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少阴病篇:辩少阴病脉并治290-302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

2024-03-20 21:25:42厚朴_lyz04:28 1.6万
声音简介

290.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291.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292.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至一作足)灸少阴七壮。
293.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294.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295.少阴病,恶寒、身 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296.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297.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298.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 、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299.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300.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30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麻黄细辛附子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 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0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黄仙附身大哭是不是病?

两种可能1是吓着了,找个以前用过的旧邮票待孩子睡着后把邮票烧成灰包在纸包里放在枕头下面。还有就是黄仙要找真正懂的看看或送走或供奉

麻黄汤的主治症候

麻黄汤主治外感风寒证。空空症见纯亏瞎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喘咳,舌苔薄做空白,脉浮紧。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炙甘草汤的附注

本方由炙甘草汤(复脉汤)加减而成,故名之。因温病后期,热灼阴伤,故去益气温阳之参、枣、桂、姜,加养血敛阴之白芍,故全方重在滋液敛阴而复脉,它与炙甘草汤同一“复脉”中而有温凉通敛之异。

炙甘草汤的主治病机是什么?

炙甘草汤主治病机:1、心阴阳气血俱虚 悸证;2、阳虚内热肺萎证。

炙甘草汤中的麻仁是什么麻仁

炙甘草汤中的麻仁,是火麻仁,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

请高手回答:厚朴麻黄汤与射干麻黄汤各主治什么?应用有什么不同?急!!!

【厚喊配朴黄麻汤】 【功用】宣肺降逆,化饮止咳。 【主治】寒饮化热饮邪上逆芹渗谨。证见咳嗽喘逆, 胸满烦躁,咽喉不利,痰声漉漉,苔白滑,脉浮者。 【射干麻黄汤】 【嫌基功效】宣肺祛痰,下气止咳。 【主治】痰饮郁结,气逆喘咳证,症见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或胸膈满闷,或吐痰涎,苔白或腻,脉弦紧或沉紧。 两者功效基本相同。都有化痰止咳,两者均治疗是热症!~

阴不治阳为阳病,阳不治阴为阴病是什么意思

此为阴阳之间对立制约关系的失调,动态平衡被打破,导致病理情况的发生。 阴不治阳为阳病:就是阴虚或阳盛导致阴不能制约阳导致阳偏盛,表现出阳盛的证候或病理情况。 阳不治阴为阴病:就是阳虚或阴盛导致阳不能制约阴导致阴偏盛,表现出阴盛的证候或病理情况。 举例说明:寒不能制约热导致热更盛,表现出热象。

炙甘草汤有补肾阴的作用吗

由炙甘草、人参、生地黄、桂枝、麦冬、阿胶、麻仁、生姜、大枣组成。主治气虚血少,虚羸少气,心悸怔忡,虚烦失眠,大便干结,舌质淡红少苔,脉结代或虚数等。

炙甘草汤的主治

①阴血阳气虚陆此弱,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纤悉侍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②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毁吵结,脉虚数。

伤寒论 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为什么? 什么是阳病,什么是阴病?

  阳病指张仲景六经辩证的三阳脉为病,(即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   概括:凡出现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脉浮等脉证,就叫太阳病。   凡出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脉大等证,就叫阳明病。   凡出现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细等脉证,就叫少阳病。   “阳病见阴脉者死”,指三阳病过程中,脉象由表现为阳气亢奋,搏指有力的“阳脉”,转为气息微弱,应指乏力的“阴脉”,反映了正气衰败,“阳去入阴”,病势深重的病理机转,故称“死”候。   阴病指三阴脉为病(即少阴病,厥阴病,太阴病)   概括:临床上凡是出现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脉缓弱等证,就叫太阴病   厥阴病在临床上可归纳为四类:(1)上热下寒证 (2)厥热胜复证:为四肢厥逆与发热交错出现。 (3)厥逆证:就是四肢厥冷,轻者不过腕踝,重者可越过肘膝。 (4)下利吐哕证:热利下重为湿热下利;下利谵语为实热下利;下利清谷为虚寒下利。干呕、吐涎沫、头痛为寒饮呕吐;呕而发热为发热呕吐;哕而腹满为里实哕逆。   少阴病是六经中最后层次和最危重的阶段,多出现精神极度衰惫、欲睡不得,似睡非睡的昏迷状态。   阴证而见浮大数动洪滑之阳脉,虽然脉与证不相符,但在伤寒来说,多为阳气来复,正能胜邪,从阴出阳之象,提示病情好转。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