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西汉-汉初三公九卿以及汉匈和亲

2023-11-13 00:07:51游学中华15:42 1.7万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99 喜点
声音简介

汉匈之战的故事

汉高帝六年,权将韩王信以马邑(今山西朔县)降匈奴,匈奴乘势南下。七年,刘邦亲率大军反击,被冒顿单于精骑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阳高东南大白登镇。一说 今大同市东北)(参见白登之战)。脱险后,接受刘敬建议与匈奴缔结和亲之约。西汉以宗女名为公主,嫁匈奴单于为妻;赠送金、絮、缯、酒、米等物于匈奴;开放关市,准许两族人民贸易;汉与匈奴结为兄弟,以长城为界。 此后,历经惠帝刘盈、高后吕雉、文帝刘启、景帝刘桓至武帝刘彻初60余年,西汉一直对匈奴采取和亲和防御战略。匈奴南下的次数减少,使西汉获得厂巩固政权和进行战略反击准备的时间 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决然放弃和亲和防御战略,对匈奴实施战略反击。六月,西汉以精兵30万,设伏子马邑附近山谷和代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代王城)西部,欲诱匈奴单于南下而击之。伏兵被单于发现,未遂,但揭开了西汉对匈奴战略反击的序幕(参见马邑之战)。此后至征和三年(前90年) 止,武帝采取集中兵力,主动出击的方针,使用大骑兵集团深入大漠,以大纵深迂回、远程奔袭等战法,对匈奴发动了10余次反击作战。 霍去病收复河西图图册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春,匈奴袭掠西汉东部诸郡。西汉采取胡骑东进,汉骑西击之作战方针,以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率部出云中(郡治云中,今内蒙古 托克托东北),沿黄河西进,对河南地区匈奴楼烦王、白羊王部实施远程迂回奔袭,一举收复河南,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使匈奴失去水草肥美、对其生存和发 展十分重要的河套地区(参见河南之战)。西汉在河南设郡县,移民屯垦,修缮蒙恬所筑之秦长城,将河南建成出击匈奴的重要基地。 战后,匈奴南下袭掠更加频繁,右贤手更是不断袭掠朔方(郡治朔打,今内蒙古杭锦旗北),企图夺回河南。为巩固河南地区和打击大漠以南匈奴,汉武帝于五年以 骑兵10万发起漠南之战。主要方向由卫青率3万骑出高阙(今内蒙占狼山中部计兰山口)六、七百里,乘夜包围袭击了有贤王王庭(约在今蒙古南戈壁省内)。右贤王兵败,率少数人逃走。汉军俘右贤王男女1.5万余,削弱了匈奴在大漠以南的力量,阻隔了匈奴中、西部的联系。 六年,为进一步打击匈奴在漠南主力,武帝以大将军卫青率将军公孙敖等六将军共10万骑两次出定襄(郡治成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击匈奴,打击了 单于主力,前后斩获1.9万人,汉亦亡两将军,损失3000人。此后,匈奴单于将主力转移至大漠以北,河西(今甘肃武威、张掖、酒泉地区)匈奴势单力孤。 武帝抓住时机,于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发起河西之战。是年春,以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精骑万人自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出发,经五个王国, 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西北大黄山)千余里,斩俘8900余(参见第一次河西之战)。同年夏,霍去病率数力骑出北地(郡治马岭,今甘肃庆阳西北马岭镇),再击河西匈奴。汉军渡黄河向北,采取大纵深迂回行动。越贺兰山,向西北绕居延泽(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向西南进入祁连山觚得(今甘肃张掖)一带,歼灭浑邪 王、休屠王部3万余人(参见第二次河西之战)。此战,打通了西域的道路,解除了匈奴对西部边郡的威胁。西汉在河西设置郡县,移民实边,修筑城塞,切断了匈 奴与西羌的联系,进一步孤立厂匈奴单于。 为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武帝于四年春令卫青;和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发起漠北之战,并以“私负从马”(运输私人行李的马匹)4万匹(一说“万匹)随军行动,步 兵数十万转运辎重。卫青率部出定襄。北进千余至漠北,击败单于军(参见卫青击匈奴单于之战),追击至阗颜山(今蒙占杭爱山南面一支)。霍去病率部出代郡 2000里,至漠北遇左贤王,大破之(参见霍去病击左贤王之战),追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肯特山,一说今内蒙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大胜而 归。漠北之战,共歼灭匈奴9万余。汉军亦损兵数万,损失马10余万匹。此战,西汉准备充分,兵力优势,充分发挥了骑兵快速、机动的优长,较圆满地解决了大 骑兵集团的后勤补给,保证了决战的胜利。“是后,匈奴远遁,而幕(漠)南无王庭”(《汉书·匈奴传》)。西汉也一时无力渡漠反击,双方暂时休战。 油画《漠北之战》图册 此后,西汉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联络西域国家共击匈奴。虽未成功,但加强了和西域各国经济文化往来,相互友好,进一步孤立了匈奴。元鼎五年(公元前112 年),匈奴夏又南下袭扰,并遮断西域通路。六年,为打击匈奴,并与匈奴争夺对西域的控制,武帝对匈奴继续用兵。是年,在李息、徐自为率军平定西羌的同时, 又以公孙贺、赵破奴分别出五原(郡治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和令居(今甘肃永登西北)数千里击匈奴(参见浮沮井、匈河水之役),均未见匈奴军。太和元 年(公元前104年),匈奴左大都尉欲降汉。武帝令赵破奴率2万骑出朔方2000里,欲至浚稽山(今蒙古国图音河之,南)接应。左大都尉事泄被杀,赵破奴 撤军途中被围,全军覆没(参见受降城北之战)。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五月,贰师将军李广利率3万骑出酒泉(郡治禄福,今甘肃酒泉市),进击右贤王于天 山(今新疆天山)(参见天山之战)。初战获胜,撤军途中,遭匈奴军包围,乏食数日,死伤十分之六、七,突围返回,李陵被俘(参见浚稽山之战)。四年,孪广利率骑兵6万、步兵7万出朔方击匈奴;强弩将军路博德率万余骑出居延,协同李广利作战;游击将牛韩说率步兵3万,因杆将军公孙敖率骑兵万余、步兵3万分别 出五原、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县城南)击匈奴(参见余吾水之战)。匈奴单于将辎重远徙余吾水(今蒙古土拉河)以北,率10万骑迎战李广利于余吾水 南。李广利与单干交战十余日,未能取胜而返。其余各路军亦无功。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三月,李广利率军7万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率军2万出西河(郡治平定,在今内蒙古东胜境);重河侯马通率4万骑出酒泉。匈奴单 于闻汉大军至,将辎重北徙至郅居水(今蒙古色楞格河),自率主力南渡姑且水(今蒙古巴彦洪格尔省南部图音河)以待汉军。李广利出塞后,击败匈奴左大都尉卫律,乘胜追击至郅居水,匈奴退走。李广利以2万骑渡郅居水,击败左贤王,杀左大将。汉军撤退时,单于知李广利疲惫,以5万骑遮击汉军于燕然山(今蒙古杭爱 山),汉军大败,李广利降匈奴(参见燕然山之战)。马通、商丘成两路,亦未有斩获。 燕然山之败后,汉武帝在经济困难,人民疲惫的情况下,停止了对匈奴用兵,并下诏罪己,采取一些“思富养民”的措施,发展生产,恢复国力。汉宣帝刘洵时,西汉国力逐渐恢复,又开始对犯边之匈奴进行反击。本始二年(前72年),宣帝以祁连将军田广明等五将军和校尉常惠监乌孙兵,六路击匈奴(参见田广明等六路击 匈奴之战)。五将军少有斩,唯常惠监乌孙兵击破右谷蠡王庭,歼匈奴4万余。匈奴避战远遁,人畜死亡不计其数。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汉,内部争斗更甚;西汉设西域都护府,完全控制了西域。甘露元年(前53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呼韩邪单于率南匈奴附汉,郅支单于率北匈奴西迁至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东部筑城而居。 建昭三年(前36年),汉西域副校尉陈汤矫诏发西城诸国兵及屯田吏士4万人分两路攻杀郅支单于,灭北匈奴(参见陈汤灭郅支单于之战),从而结束西汉与匈奴的百年大战。而“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就出于陈汤 。

怎样看待汉匈之间的关系?

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关汉卿的剧情简介

昆曲《关汉卿》讲述的是元代最伟大的杂剧作家关汉卿和当时顶尖的杂剧演员朱帘秀两位优伶的人生选择与宦海沉浮。剧情上基本抛弃了田汉版同名话剧和受其影响的各版地方戏的影响,另起炉灶,把关汉卿的故事写成了才子佳人,你侬我侬,但最后有情人没有成眷属,而是甘愿一生“为艺术献身”。

关汉卿的故事

关汉卿的故事50个字

谁知道关汉卿的生平故事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人,活跃于约1210年至约1300年间,解州人,“元曲四大家”之一,有“曲圣”之称。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在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元杂剧的鼻祖”。关汉卿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也享有盛誉,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并吵碰关汉卿碰大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出生于金末,医户家庭的出身,生活条件优越于一般百姓,使得他能在教育远未普及的封建社会,尤其是在一个连年战事、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有幸接受了教育,而且教育程度绝谈相对较高。元统一全国以后,按照行医世家的出身,关汉卿被政府编入“医户”,实际上是一个接近群众的普通下层医人,编剧和演出活动是谋生的手段。蒙古灭金以后,为了谋生,关汉卿来到大都,并开始专事戏剧活动。

关汉卿的诗

关汉卿 【双调】沉醉东风 【双调】沉醉东风 【中吕】普天乐 崔张十六事(十六首) 【南吕】四块玉 闲适 【南吕】一枝花 不伏老 【南吕】四块玉 别情 【双调】大德歌 秋雀野 【双调】沉醉东风 【南吕】四块玉 闲适 【正宫】白鹤子 【双调】简扮沉醉东风 【双调】沉醉东风 【仙吕】一半儿 题情 【中吕】朝天子 书所见 【双调】碧玉箫 五 【仙吕】醉扶归 秃指甲 【仙吕】一半儿 题情拦岁灶 【仙吕】一半儿 题情 【南吕】四块玉 闲适 【南吕】四块玉 闲适 滚绣球 【正宫】白鹤子 【正宫】白鹤子 【正宫】白鹤子 【双调】碧玉箫 六 【双调】大德歌 春 【双调】碧玉箫 一 【双调】碧玉箫 三 【双调】大德歌 六 【双调】碧玉箫 四 【双调】碧玉箫 二 【商调】梧叶儿 别情 【双调】大德歌 夏 【双调】大德歌 冬 【双调】碧玉箫 七 【仙吕】一半儿 题情 【双调】大德歌 二 【双调】大德歌 四 【双调】大德歌 五 【双调】大德歌 三 【双调】碧玉箫 八 【双调】碧玉箫 九 【双调】碧玉箫 十 【双调】大德歌 一

关于关汉卿的故事?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大都人(今河北安国)。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叟(一作一斋)。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

《关汉卿小传》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具体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 他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他的作品风格其剧多揭露封建社会黑暗,表现人民的反抗精神和聪明才智。剧情紧凑集中,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质朴自然,富有表现力。 他的地位:关汉卿是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杂剧和散曲,成就卓越。他的剧作为元杂剧的繁荣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谁知道关汉卿的生平故事?

据元代后期戏曲家钟嗣成《录鬼簿》的记载,"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太医院尹"别本《录鬼簿》作"太医院户"。查《金史》或《元史》均未见"太医院尹"的官名,而"医户"却是元代户籍之一,属太医院管辖。因此,关汉卿很可能是属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拜月亭》中,他有一段临床诊病的描写,宛若医人声口,可以作为助证。 南宋灭亡(1279)之后,关汉卿曾到过当时南方戏曲演出的中心杭州,写有〔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套曲(中有"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句)。还曾到过扬州,写曲赠朱帘秀,有"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句。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勾栏伎艺的戏曲家。 关汉卿还写了不少著名的历史剧。象《单刀会》、《单鞭夺槊》、《哭存孝》、《西蜀梦》等,这类戏以赞颂英雄业绩为主,展开正义和非正义的冲突。

关汉卿的剧情简介

昆曲《关汉卿》讲述的是元代最伟大的杂剧作家关汉卿和当时顶尖的杂剧演员朱帘秀两位优伶的人生选择与宦海沉浮。剧情上基本抛弃了田汉版同名话剧和受其影响的各版地方戏的影响,另起炉灶,把关汉卿的故事写成了才子佳人,你侬我侬,但最后有情人没有成眷属,而是甘愿一生“为艺术献身”。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