反应,防止癌症发生。 5.增强体质 猕猴桃亦是滋补强壮之品,其中的营养物质可明显提高肌体活性,促进新陈代谢,协调肌体机能,阻断致癌物质,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为什么叫猕猴桃

它的形状象猴,而且果皮密布细毛

猕猴桃

落叶后至发芽前半个月打石硫合剂,不过5度有点高,3度就可以了

猕猴的生活习性

猕猴栖息于热带、亚热带及暖温带阔叶林,从低丘到3000~4000米高海拔、僻静有食的各种环境都有栖息,是现存灵长类中对栖息条件要求较低的一种。喜欢生活在石山的林灌地带,特别是那些岩石嶙峋、悬崖峭壁又夹杂着溪河沟谷、攀藤绿树的广阔地段,往往是猴子最理想的生活场所。 猕猴的习性 猕猴往往数十只或上百只集群生活,由猴王带领,群居于森林中,常爱攀藤上树,喜觅峭壁岩洞,其活动范围很大。猴群在集体行动时,会有一“哨兵”站在高处放哨,若发现异常情况,即会发出信号,招唤猴群迅速转移。如果情况紧急,猕猴凭借攀崖越险的熟练本领,很快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猴群大小与栖息地环境优劣而有别,一般都有十数头或数十头。繁殖和缺食季节,往往集群大些,故活动范围也较大。善于攀援跳跃,会游泳和模仿人的动作,有喜怒哀乐的表现。性情躁动时爱举石掷人。 猕猴的繁殖 猕猴一般于11月至12月发情,次年3月至6月产仔,或3年生2胎,每胎产一仔,妊娠期平均为5个月左右,哺乳期约4个月。雌猴2.5~3岁性成熟,雄猴4~5岁性成熟,但最早于6~7岁参与交配,在饲养条件下寿命长达25~30年。 猕猴的食性 猕猴以树叶、嫩枝、野菜等为食,也吃小鸟、鸟蛋、各种昆虫,甚至蚯蚓、蚂蚁。采食野果贪婪嗜争,边采边丢,只食甜熟果子,未熟果却丢弃,故猴群过处往往遍地断枝弃果,因而对野果的可利用程度较低,必然要扩大觅食范围,活动时间也往往较长。 猕猴的争王 1、在现实生活中,每群猴子都有猴王。猴王是从众多优秀的雄猴中“竞选”而来。因此,猴王的尾巴往往翘得老高,以显示它尊贵的身份,而其他猴子则是不敢随便翘尾巴的。与美国总统选举一样,猴王也是每4年一“换届”,也可以连任。 2、猴子的王位是强者之间通过激烈的拼搏、打斗而产生的。当每届猴王任期快满时,那些觉得有竞争实力的雄猴便跃跃欲试,当着猴王的面翘尾巴,向猴王挑战,随之与猴王厮打,若打败猴王,再与其他挑战者比拼,经过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最后的获胜者便是新一届猴王。那些败下阵来的猴子,一个个鲜血淋淋,残肢瘸腿。被赶下台的猴王,往往会被驱逐出猴群,成为一只孤猴而四处流浪,由此可见猴王竞争中的残酷。 3、猴子们之所以拼命争夺王位,是因为猴王在猴群中享有特权。猴王在位期间很是威风,众猴必须听命于猴王,不得违抗,有好吃的东西,总要让猴王先吃。猴王不仅多吃多占,而且享有“一夫多妻”的特权,大多成年的母猴都是它的“王妃”,所以猴王都是“三宫六院,妻妾成群”。

猕猴桃的来历

早在公元前的《诗经》中就有了猕猴桃的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绘猕猴桃的形、色时说:“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唐慎徵在《证类本草》上说:味甘酸,生山谷,藤生著树,叶圆有毛,其果形似鸭鹅卵大,其皮褐色,经霜始甘美可食。”这种酸中泛甜,芳香怡人,营养丰富的果实,竟沉睡了几千年,人类真正了解和利用它也不过百余年的历史,长期以来一直是猴子的“仙果”美食。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