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杜甫 018 做客杜甫家

2023-09-15 07:00:34国学真有趣04:28 8894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129.90 喜点
声音简介

客至 杜甫

杜甫《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关于杜甫的《客至》这首诗

这首诗就是写杜甫接待客人的欢乐场景。但前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不过这两句又有"兴"的意味: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诗用第一人称,表达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它律诗字斟句酌的风格不同。   这首诗是在成都草堂落成后写的。全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诗好在自大然浑成,一线相接,如话家常。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客至 杜甫

客至① 怀禅微刻《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②。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③。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④。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⑤。

客至杜甫

楼主看这样行吗?还是需要把拼音打给你?  

杜甫《客至》《宾至》

《客至》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主要描述的是两位挚友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 《宾至》 此诗诗题虽突出“宾”字,但在写法上,却处处以宾主对举,实际上突出的是诗人自己。虽始终以宾主对言,却随处传达出主人公的简傲自负神态。可见此客为诗人尊而不亲甚或不喜见之人。 原诗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宾至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李白遇杜甫有何感

杜甫的诗歌是为国家愁苦,李白多是抒发个人感情。李白可能劝杜甫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可能对李白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很忙什么意思 杜甫很忙是什么意思

最近很火的一张图 不断有新的版本出现PS后的杜甫

杜甫和杜甫儿子是怎么死的?

杜甫小儿宗武娶严氏,生二子长子,徜,次子佑,徜为永加嘉太守,娶诸氏,生五子,公祖居襄阳,小儿朋留钱塘,遂为钱塘人,杜甫大儿宗文,娶李,宗武次子佑,字君卿,太傅,娶李氏,生一子棕,佑封岐国公,棕字永裕,公为宪宗司议即上岐阳公主后相武宗太和间文宗日卿在凤翔白兔不奏真先觉也

有关杜甫的五个故事?

1、杜甫小时候很贪玩,连板凳都坐不住,长到五六岁连一首诗都记不住,让爷爷很生气。在爷爷的严厉管教下,杜甫改掉了贪玩的习惯,发奋苦读。为了练好诗,他练习的习作装了整整一麻袋,杜甫成名以后曾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于诗歌创作的心得,那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杜甫小时候因父母早逝,和姑姑一同居住,后来一种传染病盛行,他和姑姑家的孩子得了一样的病,因为大夫说要躺在东边的床上才能好,可是在东边只有一张床。所以他姑姑就让杜甫躺在那里,之后自己的儿子死了。这让杜甫深深感到,也为他日后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3、大诗人杜甫流寓同谷县时,居住在飞龙峡口的凤凰村。凤凰村的人吃水要到不远处的玉绳泉去挑水。有一天,天刚亮杜甫借来老乡家的木桶,沿着青泥河西岸高低不平的石阶向玉绳泉走去,一路上他被飞龙峡口山川自然景观所迷住,不时地发出啧啧称叹之声,不觉到了栈道构连,绝壁入云的玉绳泉旁。他放下水担,环视周围,被大自然壮丽景色所陶醉。 4、据说玉绳泉的上水源在南山的卧虎崖下,卧虎崖山险、林密、水甜。卧虎崖下有大小不等的十二眼甘泉一字罗列。在这十二眼泉中,东头的第一眼泉叫子鼠泉。第二眼叫丑牛泉,第五泉眼叫辰龙泉,其它十一眼泉流出的水都汇流在卧虎崖下的赵家沟里,在赵家山由东北坡流到了杜公祠依靠的西山崖,最后流到了青泥河中。 5、由于杜甫用玉绳泉的水给儿子治好了肚子疼的病,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同谷县城,从那时起经常有人盛上玉绳泉的水给大人、小孩煮药治病。一千多年来,十里八乡的人还沿用着玉绳泉的清水煮药的习惯。

关于杜甫小时候的故事

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