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厥阴病篇:辩厥阴病脉证并治327

2018-05-21 19:02:53厚朴_lyz01:33 1.3万
声音简介

327.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厥阴中厥的意思?

1.中医学名词。经脉名称之一。是阴气发展的最后阶段,开始重新向阳的方面转化的过程。包括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参阅《素问.至真要大论》,又《阴阳离合论》。); 2.中医学名词。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咳嗽胸闷等。参阅《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3.中医学名词。六经病之一。厥阴病为阴阳消长﹑邪正进退的重要关键,常出现寒热错杂的症候。上热下寒者,有消渴,胸脘部灼热疼痛,饥而不欲食,下利,吐蛔等证。厥热胜复者,可预测病情的进退,厥多热少为病进,厥少热多为病退。参阅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湿热和厥阴一样病吗?症状一样吗?如何调理?

不同的概念,。

阴气将厥是什么意思?

阴气将厥是指中医所说的热厥症。 阴气将厥,是《黄帝内经》中的说法,在中医理论里面提及的最多。 《素问•厥论》认为阴气起于足的五指之里。其认为阳气衰于下,则阴盛而生寒,故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阳盛而生热,故为热厥。 《类证治裁》中厥症论治曰“厥者尽也,危候也”。

阴厥的介绍

阴厥,病证名。因阳衰精竭所致四肢厥逆。如得病便四肢厥冷,脉沉而细,手足挛而恶寒,引衣盖,不欲水,或下利清谷而厥逆者。

惊厥是一种病吗?

惊厥是小儿的一种危重症,

引起惊厥的病因有哪些?

找医生看看吧

金匮要略里面“病脉证并治”是什么意思? 是什么病的脉证并治,还是什么病的病脉证并治?

是:病、脉、证及治法.比如(太阳)之为病、脉(浮)、证(头项强痛而恶寒),治法根据不同病脉证采取不同治法.

阴不治阳为阳病,阳不治阴为阴病是什么意思

此为阴阳之间对立制约关系的失调,动态平衡被打破,导致病理情况的发生。 阴不治阳为阳病:就是阴虚或阳盛导致阴不能制约阳导致阳偏盛,表现出阳盛的证候或病理情况。 阳不治阴为阴病:就是阳虚或阴盛导致阳不能制约阴导致阴偏盛,表现出阴盛的证候或病理情况。 举例说明:寒不能制约热导致热更盛,表现出热象。

厥证是什么意思

昏厥吧!应该是这个

伤寒论 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为什么? 什么是阳病,什么是阴病?

  阳病指张仲景六经辩证的三阳脉为病,(即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   概括:凡出现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脉浮等脉证,就叫太阳病。   凡出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脉大等证,就叫阳明病。   凡出现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细等脉证,就叫少阳病。   “阳病见阴脉者死”,指三阳病过程中,脉象由表现为阳气亢奋,搏指有力的“阳脉”,转为气息微弱,应指乏力的“阴脉”,反映了正气衰败,“阳去入阴”,病势深重的病理机转,故称“死”候。   阴病指三阴脉为病(即少阴病,厥阴病,太阴病)   概括:临床上凡是出现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脉缓弱等证,就叫太阴病   厥阴病在临床上可归纳为四类:(1)上热下寒证 (2)厥热胜复证:为四肢厥逆与发热交错出现。 (3)厥逆证:就是四肢厥冷,轻者不过腕踝,重者可越过肘膝。 (4)下利吐哕证:热利下重为湿热下利;下利谵语为实热下利;下利清谷为虚寒下利。干呕、吐涎沫、头痛为寒饮呕吐;呕而发热为发热呕吐;哕而腹满为里实哕逆。   少阴病是六经中最后层次和最危重的阶段,多出现精神极度衰惫、欲睡不得,似睡非睡的昏迷状态。   阴证而见浮大数动洪滑之阳脉,虽然脉与证不相符,但在伤寒来说,多为阳气来复,正能胜邪,从阴出阳之象,提示病情好转。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