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王立群:做学问要老老实实,不说过头话

2023-12-23 11:05:01正观新闻06:59 219
声音简介

很多人眼中的王立群,是著名学者、作家。他曾因为在《百家讲坛》讲《史记》而知名度飙升,后来又受邀参加《中国民歌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知识类栏目,成为点评嘉宾。

他热爱阅读,通过读书上学改变了命运。很多年后,王立群感叹,如果没有坚持读书,并以同等学力考上研究生,那自己的人生轨迹,也许会变成另外一副样子。

做学术研究、普及文化知识,如今是他日常生活的重心,不久前又出版了一部童书《读史记,成大器》,希望通过通俗易懂的故事,唤醒孩子们读史的兴趣。

知名文化学者王立群。出版社供图

王立群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完成这部书后,自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学术研究上。而做学问就如同做人,必须踏踏实实,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不说过头话,不能做虚文。

为何要读《史记》?

《读史记,成大器》是王立群花了三年时间完成、出版的一部作品。

在他看来,孩子需要从小养成“史”的概念,读历史有助于塑造孩子的人格。历史人物中,有的少年得志,有的大器晚成,孩子看到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一定会有所触动。

于是,他从《史记》中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60个人物,写成《读史记,成大器》,广泛占有材料,融合《史记》中的相关篇目内容,并与《左传》《战国策》等书籍中的相关文献相互印证,希望为读者提供更为全面的阅读视角。

翻一翻这部新书能够看出,60个故事的排序基本以主要人物在世的时间为序,以便读者对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先后位置形成大致定位,避免形成人物的时序错位。

“《史记》用文言文写成,结构上使用了互鉴法,自己就在新书中,把某个人物散落其中的所有资料都汇集起来,再选取先秦史籍中有关联的部分资料,来解析人物。”他说。

对于写作初衷,王立群告诉记者,希望孩子们可以更好地去阅读《史记》,于是自己才写了这部新书。阅读《史记》,能学到知识,增长智慧,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

《读史记 成大器》。出版社供图

拓展学术视野

细数起来,王立群与《史记》的缘分,可能比这次写书还要早很多。

“我对《史记》可谓‘情有独钟’。”他如此描述道,“我在学校里教授《史记》,2006年1月份,又开始在《百家讲坛》讲《史记》,一讲就是10年,与《史记》结下了奇妙的缘分。”

研究生毕业后,王立群留在河南大学任教,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从讲师、副教授,再到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这段时间里,《史记》始终是他最喜爱的典籍之一。

参加《百家讲坛》主讲人海选时,王立群讲的是《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凭借扎实的基本功顺利入选,并在此后一段时间内,凭借对《史记》的精彩讲解,和节目一起迅速走红。

多年后,他这样理解《百家讲坛》对自己的影响,“因为它,我又担任了央视《中国民歌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知识类栏目的点评嘉宾;在学术研究上,我的视野得以拓展,了解到历史和文学关系密切,后来还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历史建构与文学阐释》。”

做学问,如同做人

对大学专职老师而言,做研究和普及知识,是同等重要的事情。

王立群曾对媒体表示,自己的底色是学者。他也一直在琢磨,如何将学术研究与知识传播结合起来,并学着利用新媒体的方式来传播自己关于学术研究的思考。

“做学问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老老实实、日积月累。”他始终秉承较为严谨的学术态度,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不说过头话,不能做虚文。

知名文化学者王立群。出版社供图

王立群认为,做学问和做人是一样的,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做成什么样的学问,“所以做人要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做学问也要踏踏实实。”

曾有人问他,通过影视剧了解历史,有何利弊?他说,文艺作品难免要编故事、改情节,完全通过影视剧、小说等等来了解历史并不可取,最好的办法还是看《史记》这样的史书原著。

从热爱阅读到普及知识

2009年心脏手术之后,王立群搬来北京常住,但始终保持着良好的阅读习惯,藏书越来越多,“我的书很多,几乎装不下,大部分的书,都在开封的那个大一些的书房里。”

北京的小书房也很快堆满了书。他经常在回开封时把那里的书搬过来,再把北京的书寄回去,“现在我的年龄大了,阅读的能力会受点限制,有书、够读就可以了。”

提到阅读的影响,王立群说,自己从小就喜欢读书,这像是一种天性,“小时候上学,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我很快就掌握住了,业余时间我就用来读书。”

多年以后,他还记得,上小学时办过一个开封市图书馆的图书证,“我经常去那里借书读,尤其是历史类的图书看的特别多,这对我影响很大。”

最近几年,王立群很少外出,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学术研究上,“现在时间不够,之后依然会再考虑做一些普及阅读工作,关于《史记》,我还有很多想法。”

什么立什么群四字成语

鹤立鸡群 hè lì jī qún 【注释】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处】 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梁·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举例】 正在谈论,谁知女儿国王忽见林之洋杂在众人中,如~一般。(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九回) 【近义词】 出类拔萃、超群绝伦 【反义词】 相形见绌、滥竽充数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英文翻译】 distinguished

关于王立群的成语有哪些?

鹤立鸡群 hè lì jī qūn 【解释】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处】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结构】主谓式。 【用法】含褒义。用来表示不平凡的人。一般作宾语、定语、状语。 【正音】鹤;不能读作“háo”。 【辨形】立;不能写作“力”。 【近义词】出类拔萃、超群绝伦 【反义词】相形见绌、滥竽充数 【例句】     (1)把她比方成~也许并不确切;实在说;她是端坐在马上的一尊傲然不可屈的神像。     (2)正在谈论;谁知女儿国王忽见林之洋杂在众人中;如~一般。

什么立什么群是什么成语

鹤立鸡群_成语解释 【拼音】:hè lì jī qún 【释义】: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处】: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例句】:正在谈论,谁知女儿国王忽见林之洋杂在众人中,如~一般。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九回

啥立啥群的成语

鹤立鸡群 [hè lì jī qún]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褒义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嵇绍)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例 句 1. 把她比方成~也许并不确切,实在说,她是端坐在马上的一尊傲然不可屈的神像。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卓尔不群 出类拔萃 出人头地 超群绝伦 一枝独秀 佼佼不群卓立鸡群 卓绝群伦 庸中佼佼 独占鳌头 鹤行鸡群 鹿伏鹤行 反义词 碌碌无能 滥竽充数 相形见绌

王立群是谁?

乒乓球运动员

王立群,打一成语?

是不是:鹤立鸡群

大家觉得王立群这个人怎么样

讲错.通过听讲史,知道了少相关历史知识,再读原书,更好理解.美足,长够儒雅.

什么立什么群的成语叫什么

鹤立鸡群 [ hè lì jī qún ] 生或指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败启释义 [ hè lì jī qún ] 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察团如。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嵇绍)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例 句 1. 把她比方成~也许并不确切,实在说,她是端坐在马上的一尊傲然不可屈的神像。

四字成语什么立什么群

鹤立鸡群hè lì jī qūn [释义] 像仙鹤立在鸡群之中。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 [语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嵇绍)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正音] 鹤;不能读作“háo”。 [辨形] 立;不能写作“力”。 [近义] 出类拔萃 超群绝伦 [反义] 相形见绌 滥竽充数 [用法] 含褒义。用来表示不平凡的人。一般作宾语、定语、状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见“出类拔萃”(167页)。 [例句]     ①把她比方成~也许并不确切;实在说;她是端坐在马上的一尊傲然不可屈的神像。     ②正在谈论;谁知女儿国王忽见林之洋杂在众人中;如~一般。 [英译] stand out in the crowd

成语什么立什么群

鹤立鸡群 鹤立鸡群 [hè lì jī qún] 基本释义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褒义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嵇绍)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