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成都乡村的“共创”实验:新村民从“一群人”到“一群一群人”

2024-01-12 00:04:15红星新闻15:03 673
声音简介

上周末,铁牛村人气爆棚。蒲江柑甜采摘节在蒲江镇西来镇铁牛村华丽开幕了,来自各地的“柑爸柑妈”们来到各自认养的柑橘树前,庆祝丰收,采摘果实,享受泥土的芬芳和“共创”的喜悦。

伴着热闹,几桩好消息也随之传出:来自全国各地到铁牛村安居乐业的新村民,已经达到了70余人,仍在不断汇聚;300多名候鸟型新村民不定期居住于此,参与乡村的共建;认养果树的“柑爸柑妈”已经超过了2000人,他们作为铁牛村生态丑橘示范园的“共创者”,以全新的方式成为了铁牛村的乡村“合伙人”。

还有一桩更大的惊喜——铁牛村40亩生态丑橘示范园,果子收购价已达到市场价的两倍以上,今年面积将扩大到300亩。这意味着,新村民们带着老村民,大家又有得忙了。

这个距离成都市区约50公里的村子,用一颗小小的柑橘,吸引了跨越“60、70、80、90”四个代际、来自北上广深等20多个城市的一群新村民入驻,并通过平台与项目的搭建,让更多城市青年以不同的参与方式来“共创”。“一群人”,由此裂变为“一群一群人”。

施国平,是这场“裂变”的策划者——海归建筑师、四川麦昆塔规划联合创始人、铁牛村首批新村民、铁牛村总规划师。

头衔虽多,但他更多时候称自己是一位“乡村生活的研究者”,在做着一场有关乡村的“社会实验”。实验的目的,就是想看看当代城市青年是否能够重新与乡村、土地建立联系。实验仍在继续,但答案,已然清晰。

铁牛村

一群人的“下乡”实验

真的有人愿意舍弃都市繁华,投身乡野生活吗?有。

但前提是,“乡村同样能提供安居的环境,乐业的土壤,打拼的机遇,与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期许”,这是施国平与其团队小伙伴们进行实验的根本逻辑。他们试图通过创造好的环境土壤、机会舞台,让乡村蝶变,为城市青年架起一座重回乡村的桥。

结果无疑是奏效的。走在铁牛村整洁清爽的树下小道上,随时都能偶遇朝气蓬勃、打扮时尚、热情开朗,用标准普通话打招呼的年轻人,他们十有八九是新村民。而在铁牛村的70多名新村民中,大部分是40岁以下的青年人,他们大多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至少20%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

铁牛村绿道

新村民粘颢是大连人,他曾在广州工作,是腾讯设计师。但如今,他定居铁牛村,是“铁牛妈妈的餐厅”主理人之一。他与新老村民们共创生态餐厅,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研发菜单,钻研乡土美学。

铁牛村新村民粘颢,铁牛妈妈的餐厅主理人

33岁的宁宁曾在杭州阿里巴巴工作了5年,又在上海创业5年,如今她辞职来到铁牛村,是柑爸柑妈计划的主理人。

曾在深圳一家科技企业上班的叶科,跨行学起了种植,如今在铁牛村负责40亩生态丑橘示范园的种植技术。

在村里生活的新村民还有很多是拖家带口而来的,施国平就是全家在此定居。他的太太赵璟,曾是留美生物学博士,如今负责运营社区公益基金会。

还有来自上海的王飚和他的太太苏梅。王飚在新村民企业丑美生活公司担任董事长,太太苏梅以前是一位外科医生,现在则在村里协助开展老年大学的工作。

……

这些新村民们自称为“阿柑青年”。由老村委会改造的“丑美生活馆”里,有一面“人才墙”,上面贴着每一位“阿柑青年”的头像。70余位在地“新村民”和3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鸟村民”根据自己擅长的专业,机构化地组织了教育公益、文化艺术、生态农业等7个板块,每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的精英。所有“阿柑青年”的头像组成了一个无限符号,蕴意“未来不可限量”。

“很多人或许认为他们抱团下乡,是想要享受清净。”施国平说,恰好相反。每一位新村民都很忙碌,他们比以往更加努力地加速成长。

很显然,他们在铁牛村,找到了能发挥专长的事业。

施国平和团队成立创新创业中心,陆续孵化了8家机构,有6家公司和2个社会组织,成为了一个系统性研究实践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他们称其为“阿柑生态社区”。这个社区仍在不断生长延伸,所以新村民也将源源不断抵达。

一片地的生态实验

这时节,正是柑橘的丰收季。走进铁牛村,橙黄的柑橘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树上,柑橘林一眼望不到边际。

由于青山绿水环绕、阳光雨水充沛,蒲江县特别适合种柑橘。全县共有近25万亩柑橘林,“蒲江耙耙柑”远近知名。其中,铁牛村有9900亩柑橘林,占全村总种植面积的78%。

很多人有过疑问:遍地的乡村,为什么施国平选择了在铁牛村“做实验”?又为何铁牛村的“实验”真的能成功,真的能打通城乡人才的流通?

答案,其实就围绕着这小小的柑橘在书写。

在施国平看来,乡村的回归与振兴,必须牢牢抓住土地做文章,土地才是乡村之本。与许多转型中的乡村热衷于将文旅作为支柱产业来开发不同,铁牛村一直是农业大村,“立村之本”是柑橘,有着天然优势和产业基础。

“只有立足第一产业,新村民才可能真正认识乡村,重归乡村,新老村民也才能够真正实现深度融合。”所以,施国平团队初到铁牛村,就租下了9亩柑橘园,进行生态实验。

施国平团队的生态实验,尝试的是在柑橘园植入绿色生态种植理念,进行生态化种植,示范“两个替代”: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

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虽然蒲江县柑橘产业优势明显,但近年来也难免面临同质化竞争激烈、产业效益下降、早采上市,过度施肥、土壤酸化板结等问题。施国平希望通过生态化种植,实现产业生态化的同时,为乡村恢复好的生态和土壤,也为柑橘找到新出路。

生态化种植的成本高,对技术要求高、对土壤条件要求更高。而从初始阶段的成效来看,在土壤质量尚未恢复到一定水准之前,其柑橘的产量、口味,都未必能达到传统种植的水平。

“但生态化种植是大势所趋,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一定要有人来率先尝试,并引领种植转型。”施国平说,试水第一年,新村民们租下的9亩柑橘园收成“意料之中的不好”,小伙伴们自己就把果子采摘了。但第二年,随着土壤质量恢复的加快,以及技术与机制的成熟,柑橘收成和品质都远超前一年。9亩果园虽然亩产产量不高,但大受市场认可,价格远高于传统方法所种的柑橘。

到了第三年,也就是去年,许多老村民纷纷加入进来,与新村民结成“合伙人”,共同进行生态化种植。有了十几户农户的加入,9亩柑橘园扩大成为40亩的生态丑橘示范园。新老村民还共同成立了村企联合体,搭建了“新村民企业+村企联合体+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当地农民”的四方合作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尽可能的规模化。”施国平说,只有规模化才能真正实现收益的增长和产业的转型。而令人欣喜的是,铁牛村党委书记徐帮淼已在蒲江柑甜采摘节上宣布,铁牛村40亩生态丑橘示范园,今年将扩大到300亩大小的高标准生态绿色示范园。

“如果说前三年是我们做实验的阶段,那么今年开始,快速发展的阶段就要来了!”施国平说。

从“一群人”到“一群一群人”的“裂变”实验

铁牛村一栋早些年闲置的日间照料中心,如今是新村民们的“创业基地”。施国平带着记者一边参观,一边指着每一处房间回忆着,“这里以前是宿舍,这个房间住了7个女生,那边房间住了5个男生,都是上下铺。”7年前,初到铁牛村的新村民算上施国平一共12人,这栋小楼既是宿舍,又是办公室——他们立志要做中国生态柑橘第一村。

但种田,并不是这些返乡青年人才的长项。他们的志向,是立足柑橘,做透柑橘,让产业链延伸得更长,并以此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同伴共同探索乡村,振兴乡村。

所以,在有了生态丑橘后,施国平和新村民们又创立了以丑橘为中心的文创企业“丑美生活”,并提出了新口号:“做透一颗阿柑”。

他们开发了以丑橘为核心IP的“阿柑”系列农创产品——阿柑果干、生态阿柑酒、阿柑米露、阿柑米花糖、阿柑巧克力、小柑织等,并上线电商平台进行展销。“我们现在已经有十几种阿柑产品了,最近还在开发阿柑红茶和阿柑汽水。”

另一端,新村民们还针对城市青年推出了阿柑系列活动,作为新型乡村生活互动体验类消费产品,比如针对企业团建的乐芒营、依照不同节气推出的坝坝宴……“柑橘虽小,可能性却无限大”,也正因如此,新村民得以各展所长,有了干事创业的大舞台。

铁牛村消费新场景

6家公司、2个社会组织,70多名新村民……但这并不是“阿柑生态社区”的全部。这是个没有实体空间限制的社区,是个不断生长延伸的社区。只要有项目,有平台,人就会源源不断地来。所以,除了70多名常住新村民,铁牛村还有300多名不定期居住的候鸟型新村民,他们从生态建造规划、生态农业、生态商业、生态教育等不同专业领域出发,以项目合作等方式,加入铁牛村的“共创”。

比如,铁牛村正在规划建设成都首个未来乡村人才公园,以及乡村大书房等项目。“我们邀请了很多的共创方一起来参与,从策划到规划,从建筑设计到景观设计,从室内设计再到实际建造,把整个链条串联起来,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新的‘乡村合伙人’社群,未来大家还能为铁牛村实施更多的规划设计。”

由此,新村民从一群人,裂变成了“一群一群人”。

但裂变还在继续。

让城市青年参与乡村共创的方式在不断创新。去年上半年,铁牛村的新村民们推出了“柑爸柑妈”计划,提出“一天一元钱为生态理想投票”,号召大众以365元一年的价格认养一棵示范园中的柑橘树,成为柑橘的“柑爸柑妈”,并收获果实和阿柑系列农创产品。不到一年,2000多名“柑爸柑妈”将自己的名牌挂在了铁牛村的柑橘树上。

常住新村民、候鸟新村民、乡村志愿者、共益企业……在施国平带领团队所做的实验中,铁牛村打开了N种“接口”,链接城市与乡村。“柑爸柑妈”计划则是一种新的“接口”,让城市青年拥有链接乡村的不同方式和选择。

此后,一群人,再次裂变为“一群一群一群人”。

去年10月,铁牛村组织了一场龙门阵,邀请了100多名全国各地的青年探讨乡村如何让年轻人“回得去”。

施国平说,铁牛村的实验就是构建这样一种模板,一种让城市青年“回得去”的模板,让一群又一群的优秀青年人才能够安居、乐业。

村子里有一群人开 村节晚会的是什么电影

《就是闹着玩的》。

农村电商创业人群以什么人群为主

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以及大学生群体为主,他们具备一定的创业思维和想法,同时,也愿意了解和学习新事物,对农村电商前景看好。

南村群童

南村群童如下: 这个词语来源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当时的生活困境和他对天下寒士的关爱之情。其中,“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一句,反映了当时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杜甫年老体弱的现实。 拓展资料: 南村群童,这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群体。他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的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这里的孩子们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憧憬。他们是这个小山村的希望,是这片土地的未来。南村群童的成长环境非常优越。他们的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种植庄稼,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 南村群童的学习条件也在不断改善。村里的小学虽然简陋,但老师们都非常敬业,用心教育每一个孩子。学校里虽然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但孩子们却能在课堂上听到最动人的故事,学到最实用的知识。在这里,他们学会了读书写字,掌握了基本的文化知识,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南村群童的生活丰富多彩。 南村群童热爱家乡,关心社会。他们知道,自己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但他们也知道,还有许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他们会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捐款捐物,帮助他们改善学习生活条件。这种关爱他人的精神,让南村群童更加成熟和有爱心。 南村群童有着远大的理想。他们立志要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好的中学、大学。他们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种坚定的信念,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南村群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身上蕴含着无尽的潜力和活力。

向村里群里发信息怎么说

向村里群里发信息怎么说:可以说,群里的大家好。先打招呼。然后把需要说的问题内容,时间,地点,需求大数,或什么通知,或要如何做,达到什么目标,限制什么等等。把内容清楚的表达出来。最后询问是否明白。

有个动漫是讲开头一群人做巴士去一个村落

《迷家》是水岛努指导,冈田麿里系列构成,Diomedéa制作的原创电视动画。 在基于兴趣而参加的可疑巴士旅行当中会合的30名年轻男女。旅行的目的地是名为纳鸣村的、无从确定其存在的幻影之村。在“纳鸣村”能够不受现世的羁绊束缚,如同乌托邦一般地生活……他们低语着,这如同都市传说般的话语。对现实的世界绝望了,想要逃离无聊的日常,想要让人生重来。 载着怀抱各自的思绪及心中伤痛的30人,巴士驶向大山深处。之后,30人所到达的地方是,早已腐朽、毫无生活气息的无人集落。

有一部电视剧是一群山村小学生个个身怀武艺

七个葫芦娃的故事

我创了一个同学群,求过好听的群内公告和群的简介

根据你的群去创设,简介也是一样的

乡村别墅适合什么人群居住?

乡村别墅适合很多类型的人居住。可以是一家大小的亲子居家,也可以是和闺蜜朋友的度假游玩。

我创个群 要创个什么群好呢?叫什么名字呢?

じ☆ve﹎家族 じ☆ve﹎空间[溡緔群] 1s: 丗 阮 娱乐⒈ Μ-ZONE ㊣涳间亘踩 这些名字看你喜欢不

群里都是一个村里从小一块长大的闺蜜,起个什么群名好呢?

发小群,群名只是一个称呼,看着起就行了。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