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8 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1)

2024-01-12 09:47:0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09:03 4
6元开会员,免费听
声音简介

中国共产党党徽的演变

中国共产党党徽的演变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最初的党徽主要由镰刀和锤子的图案组成,代表着工人和农民。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党徽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改进。它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党徽主要由镰刀和锤子的图案组成,上面还配有星星和铁锤的标志。这些标志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共产主义理想。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开展,党徽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锤子和镰刀的基础上,增加了红旗和五角星的标志,以表达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革命胜利的追求。 三、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以后,党徽再次进行了调整。去掉了铁锤和红旗的标志,重新回归了镰刀和锤子的图案,但形状和颜色都有所变化。新的党徽更加简洁明了,更加符合时代的特点。 四、新时代的党徽: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徽再次进行了改进。新的党徽采用了红色背景和金色图案的设计,更加庄重、醒目。党徽中央的金色锤子象征着工人阶级的劳动工具,代表着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总的来说,中国共产党党徽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理念变化。从最初的镰刀和锤子,到后来的红旗和五角星,再到现在的红色背景和金色图案,党徽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象征之一。

美国国家教育部门公布了一份“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共产党宣言》赫然在列。《共产党宣言》最初是( )

C

中国共产党的党徽为什么组成的图案

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锤头是工人的劳动工具,象征着工人阶级;镰刀是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农民阶级。党徽可以用来表明党的性质和宗旨,也可以用来表达党的历史和地位。同时,党徽也是党的形象和标志,代表着党的权威和尊严。 此外,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图案可以代表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仰、宗旨和精神。这些图案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和组织活动等形式,传达给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从而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因此,中国共产党党徽组成的图案是为了表达党的性质、宗旨、历史和地位,代表着党的权威和尊严,也是党的形象和标志。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哪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间是2021年7月1日。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由于会场受到法租界巡捕的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1921年8月3日黄昏,浙江嘉兴南湖的暑热逐渐散去。湖面上一艘中等大小的画舫内,气氛庄重肃穆。在中国共产党万岁的低声呼喊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世界更多将目光投向中国,聚焦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庆祝活动: 1、纪念币。2020年12月16日,央行16日公布2021年贵金属纪念币项目发行计划,共包括11个项目,60个品种,其中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金银纪念币在发行计划中。 2、邮票。2020年11月,中国邮政公布《2021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其中《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为2021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安排发行的纪特邮票。中国邮政将于2021年7月1日发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1套20枚,纪念封1套1枚。 纪念邮票采用连票设计形式,以红色、金色为画面主基调,运用油画写实手法表现,并采用连绵不断的飘带贯穿整体,寓意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纪念封采用党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金色字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标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大型漆壁画作品《长城颂》等作为表现元素。 3、影视作品。2020年7月27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文联专项支持,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出品、王一岩导演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影片、纪录电影《县委书记谷文昌》27日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开机。2021年6月,建党百年重磅微视频《理想》发布。 4、新闻网站。2021年6月24日零时,新闻中心网站开通,为中外记者提供服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将于6月26日开始运行。新闻中心网站包括中文、英文版本,将及时发布庆祝活动信息、新闻中心新闻发布会、记者参观采访活动公告。

关于共产党的成语有哪些?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

1950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赵一曼》,表现了东北抗联女英雄赵一曼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和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斗争,最后英勇献身的故事。影片通过主人公在战场、监狱、医院、刑场等环境中经受的不同考验,多侧面地表现了这位女英雄博大的胸襟、高尚的民族气节以及伟大的牺牲精神,赵一曼扮演者石联星以此片获1950年第五届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天津战役的介绍

天津战役为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1月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城市攻坚战。遵照中央军委及中共平津前线总前委命令,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指挥野战军主力5个纵队22个师和特种兵司令部之炮兵、坦克、工兵等,共34万人夺取天津。同时以1个纵队(2个师)位于军粮城地区监视塘沽,并准备截歼天津突围的国民党军队。此役,人民解放军以伤亡2.3万人的代价,取得歼灭国民党军13万余人与占领天津的胜利,为和平解决北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通辽婚庆

做便宜的两千多 贵的多少钱的都有 上两天我朋友结婚 我就看见了 你去之后 老板会给你看很多方案 然后 你可以自己组合一套 车队 1辆100-120吧 其他的都是200 300 都是一套的 你可以去礼仪公司具体的问问 本人只做参考 而且 怎么说也要提前1个礼拜去预订

初中女娲造人课件

28女娲造人 ○教学目标 ①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② 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③ 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 ① 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②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师:投影仪。 ○教学设计 导入课文 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 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② 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没有的内容。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这个环节一要靠学生课前预习,熟悉课文内容。二是锻炼学生上课专注地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实施前要做好指导,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不太理想,教师可提示补充。如果复述的学生对课文情节有遗漏,也可提醒学生补充。 ③ 讨论:a.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b.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试想,没有了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而第2个讨论题,是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想像力,合理即可。可以先四人小组讨论,选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① 讨论: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② 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对女娲这个形象的认识,应该是这节课探究的一个要点。讨论时要提醒学生紧扣课文语句分析认识。教师最后明确: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像力的地方。对课文中有关语句,教师可从两方面提示,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③ 比较《女娲造人》与《伊甸园里》,拓展思维空间。 [讨论]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教材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中的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 讨论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拓宽思维角度,从文章情节的想像、文章结构、语言、思想感情等诸方面去分析。教师不要限制在只应该喜欢哪一篇上,但是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传说,表现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这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而我们往往也可以从阅读这类文章中得到新的感悟。 教师总结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窗户没有装防盗窗怎么防止孩子爬窗户

为家中安装防护窗是根本方法,建议家中儿童如果贪玩的话就安装个防护窗吧。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