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真有趣】传奇辅相,管仲如何擎天撑地

2024-03-26 09:59:46大吕说文史04:42 971
声音简介

管仲是谁?他为什么会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管仲在春秋战国时期辅助齐桓公夺得霸主,之所以被称为春秋第一相是因为齐桓公就被称为春秋第一人,管仲又是齐桓公的相父,并且管仲也是当时时期的第一个正式开展教育行业的人。

管仲辅佐齐桓公名人故事

鲁庄公九年(前685)齐鲁干时之战,鲁军失败后,齐大夫鲍叔率领军队,代表齐桓公前往鲁国,表达齐国的意愿。公子纠被杀以后,其辅佐管仲随鲍叔返齐。回国以后,鲍叔对齐桓公说,管仲是天下奇才。您若仅仅治理齐国,那么由高和我辅佐即可;您若要称霸天下,则非管仲不可。齐桓公不记射中带钩之仇,以亲自出城迎接之礼礼遇管仲,任命他为齐相,主持国政。管仲相齐后,一心辅佐齐桓公的霸业,对齐国很多方面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在管理上,他主张礼法并用,礼以使人知廉耻,法以使人守规矩。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得到稳定和改善的基础上,管仲积极促使齐桓公采取尊王攘夷、争取与国的方针,以建立霸权。管仲的这些政策为齐国称霸准备了物质条件。

为什么有中秋、仲秋的写法,仲秋和中秋分别是什么意思?

中秋是节日,指的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 仲秋是指秋季的第二个月。因为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古人也用“伯,仲,季”来分别称呼某季的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

管仲的仲读什么

仲 这个字 单音字 读音:[zhòng] 部首:亻 五笔:WKHH

管仲事公子纠的仲事是什么意思?

题主断句断错了。 管仲 事 公子纠 管仲是人名,古代在家排行第二一般用仲来当作字或者名。 “事”在这里作动词,意思是侍奉。 管仲侍奉公子纠。 意思是管仲在公子纠门下任职。

管仲是谁啊

管仲 是齐国上卿 辅助齐恒公横扫天下

管仲的故事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译文;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一起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是由于生活贫困的缘故。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愚笨,知道这是由于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是由于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三次作战,三次都战败逃跑,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胆小,知道这是由于我还有老母的缘故。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囚禁起来受屈辱,但鲍叔并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我的是父母,但了解我的却是鲍叔啊!”   鲍叔在推荐管仲辅佐齐桓公之后,甘愿身居管仲之下。鲍叔的子孙世代都在齐国享受俸禄,十几代人都得到了封地,往往都成为有名的大夫。所以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却称颂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管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他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渐富强,国力大振,他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孔子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读《管仲列传》,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才能,以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功的政治家风范。   司马迁自述写作《管晏列传》之缘由:“晏子俭矣,夷吾则奢,齐桓以霸,景公以治,作〈管晏列传〉第二。”指出虽然管仲的奢华与晏婴的节俭形成鲜明对比,但是二人同为齐国杰出政治家,管仲辅佐桓公成就霸业,勋业彪炳,晏婴协助景公成就治世,政绩显赫,一霸一治,泽被当代,垂范后世,二人虽隔百余年,但他们都是齐人,都是名相,又都为齐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将二人合传写成《管晏列传》。

管仲有哪些成语典故?

管仲的著名典故有:管鲍之交、桓公拜相等。 1、《管鲍之交》 鲍叔牙喜欢管仲,所以和管仲一起做生意管仲拿钱少出钱多,后来从政虽然他们效忠的是不同的势力,但管仲失败了,鲍叔牙依旧向自己的头领推荐管仲,说管仲有能力甘愿当管仲的下属。之后人们就用管鲍之交这个成语形容弱攻强受。 这则成语本义指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友情,后来形容朋友之间交情深厚、彼此信任的关系。其结构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含褒义。 2、《桓公拜相》 齐桓公想拜鲍叔牙为相。鲍叔牙说:陛下若仅仅想治理齐国,那么叔牙就够了。但陛下若想成就天下霸业,非管仲不可!桓公说:但他是寡人的仇人啊!鲍叔牙说:这正是管仲忠于自己主人的表现啊。 鲍叔牙献计,让齐桓公要求新败的鲁国杀公子纠,并交还仇人管仲,作为齐不再攻打鲁国的条件。鲁国马上答应了齐国的要求。 齐桓公派专车将管仲接到宫中,与他谈了三天三夜。管仲就官吏任免法规制订、征战外交、文化礼仪等很多方面都提供了极好的建议,桓公非常高兴。三天后,齐桓公在宗庙中当着列祖列宗的面,正式拜管仲为相。 《管鲍之交》寓意 管鲍之间的深情厚谊不是凭空练就的,而是建立在两人长期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坦诚和相互谅解的基础之上的。正是由于鲍叔牙的无私大度以及彼此的信任、相知、理解、感恩以及默默的付出,才浇灌出了一朵最馨香而持久的友谊之花,并造就了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千古美谈。 美好的友情令人向往,管鲍之交却告诉人们:朋友需要选择,更需要惺惺相惜。友谊之花需要细心呵护,用心浇灌。友谊是以诚相待、肝胆相照,更是相互包容、荣辱与共,是得意时的相互鼓励与欢欣,更是失意时的不离不弃。“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这句话,既包含着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之情,亦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

管仲的十个经典名言有哪些?

管仲的十个经典名言有: 1、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 2、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3、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 4、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5、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 6、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7、俭则伤事,侈则伤货。 8、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 9、暴躁生怨,忧郁生疾,疾困乃死。 10、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管仲被谁重用 并成就了什么大业?

齐公子小白,桓公。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