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曾评价:杨宇霆不死,东北不失!为何张学良要处决他?

2023-09-16 14:45:46旧时楼台月06:10 4945
声音简介

1929年1月10日,杨宇霆与常荫槐在帅府老虎厅被张学良设伏抓住,随即两人被张学良当场击毙。此事在国内引发轩然大波,杨宇霆之死更是为东北局势埋下一颗大雷。在他死后两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迅速沦陷。面对日本人突然袭击,东北军没有采取有效抵抗,最终白白让出了东北。曾经能主导中国局势的奉系军阀,自此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东北落入日本手里,张学良一夜之间成为全国公敌。后来人们回忆往事,对东北的变故感到无比痛心,九一八事变看似是必然,实则张学良有很多机会能避免此事。东北后来的走势,让张学良此前的一些举措,受到了人们的质疑。比如杀害杨宇霆的做法,很多人非常不满,胡适就曾说过:“若此人不死,东北不失。”晚年的张学良亲口承认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还把杀害杨宇霆的事情,当成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误之一。张学良为何要杀掉杨宇霆?这件事真的是张学良做错了吗?在东北军的发展过程中,杨宇霆起到极大的作用,他协助张作霖推动军事改革,还利用自己的关系,帮张家从徐树铮等人的手里拿到了一大笔的军火。杨宇霆在东北推行诸多改革,不仅在军事领域,更深入到经济,农业等诸多领域。在他的协助下,东北军逐渐摆脱过去的土匪习气,朝着近代化军队转型,奉系的实力不断增强,张作霖有了角逐天下的能力。然而张作霖的死改变了一切,东北的风云人物杨宇霆,开始与年轻的少帅张学良合作,俩人从一开始就产生了极大的矛盾。杨宇霆在郭松龄的事情上要负极大责任,张学良心里一直不舒服,觉得杨宇霆是害死自己挚友的人。同样,杨宇霆对这位少帅没有尊重,他认为张学良只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东北的军政大局应该由自己来掌控。杨宇霆不仅在军政大事上介入过多,他还频繁插手张学良的私事。每每遇到一些事情,他都会以尊长的身份不留情面地训斥张学良,起初张学良对他还比较尊重,随着杨宇霆太过频繁干涉自己的生活,张学良心里十分不舒服。俩人曾发生过激烈争吵,张学良甚至说:“我干不了,还是你来干吧。”杨宇霆在当时已经有要揽权的意思,早在张作霖去世的时候,他就曾直接给蒋介石写信,表示东北的事情让蒋直接跟他来协商就行。杨宇霆还不断渗透自己的势力,比如往保安会,东北军内部安插自己的亲信,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可张家在东北经营多年,杨宇霆的举动立即遭到反制。随着张学良掌权时间越来越久,俩人之间的矛盾已经从原本的个人因素,转变为权力的争夺。杨宇霆成为张学良彻底掌权的最大阻碍,对张学良来说,若要彻底控制东北军,就必须要除掉杨宇霆。一来铲除了阻碍自己的人,二来还能杀人立威。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军阀的统治是非常不稳的,从北洋军阀诞生开始,下克上的传统就一直没有停过。东北军此前,刚刚发生了郭松龄的事情,差点将张家的统治推翻。因此,奉系内部对这种事情非常敏感,即便张学良什么都不做,那些支持张学良的势力,也不会允许杨宇霆这么肆无忌惮扩充自己的力量。他与杨宇霆或许有诸多的个人恩怨,可真正促使他杀杨的,还是权力之争。杀掉杨宇霆到底是不是错误的呢?这件事是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日本的战略中,东北是极为重要的战略地区。没有九一八事变,日本会以其他方式,甚至会集中军力继续争夺东北。杨宇霆还在,他未必能改变东北的结局。张学良虽然承认是错误的事情,但他说这话的时候,已经是100多岁了,这种状态下的言论应该存疑。胡适虽然称赞杨宇霆,但胡适当时是想要攻击张学良丢失东北的事情,他不好直接对张学良开火,就转而拿杨宇霆做文章。杀掉杨宇霆并非是错误的做法,真正错误的是张学良丢失东北。因为有这样的结果在,所以倒推回去,张学良此前的诸多做法自然会被人们视作错误。若他能守住东北,自然不会有人拿杨宇霆的事情做文章,归根结底,还是张学良在东北的事情中表现得无能,让人们怀念起杨宇霆。

胡杨女人的剧集评价

《胡杨女人》充分诠释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性光芒。在欣赏情节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时,还能领略到大漠和草原的独特美景。而且,蒙古风情浓重的歌舞表演也占了该剧的很多戏份,加上内蒙古人民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美丽的民族服装,展现一幅原生态的草原画卷(三秦都市报评) 。 《胡杨女人》讲述了一个女人的励志故事,它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蒙古族女人的形象,颂扬了蒙古族人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以及面对灾难,坚韧自信的不屈信念。在斯琴身上体现了胡杨那“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精神。该剧制作败启磨精良,人物塑造很成功,王茜华演活了一个敢爱敢恨、有勇气把一切困难踩在脚下的蒙古族女性。同时,镜头中的大草原也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八套副总监汪恒评) 。 《胡杨女人》在展现草原儿女的生活原貌和精神追求的同时致力于诠释以女主角为代表的胡杨精神,也是第一次把胡杨精神搬上荧屏的电视作品(腾讯娱乐评) 。 《胡杨女人》首先让观众感到震动的,是剧中所表现出来的胡杨精神。这种精神,在女主角斯琴、以及李明启老师所扮演的奶奶,甚至许多草原人的身上,都得到了体现。这种诚信为本的感召,也唤起了当今社会某种缺失的精察斗神。该剧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浓郁的草原风情,不但服饰、民俗等方面,实实在在的让观众领略了蒙古草原旁数的风情(网易娱乐评) 。

很多人对胡适评价不好,是因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胡适的人品不怎么好,不讲诚信,而且胡适写的诗大多都是一些白话文,没有一点点的文采,很多人认为他都是在装。

对胡适的评价?

好象还主张兼容并蓄,主张白话文

如何评价胡适?

胡适接受过西方现代化的教育,是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一群人之一,他放弃优渥的国外生活,投身到当时一穷二白的国内,积极传达西方先进思想,力挽狂澜于民族危亡之时,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和先辈。

如何评价胡适?

一代先驱者。胡适是白话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对现代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过他也有那个时代固有的局限性。

少帅张学良为什么要杀杨宇霆?

主是谁,臣是谁,杨看不清大小王;张的想法,尽力避让,躲不过就杀掉

顾随评价胡适

胡适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很上进的一个作家,他的一生也挺曲折的,但是他听从了母亲给他安排的妻子,一直也没有离婚,替徐志摩强

胡适是怎么评价梁漱溟的观点的?

胡适认为,梁漱溟用意欲划分中、西、印三种文化并不恰当。他认为人类文化不是有三条路向,而是只有二条路向。他在《读梁漱溟先生的》中指出:“我们拿历史眼光去观察文化,只看见各种民族都在那‘生活本来的路’上走,不过因环境有难易,问题有缓急,所以走的路有迟速的不同,到的时候有先后的不同。”这样,中西文化的不同,不是路向的不同,而是今古的不同,中国迟早也同西方一样走上科学与民主的道路。在此基础上,胡适提出了中西文化大同小异论。他认为,“人类的生理构造根本上大致相同,故在大同小异的问题下,解决的方法,也不出那大同小异的几种。这个道理叫做‘有限的可能说’”,中西文化在“有限可能”的条件下也是“大同小异”的。

怎样看待老师对待孩子的不良评价?

怎样看待老师对孩子不良的评价可能孩子确实有一些不好的方面,这是可以坦然接受的问题,如果老师老是挑惕孩子的话,就应与老师对话,以防孩子受消极影响过多

张良的评价?

留侯张良成为后世智者的代名词,和姜尚并名。张良作为一个谋士,他在后世广为人传诵的却是他那儒子可教、不昧名利、功成身退的强烈人格魅力,德才智勇四绝。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