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敦煌》导演苗月:此刻舞台中央的聚光灯照耀着樊锦诗

2023-12-04 17:58:01红星新闻05:59 963
声音简介

正在上映的传记电影《吾爱敦煌》,全面呈现了“敦煌女儿”樊锦诗献给敦煌的华彩人生。该片以樊锦诗坚守大漠半个多世纪的经历为主要内容,记叙了敦煌研究院老中青三代人的人生故事,深刻诠释了“择一事、爱一人、终一生”的信念。

电影从筹备至上映前后历时五年,在取材、采风勘景,探访原型人物等前期工作中就下足功夫,拍摄过程也充满着挑战和考验。红星新闻近日专访了《吾爱敦煌》导演苗月,就影片的制作、艺术与期待展开对谈。

红星新闻:我们都知道樊锦诗的伟大功绩和不朽成就。但将其改编成传记电影,难度大,受众也相对有限。你和你的团队当初决定制作这样一部作品的考虑、权衡和初心是什么?

苗月导演:敦煌莫高窟多学科交叉,从专业的角度说,受众确实有接受难度,所以我们的电影更多要从大众的视角来表现这个题材,而这个视角正好可以从樊锦诗老人的人生故事作为切入点,从写樊老的人生故事带出敦煌和莫高窟。

我们拍摄这部电影的初心,就是要以盛大的历史文化现场作为背景来写一个现代人的传记故事。樊老的人生故事与敦煌莫高窟紧密相连,写樊老的故事也就是写敦煌莫高窟的故事。一千六百年的莫高窟和樊老六十年的工作生活经历息息相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敦煌莫高窟仿佛一个盛大的舞台,此刻舞台中央的聚光灯照耀着樊锦诗,这就是我们的电影《吾爱敦煌》。

我们的电影是第一部以剧情传记片的方式把樊老的故事搬上了大银幕。一部电影能完成和表达的故事和人物是有限的,相信以后这个舞台上的聚光灯还会照耀着无数的莫高窟的守护者,相信还会有更多的人会来拍摄以敦煌莫高窟为题材的大电影。

红星新闻:在整个项目拍摄制作期间,遇到的最困难和最感动的事情?

苗月导演:最先遇到的最大的困难肯定是拍摄资金的问题。2018年年底有了拍摄这部电影的理想和计划之后,我就开始了多次去敦煌研究院做采访以及剧本创作的工作,但是之后的两年里,拍摄资金都无法落实,直到2020年10月峨眉电影集团决定投资拍摄这部电影,我才有了实现理想的可能。峨影董事长韩梅对我说,你好好安心去创作吧,资金的事情我们峨影集团来解决。我是峨影厂的老职工,峨影就是我的娘家。在关键时刻得到娘家的帮助,这就是我最大的感动!

红星新闻:就影片来说,你觉得本片最大的特色和亮点是什么?

苗月导演: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顶级的文物单位,进入这里拍摄是必须经过严格严密的拍摄内容审查和拍摄制作前期准备工作的,而且这种制作准备和常规电影制作流程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必须适应而且必须做出一些非常规的拍摄方案。现在影片中出现的一些历史老照片,也就是一种非常规的表现手法。因为历史场景的真实还原有着非常大的难度,尽管现在有很先进的后期视效技术制作手段,但是无论如何都很难达到最大化的真实感,视效弄得不好就会很假。所以,我们借用了敦煌研究院为国庆七十周年办的“历程”展览中难得的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尽管这是一些静态照片不是动态影像,但是我们最初看到这个展览的时候是被这些老照片深深震撼了,所以我们相信在影片里用这些老照片也会让观众被这些最真实的历史影像所感动。

我们在拍摄剧情片之前从2019年7月开始就在敦煌研究院、在莫高窟窟区进行了大量的纪录片的拍摄,这些纪录片素材我们选用了一部分用在了剧情片的结尾处,为剧情片增加了最真实最生动的影像,也为剧情片增加了一种新的创作手法,这些都给观众留下了很好的观影感受。

有观众说我们的电影有点儿像纪录片,这也正好说明了影片中的真实老照片和纪录影像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人物传记电影能加入真实的影像效果,这其实也是我们电影的艺术追求。

红星新闻:影片在峨影影院的一些场次都是满座,上座率还是挺高的。你认为这部艺术电影吸引人的地方在哪?

苗月导演:艺术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当然就是艺术表达上的多样化。我们的电影创作手法有诗意,有纪实,有戏剧冲突,有浓厚的情感表达,更有一般常人的视角看不到的敦煌莫高窟最壮丽的场景表达。看了我们的电影,很多人都会受到艺术感染,开始一场说走就走的敦煌之旅。

红星新闻:电影上映后,在市场、艺术以及社会影响力方面,你抱有什么期待?

苗月导演:莫高窟有一千年的营造历史,也有六百年的时间在寂静中等待人们走进莫高窟。莫高窟一直在等待那些必然会走向它的人们,《吾爱敦煌》也在等待那些必然会走进电影院去看它的人们。

红星新闻记者 蒋庆 李瑞峰 编辑 程启凌

乐舞敦煌讲的内容?

乐舞敦煌,在敦煌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除了飞天,就要数千姿百态的音乐舞蹈了。从北凉到元代1000年间,不同表现的乐舞,几乎是朝朝各异,代代翻新。

敦煌舞是什么舞种

出发啦! 敦煌

敦煌的英文,敦煌的翻译,怎么用英语翻译敦煌,敦煌用

翻译成英文是Dunhuang 下图是翻译截图

敦煌舞蹈...

出发啦! 敦煌

敦煌简介 关于敦煌的简单介绍

1、敦煌,甘肃省县级市,由酒泉市代管,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介于东经92°13′—95°30′,北纬39°40′—41°40′之间,总面积3.12万平方千米。 2、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为甘肃省四大绿洲之一。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 3、2019年,敦煌市下辖9个镇,另设有1个基地,常住总人口达到19.18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78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9.94亿元,二产增加值18.72亿元,三产增加值53.1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2.16:22.89:64.95。人均生产总值42716元。

敦煌漠高窟导游词作文有传说和故事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历史悠久的敦煌莫高窟,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叫我小潘吧!敦煌莫高窟可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哦!四大石窟还有: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麦积山石窟。但是这些石窟都不能和敦煌莫高窟比美,因为敦煌莫高窟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呢!它的历史也很悠久,它修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北朝、隋朝、唐朝、五代、西夏和元朝这几个朝代都修建过。说完了这些,就跟我到敦煌莫高窟中去看看吧! 你们看,这就是敦煌莫高窟西南方向的一个洞窟:西千佛洞,你们猜这个洞有多长吗?一定不知道吧,其实这个洞有2.5公里长呢!这些泥巴彩塑在这个洞里有34个呢,但是整个莫高窟的彩塑就有2415个呢! 各种各样的石窟大小不一,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才高不到一英尺。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非常的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的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和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生活方面的画作。好了,说了那么多,我们就去参观下一个景观吧! 你们看,这个东西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立于崖窟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36米,由石胎泥塑而成,是除了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之外的第三大佛哦! 好了,敦煌莫高窟游览结束,欢迎有机会再到这里来玩。

敦煌舞蹈的特点与起源

敦煌舞蹈的创作是以历史悠久的敦煌文化中的舞蹈壁画形象为原始素材,经过了各界人士及专家的挖掘、整理、加工,而独创出的一种新颖的舞蹈表演形式。 敦煌舞蹈成功开创了从古代资料复活舞蹈的编导方法,为发展中国舞蹈艺术增添了生命力,同时开创了一个新的舞蹈学派,形成了一套独特表演风格的舞蹈艺术体系,促进了我国舞蹈多元发展的发展。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无论历史文献还是当代舞蹈的记录中。都没有“敦煌舞”这个名称。 今天以”敦煌”命名的舞蹈,其直接来源是敦煌莫高窟壁画上的大量古代舞蹈姿态,它是当代舞蹈艺术家们根据对古代敦煌壁画舞姿的研究和受敦煌乐舞壁画的灵感启发,“复活”和创作出来的一个新舞种。 敦煌舞既涵盖了古代乐舞的内容也包含了当代人的创新;既有历史上的乐舞在敦煌壁画舞姿形象体系中的反映,又有当代舞蹈艺术工作者依据敦煌壁画舞姿研究、编创以及在表演过程中形成的当代敦煌舞蹈艺术成果。

敦煌舞的特点是什么?

敦煌舞蹈秉承中国传统美学原则,吸收、借鉴西域雹银各民族舞姿,运用古典舞蹈的节奏韵律,将静止的姿态和与其风格统一的动作过程结合而形成的较完整的舞蹈运动和造型体系。典型形态为歪颈、拧腰源仿宴、移胯、勾脚的“S”形三道弯式,以及手臂的多棱多角多弯大庆。

《敦煌盛典》和《又见敦煌》哪个演的好?

《敦煌盛典》吧,毕竟演绎的是一种民族文化,让人不禁想起那段古老的丝路,以及在丝路上发生的文化印记。演员演的好,舞台效果也很棒,会把人带入到那种场景中去。而且新颖的是以实景为背景的,又是室外的,场面很宏大。《又见敦煌》特别拥挤,故事情节单一,小孩,老人看不了,没有创意,不好看。

【提问】“敦煌”是什么意思?老是看见有命名问“敦煌”的。

敦煌不是地名么?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