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博物馆在研学中的守正与创新

2023-09-05 15:20:01正观新闻05:40 320
声音简介

高校博物馆是高校+博物馆的组合,也是高校教育+公共教育的结合,这成为其在研学旅行中的首要资源和优势。高校博物馆有大学为其“加持”,尤其是一些名校,原本就拥有络绎不绝前来体验的中小学师生。而走进作为校园文化地标的博物馆,正是近距离了解大学的捷径,几乎成为研学团队的必到之所。世界上第一座面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便是1683年建立的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目前牛津大学拥有9座专业博物馆,每年都吸引着无数学子。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拥有天然优势。同时,高校博物馆一直被视为学科教育的重要支撑,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在此背景下,不少展览都由相关院系提供有力支持,展示体系也拥有专业性和稳定性。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物馆作为师生教学科研实验室的摩登性,以及所呈现的理工科领域发展的前沿性,使其成为青少年尤其是有志于往此方向发展的高中生的“打卡圣地”。

深处高等院校内的博物馆,如何在“专业性”与“公共性”之间平衡,也即如何既“独善其身”又“兼济天下”,并体现在研学旅行业务上?事实上,这直指高校博物馆的定位,毕竟它长期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本校师生,因此若要发展中小学研学游,势必得在育人对象、展馆运行容量乃至办馆理念等方面作出突破。

目前,大部分高校博物馆仍以学校的辅助部门而存在或由相关院系托管,占据的人财物资源较少,如人员编制很有限,故只能维持场馆的正常开放,在面对大幅涌入的研学团体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这对很多场馆的空间与运行而言也属超负荷,毕竟不少场馆原先常处于半开放状态——在工作日选择性开放,寒暑假则处于闭馆状态。

如何提升高校博物馆在研学旅行中的价值和作用?

提升公共性:打造馆校合作的育人共同体。高校博物馆根植于大学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土壤,但其资源实为社会所共同拥有、分享、创造,具有明确的公共性。因此,在开展研学旅行过程中,博物馆亟须与大学建立良性互动,以打通一系列后勤保障环节,如开放或限流、泊车、餐饮、校园参观等,既确保研学旅游安全、有效开展,又不破坏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与此同时,高校博物馆不妨与校园内其他机构联动,如校史馆、实验室等,以兼顾“游”的广度和“研”的深度。

目前,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从以往的周一至周五开放,调整至周二到周日开放。同时,选派专职教师与研学旅行基地、学生家长以及大学相关部门对接。此外,校史博物馆还联动了校园内的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并让学生走进大学实验室等。这对未成年人而言无疑是未来教育的前移和构建,对学校和家长也极具吸引力。

从无墙到无界:为跨学科人才培养链接资源。在通识教育和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盛行的今天,世界顶尖的高校博物馆皆在探索如何突破学科疆域,提供多元横贯的学习视角和情境,以帮助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大学博物馆若想在博物馆研学旅行中脱颖而出,必须从自身最有资源和优势的地方出发,聚焦内容、练好内功,才能摒弃同质化现象,讲好独特故事。包括与学科发展充分联动,阐释和传播学术积淀,同时针对中小学生特点和需求,通过深入浅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在游中有所学、在行中有所思,继而获得知识、动力、创造力等。

1957年创建的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是国家二级馆,亦是首家被认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高校博物馆,是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近年来,每年有超过百所中小学前往研学。博物馆面向高中生开展了“科技英才”项目,承办了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地大分营系列活动、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中学生地球科学夏令营等活动。

探索制度设计:以体制机制保障跨界融合。高校博物馆若想真正提升在研学旅行中的价值和作用,除了要提升展览、教育活动等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从中长期看,还得逐步构建相应的体制机制。比如,在理念上致力于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将研学旅行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统筹,并基于此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课程,且配套相应手册,继而打造精品线路;逐步建立一套管理规范、责任清晰、筹资多元、保障安全的工作机制,甚至申请成为基地并与营地联动。比如,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于2019年实行了改造,力求在万物皆媒、人机共生的时代,实现研学旅行等的情景化科学传播和情感式人文教育,以应对来自公共服务和技术迭代的双重挑战。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21世纪的大学博物馆理应进一步迈向公共性,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而研学旅行恰好可成为其守正创新的一块试验田,用匠心呵护遗产,以文化滋养社会,成为大学、博物馆连接民众的纽带和走向未来的桥梁。

马家窑博物馆研学感言?

马家窑彩陶经过5000多年的地下沉睡,今天,她神采奕奕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与我们对话与我们交流,这是一件意义非凡的文化盛宴。

博物馆和纪念馆文创都有哪些好的载体

2016年,以故宫文创为首的博物馆文创给整个博物馆文创产业带来契机,随着2016年5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更是给了博物馆文创强大的助力。 目前,国内已有数千家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围绕自己的馆藏产品进行文创衍生品的开发,其中,故宫文创绝对是人气之王,也是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引领者。 1.故宫文创 说起故宫文创,2013年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曾出过一款爆款产品——“朕知道了”纸胶带,如图1所示。产品以康熙朱批“朕知道了”为文化元素,以纸胶带为载体。如此简单的产品,既没有特殊的造型,也没有新奇的功能,仅因为有趣而受到网友的喜爱。也许这件衍生品的走红与清宫戏的爆红不无关联,也证明了“让产品具有故事性”是文创产品有别于旅游纪念品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吸引游客以外的消费群体的决定因素。“朕知道了”纸胶带上的字样来自清朝皇帝康熙批阅奏折时的手书真迹。在这款产品背后有着这样一个故事。 康熙四十九年的十一月三日, 江宁织造曹寅给康熙上了一道谢恩的奏折,感谢康熙对自己病情的关心。之后康熙在此道奏折上写道:“知道了。惟疥不宜服药,倘毒入内,后来恐成大麻风症。出海之外,千方不能治。小心!小心!土茯苓可以代茶,常常吃去亦好。” 康熙皇帝此则朱批的书写不是偶然,是因为他好医学且懂些处方,除了在宫中制药赏赐臣工外,也经常通过朱批奏折关怀臣子身体。曹寅这则谢恩折中,提到自己因风寒误服人参,得解后又患疥卧病两月余,前蒙恩命服“地黄汤”等,得以痊愈。而现在又蒙恩命以“土茯苓”代茶服。 这个久远的故事,因为一个小物品得以重现,设计者的初衷也是“希望古文物、字画上的图案能以更有趣的方式存在于生活里”,有趣不正是文化传递的最好媒介么。 故宫的“萌萌哒”系列文创产品在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中的受欢迎程度非常高,它的背后是长达5年的探索与尝试,如图2和图3所示。据《商学院》杂志报道,“故宫淘宝”网店早在2008年就注册成立,时至2014年9月,销售一直不温不火。直至同年10月,朝珠耳机的推出才使得网店销量陡然增加,同时也带动了店里其他文创产品的销售。“帝后”书签、“奉旨出差”行李牌等一系列具有宫廷文化气息、好玩、实用、迎合市场的文创产品受到了网友追捧,给文创商店带来了可观的销量。故宫文创产品的走红也许和清宫戏的频频热播有关,再加上产品的创意性和实用性都尚佳,走红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尽管清宫戏的热播让消费者内心先有了和产品关联的故事梗概,进而喜欢上产品,但是如果文创产品本身不能和故事融合得天衣无缝,不能真正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未必能让消费者认可。 2013年,故宫对围绕故宫IP开发的文创产品提出了“三要素”原则,即元素性、故事性、传承性。元素性是指所有文创产品必须突出故宫的元素;故事性是指产品要能讲出其背后的故事;传承性是指产品以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让其与现代人的生活对接,从而让人感受并接受这种文化。 元素性代表着文化本身,故事性代表着文化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传承性代表着文创产品被设计的目的。 所以,设计趣味文化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创意手段,通过这种方式借由故事带来的流量,实现有效的文化表达和传承。 尤其要注意的是,趣味文化是健康、积极向上的,这也是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核心价值。虽然众口难调,各类消费群体对文化的需求程度不一样,如有对历史文化信息的准确性要求较高的,也有只喜欢有趣产品的,但长此以往,后者会背离文创产品设计的初衷。博物馆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空间,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在于提升公众的审美力及其对文化的深层认知。 2018年开播的热门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中很好地分析了故宫文创产品的设计过程:有原汁原味的元素的选取,有故事真实性的考证,有文化传承最好载体的斟酌。为受众普及了蕴含在产品之中的文化元素和历史故事。 首期节目中,“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邓伦、周一围与嘉宾蔡少芬在故宫专家和专业设计师的陪同下,历经一天的发掘,推出了由三件单品组合成的“美什件”系列文创产品。 产品的设计从乾隆皇帝喜爱戏曲的故事开始,挖掘故事背后的众多文化元素。首先是倦勤斋的建筑特色,在倦勤斋内有一个小戏台,它是故宫博物院内最奢华、奇特的一处,通过倦勤斋内的家具与门窗上的竹子图案以及双面绣等精美的传统工艺,可以感受到在建造倦勤斋的时候,乾隆对江南有多痴迷。然后是“什件”这个文化元素。所谓什件是古时贵族女子的潮流物件,古代女子会将随身小物件串联在一起佩戴在身上。什件最早可追溯到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的玉佩饰,有六件饰物串联在一起,分别是玉制的剪、觹、锉、刀、锥、勺。最后,设计师将密藏在乾隆花园倦勤斋中的江南元素——通景画中的紫藤雀鸟、金丝楠木仿斑竹的竹形、双面绣上寓意吉祥如意的云纹,以及什件等文化元素进行融合,以彩妆产品作为载体完成“美什件”三件套的设计。 第二期节目中的文创产品是以吉祥文化为主打的“畅心睡眠”系列睡衣,依旧是和戏曲相关,这次主角从倦勤斋和什件换成了畅音阁和戏服。 产品的设计从看戏这项皇宫中主要的娱乐活动开始。每逢各种节日,如元旦、立春、上元、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皇亲国戚都要在宫中看戏。畅音阁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戏台,内有上、中、下三层戏台,上层称“福台”,中层称“禄台”,下层称“寿台”。在此演出的戏曲大多是歌舞升平的吉祥神仙戏,整座戏台都透着吉祥气息,包括其内部的装饰和彩绘,天花板上的仙鹤、蝙蝠等纹样, 设计师将畅音阁天花板上的仙鹤纹样以及卷草纹木雕兽匾等吉祥意象融入设计之中,化乾隆时期的戏衣为现代睡衣,寓意“蝠福,福如意;鹤贺,贺佳音”。将这样的睡衣穿在身上,内心不免觉得和吉祥有了关联。 第三期节目中的文创产品是日晷时钟,这是由一个“学霸”的故事开启的设计。故事的主角是康熙,他的勤勉好学令其洋人老师惊叹:“从未见过如此认真、聪明而且勤奋的人”。他亲自炼制西药、大胆研究解剖学等行为,让后人看到了他对自然科学的尊重与热爱,这种勤勉好学的优秀品德便是第一个文化元素。图5中的日晷,其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后来成为古人的一种计时仪器。北京故宫太和殿中的赤道日晷,晷面用汉白玉制成,是经典式赤道日晷。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晷针影子在盘上移动一寸所花的时间称为“一寸光阴”,“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成语就是由此而来。前后两个文化元素都有着珍惜时光的内涵,设计师将日晷和日历相结合,将西洋的时钟与东方的日晷进行有效的碰撞与结合,以朝阳、晴空、星夜的颜色染做日历。创作出“日出而作”日晷计时器,意指康熙严谨的求学精神,也提醒着人们要珍惜时间。 2.苏州博物馆文创 对比故宫从建筑到文创产品都是满满的宫廷气息,苏州博物馆从建筑到产品则是两个字——文艺。百年来,明清两代苏州文人所创造的以“精细秀雅”为特色的苏州文化渗透进苏州的方方面面,也吸引着众多游客,苏州博物馆亦是以文雅为主打风格,苏州博物馆旁是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馆内一部分还是太平天国忠王府,向南步行五分钟就是狮子林。贝聿铭的设计让苏州博物馆建筑成为文创产品的设计元素之一,开创了国内博物馆建筑成为亮点的先河,并衍生出一系列文创产品。

有哪些有意思的博物馆联名文创?

联名的东西真的是越来越多了,从最开始的衣服配饰联名,到美食蛋糕店联名,那博物馆的联名自然也不会缺席,博物馆文创也有很多的联名款,给大家介绍几款有意思的联名文创: 1、河北博物院&世茂联名下午茶 下午茶,精致女孩必备,高颜值打卡拍照好去处,但河北博物院的联名下午茶甜品的造型和口味都很别致,一些甜品的造型都是用的古物形状,比如可爱的小兔子甜品是“唐·邢窑三彩卧兔形枕”的原型,舌尖上的文创美食,不仅能满足吃的欲望,还有很高的颜值,适合打卡拍照,传统文化用另一种方式被传承被记住。 2、苏州博物馆&猫空 当代不仅小朋友爱玩积木,年轻人也喜欢啊,看到出了之后超开心马上就安排上了,积木的整体造型都来源于苏州博物馆,清风拂过,花瓣全开,我看整体的设计灵感就是根据美丽的风景,将苏博建筑浓缩在紫藤花和长青松竹松的装点下,不仅还原了建筑的美还多了一些人物在里面,生动有趣,喜欢积木的朋友不要错过。 3、敦煌博物馆&橘朵 最开始因故宫出口红大火,而有很多博物院和彩妆品牌合作出了很多的化妆品,这次敦煌博物馆和橘朵联名出了化妆套装,里面的颜色都源于中华传统五色,融合了敦煌许多文物的形象,比如眼影盘的设计灵感是来源于敦煌壁画中的瑞虎,上班党值得推荐,因为“包装上展翅飞天的霸气白虎直上青云,为你带来事业好运气,这就是我!”旺事业的眼睛盘怎么可能不入! 4、义乌博物馆&谈木集 义乌,朋友们听到义乌这个名字第一想到的是什么?我的第一反应当然是小商品城,哎呀呀说远了,义乌博物馆有很多精美的文创,那有哪些适合当伴手礼呢?和谈木集联合的八款文创礼品中,文具礼盒适合送小朋友,是金龙红木笔搁套盒,送小朋友肯定喜欢;杯垫礼盒无不透露着江南景色的铜镜花纹木刻复刻之物,很文艺,符合江南之感;而果盏寓意着合意,称心又如意;这些礼品兼具意义和实用性。 5、广东博物馆&广州工美 广东博物馆,为数不多的在博物馆里有美食的展馆,里面的潮州木雕技术精湛,很多的文物颜色丰富,有点乾隆皇帝审美的味道了;折枝花纹六葵扇随身镜,创作灵感来源于广东博物馆藏品:唐·折枝花纹六葵形,作为镜子真的漂亮又方便,并且有深浅两色可选,这款镜子方便之处在于镜子后面有小环,拿着照的时候就不用担心把镜面弄脏啦~ 文创产品类型层出不穷,有意思的也越来越多,不要挑花眼哦~

红色博物馆有哪些 红色博物馆介绍

1、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距城1公里处,为国家AAAAA级景区。延安革命纪念馆始建于1950年1月,原馆址在南关交际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1954年迁往杨家岭原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定名为“延安博物馆”。1955年迁至城内凤凰山麓革命旧址院内,改名为“延安革命纪念馆”。 2、“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地处沈阳东北部,柳条湖立交桥西北,西靠京哈铁路。1997年9月,“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在原残历碑和地下展厅的基础上于开始扩建,1999年9月18日正式落成开馆。是世界上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历史的博物馆,现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辽宁省对台交流基地。 3、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城太行街363号,是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集旅游观光和博物馆价值为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家AAAA级别旅游景区。直属山西省文物局,正县处级建制,性质为历史类博物馆。 4、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坐落于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1号临江公园(昔日上海军民浴血抗战的主战场—宝山境内)。1999年3月,为了铭记两次淞沪战役(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民国二十五年(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会战)和上海人民14年的抗日斗争历史,动工兴建纪念馆,2000年1月28日竣工并对外开放。 5、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坐落在唐县城北2公里钟鸣山下。柯棣华纪念馆始建于1971年,1985年移址扩建,1986年11月新馆建成,1986年与白求恩纪念馆结为姊妹馆向社会开放。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红色博物馆有哪些 红色博物馆介绍

1、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距城1公里处,为国家AAAAA级景区。延安革命纪念馆始建于1950年1月,侍亩歼原馆址在南关交际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1954年迁往杨家岭原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定名为“延安博物馆”。1955年迁至城内凤凰山麓革命旧址院内,改名为“延安革命纪念馆”。 2、“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地处沈阳东北部,柳条湖立交桥西北,西靠京哈铁路。1997年9月,“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在原残历碑和地下展厅的基础上于开始扩建,1999年9月18日正式落成开馆。是世界上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历史的博物馆,现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辽宁省对台交流基地。 3、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城太行街363号,是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集旅游观光和博物馆价值为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家AAAA级别旅游景区。直属山西省文物局,正县处级建制耐隐,性质为历史类博物馆。 4、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坐落于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1号临江公园(昔日上海军民浴血抗战的主战场—宝山境内)。1999年3月,为了铭记两次淞沪战役(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民国二十五年(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会战)和上海人民14年的抗日斗争历史,动工兴建纪念馆,2000年1月28日竣工并对外开放。 5、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坐落老冲在唐县城北2公里钟鸣山下。柯棣华纪念馆始建于1971年,1985年移址扩建,1986年11月新馆建成,1986年与白求恩纪念馆结为姊妹馆向社会开放。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国家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渠道有哪些

销售渠道有: 1、国家备念博物馆官网:国家博物馆官网可以在线购买国家厅卖博物馆的文创产品。 2、电商平台销售:国家博物馆扮滚逗的文创产品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

创建故宫博物馆第一人是谁

故宫博物馆最早是清初皇宫 其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一六二五年,建成于皇太极时期的一六三六年

有没有适合给孩子的博物馆文创益智玩具?

有很多适合给孩子的博物馆文创益智玩具。以下是一些推荐: 拼图玩具:许多博物馆都推出了一系列拼图玩具,包铅没括儿童喜欢的动漫拼图、教育拼图、地图拼图等。这些拼图玩具可以帮助孩子们锻炼动手能力、观察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手工制作玩具:许多博物馆还推出了手工制作玩具,例如纸艺、布艺、木艺等。这些玩具可以帮助孩子们锻炼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耐心,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博物馆的文化和历史。 解谜玩具:许多博物馆还推出了解谜玩具,例如智力游戏、谜题和拼字游戏等。这些玩具可以帮助孩子们锻炼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互动玩具:许多博物码码馆还推出了互动玩具,例如音乐玩具、光迟激哪学玩具和机械玩具等。这些玩具可以帮助孩子们锻炼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兴趣和参与感。 总之,博物馆文创益智玩具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合的玩具,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27、研学《半坡遗址博物馆》

        2019年10月18日,学校组织孩子们研学旅行,五年级的研学路线是西安半坡博物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浐河东岸、半坡村北。半坡遗址1953年春被发现,1958年正式对外开放。半坡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西安旅游十大景点”之一,“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       半坡遗址揭示了距今大约6000多年前的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的社会组织、生产生活、经济形态、婚姻状况、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们到达半坡遗址博物馆的时候,刚下车,恰巧碰见了一拨外国友人,孩子们都礼貌地用英语和外国友人打招呼。这使我想起我在初中一年级时来博物馆参观,也遇见了外国友人,我的一名同学不小心踩了外国友人的脚,他想说“对不起”,可是一紧张,什么都忘了,想不起来“对不起”用英语怎么说。如今我的学生比我当年来博物的年龄小 ,却能从容说英语,我不由自主地感叹“我们国家这三十年来变化可真大!”         跨过很多台阶 ,就看见了博物馆的大门,犹如原始村落风格,几根大木柱子的装饰,让人一看就有远古时代感,从大门而入,就是一个鱼池,鱼池中耸立的是正在汲水的半坡姑娘石雕,还有遗址大门正面郭沫若题写的“半坡遗址”四个遒劲隽美的大字,给半坡博物馆的文化氛围平添了一种情趣,使人们有一种回归自然,回归历史,回归艺术的真情实感。       我们先参观了几个展厅。       第一个展厅陈列着:骨针。它有尖端、针眼,可以穿上植物纤维缝衣服或连接物品。穿过这枚骨针,时光一下子倒流了,我似乎看到了半坡人正在磨制它,他们正在利用可利用的一切来创造出他们所需的物品。在当时技术非常落后的情况下,能造出如此非凡的物品,不得不令其后人刮目相看。骨针上的那个小孔——针眼,在我们今天看起来何其简单,而在那遥远的原始社会却不知道我们的祖先是经过了多久才摸索出来的。       第二个展厅陈列着:很多陶器。陶器是半坡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半坡时代陶器数量很多,技术也比较成熟。如:出现了大量的陶钵,陶缸,陶盆,甄等。展厅陈列的尖底瓶,与在鱼池中看到的半坡姑娘手中的尖底瓶一样。它大约有一尺高左右,左右各有一耳,便于提携。它是一种汲水器具,其汲水过程符合力学原理:将尖底瓶侧置水中,待汲满了水,尖底瓶会自动浮起来并且保持平衡。这可能是尖底和双耳起到了平衡作用吧。       我们都很难想象半坡人为什么有如此高的智慧?他们是如何掌握力学原理的?       陶器上还有很多图案,较多的一种就是鱼纹了。由于半坡人居住在浐河沿岸,渔业自然在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对鱼也就产生出一种特殊的感情,而这种感情也被他们记录下来。在还没有文字的时候,就只有通过在陶器上的纹饰来表现了。人面鱼纹也随之产生了,其中的“人面鱼纹盆”非常著名,这也是半坡人对美的追求。       第三个展厅非常高,是半坡人居住的村落。这个展厅由于是半坡人的遗址,具有不可复制性,所以要求所有人必须严格遵守规则,不可以吃东西,不可以抛洒物品。       半坡人居住的村落,没有在地面上搭建房屋,而是在地下挖个坑居住。墓葬在遗址中占有很大的面积,每一个氏族都有其公共墓地。墓葬主要分为土坑墓和瓮棺墓两种。土坑墓多分布在公共墓地内,其内埋葬的是成年人:有单人葬,双人合葬,四人合葬,但均为同性合葬,没有发现异性合葬;还有二次葬,仰面直肢葬;还有俯身葬,可能是氏族中的某个因犯了错误而受惩罚的成员的下场;有屈肢葬,这有可能是外族人入侵被俘或血亲复仇中抓获而被活埋的。还有一种就是瓮棺葬,是埋葬夭折的幼儿的,一般位于居住区之内的村落路旁,并且每个陶瓮上都留有一个小孔,可能是供幼儿“灵魂出入”的吧。       参观完展厅,孩子们还参与了一些探索性活动:钻木取火、搭建房屋、树叶拓印等。       走进了半坡时代,我们认识了陶片、骨针、石刀……我们参与了一些具有历史精神的活动,从而我们学会了要接受历史,去思索历史,要不断地去探索未来。

博物馆是有什么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