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佛教的低贪生活

2023-09-20 14:35:01听书铺17:45 556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16.90 喜点
声音简介

佛教中的贪念?

分类: 社会/文化 >> 宗教 问题描述: 出家人都要求不要有贪念,这是人所共知的事。而且出家人都向往西方极乐世界(听一个和尚说,在极乐世界里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那么在这里我想问,这不算贪吗?如果有人跟我说这不是贪,而是理想,那请你不要在这里留言。因为我觉得从某瞎数种方面来仿扒说理想=贪,而且出家人本身就是以普度众生为己任,他们追求的不是个人幸福而是要大众脱离苦海。 解析: 打比方说我现在在上知道,很饿。磨大首我祈求佛祖中午让我有一个馒头青菜吃。为了有这个福报,我开始多回答问题,去帮助那些求知的人。到中午我肯定有馒头青菜。然而如果我祈求中午有只龙虾,有牛排。这就是贪您说佛祖会给我么?既然在极乐世界中你想要什么就要什么,这也是相对的呀,换句话说我们都跳出轮回,荣登极乐证明我们修行已圆满,也不会要龙虾牛排。

佛教中的贪念?

渴望去极乐世界享受福报的确是一种贪念。 去极乐净土是为了解脱自己的痛苦,就是成佛。试问,你自己余野都有很多的痛苦,有很多的烦恼都无法摆脱。你怎么让其他正毁友众生对你产生信心。别人大概要说,你先过好自己的生活再来管我们吧。所以,首先要为大家树立榜样,如同阿弥陀佛和极乐举槐净土。我们可以将净土不断庄严。使大多数人一听说,就都向往。所以去净土,就是为大家确定一个目标。 然后,到极乐净土后成了佛,再来度化众生。如同一个富翁将自己的钱财分给众多的穷人。而我们如果只是穷人,那想帮助其他穷人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佛经中关于“贪”“嗔”“痴”的故事

(85)盲 人——剜出他眼 累世成盲 一时,佛在木特乐【城市名】芒果园。木特乐有一施主名具资,财富圆满犹如多闻天子。不幸的是其妻生下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夫妇俩心里非常痛苦,便在黄昏的时候悄悄把这个残废的孩子丢弃在街头喂狗。如来正等觉具二种智慧等无量功德,时时刻刻都在观察众生的苦乐,即便是波浪离开大海,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世尊观知这个残疾孩子被调化的机缘已成熟,依靠他还可以调化更多的众生,便加持孩子不被恶狗吞噬。次日晨,世尊著衣持钵与比丘僧众往诣木特乐。众人见之皆感十分稀有,猜测定有精彩之事。佛陀思维当以方便法利益更多众生,遂入等持,以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令残婴回忆前世且能与佛陀对话。世尊问道:“你是丑陋者吗?”孩子说:“是的,我是丑陋者。”世尊又问:“身口意所造恶业的果报会成熟吗?是否很痛苦?”“佛陀啊,身口意所造的恶业肯定会成熟,果报苦不堪言!”“你依止了怎样的恶知识才造此恶业?”“并非是依止恶知识的缘故,而是我的心相续没能调伏。”木特乐的人们见此情景深感稀有疑惑不已,暗自琢磨孩子的来历、前世如何、为何他能回忆前世且能与佛陀对话,因敬畏世尊威德便向阿难尊者讲述心中重重疑问。尊者说:“唯有佛陀遍知一切,你们应该去启问世尊。”众人直言道:“因敬畏佛陀威德,故不敢启问,尊者能否代替我等请求世尊开示?”阿难尊者悲悯众生,为令得益故来佛前恭敬顶礼、合掌启问:“世尊,这个孩子前世是谁?身造何业?为何他能够回忆前世,如此幼小却能与您对话?”佛陀告阿难尊者:“这个孩子在前世曾造了很大恶业。昔日统治木特乐城市的国王名叫丑陋者,性情十分残暴,嫉妒心极强,对自王妃制定了极其严格的禁令。若带王妃出游,禁止街道两旁打开门窗,更禁止别人仰望王妃姿色。若有人无意一瞥王妃,他会立即剜掉此人的眼睛。一日,他与王妃眷属们一起在林中公园游玩。时无如来出世,有一位圆满功德的独觉在山林里修持。几个王妃四处嬉戏,忽见独觉身相庄严,身心调柔,生起无比欢喜心,取下各自面纱于独觉前恭敬顶礼。国王闻知此事后嗔心大起,立即命令手下人剜去独觉双目。【师言:有些众生造下的恶业难以计数。在座的各位可能挖独觉的眼睛、挖佛的眼睛等事是没有做过,但挖其他众生的眼睛或损害其他众生的事肯定是做得不少。所以,我们应该仔细想一想今生中曾造了什么样的业?想一想前世造了什么业?想一想无始劫以来都造了什么业?虽然我们不能回忆前世,但我觉得肯定造过很多恶业。如果今生不精进忏悔的话,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解脱?所以,应多念“嗡班匝儿萨埵吽”来忏悔。否则,他日亲身受报时是极为可怕的。】独觉因前世恶业感召,受害时没能显现神变但知国王一行造了很大恶业,为了救度他们便显现神变【独觉的神变在失双眼后又恢复了】,飞入虚空中,示现燃火、下冰雹、闪电等神变。凡夫人对神变有很大的信心,国王见此情景马上对独觉生起信心。他如木头倒地一样五体投地恭敬顶礼,祈求忏悔:‘大尊者,您下来吧,沉溺在轮回中的有情造了很大恶业,祈求您接受我的忏悔。’他忏悔后,独觉藉此而示现涅槃。国王用独觉的骨灰建一遗塔,在遗塔下发愿:愿我在此后的生生世世中不要承受今生所造恶业的果报;愿以我造此塔、恭敬供养独觉的功德,于生生世世中转生富贵之家,并于比此独觉更殊胜的如来面前令佛欢喜,出家获得罗汉果位。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国王就是现在这个盲孩子,因他曾以恶心剜掉成千上万众生的眼睛,故其业成熟时于五百世中生于地狱,受无量痛苦。从地狱中解脱后,于五百世转生盲目饿鬼。次后又于五百世转生为盲目的旁生。从三恶趣中解脱后,又于五百世中转生为盲人。”【师言:确实,他造的恶业是很严重的,所受的果报亦是在三恶道中乃至转生人中时,在释迦佛的教法中尚未解脱。】 诸比丘复又启问:“世尊,这个孩子在什么时候才能灭尽痛苦?”世尊告曰:“将来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善意如来出世时,他才转生成六根具足之人并于彼佛教下出家灭尽烦恼,获得阿罗汉果位。证果后以其前世恶业最后的果报成熟,双目为业力显现的乌鸦啄食,以此因缘示现涅槃。此后再不用感受痛苦。”【译者:听了这个公案以后,我们应好好地想一想,已得到独觉、圣者罗汉的果位仍要受业报,我们还愿意伤害其他的有情吗?我觉得《百业经》的加持力是很大的。以前,很多人对因果没有很大的信心,但自从听了《百业经》以后,四众弟子从修行和行为上都有了很大的进展。我相信以后阅读《百业经》的人也同样获得利益。】众人闻本师释迦牟尼佛如是宣说竟,都对轮回生起厌离心。世尊见众人已堪为法器,即传相应的佛法,有些得了加行道的暖位、顶位、忍位、胜法位,有些得到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阿罗汉果,有些种下金轮王的种子,有些得到梵天、帝释天的果位,有些得到独觉果位,有的种下了无上菩提的种子,更多的人对三宝生起了无伪信心。

佛教说的贪嗔痴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三毒:   贪,是对于喜好的偏执;   嗔,是对于讨厌的偏执;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 贪是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大乘义章》卷五说:“于外五欲染爱名贪。”就是指的这个意思。佛教认为,众生生活于世间,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相接触,产生色、声、香、味、触等感觉。这些感觉能引起众生的利欲之心,因此叫做五欲。于此五欲执著并产生染爱之心,就成为贪。因此又以贪与爱为同体异名。   嗔 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痴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俱舍论》中说:“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佛教认为,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于是产生我执、法执,人生的种种烦恼,世事之纷纷扰扰,均由此而起。因此痴为一切烦恼所依。《唯识论》卷六中说:“于诸理事迷暗为性,能碍无痴佛认为,人类的种种苦难(如烦恼、争斗等)主要来源于自身的贪欲心、怒心和愚痴心,即所谓“三毒”。也是人类身、口、意等一切恶行的根源。其实,贪欲是对名声、财物等自己所爱好的东西没有满足的一种精神作用;怒是对不合自己意思的憎恨,从而使自己身心不得安宁的一种精神作用;愚痴是指愚昧无知、不明事理的一种精神作用。这些精神作用的扩张,使得人类相互间争夺不已、仇恨不已,以至永远不知道解脱苦难的真正道路在哪里。佛陀教导我们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就是要人们通过戒定慧的自我修养,去除贪欲心、怒心和愚痴心,净化自己的心灵。而在具体实践上,则是要人们以布施去转化贪欲心,以慈悲去转化怒心,以智慧去转化愚痴心。佛认为,“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大乘起信论》),说:“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一切杂染所依为业。”又说:“诸烦恼生,必由痴故。”  

能对治贪的佛经有哪些

能对治贪的佛经也较多,只列部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楞严经》《维摩诘经》《大般若经》等。

贪恋天边月,失却手中珠是出自哪本佛经

这句话不是出自佛经。

贪、嗔、痴出自哪个佛经?是什么意思?

1、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 2、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贪、嗔、痴为三毒,又称三垢、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

什么佛经克制贪欲?

1.《禅密要法经》里的“白骨观”和“不净观”,是对治和化解贪欲的良方。 2.《地藏经》讲由贪引发的恶业的后世恶报,能让我们警醒。

佛教中的贪,嗔,痴是什么意思

(1)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 (2)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佛法中提到的“贪”,指的是什么啊?

所求大于所需,即为贪! 当然,是基本所需,而不是那种享乐,奢华的需要!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