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顽强的小笋

2018-03-22 14:01:34小月姐姐FM02:34 28.3万
声音简介

立夏为什么要吃笋子啊?

      立夏时节,正是我国南部地区山上竹笋的盛产期。因此,在我国南部地区,特别是浙江、湖南一带,流行“立夏吃笋”的习俗。                                     一、“立夏吃笋”的由来       立夏吃笋的习俗源自于南方山区一带。其吃笋习俗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当地山区盛产竹笋,每当立夏到来之际,遍地竹笋等待采摘;二是源于当地山农的体力劳动之需。竹笋含有丰富的营养,古人称竹笋为“竹之胎也”,因此,此时吃竹笋有利于补充体力,为即将到来的山上劳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地人认为,吃了竹笋可以补充脚力,称之为“健脚笋”。                                                                         二、“立夏吃笋”的典故       在浙江一带,流传着“罗隐摸骨”的典故,认为“立夏吃笋”习俗与唐代诗人罗隐有关。       罗隐( 833—909)的唐代诗人,今浙江富阳新登人。他从小就很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年轻时就中了秀才,人们都叫他罗隐秀才。后来,他很不得志,常往返于昌化山间,以乞讨度日,连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       有一天,他来到天目山下石门的地方。在崎岖的山路上,他实在走不动了,就躺在山间。此时,他肚子饿得实在受不了,就地找到竹笋来煮食充饥。吃了竹笋,他不仅肚子不饿,人也精神了,脚骨也硬挺了。当人们问起他时,他说是吃了山间笋的缘故。于是,吃笋能使人脚筋骨刚挺的消息就传开了。 三、“立夏吃笋”的寓意       从上面所述的来历与故事看来,南方山区一带的人们立夏吃笋是包含了美好寓意的。       立夏吃笋应该是体现了人们对健康体魄、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追求。山区人劳动要爬山,对体力要去很高,特别是对腰板、脚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而山间的竹竿刚直挺硬,而竹由笋始,乡下农民就以为吃了立夏笋,脚筋骨就能同竹竿一样刚挺。他们称之为“健脚笋”。可见,竹笋象征着强筋健骨,立夏吃笋表达了人们祈求健壮的美好愿望。                                                                               湖南炎陵一带还流行这样谚语:“立夏不吃笋,齐(站)都齐(站)不稳。”意思是立夏这天没有吃小竹笋,人站都站不稳。可见人们对立夏吃笋的重视。  四、“立夏吃笋”吃法举例       经过长期实践,人们发现了竹笋对人体的帮助。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竹笋有多种维生素,还有淀粉、纤维素、水分等,对人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浙江宁波:立夏吃笋。立夏时节,山上小竹笋已经出土,鲜嫩可口,人们称笋能拄脚骨,所以这天都要烧笋吃,烧脚骨笋也方便,将笋截一两寸许,用油煸炒后,与放上酱、糖、酒、醋等佐料烧熟即成。       湖南炎陵:立夏这一天,人们便要进山去拔一把小竹笋回来炒鸡蛋或炒酸菜吃。       湖南的湘中、湘西等地:立夏正是漫山遍野长竹笋的季节,人们习惯于吃笋子炒肉,鲜笋、干笋均可,鲜肉、腊肉不拘,名为“助力”,亦称“接力”。当地有“吃了立夏笋,两脚打得墩”“立夏不吃笋,瘦得光梗梗”谚语。                                           浙江上虞、新昌、嵊县:立夏吃笋,可以健脚,称“健脚笋”。“健脚笋”可剥去笋壳,整支煮熟;也可带壳整支煮熟,边吃边剥笋壳。       安徽黄山:立夏吃笋撑腰、吃茶解暑。       好了,就介绍这么多了。看完这个介绍,你是不是也有到山区一尝新鲜的冲动呢!

求“顽廉懦立”的解释

wán lián nuò lì使贪婪的人能够廉洁,使怯弱的人能够自立。旧时形容感化力量之大。《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典故出处 《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近义词 廉顽立懦 英文翻译 the corrupt became honest and the drifters filled with ambitio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使贪婪的人能够廉洁,使怯弱的人能够自立。旧时形容感化力量之大。 成语举例:郭沫若《羽书集·抗战与觉悟》:“这些烈士的壮烈行为同时也使我们顽廉懦立,把我们的士气和民气,愈见鼓舞。”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什么诗是描写梅独自傲立于风中的顽强精神的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的诗句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的诗句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小孩只听老师的话,不会独立思考的

教育观念已经在慢慢转变了吧,现在的国内老师也逐渐将学生引导向独立思考的方向,而非简单的机械接受,至少小学初中情况好转,至于高中,有高考在,可能还需努力吧~

怎样做事独立自主?

人活在这个世上,不能没有独立,而这一切又都只能靠你自己,因为你自身就是你自己的生存环境之一,你才是自己的主人。 鲁迅先生的故事不知被多少人传诵:鲁迅在别的孩子疯玩的年龄,由于家道的败落和父亲的病情,便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他不仅要学习,还要每天往返于药店与当铺之间,去为生活而奔波。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没有像别的孩子一样偷偷跑去玩,而是自强不息地奋斗。一次,由于上学迟到,老师对他加以批评,鲁迅从此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上了一个“早”字,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提醒,更是一个人人生观的体现:自立、自强。 独立的境界是美妙的,独立的习惯却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学习和培养。独立地面对社会、面对自然、面对你自己、面对生活。 在小时候培养独立能力,这样的锻炼机会是很有必要的。也许正因为有这样的理论做基础,在美国许多好的学校都有表演课,社区中也设立各类表演课程,供学生课余参加。有很多父母送儿女去美国一家夏令营,这只是一家很普通的夏令营,但它的活动内容十分有趣,其中一项令许多小孩感兴趣的就是表演课。通过一些简单的表演技巧,训练孩子对自我表现的兴趣和信心,表演者在不严格的舞台规范中尽情抒发自己的感受,在人物中加入想象和创造,既有娱乐,又为孩子们创造了课堂上所不能获得的学习机会。 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排斥邪恶,保持自我真性情,玉洁冰清,不沾世俗小气的独立,更值得我们学习。做人要独立,只有如此,才能思想自由,不断探索,才能使从事学术的工作者解放思想,善于怀疑,富有创造性,且能埋头钻研,上下求索,以追求真理为宗旨,才能促进学术的发展与进步,才能在将来成就一番事业。 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这种习惯会在成功的路上助你一臂之力。学会独立生活,拥有了独立的品格,你就拥有了成功者必备的一个条件。 一群蛤蟆在进行比赛,看谁最先到达一座高塔的顶端。周围有一大群围观的蛤蟆在看热闹。 比赛开始了,围观者都不信它们中有谁能到达那座塔的顶端,只听到一片嘘声:“太难为它们了!这些蛤蟆根本无法达到目的。”蛤蟆们开始泄气了,可是仍有一只蛤蟆在摸索着奋力向上爬去。 围观的蛤蟆继续喊着:“太艰苦了!你们不可能到达塔顶的!”其他的蛤蟆都被说服停了下来,只有那只蛤蟆一如既往继续向前爬,并且更加努力地向前爬。 比赛结束,其他蛤蟆都半途而废,只有那只蛤蟆以令人不解的毅力一直坚持了下来,竭尽全力达到了终点。 其他的蛤蟆都很好奇,想知道为什么它就能够做到不管不顾地一直向前爬,为什么能坚持到达终点,就围上去询问它。这时,大家才发现——它是一只聋蛤蟆! 你是要成功还是要听别人的话?如果有人说你无法实现你的梦想时,你最好做一个“聋子”。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这是很多人最容易养成的一种可怕习惯——遇到任何事情,虽然早已经制订过详细的计划,做过周密的考虑,但仍然畏首畏尾、犹豫不决,不敢立刻动手去做,拿到各处去征求意见,直到最后各种说法越积越多,毫无头绪,不知怎样做才好。最后,精力渐渐分散,导致完全失败。 谢军是享誉世界的国际象棋大师,获得过多项世界冠军。她的成就令多少人羡慕,然而你知道吗?她之所以有今天,与父母给她独立自主的机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982年,谢军12岁,小学快毕业时,是升重点中学还是学棋,两条路任她选择。谢军和她的一家人,似乎都处在十字路口上,需要决定前进的方向。谢军在小学六年中,7个学期被评为三好生。学校当然要保送她上重点中学。这样品学兼优的孩子谁见谁要。国际象棋的黑白格同样牵引着谢军和她的一家人,真是举棋不定。是走妈妈的路,将来进高等学府,还是当运动员呢?谁也拿不定主意。还是妈妈做主,她叫来了女儿,用商量的语气说:“谢军,抬起头来,看着妈妈的眼睛。你很喜欢下棋,是不是?”这是母亲对女儿选择道路的提问,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女儿将来命运的提问。家庭是民主的,对孩子采取了审慎的商量的办法,充分尊重女儿的意见和选择。谢军目光坚毅、严肃地看着妈妈的眼睛,坚定地说出7个字:“我还是喜欢学棋。”母亲得到女儿的回音后,她同意谢军的选择,同时又极其严肃地对女儿说:“好,记住,下棋这条路是你自己选择的。既然你做出了这个重要的选择,今后你就应该负起一个棋手应有的责任。”一个12岁的女孩能懂得和理解这段话吗?也许思维发达和超前的谢军听懂了妈妈的话,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怎么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呢?

小孩的一些习惯很大程度上都是大人给他们惯出来的。家长意味的顺从,意味的溺爱孩子就很容易让他们养成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做事不考虑后果,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家长还是要从小给孩子自己锻炼的机会。

独立自主的成语

自力更生zì lì gēng shēng [释义] 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获得生命。比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事业发展兴旺。更生:重新获得生命。 [正音] 更;不能读作“ɡènɡ”。 [辨形] 力;不能写作“立”。 [近义] 自食其力 独立自主 [反义] 仰人鼻息 寄人篱下 [用法] 含褒义。一般凭借谓语、宾语、定语。

学会独立思考比什么都重要

的确,自立自强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