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素问第80 方盛衰论篇

2023-12-28 13:10:00漏风独语12:18 1030
声音简介

257素问第80 方盛衰论篇

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黄帝答曰:阳从左,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春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是以气多少,逆皆为厥。问曰:有余者厥耶?答曰: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气上不下,头痛巅疾,求阳不得,求阴不审,五部隔无徵,若居旷野,若伏空室,绵绵乎属不满日。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三阳绝,三阴微,是为少气。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藉藉,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舩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2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此皆五藏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合之五诊,调之阴阳,以在经脉。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藏度,肉度,筋度,俞度。阴阳气尽,人病自具。脉动无常,散阴颇阳,脉脱不具,诊无常行,诊必上下,度民君卿。受师不卒,使术不明,不察逆从,是为妄行,持雌失雄,弃阴附阳,不知并合,诊故不明,传之后世,反论自章。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阴阳并交,至人之所行。阴阳交并者,阳气先至,阴气后至。是以圣人持诊之道,先后阴阳而持之,《奇恒之势》乃六十首,诊合微之事,追阴阳之变,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论,取虚实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诊。是以切阴不得阳,诊消亡,得阳不得阴,守学不湛,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后,故治不久。知醜知善,知病知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纪,诊道乃具,万世不殆。起所有余,知所不足。度事上下,脉事因格。是以形弱气虚,死;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是以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转神明,必清必净,上观下观,司八正邪,别五中部,按脉动静,循尺滑濇,寒温之意,视其大小,合之病能,逆从以得,复知病名,诊可十全,不失人情。故诊之,或视息视意,故不失条理,道甚明察,故能长久。不知此道,失经绝理,亡言妄期,此谓失道。

雷公请问道:气的盛衰,哪一种是逆?哪一种是顺?黄帝回答道:阳气主升,其气从左而右;阴气主降,其气从右而左老年之气先衰于下;少年之气先盛于下,其气从下而上。因此春夏之病见阳证阳脉,一阳归阳,则为顺为生,若见阴证阴脉,如秋冬之令,则为逆为死。反过来说,秋冬之病见阴证阳脉,以阴归阴,则为顺为生。所以不论气盛或气衰,逆则都成为厥。雷公又问:气有余也能成为厥吗?黄帝答道:阳气一上而不下,阴阳两气不相顺接,则足部厥冷至膝,少年在秋冬见病则死,而老年在秋冬见病却可生。阳气上而不下,,则上实下虚,为头痛癫顶疾患,这种厥病,谓其属阳,本非阳盛,谓其属阴,则又非阴盛,五脏之气隔绝,没有显著征象可,好象置身于旷野,负居于空窒,无所见闻,而病势绵绵一息,视其生命,一不满一天了。所以,气虚的厥,使人梦多荒诞;厥逆盛极,则梦多离奇迷乱。三阳之脉悬绝,三阴之脉细微,就是所谓少气之侯。肺气虚则梦见悲惨的事物,或梦见人被杀流血,尸体狼籍,当金旺之时,则梦见战争。肺气虚则梦见悲惨的事物,或梦见人被杀流血,尸体狼籍,当金旺之时,则梦见战争。肾气虚则梦见舟船淹死人,当水旺之时,则梦见大火燔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土旺之时,则梦见作恒盖屋。这些都是五脏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所致。当参合五脏见证,调其阴阳,其内容已在《经脉》篇中论述过了。诊法有十度,就是衡量人的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揆度它的阴阳虚实,对病情就可以得到全面了解。脉息之动本无常体,或则出现阴阳散乱而有偏颇,或则脉象搏动不明显,所以诊察时也就没有固定的常规。诊病时必须知道病人身份上下,是平民还是君卿。如果对老师的传授不能全部接受,医术不高明,不仅不能辨别逆从,而且会使诊治带有盲目性和片面性,看到了一面,看不到另一面,抓住了一点,放弃了另一点,不知道结合全面情况,加以综合分析,所以诊断就不能明确,如以这种诊断方法授给后人的话,在实际工作中自会明显地暴露出它的错误。至阴虚,则天之阳气离绝;至阳盛,则地之阴气不足。能使阴阳互济交通,这是有修养的医生的能事。阴阳之气互济交通,是阳气先至,阴气后至。所以,高明的医生诊病,是掌握阴阳先后的规律,根据奇恒之势六十首辩明正常和异常,把各种诊察所得的点滴细微的临床资料综合起来,追寻阴阳的变化了,了解五脏的病情,作出中肯的结论,并根据虚实纲要及十度来加以判断,知道了这些,方可以诊病。所以切其阴而不能了解其阳,这种诊法是不能行于世上的;切其阳而不能了解其阴,其所学的技术也是不高明的。知左而不知其右,知右而不知其左,知上而不知其下,知先而不知其后,他的医道就不会长久。要知道不好的,也要知道好的;要知道有病的,也要知道无病的;既知道高,亦知道下,既知道坐,也要知道起;既知道行,也要知道止。能做到这样有条不紊,反复推求,诊断的步骤,才算全备,也才能永远不出差错。疾病的初期,见到邪气有余,就应考虑其正气不足,因虚而受邪;检查病者的上下各部,脉证参合,以穷究其病理。例如形弱气虚的;主死;形气有余的,脉气不足的,亦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的,主生。所以,诊病有一定的大法,医生应该注意起坐有常,一举一动,保持很好的品德;思维敏捷,头脑清静,上下观察,分别四时八节之邪,辨别邪气中于五脏的何部;触按其脉息的动静,探切尺部皮肤滑涩寒温的概况;视其大小便的变化,与病状相参合,从而知道是逆是顺,同时也知道了病名,这样诊察疾病,可以十不失一,也不会违背人情。所以诊病之时,或视其呼吸,或看其神情,都能不失于条理,技术高明,能保持永久不出差错;假如不知道这些,违反了原则真理,乱谈病情,妄下结论,这是不符合治病救人的医道的。

盛衰无常的诗句

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中“碧”易误写作“壁”;“惟”易误写为“唯”;“鹧鸪”,易把“鸟”的位置弄错;“召”,易误写作“招”;“烟景”,易误写作“烟影”。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长盛不衰的意思?

长盛不衰:释义:一直兴盛从未衰落。英语:keep one's flag flying for decades造句:汉字是中华文明重要的一部分,随着中华文明一脉相承,长盛不衰。

常胜不衰?常盛不衰?长盛不衰?长胜不衰?

成语是常盛不衰,兴盛对衰败;胜利对失败,所以写常胜不败也不为错。

请问阴盛阳衰等于重女轻男吗,阴盛阳衰好不好,阴盛阳衰男女不平等吗

说的都是废话

什么是阴盛阳衰和阴衰阳盛

你好,中医的阴盛阳衰是指素体阳虚,或者阴盛导致阳气衰减,出现畏寒肢冷,肠鸣腹泻等症状,阴虚阳盛是一般是素体阴虚导致阳气相对的亢盛,出现腰酸腿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症状。

长盛不衰的意思是什么 长盛不衰的解释是什么

1、长盛不衰[cháng shèng bù shuāi]。 2、长久兴盛而不衰败,比喻长时间保持旺盛的势头。一般用来形容文化、节日、传统等。 3、长盛不衰例句: (1)希望我们的国家繁荣兴旺,长盛不衰。 (2)21世纪将是世界旅游业长盛不衰的鼎盛时期。 (3)我们的使命是为相关利益方创造长盛不衰的成长和繁荣。 (4)学校教学质量长盛不衰,素质教育成果叠出。 (5)平庸使我们快乐,这是它长盛不衰的主要秘密。

成语是“久盛必衰”还是“鼎盛必衰”?

成语中没有“久盛必衰”和“鼎盛必衰”。有“盛必虑衰”,意思是兴盛之时必须考虑衰微之时。 “盛必虑衰”出自汉·耿育的《上书言便宜因冤讼陈汤》:“且安不忘危,盛必虑衰。今国家素无文帝累年节俭富饶之畜,又无武帝荐延枭俊禽敌之臣,独有一陈汤耳。”原文如下: 延寿汤为圣汉扬钩深致远之威,雪国家累年之耻,讨绝域不羁之君,系万里难制之虏,岂有比哉!先帝嘉之,仍下明诏,宣著其功,改年垂历,传之无穷,应是南郡献白虎,边陲无警备。会先帝寝疾,然犹垂意不忘,数使尚书责问丞相,趣立其功。独丞相匡衡排而不予,封延寿汤数百户,此功臣战士所以失望也。孝成皇帝承建业之基,乘征伐之威,兵革不动,国家无事,而大臣倾邪,谗佞在朝,曾不深惟本末之难,以防未然之戒,欲专主威,排妒有功,使汤块然被冤,拘囚不能自明,卒以无罪,老弃敦煌,正当西域通道,令威名折冲之臣,旋踵及身,复为郅支遗虏所笑,诚可悲也。至今奉使外蛮者,未尝不陈郅支之诛,以扬汉国之盛。夫援人之功以惧敌,弃人之身以快谗,岂不痛哉!且安不忘危,盛必虑衰。今国家素无文,帝累年节俭富饶之畜,又无武帝荐延枭俊禽敌之臣,独有一陈汤耳!假使异世,不及陛下,尚望国家追录其功,封表其墓,以劝后进也。汤幸得身当盛世,功曾未久,反听邪臣,鞭逐斥远,使亡逃分窜,死无处所,远览之士,莫不计度,以为汤功累世不可及,而汤过人情所有。汤尚如此,虽复破绝筋骨,暴露形骸,犹复制于唇舌,为嫉妒之臣所系虏耳。此臣所以为国家戚戚也。 人物简介 陈汤,西汉后期将领。字子公。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东北)人。家贫,喜读书,到长安求官,任太官献食丞。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奇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因有人告陈汤收受钱财,妄言惑众,结果被贬为庶人,赶出京城,迁往长城边塞的敦煌。后又被敦煌太守奏书迁往安定(今宁夏固原)。议郎耿育为其鸣冤,陈汤得还京城,终老长安。

“阳盛阴衰”或“阴盛阳衰”是什么意思?

阴阳论其实是古代对事物两面性的总结.一面为阳那对立面就为阴! 医学上的阴阳是中医上的理论.正常就是阴阳平衡.当平衡别破坏就出现阴虚阳盛或者阴盛阳虚.你大可以这样理解,阳为跟热有关的!阴为跟冷有关的!阴虚阳盛,就是热体质,热就会引起流汗失水口渴,尿少又黄!阴盛阳虚,就是冷体质,怕冷,四肢冰冷,尿多,尿急! 附:“阳盛阴衰”现在也可理解为“男多女少"“阴盛阳衰”为“女多男少”.

成语是久盛必衰还是鼎盛必衰

  根据查询的相关结果,这个词应该是久盛必衰,因为这个词强调的是一个家族或者是一个企业兴盛的时间太长了,就会沉珂泛起,尾大不掉,到最后就会走向衰亡,后一个词没有说出由盛转衰的过程,所以不合理,所以应该是前一个词正确。   请你参考!

长盛不衰什么意思?

长盛不衰:[cháng shèng bù shuāi] 长久兴盛而不衰败,比喻长时间保持旺盛的势头。 一般用来形容文化、节日、传统等。 例句: 中国文化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一代代华夏儿女的不懈努力。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