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认识你真好,想陪你终老

2018-04-09 21:00:00有书07:29 12.3万
声音简介


此生四季冷暖,有人叮咛你加衣;生活劳碌,有人嘱咐你休息,足矣。




一个人真正的魅力,不是你给对方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而是对方认识你多年后,仍喜欢和你在一起。


也不是你瞬间吸引了对方的目光;而是对方熟悉你以后,依然欣赏你。


更不是初次见面后,就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而是历尽沧桑后,由衷倾诉说:


认识你真好!


认识你真好,虽然你不在我身边,却一直在心间。


有一种目光不远不近,却一直守望;


有一种朋友不惊不扰,却一直陪同。




李白在东都洛阳认识了比他小11岁的诗人杜甫。


杜甫“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其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与李白意气相投。他们情同手足,“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第二年的秋天,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


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在一起的一段日子里,二人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议论时事,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两人分手后,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


最深沉的爱总是无声,最长久的情总是平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距离,让思念生出美丽;懂得,让心灵有了皈依。


人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认识你,有你暖暖的住在心底。




认识你真好,这么多年后,我一回头,你还在。


我喜欢那么一种友情:不是那么多,不是那么浓烈,不是那么甘甜,也不是那么时时刻刻。


甚至有时候会用年、十年、半个世纪去给它计时,它是那么少,那么真,那么久长。


若悲伤有人分担,又何尝不是一种慰藉;若孤单有人陪伴,又何时何处不是心暖、心安。


最真的感情永远都是:死皮赖脸中破涕为笑,心甘情愿中不厌其烦。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进了心里,恰似故友;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淡出视线,难以交心;


有些情,于岁月中,慢慢消融,不再刻骨铭心;


有些人,于相交中,慢慢远离,好像无影无踪;有些事,于时光中,慢慢淡定,从此不再动心。


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相遇靠缘分,心与心相知靠真诚;


人生若有二三好友,无话不谈,不离不弃,可谓幸运……



认识你真好,因为认识了你,我也愿意变成更好的自己。


其实我们都不需要太多,孤单时有人陪,无助时有人帮,于心灵是一种温暖,于生命是一种感动。


张伯驹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公子哥儿,和袁克文、溥侗、张学良并称为民国四公子。


张伯驹第一次见到潘素。就被她的才情和美丽所吸引,提笔写就了一副嵌字联:


“潘步掌中轻,十步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


张伯驹发现了她的绘画天分,从而请来名师大力栽培她。


潘素21岁正式拜师朱德甫习花鸟画,后又随汪孟舒、陶心如、祁景西、张孟嘉等习画,同时还跟夏仁虎学古文。


在他的栽培下,昔日的野玫瑰蜕尽野性,成了一朵素心兰。


当蒙在明珠之上的灰尘被洗刷干净之后,那润明剔透的光泽便再也掩盖不住,它必定会释放出来。


潘素因为有了张伯驹的帮助,绽放出了自己的光芒,同时作为张伯驹人生路上的佳侣,也成为他收藏世界里的守护天使。



正是他们共同的努力,才使得国宝《平复帖》《游春图》等留在了国内,更使众多名家真迹免受战火的侵袭,得以保全。


因为有你,我们彼此携手前进,遇见更出色的自己。


彼岸的守望,是此岸的感动;

千里的陪同,是心中的丰盈。

最深沉的爱,总是风雨兼程;

最浓厚的情,总是冷暖与共。


一份好的感情,是两心相依的温暖,是相濡以沫的陪伴。


最真的拥有,是我在;最美的感情,是我懂。


此生四季冷暖,有人叮咛你加衣;生活劳碌,有人嘱咐你休息,足矣。


认识你真好,此生,多谢有你。


有书君语:这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不知你是否有所感悟?欢迎你在留言区抒发自己的感想,我们明天见~~~

徐志摩认识你真好的由来

徐志摩扮雀认识你真好来自徐志摩的诗凳碧句。厅粗早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得知:认识你真好,想陪你终老。是徐志摩这首诗是写给林徽因的。

徐志摩和陆小曼是怎么认识的?

陆小曼,一个民国时期的“交际花”,出身名门望族;徐志摩,一个“多情诗人”,浪漫富有才华,看似两个完全不相关的人就这样相遇,相知,相爱。才子配佳人,多少人眼中的爱情童话,但是二人的相爱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是经历过许多波折之后才走到了一起。 1922年10月的一个夜晚,陆小曼和徐志摩在一场舞会上相遇了,就这样开启了二人的相爱之旅。徐志摩对陆小曼可以说得上是一见钟情,由于之前在林徽因那处处碰壁,不禁失望至极,与陆小曼的相识让他受伤的心又得到了安慰。而那时的陆小曼刚刚新婚一年有余,丈夫的不解风情,让她尝尽了婚姻的酸楚。恰巧这时,徐志摩闯进了她的生活,两个孤独的人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1925年陆小曼的丈夫终于同意了离婚,他选择放过自己,也放过陆小曼。而重获自由的陆小曼并没有立即与徐志摩结婚,因为那时徐志摩的家人十分不喜欢陆小曼,认为她只知享乐,骄纵奢华。一直到了1926年的七月,这对才子佳人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的陆小曼仍然没有改掉奢侈享乐的性子,而徐志摩只是一个读书人,没有太多的经济来源,所以他再三警告陆小曼不要纵情于享乐。 多次劝阻无果之后,二人终于爆发了“战争”,一场大吵过后,徐志摩负气离家。而这一次的离开,竟再也没有回来,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发生了事故,机上所有乘客无一人生还。徐志摩的离世对陆小曼的打击是致命,之后交际场合再也没有她的身影。一代才子佳人,不禁让人叹惋!

徐志摩《认识你真好》赏析是什么?

二、确定中心,突出重点 抓住文章的中心就是抓住了文章的灵魂。而如何才能确定作文的中心呢?首先,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中心。例如《记一位高尚的人》要明确题目的重点是“高尚”。高尚的原因,就是文章的中心,所以要紧扣这个中心来写作。 其次,可以根据自己平常的生活积累,根据自己平常的生活感受来确定中心。如写《难忘的小学老师》,中心思想可表现老师的好品质及老师对我的影响。 三、选好材料,组织材料 1、选材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要围绕作文中心思想选择材料。其次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真实的、新颖的、典型的事件作为材料。可以记住这个选材的口诀:熟悉最重要,真实才可靠;典型方有用,新颖为最好;不在大和小,关键在于巧;品味要求高,情真应记牢。从而做到中心突出、详略得当。 2、如何组织材料?首先,确定哪些先写,哪些后写,使文章“言之有序”。其次是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要使文章“言之有序”,就要合理地分段排序。

志摩的诗 徐志摩

徐志摩的诗: 一、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二、致梁启超 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   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 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   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怕艰险?   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已而然哉?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三、沙扬娜拉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四、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五、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为何会和陆小曼的结婚,他们怎么认识的?

他们是在一场舞会上认识的,陆小曼本来就是一个交际花,在这场舞会上相识,之后相知相爱。

徐志摩有哪些作品?(全面点)现在书店里有哪些徐志摩的书籍,推荐几本。

徐志摩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徐志摩是?

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作家

徐志摩和三个女人的故事

自传还是杜撰还是q版

徐志摩比较有名的三首诗歌

就知道 再别康桥

徐志摩是谁?

  (1896~1931年)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又申。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   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等国。   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大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故飞机失事,因而遇难。蔡元培为其写挽联:   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迳都   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东土;   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   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