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183 张仪列传【三】[张仪受辱]

2023-11-21 18:23:01狮子老爸讲故事02:06 2448
声音简介

张仪受辱这个故事中 你对张仪的看法

  张仪学成合纵连横之术,游历各国,说服别人采用自己的政治主张。他曾陪着楚相喝酒,席间,楚相丢失了一块玉璧,门客们怀疑张仪,说:“张仪贫穷,没有好的品行,一定是他偷去了宰相的玉璧。”于是,大家一起把张仪抓起来,用荆条拷打了几百下,张仪不肯承认,门客只好放了他。他的妻子说:“唉!你要是不读书游说,又怎么能受到这样的屈辱呢?”张仪对他的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的妻子回答说:“舌头还在呀。”张仪说:“这就够了。”……张仪做了秦相以后,发出文告对楚相说:“我以前和你一块喝酒,我没有偷你的玉璧,你却鞭打我。你守好你的国家,因为我还将盗窃你的都城了。”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张仪受辱中张仪的品质

他的精神也就是要对理想抱负的坚定实现,能顾全大局,不拘小节,也并非无情无义,只是更理智对待。

张仪受辱的人物简介

张仪,生年不详,卒于秦武王元年(前310年),一说秦武王二年(前309年)。魏国贵族后裔,学纵横之术,主要活动应在苏秦之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战国时,列国林立,诸侯争霸,割据战争频繁。各诸侯国在外交和军事上,纷纷采取“合纵连横”的策略。或“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防止强国的兼并,或“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张仪正是作为杰出的纵横家出现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对列国兼并战争形势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秦惠文君九年(前329年),张仪由赵国西入秦国,凭借出众的才智.被秦惠王任为客卿,筹划谋略攻伐之事。次年,秦国仿效三晋的官僚机构开始设置相位,称相邦或相友让国,张仪出任此职。他是秦国置相后的第一任相国,位居百官之首,参预军政要务及外交活动。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外交和军事生涯。 张仪拜相后,积极为秦国谋划。他采用连横术迫使韩、魏太子来秦朝拜,并与公子华(桑)攻取魏国蒲阳(今山西隰县)。又游说魏惠王,不用一兵一卒,简坦使得魏国把上郡15县,包括少梁 <今陕西韩城南)一起献给秦国。好咐局秦惠文君十三年(前325年),张仪又率军攻取魏国的陕县(今河南陕县)。这样,黄河天险为秦所占有。随着秦国威势的不断增长,张仪辅佐秦惠文君于同年称王,秦国国势日益强盛。

张仪受辱

张仪受笞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司马迁《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 译文:张仪完成学业,就去游说诸侯。他曾陪着楚相喝酒,席间,楚相丢失了一块玉璧,门客们怀疑张仪,说:“张仪贫穷,又无品行,一定是他偷去了宰相的玉璧。”于是,大家一起把张仪抓起来,用荆条拷打了几百下。张仪不肯承认,(门客)只好放了他。他的妻子说:“唉!您要是不读书游说,又怎么能受到这样的屈辱呢?”张仪对他的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的妻子回答说:“舌头还在呀。”张仪说:“这就够了。”

张仪受辱文言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大丈夫能屈能伸

战国'好舌头'张仪,历史上的张仪真的那么能说吗

张仪确实真的能说

张仪游说列国的故事

秦惠文王更元二年(前323年),秦国为了对抗魏惠王的合纵政策,进而达到兼并魏国国土的目的,张仪运用连横策略,与齐、楚大臣会于啮桑(今江苏沛县西南)以消除秦国东进的忧虑。张仪从啮桑回到秦国,被免去相位。三年,魏国由于惠施联齐,楚没有结果,不得不改用张仪为相,企图连秦、韩而攻齐楚。其实张仪的最终目的是想让魏国做依附秦国的带头羊。由于连横威胁各国,秦惠文王更元六年(前319年)魏国人公孙衍受齐、楚、韩、赵、燕等国的支持,出任魏相,张仪被驱逐回秦。秦惠文王更元八年(前317年)张仪再次任秦相国。九年,秦惠王接受司马错的建议,遣张仪、司马错等人率兵伐蜀,取得胜利,旋即又灭巴、苴两国。这样秦国占据了富饶的天府之国,有了巩固的大后方,为秦国的经济发展和军事战争,提供了有利条件。

史记故事中的张仪的性格特点?

一、纵横家张仪是一个有梦想,有才干,敢于付出,勇于行动的人。二、详解如下:1、关于张仪的简介:张仪(?-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2、张仪的才干表现在他首创连横的策略,并且担任过很多要职比如在魏国为相.....他有梦想表现在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访问各国,到处游说,不怕遭受拒绝。草根出身的张仪,虽贫寒但也有实现自己理想的执着与坚定。司马迁描述张仪的态度用了“不服”二字,张仪性格中的不屈和坚韧流露出他为实现理想抱负的隐忍和顽强。其次,超人的胆量和自信。作为职业纵横家,张仪的任务向来牵扯着巨大的国家利益和无数人的生死安危,每一次的游说活动都是面对天下最有权势的人物,都像是在刀锋上跳舞,少有不慎便会有灭顶之灾。

历史上的张仪是什么人

张仪(?-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秦惠王死后,因为即位的秦武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张仪出逃魏国,并出任魏相,一年后去世。 本名:张仪 所处时代:战国 出生地:魏国安邑 去世时间:前309年 主要成就:两为秦相,以连横之术破合纵之策 官职:宰相 师承:鬼谷子 同门:苏秦 人物生平 受辱投秦 张仪是魏国人。当初曾和苏秦一起师事鬼谷子先生,学习游说之术,苏秦自认为才学比不上张仪。张仪和苏秦完成学业之后,就去游说诸侯。 后来,苏秦说服赵肃侯,而得以去游说各国诸侯实行合纵的联盟,但他担心秦国趁机攻打各诸侯国,盟约还没结缔之前就遭到破坏。苏秦考虑再三,找不到一个能派往秦国为他工作的合适人选,于是他派人去悄悄劝说张仪来投奔他。 于是张仪前往赵国,呈上名帖,请求会见苏秦。但是,苏秦却对张仪不理不睬,招待张仪的时候也只是用给仆人和侍女所吃的饭食,并且还当众羞辱张仪,说张仪那么有才能,竟弄得穷愁潦倒到这种地步,是不值得收留的,说完就把张仪打发走了。张仪这次来见苏秦,本以为是旧交,可以求得好处,谁知反而受到羞辱,一气之下,想到各国诸侯中只有秦国才能威胁赵国,于是便前往秦国。

战场原黑仪在以后的那几本物语系列中出现 要具体的那几本谢谢

化物语 伪物语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