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2024-02-24 20:30:01大黄蜂教练05:09 1425
声音简介

大黄蜂老师个人微信:D19926488431,可以得到老师一对一的私人指导!

有0-18岁家庭教育问题的父母可加

私信666领《智慧父母分享指南》资料一份

已帮助1000000家庭教育问题

带你做个优秀的父母

大黄蜂:中国著名学能训练导师,高级心理顾问,职业生涯咨询顾问。世界记忆大师教练,国际青少年记忆大师委员会认证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少年成长导师。业内著名专家,从业10年,经验丰富,帮助过不同年龄段的人群。

擅长领域:家庭教育,职业规划,情感问题,人际关系,个人成长,潜能开发,情绪控制等。 相信我能帮你更好地认识自己,与你一起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遇见更加幸福,从容的自己。问题的发生,是为了给你成长的机会,我乐意与你一起面对,为你提供专业的心理、情感、职场、情绪管理等帮助。具体请加微信,让每一次问题的发生,变成对未知自己的一次遇见!



求一本关于介绍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性格行为等方面影响的书。

看一下弗洛伊德的病历啊···《少女杜拉的故事》《梦的解析》···看病历有用的

你的家庭对你有什么影响?

我出生在最普通的工薪阶层,爸爸却从小富养我。 这种“富养”让我感受到很多很多的爱,积攒很多很多的勇气,自己去推开走向社会的大门。 让我面对诱惑时,告诉自己:比起名利,还有很多更加重要的东西,让自己“吃饭时安心,睡觉时舒心”。 让我面对选择时有放手一搏的底气。 我的童年是在弄堂长大的,每天6点是最热闹的时候,放学的孩子们在嬉戏打闹,下班的大人们在忙着准备晚餐。但我却不能加入,因为在我们家,每天的6点,吃晚饭前的一小时,都是我和爸爸一起陪着妈妈做饭,帮妈妈打下手,顺便是一起聊天的时光。 这是我们家每天雷打不动的项目,但小孩子总是贪玩的啊,看着邻居孩子们打弹珠跳皮筋,我的心也是痒痒的。终于有一次,我问爸爸,“为什么其他孩子可以在玩,我们却要陪着妈妈做饭?”爸爸告诉我,“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每个家庭都有他们自己看重的东西。在我们家,爸爸妈妈都觉得可以做一起做饭聊天很重要。”那时,我才两年级,懵懵懂懂地接受了这个答案。 到了四年级时,我觉得自己又长大了一点,还是特别羡慕伙伴们的自由玩耍时间。我这次改变策略了,问爸爸,“那为什么可以一起做饭聊天很重要呢?” 爸爸说,“因为,我和你妈妈都觉得,可以花时间给爱的人,是最重要的,这是我们家的家庭观。” 这是第一次父母让我明白“家”的含义。但更让我受益的反而是,之后的每次当我问爸爸“为什么他们可以,我不可以”时,他从来不会去贬低其他孩子,告诉我“他们那么皮不好”这类话的,而总是告诉我,“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这样的行为在我们家是不允许的,因为。。” 给了我非常强大的一个认知,要不要和别人一样的参照物,永远不是对方好还是差,永远是自己内心的标准。我可以和别人不同,这让我有勇气去坚持做自己觉得对的事。别人也可以和我不同,这也让我一直有很大的包容心去理解他人。 爸爸从小对我规矩很严格。小学前都必须晚上8点入睡;可以有选择性地买玩具,但每买一个玩具必须买两本书;吃饭时不能说话,再好吃的饭菜也不能频繁夹等等。不过,爸爸每次给我立规矩时,都会告诉我,他为什么这么要求我。小学生水平的我,自然很容易被爸爸的口才和权威而震慑住,都觉得被说服了。 上了初一后,有一天爸爸把我叫过来,和我说,“爸爸其实不是所有的事都懂的,你现在上中学了,你会学到很多很多爸爸也许都不懂的知识。所以接下来你遇到问题,你可以自己做决定。当然,如果你需要和我们商量,也可以的,但要记住,爸爸说的只是供你参考,因为爸爸真的不是什么都懂”。 我从小印象中的爸爸是无所不能的,第一次听到爸爸这么说时,我特别特别震惊。小时候他特别有原则,给我订的规矩不多,但绝对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是在帮我建立心里的“那杆尺”。当他觉得我自己的“尺”立起来后,他就在学着退出,让我学着靠自己心里的“那杆尺”来衡量判断如何做事,自己要对自己负责。 这也让我清楚地明白,对待小D的养育过程中,我需要“先立后破”。立规矩,是为人父母的本份,而懂得“认怂”,更是为人父母的智慧。 高三那年填报大学志愿时,我真的紧张了,害怕自己不能如愿进入想进的学校和专业。当时就在犹豫,是不是填个稍微差一点的求稳。那天放学回家,我询问了爸爸的意见。 -爸爸问,你在害怕什么呢? -我说,害怕自己无法进入那个最好的学校,进不去我这么多年的努力就白费了。 -努力过就不会白费,最怕的是没有全力以赴的事后后悔。 -可是,你们真的不希望我上名牌大学吗? -当然希望啊,但你是怎样的人,不来自于你上一本还是二本的大学,是否是名牌大学,来自于你在这个过程中的努力。每个人,无论再怎么成功最终无非都是一天吃三顿,晚上睡在一张床上。真正让我们感到开心的,一定不是吃的有多好,床有多贵,一定是吃饭时安心,睡觉时舒心。 再后来,毕业要找工作了,我被一个外企录取了,当时的录取率特别低,好像是几十万应届毕业生里选了十几个人。但是公司总部在北京,需要我离开自己的家北漂。当时我又犹豫了,手上还有一个offer是四大的,虽然不是最喜欢,但也不错,而且最关键的是可以留在家里。我又去问爸爸了。 -爸爸回答很直接,选你真正喜欢的啊。 -那万一我在那边发展不好,不是白白浪费了几年时间,还背井离乡的。 -爸妈呢,都是工薪阶层,别的靠不上,但如果你真的哪一天混不下去了,记得回家。家里为了你特地加菜是做不到的,但多你一双筷子总是没问题的。 这两段话一直到现在都会给我很多很多的力量,每当我开始害怕犹豫时,我都会想起爸爸说的,“记得回家,家里多你一双筷子不多”,我就有了放手一搏的底气;每当我开始权衡利弊时,我都会想起爸爸说的,“每个人无非都是一天吃三顿,睡一张床”,我就知道了比起名利,还有很多更加重要的东西,让自己“吃饭时安心,睡觉时舒心”。 独立,并不是时间到了就把孩子推出家门,而是在从小到大的经历里,让孩子感受到很多很多的爱,积攒很多很多的勇气,自己去推开走向社会的大门。这是我爸爸给予我的安全感。 这就是我和爸爸的几个小故事,也是我所理解的“富养”。和金钱地位无关,而是心里有光,不仅点亮自己,也照亮了我的童年。

好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孩子具有较强学习行为,家庭的好坏决定孩子的性格,心理

家庭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家庭关系对孩子成长影响很大,比如家庭和睦的孩子长大之后,脾气秉性,性格都会有很好的如果家庭气氛不好。孩子的性格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应该注意。

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家庭对个人的成长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个孩子在良好的家庭长大,他肯定各方面都是非常好的,如果一个人孩子一个很差的家庭里长大,那么各方面发展也不是很好,环境对人的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别说一个有文化,有素质教养的家庭,那么这个孩子他受到的教育肯定也是良好的,如果一个孩子在一个整天打打闹闹,整天吵架的家庭里长大,那么这个孩子的脾气,性格方面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说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是非常大。比如说一个孩子在一个好的班级,那么他的成绩也会变得很好,如果一个孩子在一个很差不学的班级,那么这个孩子的成绩也会受到影响,也会跟着变得很差

儿童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一个家庭的影响有多大?

孩子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当然是毁灭性的。父母辛辛苦苦养育大的孩子,正在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突然就发生了事故,没有任何一个父母能够经受得起这种打击。由此,对于儿童安全事故的预防与教育也是一个家庭中的重中之重。一方面父母要做好必要的监管和保护,另一方面要对孩子进行一系列的安全教育。

家庭和学校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最重要的两个环境,家庭与学校的影响是互相关联和互相作用的。但是,就影响的程度来说,我认为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首先,家庭是孩子最初的社会环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初接触到的人和事物往往是来自于家庭。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始于孩子刚出生,在接下来的一个关键发展时期内,孩子会在家庭中接受到最基本的教养和教育,并建立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密关系。在家庭中,孩子学习感情、语言、情感和社交技能,这些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基础。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和情感发展,因此,家庭所带来的影响已经铸就了孩子的性格和思维方式。 其次,家庭在语言和价值观方面对孩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孩子最开始的语言是来自于家庭,家庭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可以深刻地影响到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观。家庭是孩子最早学习道德、文化、宗教和道德准则的地方。父母往往会把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这些价值观可能是通过家庭规则、家庭传统和家庭氛围等方式间接地向孩子灌输过去的。这样,孩子的成长观念、道德水平、人际交往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学校虽然也能够给孩子带来一定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技能的提高,但是它仅仅是一个时间段有限的环境,而家庭是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孩子在家庭的生活方式和家庭世界的规范下,长期进行着思维方向和行动的积累,这对于孩子在未来选择职业、交际和处理日常事件等方面是具有重要的影响的。 当然,不能忽略学校对孩子的积极影响。一个好的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好的教育资源,教学设施好、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模式更新等方面的提升,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考试成绩的提升。在一个良好的学校里,孩子们不仅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以及外部世界的现实信息和激励。 综上所述,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但是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更为深远和重要,因为它是最开始接触到孩子的机构,影响着孩子最初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和方法。学校的影响则是在家庭之外提供一个有用的学习和社交环境。让孩子进入到优秀的学校,可以引导他们思维发育、品德完善以及社交技能的提高。但是,这并不代表家庭的影响力就比学校小。事实上,家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孩子思维方向的塑造、身心健康的保障以及道德意识的培养方面。 因此,教育家长不仅要注重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环境,也要注重家庭的建设。家庭的着重点在于关注方向,孩子应该学会理性思维、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优秀的生活习惯等;而在学校中,重点在于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孵化和社交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家庭和学校的关系必须密不可分,否则孩子将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此,我们需要重申,孩子的成长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方面的。除了家庭和学校,还有其他因素,如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影响。然而,家庭始终是影响孩子成长的核心力量,而学校则是帮助孩子筑造技能与知识的有用场所。 总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庭与学校的影响各有侧重,但家庭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学校。因此,家长要把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中心放在家庭方面,提高家庭的教育质量和水平,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能受益良多,成为一个成熟、健康的青年。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1、性格存在缺陷。如果家里就像一个战场,父母会经常在孩子面前爆发激烈的争吵,甚至是辱骂、打架,在这样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有些自卑,有些敏感,有些容易暴躁,总之都会让孩子的性格有缺陷。 2、影响恋爱观和婚姻观。目睹并经历过父母长期吵架的人会对爱情、婚姻失去信心,很难对其他人产生依赖感,甚至会扭曲自己的爱情观。因为害怕吵架,害怕一吵架就像泼妇一样歇斯底里,所以会很能忍耐,哪怕快要逼疯自己,也绝不多说一个字;害怕结婚之后也会过上这种天天吵架的生活,从而抗拒这种生活模式。 3、自我厌弃没有自信。有些父母会天天说着我是为了你(孩子)所以才不离婚,殊不知这样的话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会产生多大的伤害,他会觉得你们的争吵都是因为他,总以为自己是个错误的存在。容易发生争吵的父母大多数对于自己的孩子也缺乏宽容和耐心,有些甚至会拿孩子当做出气筒,任意打骂、贬低,久而久之,不仅会造成孩子缺乏自信、乐观,甚至会产生自我厌弃的感觉。 4、潜意识里重复模仿。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情绪暴躁,甚至是大打出手,都会被孩子模仿。原生家庭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性格、影响着他的行为,在潜意识里学会了情绪不受控,和人争吵。哪怕每时每刻都想着我绝对不要成为那样的人,但不知不觉中已经学会了父母的相处。 5、造成孩子内心撕裂性伤痛。有些夫妻不吵架,喜欢通过打冷战,冷漠处理的方式解决问题。然而,这种冷漠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杀伤力更大。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父母之间不说话,孩子其实是恐惧的。有些孩子会通过闯祸,不停地闯祸来引起关注和关爱。还有的孩子还会生病、受伤,只为了让父母一起来看自己。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原生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心理,生理的发展都是有巨大的影响的,或者说是孩子的父母是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时候,孩子像是她的父母的影子,父母的很多生活习惯,心理发展等等都会和她的父母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所以我们也一直说父母即使是有再多的不开心,也不要带回家,不要撒在孩子的身上或者说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泄。孩子一开始对于这个世界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他对于世界的满满认知来源于父母。如果父母给她到来的你幸福,是爱,那么她会觉得这个世界就是充满爱的。如果父母每天给这个孩子带来的是消极的一面,那么孩子也会觉得这个世界是灰暗的。 并且现在的很多家庭会离婚,婚姻的破裂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身边有些孩子原先是非常的活泼开朗的,非常的能说会道,动手能力等等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是很好的但是父母分开之后,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不爱说话,甚至不想见人,会自己躲在房间或者是哪里。 所以父母有什么纠纷的问题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表现出来,可以自己私底下解决。呈现在孩子面前的一定是充满爱的父母,让孩子在充满爱的温馨的家庭里生活,孩子会比较有自信,会比较有安全感以及创造力。但是如果是父母双方实在是因为个性原因走不到一起要分开的话,在孩子小时候还是不要告诉她,他会自卑。她的童年,必须是要充满父爱于母爱的,一个都不可以缺少。所以放假的时候还是要父母双方轮流带,必要的时候还是可以一起吃顿饭的。到孩子长大了,稍微懂点事了,用合适的语言向他说明情况。

家庭是怎样影响孩子的?

有个故事,说的是母亲为了让孩子受到好的教育,不顾亲人的反对,不顾年老的父母,放弃情深的丈夫,毅然决然的辞掉工作,带着孩子跑到北京来生活,她艰苦奋斗,任劳任怨。终于孩子考上了大学并拿到奖学金,也毅然决然的离开了母亲,专心于学习,连休假也不回母亲身边。可谓是有什么样的母亲也会有什么皮数样的女儿。 母亲的行为源自于家庭压力,来自于集体无意识,或许很多人不能理解,但是却切实存在着。而女儿的行为,同样受家庭压力的影响。 那么代际间的压力是如何传递和如何被孩子感知? 一是家庭的内部知觉。这是家庭的集体无意识,父辈们说不清,道不明,却一直在为此痛苦烦恼。他们可能为一链握冲些琐碎的事彼此争吵,抱怨与愤愤不平,这一切却来源于家庭内核的不稳定。事实上,为钱争吵不休的家庭,孩子长大后喜欢对钱有控制力;为婚姻争吵不休的家庭,孩子对情感也敏感;深受慢性病与不健康折磨的家庭,孩子会把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为社会地位和权力大伤脑筋的家庭,孩子对社会的攻击欲就会增强,不是精英就成其为叛逆。 第二个对孩子有雕塑作用的是父母的行为。尊师重道的家庭,孩子知书识礼,喜欢藏书读书的父母,孩子长大后会自然的爱书读书,孩子的行为就像是父母行为的延续。要想孩子长成后孝顺自己,那你要好好孝顺你的父母,孩子看在眼里会记在心里,顺其自然的会孝义为先。抱怨孩子不爱学习的人,常常也不能在学习中获得快意,学习对他们是受罪,孩子也不会把学习当作乐事。父母的行为,生活习俗,兴趣爱好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功用,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要装作喜欢那一行来做诱导。我们也观察到,打骂孩子,虐待与暴力也是有家族“遗传”的,父母的行为对幼小孩子有心理印刻作用,在孩子还未有自己的判断和决断之前,内心的认知和情绪模型已基本形成。 第三个对孩子品行的雕塑力量是父母的语言。心理学认同“皮格马利翁效应”——你用什么方式与孩子说话,把孩子描述成什么样,孩子也慢慢的变成什么样。有些家长喜欢贬低、否定孩子,以为这样会激发他的自尊心和奋斗心,那样激发出来的自尊是假的自尊,是为了掩藏自卑的自尊,这自尊是做给父母看的。语言上贬低孩子,势必把孩子导向弱势人群,所以,心理学者都建议用积极,正面的语言肯定孩子,为他导航。在家庭治疗的技术中,常常使用夸大孩子的优点,缩小孩子的缺点的方法,为孩子营建一个自己还行的心理气氛,好的习惯和情绪就会慢慢接踵而至。夸奖和批评都可能是一种强化,批评缺点也可能强化或者建构了这些缺点,使孩子完整的自我变得百孔千疮。 第四个塑型力量是环境,环境的问题不是单个家庭能很好解决的,除了家庭的生活环境外,更主要是社会风气,社会教育状况,社会物质条件,社会治安棚歼秩序等。环境的改变必须是社会整体的努力,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对环境选择,减少与不良环境的接触。确保孩子的温饱与安静的学习条件,选择秩序严明、教育水平高的学校,鼓励孩子交往有上进心的同学朋友,以及欣赏社会正面文化与精神道德。 每一代人都有一个家族发展中的自然位置,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感”,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化解不利因素,如何让孩子在家庭压力中成长、获益。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