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023-08-15 23:03:18魏小裴16:39 3.2万
声音简介


【注释】
(1)轮台:地名,在今新疆米泉境内。封常清军府驻在这里。
(2)金山:指天山主峰。
(3)戈相拨:兵器互相撞击。
(4)五花:即五花马。连钱:一种宝马名。五花连钱:指马斑驳的毛色。
(5)草檄:起草讨伐敌军的文告。
(6)短兵:指刀剑一类武器。
(7)车师:为唐北庭都护府治所庭州,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北。
(8)献捷:献上贺捷诗章。

【译文】
    您难道不曾看见吗?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轮台九月整夜里狂风怒号,到处的碎石块块大如斗,狂风吹得斗大乱石满地走。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将军身著铠甲夜里也不脱,半夜行军戈矛彼此碰撞,凛冽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马毛挂着雪花还汗气蒸腾,五花马的身上转眼结成冰,营幕中写檄文砚墨也冻凝。敌军听到大军出征应胆惊,料他不敢与我们短兵相接,我就在车师西门等待报捷。

【作者】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简析】
    这首诗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写得惊心动魄,绘声绘色,热情奔放,气势昂扬。全诗句句用韵,除开头两句外,三句一转韵,这在七言古诗中是不多见的。全诗韵位密集,换韵频数,节奏急促有力,情韵灵活流宕,声调激越豪壮,有如音乐中的进行曲。

详细解析请收听音频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的走字怎么讲?

译文: 宋朝的肃王和沈元用一起出使到北方,寄住在燕山的愍忠寺。看见一块唐朝遗留下来的石碑,文辞非常优美,共有三千多个字。元用平日记忆力就很强,於是将碑文抄下来,边走边朗诵,肃王一边听著一边走著好像不在意的样子。元用回到住宿的地方,想要夸耀自己的才能,就拿笔将文章默写下来,记不起来的就空著,一共缺了十四个字。肃王看了就拿笔将所有的缺字补齐,又将元用四、五个错误的地方修正,改完将笔放下,和别人谈论其他的事,一点点骄傲的脸色都没有。元用既惊讶又佩服。俗语说:「不要夸耀我能胜过别人,真正胜过我的人还很多呢!」由这个故事看来一点也不虚假啊!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得是什么故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zhé),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qiú)不暖锦衾(qīn)薄(bó)。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zhuó)。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è)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以“雪”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塞外风雪送客图。所写的雪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为“送别”作了很好地衬托和铺垫,抒发出了作者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岑参的字、号是什么?

岑参,字号不详

岑参的读音是什么?

cén shēn

求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2] 。大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3-5]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6]

唐代诗人岑参的“参”,怎么发音

岑参 cēn cān

岑参的参怎么读

岑参的参这样读 如下:(普通话拼音读法) 岑(cén)参(cēn)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 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岑参名句

一、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唐·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翻译: 弯弯的月儿爬上了凉州城头,城头的月儿升空照着全凉州。凉州方圆七里住着十万人家,这里的胡人半数懂得弹琵琶。动人的琵琶曲令人肝肠欲断,只觉得风声萧萧兮长夜漫漫。 河西幕府里我有很多老朋友,老朋友分别以来已有三五春。如今在花门楼前又见到秋草,哪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变老?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开怀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须痛饮醉倒。 二、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扩展资料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是岑参在凉州节度使幕府做客时所作,凉州幕府中有许多诗人的老朋友,期间市场欢聚夜饮,乃作此诗。 诗中开头两句直白通俗却颇为优美:“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弯月徐徐上升,从城头升至高空,银光铺泻,将整个凉州城照耀成白银世界。诗人虽然未加修饰,但字里行间仿佛流露出塞外月夜的清景。 后两句换韵转而写凉州城内的情景:“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大笔淋漓地勾勒出凉州的气派风光,和浓郁的边塞风情。

岑参的主要事迹

虽然岑参是以雄奇壮丽的边塞诗闻名于后世的,但他的非边塞题材的诗歌中也有写得非常不错的作品。岑参一生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出塞时期与出塞前后。岑参一生有两次出塞的经历,第一次是去安西,第二次是去北庭;第一次去了两年,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行程中和武威城里度过的;而对于军旅生活真正的体验是在第二次出塞时,此次出塞他任职“判官”,职务较高,且与主帅封常清有较好的私交,所以待得比较久一些。但封常清自己却没有那么幸运,因兵败后又遭谗而于756年1月24日被李隆基杀掉了,同时被杀掉的还有另一个名将高仙芝——岑参第一次出塞时所在的幕府将军。在此之后岑参还在西北待了近1年,757年才随肃宗回长安。而在749年冬首次出塞之前,岑参有过隐居、游仕和做小官的经历,而751至754年两次出塞之间他也是“仕隐”于终南山,757年回京之后,累任右补阙、虢州长史、关西节度判官、祠部员外郞、剑南西川节度使僚属、嘉州刺史(后世以此称其“岑嘉州”),最后768年嘉州任期结束,朝廷就再出没有想起他了。他人生的最后几年也是过着无奈的隐居生活的。事实上他隐居的时间比他在边塞时间还要长。在出塞之前,他的诗的境界相对来说较为狭小。

岑参是什么派的诗人

唐代边塞诗派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