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 巧用“推恩令”

2023-12-25 20:00:00橘子大V00:32 6.8万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0.20 喜点/集
声音简介

求巧言令色造句,巧言令色的意思

语义说明 形容人矫情虚伪。贬义。 使用类别 用在「谄媚讨好」的表述上。 例 句 01 我最厌恶那些巧言令色,表里不一的人。 02 看他那种巧言令色的样子,十足是个伪君子。 03 他是个巧言令色的人,对长官极尽奉承之能事。 04 他巧言令色,善于奉迎,一进公司很快就被重用。 05 一个巧言令色的人,对上对下往往有不同的嘴脸。 06 善于巧言令色的人,表面上跟你十分亲热,其实往往别有用心。 07 他虽然努力表现出亲善的样子,但还是给人一种巧言令色的感觉。

推恩令的内容和作用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 推恩令的具体内容,原本诸侯王的土地,只能由一人来继承,这个人选便是嫡长子。但推恩令直接将这个条件改了,只要是诸侯王的孩子,不管是嫡还是庶,都同样可以获得王国的一部分土地。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原本已经分割过的土地,还能再次分割,到地尽为止。 实行推恩令历史背景: 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帝国的国势已相当强大了。可是当时有三大问题存在。 一是诸侯王尚有一定的政治、军事势力,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二是土地兼并严重,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不断发展。 三是匈奴不断入侵,两越不停制造事端,使得西汉王朝边境不宁。这三个因素促使汉武帝决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以避免外敌还未进攻,而王朝内部就先行瓦解的局面。

成语巧言令色?

巧言令色 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巧言令色什么意思?

形容一个人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小心巧言令色之人,这种人的仁心很少了。

什么是巧言令色?

【拼音】:qiǎo yán lìng sè 【释义】: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出处】:《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例句】:①这个人常~;讨好他人;借以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②~者;多数是唯利是图的势利小人。

巧言令色成语意思

巧言令色:【基本解释】: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拼音读法】:qiǎo yán lìng sè 【近义词组】:花言巧语、甜言蜜语 【反义词组】:推心置腹、开诚布公 【使用方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出处】:《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巧言令色是何意·出自于哪?

“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伪装和善的样子。 此典出自《尚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传说皋陶和禹曾在舜帝面前讨论过治理国家的事情。皋陶说:“相信并按照先王之道来处理政务,就能实现谋略,大臣之间也能团结一致,同心同德。”禹说:“你说得完全正确,但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皋陶说:“唉,这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努力提高品德修养,以宽厚的态度对待同族的人,同时也要使他们贤明起来,共同努力辅助你治理国家”禹非常佩服地对皋陶说:“你说得好啊!” 接着皋陶又说:“另外,怎样用人也非常重要,一定要做到知人善用。”禹说:“没错!知人善用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才能知人善任。如果能做到这点,又‘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意思是:何必怕那些花言巧语善于谄媚的人呢)?”

巧言令色的人是怎样的人

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令,美好。

推恩令什么意思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 推恩令本质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的雀棚明改进。这项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按照汉制,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 影响 汉武帝时期,制定的推恩令就是实施仁政、强调法制、先教育再惩罚,在全国招贤纳士,贤良方正、求治国良策,同时允许官吏和百姓上书评议政事。武帝通过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选拔出了有德有才的人。启用平民丞相公孙弘,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僚制度、经济制度和对外关系。 从削藩上面看就略见一斑:过去长子做藩王,汉武帝推行了除长子可以享和行受藩王外,其他顷告嫡子也都能享受封地和财政税收,但这些藩王的政治权利被剥夺,归中央统一管理,其监督机构就是派刺史到地方监督各王的工作,刺史(钦差大臣)在六个方面对地方进行监督,即“以六条问事”。

绕口令巧巧和小小教案

活动名称:巧巧和小小 活动目标:1.学习绕口令,能清楚准确的读准绕口令中的字音。 2.培养幼儿学习绕口令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1.熟读绕口令。2.准确读准绕口令中的字音。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字卡书。 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出示用书图片。引导幼儿阅读图书。“图画中的两个宝宝叫什么名字?”“谁大谁小?” 2.解释绕口令: 教师用较快的速度朗诵绕口令,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边讲解绕口令边提问: “这首绕口令的名字叫什么?” “巧巧和小小去看望谁了。” “姥姥见了他们高兴吗?姥姥搀的谁?拉的谁?” “姥姥是怎么夸他们的?” 3.幼儿学说绕口令: 重点学说难念的字与易读错的句子。引导幼儿认识本首绕口令中的字卡,分组接龙练习。 活动结束: 小杰结:绕口令中出现的人分别是谁?巧巧和小小谁大谁小?他们看见姥姥高兴吗?姥姥怎么夸他们的? 活动延伸: 幼儿把绕口令中的字卡找出,回家指给爸爸妈妈看并熟读绕口令给爸爸妈妈。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