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漫读丨教育孩子,父母要先学会“语言的艺术”

2023-12-18 17:35:02正观新闻03:25 359
声音简介

父母的语言对孩子具有神奇的作用。

孩子往往会长成父母“期待”的样子,即父母的语言所描述的样子。

父母的每一句话,都在一点一滴塑造孩子未来的模样。

1

会说话的父母

明白语言中的“明示”和“暗示”

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

因此,你对孩子说的话可能会表现出和你认为的不一样的内容。

如当你表扬孩子成绩好时,你可能向孩子传达的是“只有好成绩才值得表扬”。

你为了关心孩子,告诉孩子“爸爸替你做”的时候,你其实在告诉孩子“以你的能力,你做不了这件事”。

所以,父母一定要知道,你给孩子“到底说了什么”。

2

父母的语言是孩子的心理营养

有这样一句话:“父母在意并强调的东西会成为孩子的观念。”

父母的积极语言会向孩子传递父母的绵绵爱意和脉脉关心,而不恰当的语言会对孩子性格养成和行为习惯造成负面影响。

有的父母认为,教育就是“批评”,还有的父母不敢表扬孩子。可孩子体会不到你的“画外音”。

你的语言里充满“营养”,孩子就会茁壮成长,你的语言里包含了“毒药”,孩子就会被伤害。

3

高明的父母用语言的艺术塑造孩子

多用鼓励语言,帮助孩子鼓起勇气。

鼓励孩子要把握好客观、适度的原则。

有的父母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而鼓励,结果孩子可能无法受到激励,反而更沮丧,更没有信心。

善用赞赏语言,激发孩子动力。

在人际关系中,人们最希望获得的是他人的关注、认可、尊重。

当孩子的品格受到父母的尊重和由衷欣赏的时候,他会觉得“我可以”“我能行”,增强对生命、生活和世界的热爱。

巧用表扬语言,增加孩子自我效能。

表扬会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孩子的社会化发展。

但如果滥用表扬,等于时时刻刻在评价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与束缚。表扬虽好,也要巧用。

精用批评语言,避免孩子产生挫败感。

批评在孩子的成长中必不可少,没有不犯错的孩子,而有些错误必须得到纠正。

恰当的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对事不对人;批评要强调规则;不要揪住不放。

基于以上,请家长们把握好语言艺术。教育孩子时,做到语言客观适度,有理有节。

一个经常接收到父母良性话语的孩子,往往更有自信,更具活力。

育儿丨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张艺某的《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

《我的父亲母亲》这部电影感人至深,除了故事情节真实生动外,其艺术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尤其是蒙太奇手段的应用很有技巧。 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处。第一处是招弟在等待小学教师时起身的动作,小学教师送孩子们回家时,途经村前那条小路。招弟就坐在小路旁的山坡上期待着,盼望着。可当她真的看见小学教师身影的时候,招弟却又不好意思的起身躲进树林,默默地看着。这一举动、这一情节十分符合人物的心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影片中没有过多的向人们展示招弟与小学教师在一起时的情景,却着重刻画了招弟起身的动作。其实,正是这一镜头的反复出现,更加深沉含蓄的表现出招弟对小学教师感情的真挚、热烈又带有几分羞涩。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 第二处是在影片结尾处,招弟的儿子在当年父亲教书用的那间教室里,给全村的孩子们上课,以了却父亲的遗愿。年迈的招弟在教室外聆听那朗朗读书声。这声音是多么熟悉呀!几十年以前,在她与小学教师相爱之处,招弟就是被这书声吸引而在教室外长久驻足。这两幅画面是那样的相似,只是时光飞逝,沧海桑田,人不同,心不同。从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少年招弟的内心世界:对小学教师的爱恋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我们也深深的体会到如今的招弟对往事、对逝去丈夫的怀念。

那些三观不正的父母,他们是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

我可以举自己的例子。 在高考的时候,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和我的同学拼了一年,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50个同学,我是全班倒数第五名,但成绩并没有阻碍我做成自己的事业。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 请家长一定要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 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必然的标准,更不能当做是惟一的标准。 否则你的孩子就会受到无数的伤害,因为任何一次考试只有一个第一名。 如果一个班里有40名学生,难道除了第一名,其余的39个孩子都是笨蛋吗?都是失败者吗?绝对不是! 所以我有一种自我解嘲说法:其实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个追赶的人都没有,往后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没有什么好当的。 当最后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后一看,一个追自己的人都没有,你想这种生活多潇洒呀! 当然这种观点不能和孩子说,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这次考倒数第一,下次我会鼓励他考倒数第二,这次他考20分,下次我会鼓励他考30分。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60分,你告诉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别进家门。 你这么说,有的孩子当然会拼命学,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办呢?难道真的不让他进家门么?你肯定让他进家门,你让他进家门就意味着你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妈妈是说话不算数的,那我以后就无所谓了,他反正不会不让我进家门,父母就这么被孩子刺中了。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记清楚,绝对不能让孩子吃住你,绝对不能要什么给什么。 比如说这个孩子爱吃麦当劳,你就可以把它当成一种诱惑,答应孩子考到10分,就带他去吃麦当劳,然后再把孩子的分数一点一点加上去。比如说你的孩子考了60分,你千万不要说下回你要考到90分,或者把孩子臭骂一顿。 你要对孩子说,60分已经不错了,下回你能不能考到70分,我不把你跟班里的同学比,我只看你今天要比昨天进步,你明天要比今天进步,这个孩子的分数在潜移默化中就上去了。 他每上去一点,你都要鼓励他。 当分数考得更低的时候,你要告诉孩子,这次可能是偶然的失误,爸爸妈妈支持你,千万不要伤害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三分钟谈教育丨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沟通怎么办

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家长该如何去正确指导和开导呢?孩子不喜欢主动和别人打招呼,父母说话的时候爱答不理,或是低着头一言不发。不太懂礼貌,见了长辈很少主动问好,低着头显得不好意思的样子。 上午10 点多,妈妈带着婷婷和弟弟豆豆到了童童童。第一次见婷婷,圆圆的苹果脸,大大的眼睛,穿着整洁大方,很可爱,和她打招呼,她显得不好意思,但还是能礼貌地问好。周末的大厅有点吵,准备到咨询室去,由于是第一次见面,为了避免孩子感觉不好,我决定先在大厅坐着先聊聊天,彼此认识认识。 婷婷很纯朴,很容易接近,我问了她一些基本情况,她都能很配合地回答,只是声音小,有些缺乏自信。很快我们就消除了陌生感,我提出大厅太吵到咨询室去,她毫不犹豫就跟着我去了。到了咨询室,我们很自然地聊了起来. 在和她聊天的过程中我启发她,有没有其他办法,她说可以问同学。我肯定了她的办法,也让她学着理解老师,老师有时候也挺忙的,可以先问同学解决不了再问老师,相信老师还是会帮助她的。 孩子不愿和父母沟通,那父母知道真正的原因么?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记得多鼓励,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建议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再多一些耐心,尽量少发脾气;多一些信任,相信自己的女儿,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培养感情。13 岁的孩子已经完全具有自己的思想,更多的是要进行沟通和引导,而不是单纯的说教和指责。 如果孩子有时候不说话,可以换种方式和她沟通,不要一味地追问。用家人之间随意聊天的方式,氛围其乐融融,大家都畅所欲言,孩子也会自然地倾诉。父母也不妨采取写信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有时候语言很有力,但有时候,文字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婷婷看似有些内向,但却像每个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一样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对未来充满了向往。我相信,如果婷婷和父母都愿意做一些改变,这个曾经因为分离而造成一点点遗憾的家庭一定会非常温馨、幸福。 当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家长该如何教育或者指导孩子呢?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案例应该有所启发,真正要解决的不是孩子问题,是我们作为父母的是否明白自己的做事方式  1. 孩子不愿意和你交流并不都是孩子的问题,可以尝试另一种沟通方式。 2. 沟通的前提是“倾听”,许多家长习惯于“说教”,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想法。 3. 在不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教育是无力的。

育儿丨39个正面管教的话术,不会说就背下来

荷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观有哪些

荷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观有哪些- 荷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观有哪些?荷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观有哪些?自古以来,孩子永远是一个家庭的重心;特别是对于中国的父母,可以说是从小孩一出生就尽可能给予自己能给其最好的条件。在国内,如今拼爹是越来越严重,从上学开始有背景的便想尽办法给孩子弄进最好的学校;而从我们大学毕业之后到职场上,更是体现了中国父母的不容易;还没毕业便已经给自己孩子找好工作、铺好未来的发展之路。而在荷兰,更多的是自立根生,希望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那么,荷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观有哪些? 荷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观有哪些?一、孩子出生后就给办银行卡和中国人一样,荷兰人喜欢存钱理财。荷兰父母从孩子很小就开始带着他们共同储蓄理财。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孩子办张银行卡。荷兰的银行,有很多约见客户的小会议室,里面都放着让孩子一目了然的理财玩具和工具,比如很萌的分类存钱罐、卡通图解的理财玩具等。等孩子到十二到十四岁,这张卡基本上就能交给孩子了。孩子可以自由使用活期账户提款或刷卡,可是储蓄理财账户的钱是无法擅自动用的,这样既保护了理财的延续性,又可以让孩子自由支配一些钱。总之,孩子很早就参与规划财务。有了这些锻炼,孩子从似懂非懂逐渐形成一些金钱观念并学会对金钱的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荷兰家长不时把“慈善”理念灌输给孩子。孩子们都很有同情心,在他们账户的每月花费里,总有一部分是他们自愿定期捐助的,比如每月1欧元捐给非洲教育机构,让女孩子也可以读书;或50欧分捐给动物保护组织,可以让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驴不负重劳动等等。 二、让孩子自己做活动预算表荷兰小孩并没有把从家人处取得经济支持当成理所应当。比如,从小学开始,荷兰孩子的校庆活动的经费预算都是孩子自己制定,虽然老师和家长会帮助孩子做好这个预算。 老师一般会指定3个小组来做预算,一个小组2-3个孩子,然后PK性价比最高的预算计划来执行。为了被选上,孩子会严格根据活动流程制定一个最划算的计划。活动如果需要请人编排舞蹈,搬运东西,孩子一般会找亲友帮忙,但他们不会把家人给的钱当成“零成本”。对亲友投入的时间,车马费都会算成基本的成本投入。 以上就是关于荷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观有哪些?的详细介绍,更多理财相关知识请关注安捷财富e学堂。

和父母的育儿观念不同怎么办?

尽管每个人的观点和行为会不同,但父母的初心还是爱孩子的。出现观点不同时,不要在孩子面前起争执,要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私下交流。与对方有效沟通,

艺术和艺术教育的关系问题?

meiguanxi

怎么劝父母给孩子拍艺术照

主要是钱的问题。 你举个例子,让他们看看他们小时候的照片,或者他们年轻时候的黑白照,看看那有没有意义,历史是用来回忆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后选一个价格合适点的影楼照,还是可以的。

美育和艺术教育有怎样的关系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也叫艺术美育。学校的美育可分为:校园美育、学科美育、艺术美育,美术教育所属的艺术教育就是艺术美育的组成部分之一。 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不再是培养画家,而是培养具有综合高雅文化艺术素养的文明人、文化人。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