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 | 范伟小品

2024-01-22 14:47:24喜马有喜剧14:19 1.6万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39 喜点
声音简介

求范伟的经历?

  从业经历   为学相声离家三年   范伟其实是个相声演员,生在沈阳的他从小就喜欢相声,十几岁就拜相声演员陈连仲为师。那时候沈阳曲艺团演员很多,不招新学员,可对相声已经着了迷的范伟却觉得:我既然喜欢这个职业,不管多远多苦多累,也要干这一行。在铁岭的3年,范伟不断地充实自己,经常向老演员去请教问题,他的谦虚好学是团里出了名的。范伟就是从表演相声剧开始,逐步走向小品表演的。   调回沈阳成为骨干   1983年,范伟考入沈阳曲艺团。那时团里的相声演员有十几对,阵容十分强大,刚刚调进来的范伟就像是个丑小鸭,没有资历,没有作品。可他并不着急,开始自己创作相声。他写出了自己的处女作《一个厂长的日记》,作品采用了新颖的日记体裁,让团里的领导耳目一新,被拿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演播。事后,电台的几位编辑不约而同地提到:那个戴眼镜的小胖子表演时的感觉、分寸、语气都把握得很好,是个好苗子。那次北京之行成了范伟事业上的一次转机,在参加过1986年全国相声邀请赛之后,范伟成为沈阳曲艺团的骨干。1993年中国合肥相声节上,范伟又凭借自己创作的相声《要账》获得了表演一等奖和创作二等奖。   结识本山一举成名   赵本山和范伟都是从铁岭出来的,但在铁岭的时候,他们俩却并不认识。范伟1983年到铁岭时,赵本山已经成名并刚刚调走,二人擦肩而过。1993年6月,赵本山为自己的小品《走毛道》物色演员,他一下子就想起了正在沈阳的范伟,从此奠定了两个人10余年的合作。“‘走毛道’是东北话,是抄近路、走捷径的意思,和本山大哥合作让我走了很多捷径,这其中包括艺术上他对我的帮助,在为人处事上我也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看得出,范伟谈到半师半友的大哥赵本山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从此他俩每一年的小品都会引起轰动。1994年他们在东北三省春节联欢晚会上合作了小品《儿子大了》,1995年至2002年他们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先后合作了《牛大叔提干》、《三鞭子》、《红高粱模特队》、《拜年》、《将心比心》、《卖拐》、《卖车》,范伟塑造的范秘书、范乡长、范大师、伙夫等形象也越来越深入人心,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小品演员。   甘于寂寞演好配角   范伟是个甘于寂寞、办事认真的人,他不被外界的东西所迷惑,也不会被别人的评论所影响。几年前曾经有一种说法———范伟在赵本山的小品里只是作料,换个人也能演。那时候的范伟听到这种说法只是一笑了之,并不去争辩。2001年的春节晚会上,范伟演的伙夫非常出彩,舆论导向也变了,几乎所有的文章都说这个小品中演得最好的是范伟。“这个故事很荒诞,我演的这个人物很重要,但必须演出真实感来,观众才会觉得可乐。伙夫是骑着车上来的,架着拐下去的,他的思想有个转变的过程:从一开始的不相信到半信半疑直到完全相信,最后到了是非不分,把大忽悠当做好人而把大忽悠的媳妇当成心术不正的人。把握住这一心理变化过程,这个人物就立起来了。”范伟说。   许多评论家对范伟的表演推崇备至,高超的喜剧演员应该达到“寓谐于庄”的效果,范伟应该说已经进入了这个层次。2002春节晚会上表演的《卖车》,使范伟的“寓谐于庄”的表演风格更上了一层楼。与前一年的《卖拐》相比,人物的思想变化更大,人物心态把握得更细腻,表演更到位。   范伟的特点就是擅长表现各类人物,戏路宽。正气的乡长、刁钻的司机、新潮的教练、愚昧的伙夫,全都演得惟妙惟肖。“其实我们的小品还是以本山为主,围绕他来搞创作,需要什么样的配角就演什么样的人物,时间长了就锻炼出来了!”范伟说。   敬佩本山大家风范   “本山在艺术上是无私的,每次合作他都会给我一个很出彩的角色,这里面不掺杂任何私心杂念,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范伟说:“比如,3月4日央视一套黄金时间将播出的18集电视连续剧《刘老根》,本山饰演男一号刘老根儿,我演男二号药匣子,药匣子是个很自私的人,最初给这个人物设计的戏不是很多,但却是个比较出彩的人物,我们一边改一边拍,本山绞尽脑汁为药匣子加戏,拍到十五六集的时候突然他自己说:不对呀!这个戏叫《刘老根》,不叫《药匣子》,现在他的戏怎么比我的还多了!他的戏份太多了,给我也得添点儿戏!”   继承天赋了父母愿   范伟走上艺术道路,和父母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其实他的双亲都不是搞艺术的,父亲是工厂里的宣传干事、母亲则是个营业员,在家中,范伟是最小的孩子。   父亲年轻的时候酷爱创作,从小范伟看到父亲埋头苦写便向往长大后能成为一位作家。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很幽默,善于模仿。“我继承了父母的天赋,”范伟说。但是父母也并没有为范伟提供太多的机遇。喜爱表演的他们只是希望小儿子能成为一位出色的演员,母亲曾经对范伟说:“你最像我,你是我的骄傲!”因此,父母的期望一直是范伟奋进的精神支柱。   90年代初,范伟已经成了东北的知名演员,一次母亲在看央视春节晚会时说:“儿子啥时候能上一次春节晚会,就是我的福分了!”在母亲心目中,春节晚会就是最高的台阶了!那时范伟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母亲看到他在央视春节晚会上的表演。1995年春节,范伟第一次和赵本山在央视春节晚会上合作了小品《牛大叔提干》,那时的母亲已经病危了,可卧床许久的母亲硬是坐起来,在病床上坚持了12分钟看完了儿子的演出,母亲的心愿终于实现了。不久,母亲就病逝了,回到家中的范伟听到母亲在弥留之际看完自己演出的情形感动得痛哭流涕。   范伟的爱人是位护士,10岁的儿子从小就喜欢相声,“李伯祥、杜国芝是他的偶像,他比较喜欢节奏明快的相声,现在经常在学校里演出,《醋点灯》、《山东斗法》等十几段相声他都会说,这孩子的感觉不错,将来也是干这行的!”提到儿子,范伟显得非常骄傲。   影视表演也是至爱   范伟近年来也开始涉足影视表演,有评论家说:他是相声演员中演影视剧不露相声痕迹的少有几个人之一。   “我不敢说自己的表演有多好,其实还是当初演相声剧时的那种感受,喜剧不同于相声,在表现影视剧中的人物时,应该把自己当成那个人物,而不是用那个人物来表现自己。赵本山的作品为什么久演不衰,因为他在台上演小品不是为了逗大家一笑,而是在塑造一个活生生的人,这样大家才会喜欢他,有技巧而让别人看不出技巧,不露表演痕迹。这一点我还得感谢本山对我的帮助。”   参加完2002年的春节晚会,范伟已经接拍了两部影视作品,一部是与梁天、谢园合作明年的贺岁电影,另一部是反映东北小城平民生活的电视连续剧。当记者问起明年的春节晚会他会与赵本山表演什么小品,是否会真的演一回“卖担架”时,范伟谨慎地告诉记者,他们已经达成了共识———宁缺勿滥,只要作品的质量不好,就不会拿到春节晚会上去。对于今年的《卖车》会不会拿奖,范伟说:“结果如何很难预测,拿不拿奖并不重要,关键是为观众带来了欢乐!”   [编辑本段]活动年表   1978年师从沈阳曲艺团演员陈连仲学习表演。   1980年考入辽宁铁岭民间艺术团从事相声表演,曾主演相声剧《您看象谁》、《出租新娘》等剧目。   1983年考入沈阳曲艺团,创作并表演的相声《无事生非》、《自食其果》、《“英雄”的启示》、《五几年》、《要帐》等曾获辽宁相声比赛奖,《要帐》获首届中国相声节表演一等奖、创作二等奖。   1991年 表演的小品《烦恼》获首届东北三省戏剧小品大赛明星奖。   1993年 表演的小品《小偷奇遇》获第二届东北三省戏剧小品大赛明星奖。   1995年开始与赵本山、高秀敏合作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所表演的小品《牛大叔提干》、《三鞭子》、《红高粱模特队》、《拜年》、《卖拐》、《卖车》深受欢迎。   1997年、1998年连续两年参加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的综艺系列剧《咱们的居委会》的表演及部分作品的创作工作。   1999年综艺大观摄制的《同学聚会》获得最受欢迎奖,同年表演的小品《将心比心》入选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1996年-至今在电视连续剧《夜深人不静》、《一乡之长》、《晚霞不是梦》、《低头不见抬头见》《刘老根》及九九贺岁影片《男妇女主任》中担任主要人物。   2003年获“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   2004年第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看车人的七月》。   2004年加拿大第28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凭借《看车人的七月》,获得最佳男主角奖。   2006年第三十届开罗国际电影节凭借《芳香之旅》,获得最佳男主角奖(金钥匙奖)。   2009年第九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凭借《耳朵大有福》,获得最佳男主角奖。   2009年第十三届“北京放映”优秀男演员奖《芳香之旅》。   2009年第16届大学生电影节凭借《即日启程》,获得最受欢迎男演员奖。

范伟演过的小品,

《烦恼》 《小偷奇遇》 《走毛道》 《儿子大了》 《门神》 《将心比心》 《城市打工妹》 《牛大叔“提干”》 《三鞭子》 《有钱了》 《拜年》 找找看

范伟的电影

《爱情左右——爱情呼叫转移2》

范伟的子女叫什么

范伟,1962年9月2日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 喜剧表演艺术家 国家一级演员。

范伟演过的电影

范伟的:《求求你表扬我》 《看车人的七月》 《乡村爱情》 大致上就是这些了

范伟演过哪些电影

范伟主演的电影大全如下: 1、《父子雄兵》 2、《绝世高手》 3、《有完没完》 4、《不成问题的问题》 5、《一句顶一万句》 6、正简《我不是潘金莲》 7、《道士下山》 8、《私人订制》 9、《一九四二》 10、《跟踪孔令学》 11、《饭局也疯狂》 12、《愤怒的小孩》 13、《辩清庆黄金大劫案》 14、《建党伟业》 15、《建国大业》 16、《爱情呼叫转移》 17、《即日启程》 18、《非诚勿扰》 19、《车票》 20、《耳朵大有福》 21、《南京!南京!》 22、《芳香之旅》 23、《天下无贼》 24、《求求你,表扬我》 25、《看车人的七月》 26、《手机》 27、《开往春天的地铁》 28、《称心如意》 29、《男妇女主任》 范伟简介 范伟,1962年出生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内地影视、小品男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他16岁拜入相声演员陈连仲门下学习,后于1983年考入沈阳市曲艺团,正式踏上演艺事业之路。 1995年,范伟第一次登上春晚的舞台,参演小品《牛大叔提干》,节目获得当年央视“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小品类二等奖。从此之后,范伟又多次登上“春晚”舞台,陆续参演了小品《三鞭子》、《红高粱模特队》、《拜年》、《将心比心》等。 2001年起,范伟与搭档赵本山、高秀敏连续合作《卖拐》、《卖车》、《心病》等小品,这些作品广受好评,范伟和携握两位老搭档也一度被合称为小品领域的“铁三角”。

范伟的一个小品

小品《四喜临门》

范伟新片<<雷哥老范>>好看吗?

很是个好看。。搞笑

伟人风范

没有这些小屁官的骄横怎么体现出一代伟人的谦恭呢?

求范伟的经历?

从业经历 为学相声离家三年 范伟其实是个相声演员,生在沈阳的他从小就喜欢相声,十几岁就拜相声演员陈连仲为师。那时候沈阳曲艺团演员很多,不招新学员,可对相声已经着了迷的范伟却觉得:我既然喜欢这个职业,不管多远多苦多累,也要干这一行。在铁岭的3年,范伟不断地充实自己,经常向老演员去请教问题,他的谦虚好学是团里出了名的。范伟就是从表演相声剧开始,逐步走向小品表演的。 调回沈阳成为骨干 1983年,范伟考入沈阳曲艺团。那时团里的相声演员有十几对,阵容十分强大,刚刚调进来的范伟就像是个丑小鸭,没有资历,没有作品。可他并不着急,开始自己创作相声。他写出了自己的处女作《一个厂长的日记》,作品采用了新颖的日记体裁,让团里的领导耳目一新,被拿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演播。事后,电台的几位编辑不约而同地提到:那个戴眼镜的小胖子表演时的感觉、分寸、语气都把握得很好,是个好苗子。那次北京之行成了范伟事业上的一次转机,在参加过1986年全国相声邀请赛之后,范伟成为沈阳曲艺团的骨干。1993年中国合肥相声节上,范伟又凭借自己创作的相声《要账》获得了表演一等奖和创作二等奖。 结识本山一举成名 赵本山和范伟都是从铁岭出来的,但在铁岭的时候,他们俩却并不认识。范伟1983年到铁岭时,赵本山已经成名并刚刚调走,二人擦肩而过。1993年6月,赵本山为自己的小品《走毛道》物色演员,他一下子就想起了正在沈阳的范伟,从此奠定了两个人10余年的合作。“‘走毛道’是东北话,是抄近路、走捷径的意思,和本山大哥合作让我走了很多捷径,这其中包括艺术上他对我的帮助,在为人处事上我也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看得出,范伟谈到半师半友的大哥赵本山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从此他俩每一年的小品都会引起轰动。1994年他们在东北三省春节联欢晚会上合作了小品《儿子大了》,1995年至2002年他们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先后合作了《牛大叔提干》、《三鞭子》、《红高粱模特队》、《拜年》、《将心比心》、《卖拐》、《卖车》,范伟塑造的范秘书、范乡长、范大师、伙夫等形象也越来越深入人心,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小品演员。 甘于寂寞演好配角 范伟是个甘于寂寞、办事认真的人,他不被外界的东西所迷惑,也不会被别人的评论所影响。几年前曾经有一种说法---范伟在赵本山的小品里只是作料,换个人也能演。那时候的范伟听到这种说法只是一笑了之,并不去争辩。2001年的春节晚会上,范伟演的伙夫非常出彩,舆论导向也变了,几乎所有的文章都说这个小品中演得最好的是范伟。“这个故事很荒诞,我演的这个人物很重要,但必须演出真实感来,观众才会觉得可乐。伙夫是骑着车上来的,架着拐下去的,他的思想有个转变的过程:从一开始的不相信到半信半疑直到完全相信,最后到了是非不分,把大忽悠当做好人而把大忽悠的媳妇当成心术不正的人。把握住这一心理变化过程,这个人物就立起来了。”范伟说。 许多评论家对范伟的表演推崇备至,高超的喜剧演员应该达到“寓谐于庄”的效果,范伟应该说已经进入了这个层次。2002春节晚会上表演的《卖车》,使范伟的“寓谐于庄”的表演风格更上了一层楼。与前一年的《卖拐》相比,人物的思想变化更大,人物心态把握得更细腻,表演更到位。 范伟的特点就是擅长表现各类人物,戏路宽。正气的乡长、刁钻的司机、新潮的教练、愚昧的伙夫,全都演得惟妙惟肖。“其实我们的小品还是以本山为主,围绕他来搞创作,需要什么样的配角就演什么样的人物,时间长了就锻炼出来了!”范伟说。 敬佩本山大家风范 “本山在艺术上是无私的,每次合作他都会给我一个很出彩的角色,这里面不掺杂任何私心杂念,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范伟说:“比如,3月4日央视一套黄金时间将播出的18集电视连续剧《刘老根》,本山饰演男一号刘老根儿,我演男二号药匣子,药匣子是个很自私的人,最初给这个人物设计的戏不是很多,但却是个比较出彩的人物,我们一边改一边拍,本山绞尽脑汁为药匣子加戏,拍到十五六集的时候突然他自己说:不对呀!这个戏叫《刘老根》,不叫《药匣子》,现在他的戏怎么比我的还多了!他的戏份太多了,给我也得添点儿戏!” 继承天赋了父母愿 范伟走上艺术道路,和父母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其实他的双亲都不是搞艺术的,父亲是工厂里的宣传干事、母亲则是个营业员,在家中,范伟是最小的孩子。 父亲年轻的时候酷爱创作,从小范伟看到父亲埋头苦写便向往长大后能成为一位作家。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很幽默,善于模仿。“我继承了父母的天赋,”范伟说。但是父母也并没有为范伟提供太多的机遇。喜爱表演的他们只是希望小儿子能成为一位出色的演员,母亲曾经对范伟说:“你最像我,你是我的骄傲!”因此,父母的期望一直是范伟奋进的精神支柱。 90年代初,范伟已经成了东北的知名演员,一次母亲在看央视春节晚会时说:“儿子啥时候能上一次春节晚会,就是我的福分了!”在母亲心目中,春节晚会就是最高的台阶了!那时范伟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母亲看到他在央视春节晚会上的表演。1995年春节,范伟第一次和赵本山在央视春节晚会上合作了小品《牛大叔提干》,那时的母亲已经病危了,可卧床许久的母亲硬是坐起来,在病床上坚持了12分钟看完了儿子的演出,母亲的心愿终于实现了。不久,母亲就病逝了,回到家中的范伟听到母亲在弥留之际看完自己演出的情形感动得痛哭流涕。 范伟的爱人是位护士,10岁的儿子从小就喜欢相声,“李伯祥、杜国芝是他的偶像,他比较喜欢节奏明快的相声,现在经常在学校里演出,《醋点灯》、《山东斗法》等十几段相声他都会说,这孩子的感觉不错,将来也是干这行的!”提到儿子,范伟显得非常骄傲。 影视表演也是至爱 范伟近年来也开始涉足影视表演,有评论家说:他是相声演员中演影视剧不露相声痕迹的少有几个人之一。 “我不敢说自己的表演有多好,其实还是当初演相声剧时的那种感受,喜剧不同于相声,在表现影视剧中的人物时,应该把自己当成那个人物,而不是用那个人物来表现自己。赵本山的作品为什么久演不衰,因为他在台上演小品不是为了逗大家一笑,而是在塑造一个活生生的人,这样大家才会喜欢他,有技巧而让别人看不出技巧,不露表演痕迹。这一点我还得感谢本山对我的帮助。” 参加完2002年的春节晚会,范伟已经接拍了两部影视作品,一部是与梁天、谢园合作明年的贺岁电影,另一部是反映东北小城平民生活的电视连续剧。当记者问起明年的春节晚会他会与赵本山表演什么小品,是否会真的演一回“卖担架”时,范伟谨慎地告诉记者,他们已经达成了共识---宁缺勿滥,只要作品的质量不好,就不会拿到春节晚会上去。对于今年的《卖车》会不会拿奖,范伟说:“结果如何很难预测,拿不拿奖并不重要,关键是为观众带来了欢乐!” [编辑本段]活动年表 1978年师从沈阳曲艺团演员陈连仲学习表演。 1980年考入辽宁铁岭民间艺术团从事相声表演,曾主演相声剧《您看象谁》、《出租新娘》等剧目。 1983年考入沈阳曲艺团,创作并表演的相声《无事生非》、《自食其果》、《“英雄”的启示》、《五几年》、《要帐》等曾获辽宁相声比赛奖,《要帐》获首届中国相声节表演一等奖、创作二等奖。 1991年 表演的小品《烦恼》获首届东北三省戏剧小品大赛明星奖。 1993年 表演的小品《小偷奇遇》获第二届东北三省戏剧小品大赛明星奖。 1995年开始与赵本山、高秀敏合作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所表演的小品《牛大叔提干》、《三鞭子》、《红高粱模特队》、《拜年》、《卖拐》、《卖车》深受欢迎。 1997年、1998年连续两年参加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的综艺系列剧《咱们的居委会》的表演及部分作品的创作工作。 1999年综艺大观摄制的《同学聚会》获得最受欢迎奖,同年表演的小品《将心比心》入选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1996年-至今在电视连续剧《夜深人不静》、《一乡之长》、《晚霞不是梦》、《低头不见抬头见》《刘老根》及九九贺岁影片《男妇女主任》中担任主要人物。 2003年获“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 2004年第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看车人的七月》。 2004年加拿大第28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凭借《看车人的七月》,获得最佳男主角奖。 2006年第三十届开罗国际电影节凭借《芳香之旅》,获得最佳男主角奖(金钥匙奖)。 2009年第九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凭借《耳朵大有福》,获得最佳男主角奖。 2009年第十三届“北京放映”优秀男演员奖《芳香之旅》。 2009年第16届大学生电影节凭借《即日启程》,获得最受欢迎男演员奖。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