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与张国焘》128 徐向前在鄂豫皖边区的神迹要求

2023-08-21 07:00:53赫兹有声工作室04:39 1.4万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0.30 喜点/集
声音简介

徐宁的主要事迹

法天下独步,原为京师金枪班教头。宋江被呼延灼连环马打败后,愁眉不展,后因汤隆举荐徐宁可破连环马,得吴用用计让时迁盗甲赚得徐宁上了梁山。随后徐宁教梁山好汉使用钩镰枪大败呼延灼,立下大功。征讨方腊时,为救未突围的郝思文,被毒箭射死。 中文名:徐宁 别名:金枪手 国籍:中国(北宋) 民族:汉 职业:金枪班教头 信仰:四海之内皆兄弟 主要成就:金枪法、钩镰枪法天下独步,破连环马,征讨方腊,大战董平 梁山职司: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第二

有关徐则林的事迹。

曾先后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两广总督等职,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职湖广总督奉旨为钦差大臣,往广东查禁鸦片,在虎门烧毁英商鸦片237万斤。“鸦片战争”后,为投降派所诬陷,革职充军伊犁。 追问:除了鸦片以外的 追答:为新疆垦荒,农业生产,兴修水利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造福着当地百姓,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追问:什么故事啊?

古代徐家的事迹

徐铉 徐铉(916~991) 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年仕于南唐,官至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二年(991)被贬谪为静难行军司马,不久就死在贬所。有《篆书千文》、《成武王庙碑》,摹《峄山铭》、《大钲铭碑》等传世。 徐铉在南唐时,文章议论与韩熙载齐名,称"韩徐",又与弟徐锴俱精通文字学,号"大小徐"。曾与句中正等共同校订《说文解字》,增补19字入正文,又补402字附于正文后。经他们校订增补的《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徐铉也长于书法,喜好李斯小篆,隶书也较出色。 徐铉的诗平易浅切,真率自然,不押险韵,不用奇字,颇近白居易诗风。其《贬官秦州出城作》、《送王四十五归东都》、《寄高邮陈郎中》等诗,均能出自肺腑,情到语流,无生涩雕琢之病。相传徐铉文思敏捷,凡有撰作,常不喜预作,有想请他写文章的人,临事来请,他执笔立就。徐铉曾说,"文速则意思敏壮,缓则体势疏慢"(《郡斋读书志》),所以他的诗流畅有余而深警不足。但也时出隽句,如:"井泉生地脉,砧杵共秋声"(《喜李少保卜邻诗》),足见其思致闲远,意味深长。 徐铉的文章承晚唐骈俪之风,而体格孤秀。他为李煜所作墓志铭,立言得体,《宋文鉴》曾录此铭。 徐铉诗文集有《骑省集》(即《徐公文集》)30卷,由其婿吴淑编集。前20卷是在南唐作官时写的,后10卷为入宋后所作。有《四部丛刊》影印黄丕烈校旧抄本30卷,附录1卷。另有近人徐乃昌翻刻宋本,附《补遗》1卷、《校勘记》1卷。又著有《稽神录》6卷,记神怪之事,有《学津讨原》、《津逮秘书》本。

徐立平的主要事迹

徐立平的母亲,是中国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整形车间最早的员工,20世纪60年代,响应国家三线建设的号召,徐立平的母亲几地辗转,最终来到了秦岭大山深处。1987年,不到19岁的徐立平技校毕业。尽管深知雕刻火药的危险,母亲还是建议他选择到自己工作过的车间。 自1987年入厂,徐立平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固体燃料发动机是战略战术导弹装备的心脏,也是发射载人飞船火箭的关键部件,它的制造有上千道工序,要求最高的工序之一就是发动机固体燃料的微整形。雕刻固体燃料,也就是火药,极其危险,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 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火药整形不可逆,一旦切多了,或者留下刀痕,药面精度与设计不符,发动机点火之后,火药不能按照预定走向燃烧,发动机就很可能偏离轨道,甚至爆炸。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这让他的师傅都望尘莫及。 1989年,我国重点型号发动机研制进入攻坚阶段,一台即将试车的发动机火药出现裂纹,为了不影响后续的研制进度,同时为不可逆的发动机装药探索补救方式,专家组决定,首次探索就地挖药。整形师要钻进翻个身都很难的发动机狭小的药柱里,一点一点挖开填注好的火药,寻找问题部位。徐立平凭着精湛的技术和胆量加入了挖药突击队,历经了两个多月的艰难挖药,发动机故障成功排除。但长时间在密闭空间里接触火药,火药的毒性发作使徐立平的双腿失去知觉,经大强度的物理训练才逐渐恢复。 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发明设计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甘于寂寞,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徐立平的事迹

徐立平--大国多良材 【颁奖词】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人物事迹】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徐光启的事迹

为什么说徐姓是善于审时度势之姓呢?请看下面这段徐姓溯源的故事。 相传夏禹封伯益的儿子若木于徐国(今安徽泗县一带),徐国历夏、商、周三代为诸侯。周穆王时有徐君偃,他聪明仁爱,颇得百姓拥护,国力日强。当时周穆王喜欢巡游四海,往往一出就是几年,国政无人管理,诸侯多有怨言。后来徐君偃在挖河时挖出一副红色的弓箭,他以为这是天赐祥瑞,顿时产生代周为天子的野心。周围的诸侯听说他得了神弓神箭,纷纷前来归附,于是他自称徐偃王,率领36国联军向周都进攻。周穆王此时正在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那里作客,得到消息后连夜动身,由造父驾车,一日千里,回到周都,点起大军前去镇压。徐偃王没想到周穆王回来得这么快,眼见一场血战就要发生,他审时度势,不忍心让生灵涂炭,激流勇退,言即收兵,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徐州)一带的深山中。由于他很得民心,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这座山后来就叫徐山,徐州也因此得名。周穆王见徐偃王在当地很得人心,便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公元前512年,徐国为吴国所灭,徐子的后代称徐氏,这便是徐姓的由来。据考,徐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东海郡(今山东兖州府东南) 徐姓家族专用楹联 徐姓家族从古至今习惯于用下面4位族中杰出人物及典型事迹嵌作楹联,以事彰扬。见到下面这些徐姓家族专用楹联,主人一定姓徐。 天上玉麟(徐卿),人中骐骥(徐勉)。 梦徵五凤(徐陵),家号八龙(徐纬)。 徐姓家族名人之最 明代最有名的开国名将是徐达。徐达,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农家出身,少有大志。初与朱元璋同为郭子兴部将,后从朱元璋征略四方,受命为大将军,兼并张士诚,北伐灭元,功勋卓著。他作战有谋略,行军持重,军纪严明。功成归朝,进官为右丞相,封魏国公。 明代最杰出的地理学家是徐霞客。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今江苏江阴)人。自幼刻苦攻读,特别喜欢阅读地理方面的书籍,年轻时便立下了走遍五岳的志愿。从22岁直到去世为止,30多年内,足迹遍于今华东、华北、东南沿海和云贵高原。旅途中备尝艰险。他观其所得,按日记载。后人把它搜集起来,编成《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具有重大的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最早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介绍到中国的学者是徐光启。徐光启是明代科学家,字子先,上海县徐家汇(今上海市)人。明朝万历年间考中进士,曾担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因反对宦官魏忠贤等人的专权,曾三次被贬免职。他利用空闲时间博览群书,刻苦钻研,热心研究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等科技知识,并把这些知识介绍到我国。他也是最早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等书译成中文的人。 最长寿的徐姓名人是徐特立。徐特立是湖南长沙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长沙师范学校教师。1927年国民党叛变革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后在延安从事教育宣传工作。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等职。生于1877年,卒于1968年,享年91岁。 最著名的徐姓女名人是徐宗汉。她生于1876年,广东中山人。1907年加入同盟会,在南洋、广州进行革命工作。参加了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后与黄兴结为伴侣。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随黄兴赴武昌,深入战地救护受伤士兵。“九·一八”事变后,赴美国等地为东北义勇军募捐,宣传中国的抗日斗争。1944年逝世。

徐本禹的事迹

1982年4月,出生于山东聊城的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他的父亲教了一辈子小学,最多的时候每月能拿到270元的工资,最少的时候一个月只有十几元,直到2003年转为正式教师后基本工资才到了800元。这点工资几乎就是全家的收入来源。 1999年,徐本禹成为华中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2003年,徐本禹以372分的高分考取了该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然而,2003年4月16日,徐本禹却作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去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支教。2005年,徐本禹返回华中农业大学读研。 徐本禹家境贫寒,考入大学后,学习和生活遇到很多困难,被列入特困生,并得到学校的资助、老师同学的关爱和社会的帮助。这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他自强不息,立志成才,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他勤奋学习,成绩优秀,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学校“特困生自强奖学金”,并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和优秀毕业生。他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被评为学校优秀共青团员,当选为共青团湖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满腔热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被评为湖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他富有爱心,在大学期间节衣缩食,用自己勤工助学的微薄收入和刻苦学习所得到的奖学金,先后资助多名经济困难的同学,并积极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从2001年到现 在,他一直在资助湖北沙市一名叫许星星的孤儿(曾获全国十佳春蕾女童称号),从未间断。他在自述中写道:“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爱心传递下去,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那些生活上需要帮助的人。” 2002年7月,徐本禹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到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设在山洞里的为民小学支教一个月。这次社会实践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国情,激发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决心以实际行动为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状况贡献自己的力量。返校时,孩子们依依不舍,他向孩子们承诺一年后再回去给他们上课。考上研究生后,他打算放弃深造机会,回到贵州实践自己“阳光下的诺言”。学校经过研究,决定为他保留研究生学籍两年,支持他的行动。2003年7月,徐本禹重返生活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为民小学义务支教。当时团中央西部志愿者计划尚未实施,为 了保证他的基本生活,学校团委和他所在的经济贸易管理学院为他提供了生活补助。后来,贵州团省委将他补入贵州扶贫接力计划。徐本禹深受感动和激励,每月从微薄的生活补助中节省出一半的钱,用来资助当地孩子上学。他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使当地教育条件迅速得到改善,小学迁出山洞,搬进了新校舍,在校学生也由原来的不足100人增加到250多人。 2003年7月,他从办学条件已经大为改善的狗吊岩村转点到条件更加艰苦的大水苗族彝族布依族乡大石村继续义务支教。获悉这一情况后,捐资8万元为大石小学修建新校舍,对徐本禹的支教行动给予了更大支持和鼓励。 徐本禹任大石小学名誉校长,并先后被授予贵州省毕节市“优秀共产党员”和“杰出青年志愿者标兵”称号。

关于徐工先进人物事迹的演讲词

徐工不是个集团?

徐福是什么人?他有什么事迹?

徐福,即徐巿(是“巿”〔fú〕而不是“市”〔shì 〕),字君房,秦朝时齐地人,为一方士,曾担任秦始皇的御医。出生龙口市徐福镇,生长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今金山镇徐福村人(原名叫徐阜村);祖籍是今山东省龙口市徐福镇人或为烟台市齐郡人。   徐福的事迹,最早见于《史记》的“秦始皇本纪”和“淮南衡山列传”(在秦始皇本纪中称“徐巿”,在淮南衡山列传中称“徐福”)。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希望长生不老,公元前219年,徐巿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于是秦始皇派徐巿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已经预备的三年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入海求仙,耗资巨大。但徐巿率众出海数年,并未找到神山。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至琅岈,徐巿推托说出海后碰到巨大的鲛鱼阻碍,无法远航,要求增派射手对付鲛鱼。秦始皇应允,派遣射手射杀了一头大鱼。后徐福再度率众出海,来到“平原广泽”,他感到当地气候温暖、风光明媚、人民友善,便停下来自立为王,教当地人农耕、捕鱼、捕鲸和沥纸的方法,此后再也没有返回中国。

徐德光的事迹

摘要 徐德光是金鼎山镇扇子林教学点的一名 教师。自1975年8月扇子林教学点成立 以来,徐德光便自告奋勇到教学点任 教。在33年的任教生涯中,他以强烈的 责任心和使命感,为山区的教育无私地 挥洒着汗水,执著地追求着他的教育梦 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 绩。他多次被评为镇级、 进教师;2006年获得贵州省“五一”劳动 奖章,2007年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 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称号,同时, 获得红花岗区“十佳社会事业工作者”称 号。2012年荣获中国“最美乡村教师”荣 誉称号。 徐德光 人物简介 徐德光,男,1957年生,贵州省 遵义市 金鼎山镇金庄村人,遵义市红 花岗区金鼎山镇扇子林小学校长。扇子 林小学地处贵州大板水次生带原始森林 的大山深处,海拔在1500米以上。 校覆盖区域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居住 着苗、汉两个民族的40多户人家200多 口人,学校目前除校长外还有2名代课 教师,22名学生。徐校长把学校看作是 孩子们走出大山的起跑线,作为一校之 长他自然成为了这些孩子走出大山的引 路人,他用自己艰辛的劳动托起了大山 里孩子们的希望。 1975年8月,刚刚高 中毕业年仅17岁的徐德光便自告奋勇到 扇子林小学任教,从此他的人生便与深 山中的孩子们连在了一起。多年来,随 着山民逐渐往山下搬迁,学校规模不断 缩小,山上的老师也陆续下了山,但徐 德光坚持了下来,从来没有离开过扇子 林小学,校长一当就是20年。 来,从这里走出去的毕业生有200多 人,其中4人考上了大学,20多人考上 中专,100多人读完了高中。 校长也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 众都称他为“马背上的校长”。 徐德光 主要事迹 1.扇子林教学点始建于1975年位 于金鼎山密林深处,涵盖3个村民组40 余户人家,最少时只有8个学生,最多 时也只有30多个学生,学生们到学校的 两条路都有七八公里长,往返需要5个 小时,大山陡峭灌木丛生,为了方便孩 子们上学,当年18岁的徐德光整整用一 年的时间砍出了一条5公里长的羊肠小 道,后来又用黄土、竹篾夯起3间土 屋,附近的孩子才开始有了读书的地 方。 2.徐德光校长的家住在山下的金 庄村。为了节省来往学校的时间,10年 前他和妻子卖了两头猪和一些粮食,花 一千多元自费买了一匹马作为交通工 具,到现在已经换了两匹,现在用的这 匹马名叫“白龙”。山里孩子上学路远, 路又难走,碰上雨天徐校长便骑着马到 学生家里接他们上学,学校用的教科 生活用品全靠他的这匹马驮 教具、 书、 上山。至今那匹和他岁数差不多的老白 马还陪在身边。一次,他从马上摔下 来,被摔得头昏目眩,顿时失去了知 觉,幸好有群众上山干农活发现了他, 将他扶回家,经医生诊断为胸肋骨折。 家人心疼地劝他放弃,他淡然一笑:为 了深山里的孩子们将来有出息,就算豁 出这条命也值。 3.这间只有4个年级的学校被称 为“马背学校”。2008年凝冻后的大年 30,红花岗区委书记王进江走了3个小 时来到这里,临别时问徐老师最迫切需 要什么,徐老师只说了一个字:路。路基 修通了却再没有钱进行硬化了。 叫陈仁贤的村民挺身而出,自愿捐助100 万元来完成后续工程。这位40冒头的村 民正是徐老师第一届学生中的一个,因 为外出创业而有了积蓄。 师永远是他人生的老师,他为了这个地 方耗费了一生,他让自己知道什么 叫“我们”。 与“马背学校”遥遥相对的是 一家新建的养猪场。这也是陈仁贤刚刚 投资兴建的招了近10村民务工。 有陈仁贤知道,因为路远他的这个养猪 场是亏的,但是工人都是高工资”为什 么明知道亏的风险很大却还是要在这里 建?陈仁贤这样回答:“我没有徐老师 的水平可以教娃娃文化,我是想通过力 所能及的事情开化开化这里的经济观 念,增加增加村民的收入,为家乡做点 有用的事。 4.陈道坤这位从1992年开始就在 这里代课的教师整整20年,也是徐老师 第一届学生中的一个。在外面打工一定 比现在800多元的工资高很多,而且现 在也转不了正。但是陈道坤说自己不会 走,因为他亲身经历知道孩子们是多么 需要这间学校和负责的老师。而就在一 年前,该校毕业学生、徐老师的女儿 徐泽燕刚从大学毕业时也自愿来这里代 课了一年。 5.因为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又是山 路,学校每天9时上课,中午不休息, 下午4时放学,几名教师和学生一样每 天只吃两顿饭。对于“马背学校”创始人 ——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扇子林教 学点徐德光老师来说,最为开心的事情 不是获评全国劳模、被特邀参加建国60 周年庆典现场观礼,而是刚刚修通了一 条近10公里、连通教学点的水泥硬化公 路。 徐德光 社会评价 没有路,他花一年的时间为孩子们 砍出一条路;没有书,他用两匹白马驮 回孩子们的书。徐德光,20年做这些密 林深处孩子的引路人,用自己艰辛的劳 动托起了孩子们的希望,也用自己的美 丽情怀感染着自己的学生,让这个大山 深处的教学点教师后继有人。 徐德光 所获荣誉 徐德光曾荣获2004年遵义市优秀 教师,2006年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 2007年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 秀德育教师,2009年作为全国教育系 统劳模应邀参加建国60周年庆典。 次被评为镇级、区级、市级先进教师; 同时,获得红花岗区“十佳社会事业工 作者”称号。 2012年度“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 公益活动颁奖典礼于9月8日晚8时在中 央电视台第一频道播出,并分别在9月 10日15时中央一套、16时中央10套重 播。9月8日,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 社联合主办的2012年“寻找最美乡村教 师”大型公益活动正式揭晓了最美乡村 教师名单,徐德光等10位教师和以林子 闳为代表的农村教育志愿者团体被授予 中国“最美乡村教师”称号。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