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防骗,不需要给缅甸语专业贴负面标签

2023-08-18 10:39:01正观新闻04:30 838
声音简介

8月14日,#当你被缅甸语专业录取#登上微博热搜。当时,一名自称“蒙绍奇”的短视频平台用户,发帖称自己被广西外国语学院缅甸语专业本科录取。众多网友纷纷在下方留言,表示“答应我毕业之后不要给我打电话哦”,很快引发热议。然而,就在这则帖子登上热搜的同一天,广西外国语学院发布辟谣声明,表示帖中录取通知书系P图替换,所述内容均为捏造,校方已经报案。

作为事件的旁观者,我们很难确定:这位“蒙绍奇”是出于什么原因,才要冒充缅甸语专业学生。但从结果上看,他无疑成功收获了流量与关注。而这也从侧面说明:缅甸语——这个曾经少有人关注的冷门小语种专业,如今已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广西外国语学院亲自下场打假,否定了“蒙绍奇”身份的真实性。然而,在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中,的的确确有不少正在学习缅甸语的学生,就读于广西某高校缅甸语专业的林芸芸就是其中一位。#当你被缅甸语专业录取#登上热搜后,林芸芸曾在微博上发文,试图澄清外界对本专业的误解。然而,她的行动换来的,却是一连串的嘲讽和攻击。

尽管也有网友对她表示支持,但是,诸如“谁好人读这个专业啊”“你是不是被诈骗洗脑了”“写好遗书再去吧”之类的留言层出不穷,对她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面对媒体采访,林芸芸还表示:自己的许多同学和朋友,仅仅因为学习、工作的内容与“缅甸”二字沾边,便受到了网暴的困扰。这些极不友善的言论,明显超出了网友之间开玩笑调侃的范畴,而转化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恶意。

平心而论,针对缅甸语专业输出恶意的人,未必是一贯素质低下的“网络喷子”。其中许多人甚至可能以为自己站在正义一边,是在用行动“反诈防骗”。然而,不论发言者持有何种动机,也不论社会有多痛恨境外诈骗分子,对无辜者发动网暴,都突破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线。而对缅甸语这样一个正规高等教育专业,我们也应客观看待,而不能仅凭直觉便乱贴标签。

诚然,威胁民众财产安全的电信诈骗团伙,有不少都盘踞在缅甸。某些心术不正的国人,利用自己在缅甸的关系与资源专门坑害同胞,也是确实存在的现象。但是,这和缅甸语专业,以及学习这一专业的大学生并没有必然联系。且不说许多身在缅甸的诈骗分子根本不会说缅甸语,也不需要会说缅甸语。就算个别犯罪分子确实学过缅甸语,也不该因此抹黑整个专业。

当一个人想要犯罪时,任何专业背景都可能成为其犯罪的助力——懂化学的犯罪分子可以制毒,会编程的犯罪分子可以入侵计算机系统。但是,没有人会因此认为这些专业有问题。任何犯罪行为,都只能归罪于犯罪者,而不能归罪于他们掌握的知识、技术、专业技能,缅甸语也是一样的。说到底,缅甸语只是一门外语、一件工具。工具没有善恶之分,更谈不上有什么原罪。为善还是作恶,只取决于运用工具的人。社会没有理由让一门外语承担其承担不了的责任,更不能盲目地给学习这些外语的人贴上负面标签。

正如林芸芸同学所说:“学习缅甸语和电信诈骗没有任何关系,国家需要一定的人才储备。不管是中缅贸易,还是边境管理业务,都需要会缅甸语的人去协助。与其痛骂缅甸语,不如痛骂在缅甸干坏事的人。”与此同时,广西外国语学院也表示:“缅甸语专业是广西外国学院的特色专业,通过缅甸语专业学习,学生毕业后可在对外经贸、教育、旅游、外事、文化、新闻出版等行业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等工作。”中缅两国之间需要正常的政治、经贸、文化交流,就必然需要有人学习、掌握缅甸语,这和反诈防骗是并行不悖的两码事。

对于那些盘踞在外国的电信诈骗集团,我们当然要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但是,乱贴标签无助于反诈防骗。我们剑锋所指的方向,应该是犯罪分子,而不是学习缅甸语的年轻学生,或是正常从事合法涉外工作的人。

缅甸诈骗是真的吗?

有什么不可能的呢?在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有很多电信诈骗犯,对国内大陆进行诈骗,国家刑警组织对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打击。

缅甸诈骗电影叫什么名字

《猎屠》 电影《猎屠》是根据“杀猪盘”真实案件事改编,讲述了某地发生了电信诈骗事件,引得圆或闭媒体争相报道,以人民公安为代表的人民警察特派遣一名警员潜伏进去,深入中缅边团银境,深入电信诈骗中心。该犯罪集团成员多达几百余人,其头目代号为“屠夫”,他们与诈骗分子斗智斗勇,收集该集团的犯罪证据,最终与人民群众一同铲除该犯罪橘裂团伙的传奇故事。

被骗去缅甸做电信诈骗的人都怎么样了?

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就听公司安排,进行一系列的培训。然后从事着诈骗集团的话务员工作,负责打电话或者聊天一类的。要么就要交赎金,交钱给他们。有些朋友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不忍心去诈骗别人。于是关押他们的这些头目,就会让他们和国内的家人联系,赔付一定的经济损失

我儿子被骗到缅甸进行电信诈骗怎么办

法律分析:被骗子骗了之后,应当保留好转账、聊天记录等证据,立即报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缅甸诈骗回国判几年

缅甸诈骗回国会被判几年,应当根据诈骗的金额进行确定。行为人构成诈骗罪的,人民法院会根据诈骗的数额进行处罚,因为不同的诈骗数额存在不同的刑罚,行为人的诈骗数额被认定为较大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诈骗数额被认定为数额巨大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诈骗的数额被认定为特别巨大的,会被人民法院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被骗去缅甸做诈骗的人会判刑么?

被骗去缅甸做诈骗的是仔判顷可以回来的,可以报警冲槐由公安机关处理,存在违法事实的也需要追究法律责任,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念陆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被骗去缅甸做诈骗的人会判刑吗

被骗去缅甸做诈骗的人可能会判刑。 被骗去缅甸做诈骗的人可能会判刑。被骗去缅甸做诈骗的是可以回来的,可以报警由公安机关处理,存在违法事实的也需要追究法律责任。是否会判刑需要看案件情节以及诈骗数额等。 诈骗罪的认定如下: 1、诈骗罪与借贷行为的界限。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帐,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罪; 2、诈骗罪与代人购物拖欠货款行为的界限。对以代人购买紧缺商品的名义,取走货款,没买到东西,又擅自挪用货款,拖欠不还款的行为,应着重考察其真实目的、双方的关系、事情的起因、代办人的具体行为、拖欠的情节、后果等等,从而正确判断其是否有非法占有的意图。如能明确想代人购物,因故未能买到挪用仍拟归还的,不能以诈骗罪论处。如果以代购为名,行诈骗之实,骗取大量财物,大肆挥霍,根本无意归还,也无力归还的,应以诈骗罪论处; 3、诈骗罪与集资办企业因亏损躲债的界限。如果确实是集资经商办企业,但因经营不善,亏损负债,为躲债而外出,仍属财产债务纠纷。这同诈骗犯以集资办企业为名,捞到钱财就逃之夭夭,以实现其非法占有的目的,有本质区别。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缅甸诈骗是真的吗还是假的?

是真的。一般在国内的骗术是公司正常工作几个月,然后团建旅游东南亚转缅北。东南亚直接招工。欧美招工飞机停经东南亚。被骗去的亲友再骗你去。等等等等,一般都有去无回,九死一生者少之又少。

缅甸电话是诈骗吗

如果在国内接到缅甸的电话,基本上就是诈骗。

为什么缅甸的电信诈骗很难抓到?

毕竟是在外国,想抓捕电信诈骗犯和缅甸当地警方沟通,得到允许才能够去抓捕。在外国抓捕难度比国内难度大很多,要是抓捕消息走漏了,那么就无功而返了。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