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被撕毁的论文

2023-08-06 03:47:29科学史评话23:37 23.7万
声音简介

有一位印度学生就来到了英国求学。那时候的印度还在英国的统治之下。大概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的版图范围。有一个年轻的学生来到英国求学。按照他的出生地来讲,按照现在的国界划分,应该是在巴基斯坦境内。不过大家还是称他为印度裔学生。那时候英属印度能上大学的人就不多。他家全是知识分子,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考取了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到那里读博士。他的老师就是著名的爱丁顿。爱丁顿因为靠观测日全食验证了广义相对论。因此名声大噪。这个小伙子叫钱德拉塞卡。在从印度来到英国的旅途之中,钱德拉塞卡就在想。到底是啥在支撑着恒星的大小不变呢。要知道恒星都在猛烈的燃烧着。恒星也都有大质量。引力跟燃烧热量产生的压力是平衡的,于是我们看上去。太阳大小是稳定的。不会有啥变化。但是钱德拉塞卡就在想。要是太阳上的燃料都烧光了呢。那又会如何?带着这个问题他来到了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期间,他由狄拉克推荐,去了一趟哥本哈根,见到了波尔。他在哥本哈根物理研究所学习了一段时间。那可是量子力学的圣地。哥本哈根学派的大本营。因此钱德拉塞卡就在量子力学方面打下了基础。当然了,他还是念念不忘那个恒星寿命终结的问题,当燃料烧光以后,恒星靠啥支撑自己巨大的引力呢?他认为是电子的简并力在支撑这恒星自身巨大的引力。他完全用电子简并气态方程建立了白矮星的模型。当时他的老师爱丁顿是恒星方面的权威啊。他就告诉了他的老师。爱丁顿并没有表示同意他的观点。1935年皇家天文学会的会议上,钱德拉塞卡还挺积极。把自己的论文打印了好多份。在场的一人发了一份副本。自己老师爱丁顿就坐在台下,他也送上了一份。他很有礼貌的问爱丁顿讲的是啥题目,爱丁顿说跟你一样。这个钱德拉塞卡心里就开始打鼓了。心说老师怎么一点都不跟自己透露呢?他上台讲的时候,讲的不太流畅,磕磕巴巴的。印度人的英语口音估计也不招人待见。他大概讲了这么几个意思。首先是白矮星是恒星演化的末尾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面,都靠着电子的简并力在支撑着天体自身的引力。但是这个电子简并并不是无限大的。压力越大,电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但是再快也快不过光速对吧。那么接近光速的时候,电子简并力会突然扛不住了,整个天体会突然塌陷,缩成一团。只要天体足够大,跨过了一个门槛儿,那么这事儿就必然要发生。那么就会一个劲地塌缩下去,只要恒星足够大。

 

轮到老师爱丁顿发言了,他走上讲台。手里拿着钱德拉塞卡发给他的论文副本。钱德拉塞卡辛辛苦苦打印了很多份。那年头没有打字机。弄出这么多份挺费劲的。爱丁顿首先驳斥了钱德拉塞卡的理论。他认为恒星到寿命的时候会发生爆炸,东西全炸光,那么就没那么多的物质了。不会形成塌陷。然后刷刷几下,就把手里的论文副本给撕掉了。在场的人哄堂大笑。钱德拉塞卡很受打击。这是自己的授业恩师啊。一点儿面子也不留。闹的他灰头土脸的。当时在场的很多人一看,麻烦了,这小伙子要出事儿。各位,大家留神。这小伙子要往楼顶走或者是去河边儿,千万有人跟着点儿,千万别让他寻了短见啊,生命宝贵啊。其实爱丁顿事先跟爱因斯坦通过气了,爱因斯坦认为恒星怎么也不可能体积缩到0啊,而且他还写了文章正式宣布了,恒星的体积不会缩到0。难怪说爱因斯坦1925年以后最好去钓鱼呢。他难道就不明白,这不就是当年那个史瓦西度规吗?大部分科学家也都不相信钱德拉塞卡的理论。不过也有人顶他,给他点赞。谁啊?泡利,泡利不相容原理就是他提出来的,所谓的简并力就属于泡利不相容原理范畴。泡利见到钱德拉塞卡,好好的安慰了他一顿。从此呢,钱德拉塞卡就转向其他领域研究了。研究星团之类的东西。后来他在英国混的不太好,去了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当了一辈子的大学教授,是个受人尊敬的好老师。但是没有更大的成就能比得过他早年的贡献。他非常认真敬业。有一次顶风冒雪从叶凯士天文台回大学讲课。教室里面仅有两个学生,都是华裔,一个叫杨振宁,一个叫李政道。这三个人都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两个学生倒是1957年就获奖了,老师反倒是到了1983年才获奖。那一次获奖的确是跟恒星的演化有关。他精确的计算出,假设恒星到寿命的时候,会发生爆炸,炸完的物质还能超过1.44个太阳质量,那么必然要继续塌缩下去。这就是钱德拉塞卡极限。一个过了30年才被大家接受的理论……

如果你不再爱我,这撕毁的承诺什么歌?

难道这是我的错

12岁孩子撕衣服,鞋,书本

你好,如果12岁的孩子在这方面没有自己控制行为的能力,建议还是带他去精神专科医院,或者儿童心理医院做相关检查,确定是否是病态。然后需要根据检查的结果做药物治疗或者行为训练。

12岁孩子撕衣服,鞋,书本

你好,如果12岁的孩子在这方面没有自己控制行为的能力,建议还是带他去精神专科医院,或者儿童心理医院做相关检查,确定是否是病态。然后需要根据检查的结果做药物治疗或者行为训练。

无悔华夏怎么撕毁和亲

无悔华夏是一部历史剧,讲述的是秦国公主嫁到楚国后,展开了对家族复仇的故事。其中涉及到了和亲的问题,而最终无悔华夏在国家大义和家族仇恨之间做出了抉择。在剧情发展过程中,她开始逐渐认同楚国的文化和传统,也了解到国家间的和平相处的重要性。因此,她最终决定撕毁自己所在的秦国与楚国的和亲,并以牺牲自己的方式来达到她的内心目标。她的抉择既代表了个人英雄主义的精神,也彰显了对家族和国家发展的关切。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考方向,即在强调个人目标的同时要始终坚持大局,关注国家的长远利益,积极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和谐发展。

撕毁的承诺原唱

《撕毁的承诺》原唱是红蔷薇。 《撕毁的承诺》是一首由申光惠作词、张瑞军作曲、大约冬季编曲、惠永平混音的歌曲,并由申光惠制作,红蔷薇演唱。这首歌曲讲述了一段痛苦的爱情故事,歌词描绘了主人公在爱情中所经历的痛苦、失望和遗憾。 在这首歌中,歌手用深情的嗓音诉说着一段被撕毁的承诺,传达出一种无法言喻的无奈和心酸。歌曲的开头就传达了今生注定无缘的遗憾,歌手感叹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对方却未曾在意。白头到老的美好愿景在此变得遥不可及,曾经的誓言变成了讽刺。 歌手通过歌词质疑爱情中的诚实,指责对方是否在行骗,看透自己深情背后的弱点。正是因为这种弱点,使得歌手在受伤时无法自拔,而无情的对方却肆无忌惮地伤害着歌手。在这段关系中,歌手如同被利剑刺中心脏,痛苦不堪。 《撕毁的承诺》歌曲歌词 是不是今生注定无缘 为你付出是我一厢情愿 我的爱你没用心看一眼 白头到老只是过份贪婪 是不是你在爱情行骗 看透我对你情深的弱点 你才会伤害我肆无忌惮 不顾及我爱的如此可怜 你的无情就像刺心利剑 撕毁了承诺越走越远 所有的无奈藏在心里面 任凭泪水在眼眶蔓延 你的无情就像刺心利剑 如今已成陌生的画面 原来结局没有想像的圆满 却用遗憾画下了句点 是不是你在爱情行骗 看透我对你情深的弱点 你才会伤害我肆无忌惮 不顾及我爱的如此可怜 你的无情就像刺心利剑 撕毁了承诺越走越远 所有的无奈藏在心里面 任凭泪水在眼眶蔓延 你的无情就像刺心利剑 如今已成陌生的画面 原来结局没有想像的圆满 却用遗憾画下了句点 却用遗憾画下了句点

如何撕毁与魔鬼的契约?

我想知道你是怎么做的跟撒旦签契约的,求告知

上地理课我看青年文摘,然后地理老师把我的书撕毁,我就开始和他吵架...

老帅是不应该撕书,可以起诉他赔偿。但主要是你也有错啊!你总不能起诉他赔你5元书钱,然后学校给你个处分吧! 自己先错了,就安分点吧!小兄弟!也不是多大个事!淡定

有一本书,其中有一页被撕毁了,剩余页码的和是1200,问这本书有多少页?被撕毁的是几页和几页?

假设此书的第1页和第2页在同一张纸上(首页和第二页不在同一张纸上的书籍很少见,楼主可自行计算)。再假设这本书的最大页码为n,被撕毁的页码为(m-1)和m,则根据等差公式可知,这本书的页码的总和为n(n+1)/2,由于(m-1)和m这两个页码被撕毁不计入总和的范围,所以我们可以得出:n(n+1)/2>1200,由此,得出满足条件的最小正整数n=49,此时,这本书以奇数页码结尾,然而这时候的页码总和为1225,也就是说被撕掉的两个页码和为25,即m-1+m=25,由此得出m=13,从而被撕掉的页码为12和13,但是这与首页和第二页在同一张纸上的前提相矛盾,所以,舍去。从而,进一步假设n=50,此时,可得出页码总和为1275,有m-1+m=75,进而m=38,所以,被撕掉的页码为37和38,满足要求。 若n=51,则本书所有页码总和为1326,也就是说,被撕掉的两个页码和为126,但是此时本书最大的两个页码的和也只不过是101,所以,不满足。 若n=52,则本书所有页码总和为1378,也就是说,被撕掉的两个页码和为178,但是此时本书最大的两个页码的和也只不过是103,所以,不满足。 …… 以此类推,52之后的所有整数都不能满足。 因此,最终可知,本书共有50页,被撕掉的那一张纸上的页码为37和38。 回答完毕! (用计算机2分钟就解决的事情,让我描述,真的是没有描述好啊!不知道楼主有没有看懂。)

论语12章当中的成语

不亦乐乎、三十而立、从心所欲、不耻下问、逝者如斯等。 一、不亦乐乎 [ bù yì lè hū ]  原是喜悦之意。现常用来表示事态的发展已达到过甚的程度。含有诙谐味。 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愉快吗? 二、三十而立 [ sān shí ér lì ]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译文: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 三、从心所欲 [ cóng xīn suǒ yù ]  随心所欲。 出处:《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四、不耻下问 [ bù chǐ xià wèn ]  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谦虚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五、逝者如斯 [ shì zhě rú sī ]  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论语12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