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风流秘史108 娄师德

2023-12-01 06:00:10半条鱼儿03:14 405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0.50 喜点/集
声音简介

娄师德是个怎样的人?揭秘娄师德和狄仁杰的故事

娄师德是唐朝宰相,也算是一位名臣。历史上对于娄师德有着诸多典故,其实他和狄仁杰之间的故事最吸引人。而且狄仁杰还曾愧对娄师德,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狄仁杰当宰相以后,曾多次排挤娄师德,还将他放了外任。有一次武则天问狄仁杰知不知道娄师德会看人,狄仁杰回答不知。结果武则天告诉狄仁杰,他的宰相位就是娄师德推荐的,结果狄仁杰大感惭愧。那娄师德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娄师德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此人虽然没有狄仁杰的后世名声大,但他让武则天不由自主地为他鸣不平,被狄仁杰称为贵人,还自叹不如。娄师德到底做了什么,让武则天为之不平,让狄仁杰自愧不如呢? 在武则天的宰相中,娄师德是最胆小的一个,很会自嘲。有一次,娄师德和李昭德一同上朝,因身体肥胖,娄师德走得很慢,李昭德多次停下来等他,他还是赶不上来。李昭德不禁生气地骂道,你这个乡巴佬! 同是宰相,同朝共事,李昭德骂人显得有些不厚道。但娄师德没有介意,而是笑着说,师德不是乡巴佬,谁是乡巴佬。 娄师德不但自己不招惹是非,也不让家人张狂。有一次,娄师德的弟弟去做地方官,临行前,娄师德问弟弟,他心目中的保全之策是什么?娄弟弟回答,如果有人吐我一脸口水,我不还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 谁知,娄师德却忧心忡忡地说,这正是他最担心的。他分析道,人家朝你脸上吐口水,是对你发怒。你把口水擦了,说明你不满,人家会更生气。你应该笑着接受,让唾沫不擦自干。 成语唾面自干就是从这里来的。娄师德似乎胆小得有点窝囊。但他也不是没有一点脾气,有时候也会生气。 娄师德巡视并州时,和下属就在驿馆吃饭。期间,他发现自己碗里的是精细的白米,而下属却是粗糙的黑米。同一拨人不同对待,娄师德很生气,他把驿长叫来责备一番。 驿长一边谢罪一边惶恐地解释,恰好存粮不多,一时又没那么多好米,只好给下属吃粗食。 原来如此。娄师德不再责备,反而开导驿长,是自己来的太仓促,没有提前打招呼。说完,娄师德把自己的饭也换成粗食,和下属同甘苦。 还有一次,娄师德到灵州出差。一行人在驿馆吃完饭准备离开了,娄师德手下的判官向他诉苦,这个驿站的人都是势利眼,光顾着忙着招呼大人物,害得我们这些小人物连口水都没喝上。 宰相门房七品官,更何况是宰相手下的官员。娄师德又生气了,让人把驿长叫来责备:判官与纳言有什么区别,你竟敢不理他?拿板子来。 眼看要挨板子,驿长连忙叩头请罪。娄师德并没有去拿板子,而是接着说,我本想打你一顿,但我一个大使打你一个小小的驿长,传出去对我名声不好。告诉你的上官吧,你小命又难保。算了,思来想去还是饶了你吧。 驿长又是磕头又是流汗地狼狈出去了,娄师德望着他的背影,对判官说,看,我替你出气了。在他的意识中,责备几句就是替人出气了。 娄师德的胆小,一方面是出于对自己的保护,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朝廷的稳定。这是一种境界,委曲求全,顾全大局。 娄师德是狄仁杰的贵人,他推荐狄仁杰担任宰相,除了武则天,他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过这件事,包括狄仁杰自己。 狄仁杰因为不知道娄师德的推荐,总觉得他窝囊,就多次排挤他,多次在武则天面前说他坏话。武则天实在看不下去了,找个机会跟狄仁杰谈心。 武则天采用迂回策略,问狄仁杰,你觉得娄师德贤明吗? 狄仁杰如实回答,娄师德作为将领谨慎守职,至于是否贤明,我不知道。这等于是否认。 武则天又问,娄师德知人吗? 狄仁杰摇摇头,我俩同僚,没听说过他知人。 武则天终于忍不住说出来,她告诉狄仁杰,你当宰相就是娄师德举荐的。说完,她拿出当初娄师德举荐的奏章。 狄仁杰看完非常惭愧。从此,他逢人便说,娄公盛德,我不及他太远了! 娄师德低调到让皇帝亲自为他喊冤叫屈,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少有。娄师德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德国二战中不为人知的秘史

你自相矛盾啊,既然不为人知,那我为什么知道,就算我知道,你为啥就信。。你只能听到一些胡编的谣言而已。

娄底历史人物曾国藩

错了,他可不是娄底人哦!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湖南娄底市有哪些历史名人?大家都来回答!

啊!1,娄底双峰荷叶--曾藩,(晚清名臣) 2,晚清著名外交家曾纪泽, 3,辛亥革命先驱陈华, 4,共早期领导蔡森, 5,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 6,全副委员 蔡畅 湖南双峰, 7,,三蜀汉名相蒋琬, 8, 元朝士、著名文家冯振, 9,明代官清、民疏、官至理寺右评事、太仆寺丞贺宗, 10,湖南省委书记,书画家 熊清泉 湖南双峰, 11,近代辛亥革命先驱、著名政治家禹谟, 12,领宋希濂, 13,鉴湖侠秋瑾, 14,同盟第员唐群英, 15,模范妇领袖向警予等!

娄姓历史名人

娄坚、娄忱、娄僧、娄妃、娄云庆等。 1、娄坚:明代诗人。经明行修,工诗善书,时人合唐时升、陈嘉燧、李流芳及娄坚诗刻,谓之曰《嘉定四先生集》。 2、娄忱:明代学者,传父学,十载不下楼,从游者甚众,学舍不能容,其弟子有架木为巢而读书者。 3、娄僧:宋代承天寺僧人,中指有七节。时仁宗赵祯刚出世,啼哭不止,知娄僧有奇术,遂召入宫。僧按幼主头顶,曰:“莫叫,莫叫,何以当初莫笑。”哭声乃止。 4、娄妃:明代上饶人娄谅之女,嫁宁王朱宸濠为妃,有贤德。宁王起兵谋反,娄妃屡谏不听。兵败被杀。临终前叹曰:“昔商纣听妇人之言而亡,吾不听妇人之言而死。後悔晚矣!”清代人蒋士铨写《一片石》,《第二碑》两传奇,哀悼此妃。 5、娄云庆:湖南省长沙人。咸丰十年,小池驿之战,功最,擢参将。克宁国,以提督记名,赐黄马褂。捻平,云庆请归养。光绪初,复起授正定镇总兵。十七年,擢湖南提督。三十年,以老乞归,卒于家。

娄星区的历史沿革

娄星区古属荆州地域。 战国时期属楚。 秦代属湘南县。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属连道。 南朝宋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属湘乡县。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属衡山县。 唐武德一百年(公元622年)复属湘乡县,直至民国时期隶属不变。 1951年8月属新置蓝田县(后更名涟源县)。 1960年1月成立娄底市,属邵阳专署。 1962年10月撤市复属涟源县。 1980年7月恢复娄底市,属娄底地区。 1999年7月撤市建区,是地级娄底市唯一的中心城市。 南朝,宋永初三年(公元422年),连道并入湘乡县,唐五代前,湘乡县曾划分15乡85里,娄星境内属常安乡。五代后有割并。宋熙宁五年(1073年)划常安、长乐二乡之半共8道新置的安化县后,湘乡县地实为12乡、3坊、46里,境内仍为常宁乡。元、明承旧制。  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896年)循区孺都,湘乡县分乡12个,下编都44个,坊3个,常安乡析置为常安、神童两乡,境内为神童乡,统辖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等4个都。都下分区、区下分牌。分别由都总、区总、牌头等地方官员行使管理职权。  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公元1860年)湘乡县按习惯2011的政区分野将全县分2011、中、首三里,境内属2011里、辖4都。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神童乡改为神童镇,区划未变。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年并乡划区,湘乡划并为10个区,境内为第九区,都制辖置仍旧,从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至1949年,境内区划从废都制乡,撤区并乡,施行保甲制,分为丰乐、云下、乐善、延福4乡。  1949年8月13日,湘乡县城解放,9月1日成立湘乡县人民政府,重新划分行政区划,湘乡县划为11个区、47个乡、1个镇、保甲沿用旧制,境内仍为第九区,辖丰乐、云下、延福、乐善4个乡和娄底镇。  1950年6月,湘乡县第二次划乡建政,废除保甲制,建立村委会,湘乡县分设11个区,308个乡、7个镇,2156个村,娄底为第九区。 1951年8月属新置蓝田县(后更名涟源县),1960年1月成立娄底市,属邵阳专署。1962年10月撤市复属涟源县。1980年7月恢复娄底市,属娄底地区。1999年7月撤市建区,是地级娄底市唯一的中心城市。 1951年8月18日,将娄底第九区划属新置的蓝田县管辖。 1952年3月,蓝田县析大区置小区,析大乡置小乡。娄底第九区31个乡、1个镇,229个村析置小区4个,小乡120个,镇2个,全部或部分属今区行政区域的为90个乡,2个镇。4个区为:八区渡头塘区;九区娄底区;十区小碧区;十一区万宝区;十二区水洞底区。娄底镇属九区,磨石镇属十一区。  1953年,调整乡镇体制,小乡并大乡,区以次第更名属娄底或部分属娄底(今区划)的为八、九、十、十一、十二区,共并乡57个,镇1个。 1954年4月,区人民政府改名“区公所”,乡镇人民政府改名为“乡、镇人民委员会”。 1956年,湘乡县十字乡的一部分和岩江乡木山村共85户,涧山乡9户分别划入境内的杉山、小碧、西阳乡、杉山乡的41户划归湘乡县涧山乡。6月,涟源县撤区并乡,施行农业生产合作社。撤销八、九、十、十一、十二区,将境内所属57个乡,1个镇,析为娄底乡,杉山乡、西阳乡、小碧乡、新庄乡、增加乡、磨石乡、万宝乡、茶园乡、红土乡、明境乡、印溪乡等12个乡,建立176个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7年1月,设立娄底街道,辖8个乡,共131个高级农业合作社,另将属区域的增加乡、印溪乡、明镜乡、红土乡分别划给桥头河街道和杨家滩街道。 1958年9月,撤销娄底街道和所属乡及高级农业合作社。在原区域内,建立乡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3个,生产大队61个、即娄底人民公社18个生产大队,万宝人民公社21个生产大队;小碧人民公社22个生产大队。娄星区域生产大队后调整为73个。 1960年2月3日,中共湖南省委批准,从涟源县析出娄底人民公社24个生产大队,小碧人民公社18个生产大队,水洞底人民公社5个生产大队,万宝人民公社6个生产大队,渡头塘人民公社13个生产大队,共66个生产大队新置娄底市,娄底市重新析为7个人民公社,72个生产大队,6个社区,7个人民公社即为冠曹、小碧、明镜、三元、恩口、茅塘、斗笠山等公社。  1961年,政区由7个人民公社,72个生产大队,6个社区调整为14个人民公社、218个生产大队、6个社区。14个人民公社为茅塘、大科、百亩、石井、恩口、小碧、犁头、西阳、增加、渡头塘、明镜、斗笠山、双江、杉山等。  1962年10月26日,撤销娄底市,境内仍旧属涟源县管辖。涟源县增设娄底区,渡头塘区和娄底镇。境内调整为1个镇、9个人民公社,199个生产大队,4个社区。娄底区辖9个公社,186个生产大队,娄底镇辖13个生产大队,4个社区。  1968年9月,区公所改名为区革命领导小组,社、镇管理委员会改名为社、镇革命委员会。10月撤销娄底区。人民公社进行合并,娄底镇未变。  1969年11月,涟源县恢复娄底区建制。娄底镇辖属不变。 1980年7月15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娄底市建制,将娄底镇所属行政区域和娄底区所属西阳人民公社的方石、水洋、杉山公社的民福、东风、百亩公社的思塘等5个生产大队划归娄底市。市行政区划为2个人民公社,3个街道,37个生产大队,373个生产队,19个社区,267个居民小组。 1983年3月26日,国务院发文将娄底市划入湘潭市,改名娄底区(县级,未实施)。7月13日,又从湘潭划出恢复原建制。 1984年3月,改变政社合一的公社体制,将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乡人民政府。同年7月11日,将涟源县娄底区所属8个乡划归娄底市,娄底市城郊扩为10个乡、200个村,2151个村民小组。  1986年1月28日,撤销杉山乡,建立杉山镇,将由花山街道托管的恩口、花垣、杉山3个社区移交杉山镇。  1989年,全市9个乡、1个镇、3个街道、200个村,2140个村民小组,31个居民委员会、463个居民小组。 2000年,娄星区辖4个街道、3个镇、7个乡。 2003年4月,将娄星区西阳镇及涟滨乡、杉山镇的7个村和花山街道、黄泥塘街道的2个社区委托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这次调整的范围是:将原属娄星区管辖的西阳镇全部,涟滨乡的仙人桥、民福、茅塘3个村,杉山镇的高车、太保、澄清、九仑4个村,花山街道的南石社区以及黄泥塘街道的仙人阁社区划入开发区,委托开发区党委和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 2003年,撤销大科乡、涟滨乡、西阳镇,将撤销的2乡1镇与杉山镇划出的4个村设立大科、涟滨、大埠桥3个街道。原有的花山、乐坪、黄泥塘、长青4个街道也相应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同时,调整原有社区,组建社区,调整后娄星区共有52个社区。 2004年,辖4个乡、3个镇、7个街道,共162个村,53个社区,其中涟滨、大埠桥2个街道共7个村14个社区,由市政府委托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

娄葑街道的历史文化

娄葑人主食以饭粥为主,面食、糕点为辅。一日三餐,早晚吃粥,中午吃饭。随着娄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早餐吃面、馄饨、大饼、油条、馒头、面包等点心的逐渐增多,还有的配喝牛奶。 糕点:娄葑地区偏好甜食,糕点多带甜味。大年初一吃年糕、圆子,元宵节尝元宵,清明节品青团子,立夏日有酒酿,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焐藕、廿四夜(农历十二月)的汤团等,基本上都带有甜味。 菜肴:娄葑地区盛产各种旱地蔬菜和烂田(水生)蔬菜,常见的有青菜、萝卜、茭白、藕、丝瓜、黄瓜、韭菜、毛豆、豇豆等。收获季节,农户除留一部份食用外,往往要腌制一些雪里红和菜苋,以备蔬菜淡季时食用,会做酱的农户还做些酱菜下粥。有的农户养一些鸡、鸭、鹅,生的蛋换些油盐酱醋,或腌制后做吃粥菜。条件较好的还有腌咸肉的。 解放后,人们的生活逐渐好转,菜渐渐丰盛起来。80年代后,普通人家也经常可以见到荤腥,过年过节菜肴更是琳琅满目,摆满桌面。随着蔬菜大棚技术的推广和外地蔬菜的大量涌入,蔬菜供应已经“淡季不淡”,人们餐桌上的腌制品已大大减少。

娄姓历史名人

娄坚、娄忱、娄僧、娄妃、娄云庆等。 1、娄坚:明代诗人。经明行修,工诗善书,时人合唐时升、陈嘉燧、李流芳及娄坚诗刻,谓之曰《嘉定四先生集》。 2、娄忱:明代学者,传父学,十载不下楼,从游者甚众,学舍不能容,其弟子有架木为巢而读书者。 3、娄僧:宋代承天寺僧人,中指有七节。时仁宗赵祯刚出世,啼哭不止,知娄僧有奇术,遂召入宫。僧按幼主头顶,曰:“莫叫,莫叫,何以当初莫笑。”哭声乃止。 4、娄妃:明代上饶人娄谅之女,嫁宁王朱宸濠为妃,有贤德。宁王起兵谋反,娄妃屡谏不听。兵败被杀。临终前叹曰:“昔商纣听妇人之言而亡,吾不听 妇人之言而死。後悔晚矣!”清代人蒋士铨写《一片石》,《第二碑》两传奇, 哀悼此妃。 5、娄云庆:湖南省长沙人。咸丰十年,小池驿之战,功最,擢参将。克宁国,以提督记名,赐黄马褂。捻平,云庆请归养。光绪初,复起授正定镇总兵。十七年,擢湖南提督。三十年,以老乞归,卒于家。

儒林外史娄三的事迹?

富家子弟娄三公子,“因科名蹭蹬,不得早年中鼎甲,入翰林,激成了一肚子牢骚不平”,在京师呆得无聊,返回故里。无意中碰到与自己见解相同的读书君子,于是引以为知音,起了“求贤访道”的雅兴,于是一伙“名士”(杨执中、权勿用、牛布衣、陈和甫、张铁臂、蘧公孙等人)聚集在他们周围。凑成了一个莺脰湖高士集会。二娄的心地倒也纯良,也颇有些真名士的习气和风度,待人诚朴、谦虚恭谨。对待杨执中、权勿用,也是真心礼遇,不求酬报,可谓“翩翩浊世之贤公子”,然而,“轻信而交,并不夷考其人生平之贤否,猝尔闻名,遂与定交”。

娄师德唾面自干的故事,娄师德是怎样的一个人?

娄师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成语叫“唾面自干”,意思是如果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能还击,也不能把唾沫擦掉,而是应该让唾沫被自然吹干。这个成语形容的是那种受了巨大的侮辱却仍然能够忍耐,不会反抗的人。这个成语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它的来历跟我国古代一个著名的大臣有关,这个人就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宰相和将军之位的娄师德。 娄师德唾面自干的故事 娄师德,是生活在唐代初期的一位具有过人谋略和智慧的大臣。他字宗仁,出生在郑州原武即现在的河南原阳。他二十岁的时候便考取了进士,起先担任江都县尉的官职,随后因为政绩突出而升迁至监察御史。此后又以文官的身份应征从军,跟随军队远征吐蕃,建立了一番战功,之后便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和河源军司马等职位。之后便是两次拜相,直到公元699年病逝,此后皇帝为了表彰他做出的卓越功绩,追赠他为凉州都督,谥号为贞。 娄师德能够在官场上一路高升除了他自己确实是有才能之外,跟他的容忍和宽厚的性格是分不开的。有一次,他的弟弟被朝廷派去做代州刺史,在临别之际,娄师的说道:“我现在是宰相,你也做了高官,我们这一家的身份现在是很高贵了,但是如此一来肯定斛招来有心之人的嫉恨,那么我们一个怎么办呢?”他的弟弟回答:“如果今后有人朝我吐口水,我也决不会反抗,把口水擦去就行了。”但是娄师德却不以为然:“这还不够,人家朝你吐口水是生气的表现,你把口水擦掉,会使别人更加愤怒。你应该欣然接受,让口水慢慢变干。”这就是成语“唾面自干”的来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娄师德博大的胸怀和强大的忍耐力,这也正是帮助他在朝堂之上与人和平相处的重要品质。 娄师德是怎样的一个人 娄师德,生于公元前630年,卒于公元前699年,是郑州原武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原阳人,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将军,曾经官至宰相,是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大臣。因为他为唐朝所作出的突出事迹和贡献,而被唐德宗列入三十七个宰臣上等之一,与房玄龄和杜如晦等名臣齐名。 娄师德在二十岁的年纪便考取了进士,随后被任命为江都(即现今江苏扬州)县尉,因为政绩突出随后便升任监察御史职位。娄师德是文臣出身,但是他也曾经随军征战过。那是在678年,唐高宗命令当时的宰相李敬玄为统领,率军讨伐吐蕃,并在河南、河北一带招募兵士。娄师德挺身而出,前去应募。高宗十分高兴,便任命他为散朝大夫,跟随宰相出征。没想到宰相李敬玄对战事一窍不通,结果导致大败,手下的大将刘审礼也被俘。娄师德在这种危急关头,整备残存兵力,他陈说利害关系,以自己的雄辩之才说服了吐蕃将领论赞婆,解救了这次危机。他随后便被任命为中侍御史和河源君司马职位,主持屯田工作。后来在吐蕃侵犯河源军时率军迎战,八次作战无一败绩,完全展示了他作为将领的雄才大略的一面。 因为他突出的功绩,他曾经先后两次担任宰相的职位,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足以看出皇帝对他的信任和器重。他在699年九月病逝于现在的甘肃靖远,享年七十岁,也算是寿终正寝。 纵观娄师德的一生,不管是担任文臣还是武将,他都勤勉奋进,有所作为,而且他生性宽厚仁爱,对人亲切友好,始终保持一颗谦卑谨慎的心。他的这种高贵品质和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敬。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