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集《新乐府派》上

2018-05-24 11:50:55秋语荷塘17:20 5.3万
声音简介

第十三集   新乐府派(上)

唐宪宗元和年间,即公元九世纪最初二十年,安史之乱已过去半个世纪,唐王朝终于又从衰乱中,想有所作为了。于是整顿赋税,以增加收入,平定几个闹独立的藩镇,使全国终于又形式上统一了。诗坛上于是也逐步摆脱八世纪下半叶那种内容单薄、形式精巧的诗风,不仅出现了以韩愈为首的奇崛险怪的诗派,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派,还有柳宗元、刘禹锡等独树一帜的名家。

所谓乐府诗,是指东汉末年至唐代,即从二世纪后半叶至七世纪初,可以用作歌词来歌唱的那些诗,以及沿用这种诗题仿作的诗。如李白的《行路难》、《蜀道难》等等;而所谓新乐府,则指模仿乐府诗而又不再用乐府旧标题,而依据内容另取一个新标题的那些诗,如杜甫的《兵车行》以及“三吏”、“三别”等等。

新乐府运动是一次颇有声势的诗歌运动。其代表人物是元稹和白居易,虽然文学史上一贯称元白,但白居易是这一派的理论奠基人,诗歌成就也更高,是真正的代表(洛阳白居易墓)。

新乐府运动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主张诗歌要为政治服务,即诗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初年,即九世纪最初十年,创作了大量揭露弊政和各种不合理现象的讽喻诗,最著名的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观点鲜明,提法尖锐,使执掌军政大权的达官显贵咬牙切齿。不过他这种政治热情保持的时间较短,写讽喻诗的时间更短。到四十四岁时,他遭到了报复,被贬为江州司马。经过这一次打击,他就礼佛参禅,走上了独善其身,埋头写闲适诗的道路。

为了充分起到宣传作用,这一派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主张用浅切平易、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诗。据说白居易写诗一改再改,一直改到不识字的老妇人都能听懂为止。这自然不免夸张,不过他的诗读起来轻松,比韩孟诗派好懂,这也是事实。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一丛深色花”,就相当于十户中等收入的人家所交纳的赋税。十户人家交纳的赋税才够贵族买一束花,那么,农民该怎样把骨头磨成钱,才能满足贵族的其他享受呢?

他《新乐府》中的《新丰折臂翁》,更是叫人心酸得无法读下去。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

老翁为什么会成为独臂的残废人呢?

因为天宝年间宰相杨国忠为了建立边功,提高威信,两次发动对云南南诏的战争,共动员兵力二十多万,都全军覆没。

“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为了逃脱必死无疑的出征,于是“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锤折臂”,“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飞骨不收。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从诗的角度来说,这首诗到这里戛然而止,应当说恰到好处。其余一切,该由读者自己去想象,由读者根据诗人安排的逻辑线去做结论。

但是,正如白居易在诗题下加上“戎边功也”所提示的,其目的不在于写一首感天动地的好诗,而在于通过这首感人的诗使人受到教育。因此他接着写道:“老人言,君听取。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边功未立人生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白居易的另一首《卖炭翁》则注明“苦宫市也”,意思是苦于宫市的祸害。宫市是唐德宗贞元年间,即八世纪末至九世纪最初几年一种扰民的弊政,即由太监直接到街市上采购皇宫中所需要的一切。太监以皇帝的名义出来采购,还有不作威作福的!于是客气一点的就压低市价,不客气的就干脆不给钱。诗中的卖炭翁就遇上了这种比抢劫还要卑鄙的掠夺。“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老人在终南山辛辛苦苦烧炭,为的是把木炭拉到京城卖了以维持衣食。一场大雪后,老人赶着牛车卖木炭来了。尽管衣裳单薄,冻得发抖,他还是“心忧炭贱愿天寒”,因为越冷越冻越难受,兴许就越能卖个好价钱。结果偏偏就遇上两个太监,指令他把牛车赶到城北的皇宫去:“两骑翩翩来者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chì,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这千多斤的一车木炭,是老人多少个日日夜夜烧出来的!可只换回两个布头和一个万丈深渊一样的失望。也许卖炭翁当年就抱着两块既不能食、又不能用的纱绫死去了,可又有谁知道呢?!


白居易常用他的乐府诗帮着不幸的人讨回公道,除了卖炭翁还有那个《上阳白发人》。十六岁时,她“脸似芙蓉胸似玉”,因此被选入皇宫。可是,“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在皇宫里,没有值得回忆的,也没有值得遗忘的。“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一望四十多年,望成了白发人。这种现象原是封建社会无法更改的弊政。青春被迫凋谢在皇宫里的这个宫女,总算在白居易的诗中吐出了这一口血泪熬成的苦水。


不过也应当看到,白居易的思想在当时是比较保守的。

在《新丰折臂翁》中,他把进攻南诏的战争罪责,完全推到了杨国忠头上,似乎与唐玄宗没什么关系。

在《上阳白发人》中,也认为这个上阳人的悲惨遭遇,都是杨贵妃的嫉妒所造成的。

更有甚者,在《井底引银瓶》中,一少女为爱情而与男子私奔,最后受到封建礼教的迫害,他认为这是罪有应得,特意写这首诗来“止淫奔”,也就是说告诫人要主动服从封建礼教。诗中写少女私奔后,“到君家舍六七年,君家大人频有言,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fán)”,因为不是明媒正娶,终于被赶出来。诗人得出的结论却是“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可以说,白居易这种思想在唐代并不符合时代潮流。有意思的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白朴写的《墙头马上》,虽然是在这首诗的提示下写的,最后却让这私奔女子成为名正言顺的状元娘子,当初迫害她的人还不得不向她赔礼道歉。


白居易是个神童,据说生下来才七八个月就能识“之”字和“无”字。后世称识字不多为略识之无,就是从这里来的。他十几岁时写的《草》这首诗,最足以说明他的天才: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人说这是讽刺小人,像野草一样死不绝,说也能说通。不过现在都是从野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一点来着眼。

关于这首诗还有个小故事:白居易年轻时,拿着诗集去拜访诗人顾况,想求他在公众场合帮着扬扬名。“居易”这个名字,根据词义可解释为住下很方便。也许他对白居易的第一印象并不太好吧,就开玩笑说:京城里粮价高得很,恐怕住下来不方便吧。等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联时,不禁大为惊奇,忙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来,全国哪儿住下都方便得很!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卖炭翁⑴

苦宫市也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⑵。

满面尘灰烟火色⑶,两鬓苍苍十指黑⑷。

卖炭得钱何所营⑸?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⑹,心忧炭贱愿天寒⑺。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⑻。

牛困人饥日已高⑼,市南门外泥中歇⑽。

翩翩两骑来是谁⑾?黄衣使者白衫儿⑿。

手把文书口称敕⒀,回车叱牛牵向北⒁。

一车炭,千余斤⒂,宫使驱将惜不得⒃。

半匹红绡一丈绫⒄,系向牛头充炭直⒅。[1]



帮我解决这些名词解释:新乐府、花间词派、词(宋词)

fdfdsf

门派是天策府的网游小说

网游小说的话,你可以搜 时光电子书 试试,有这个 分类,看看有没有你要的,不要钱的

代王府的王府简介

代王府,位于大同市中心,东西宽260米,南北长690米,面积达17万平方米,内有宫殿屋宇约800间左右,是明朝规模较大的亲王王府和古建筑群。始建于1392年(明朝洪武二十五年),作为明朝的藩王府邸先后有11个亲王在此生活起居。代王府并无明显的王城、萧墙之分。 代王府的建筑布局严格分成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包括有以承运殿、存心殿为中心的一组建筑。 其中承运殿最为高大、辉煌,承运殿的规制,按《大明会典》所载为面阔七间,青绿色琉璃瓦覆顶,墙柱涂以红色。“宫殿窠拱攒顶、中画蟠螭、饰以金。边画八吉祥花。”殿中亲王宝座“用红漆金蟠螭。帐、用红销金蟠螭。”承运殿殿基为汉白玉筑,高六尺九寸,分为两层。 内廷包括长春宫、东西三所、世子所、书堂、退殿等,是亲王和与王妃、世子起居生活的地方,俗称三宫六院。 代王府正门即端礼门,它与南面的裕门构成了一个南北狭长的前庭。 代王府北门是广智门,东为体仁门,西为遵义门。 代王府外朝部分建筑高大威严,内廷则是精巧别致,所有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上,东西对称,秩序井然。 代王府以其豪华壮丽、气势磅礴的东方古典建筑艺术风格和保存的九龙壁而闻名于世。

什么是城府,如果一个人有城府是啥样的

城府就是内涵

天府之国的由来 天府之国的由来介绍

1、由于四川盆地气候温暖,土壤肥沃,开发较早,人口稠密,灌溉便利,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一向发达,古代就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地区。所以,自古以来四川盆地就有“四川粮,天下尝”的美称,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2、四川盆地在长江上游,四周环绕高原和山地,面积约有16万平方千米,是我国著名的盆扰氏地之一。 3、四川盆地终年温暖,霜雪少见,无霜期长达300天以上。这里热量条件同两广的许多地方差不多,可以生长甘蔗、柑橘、柚子。盆地雨量充历李中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属于湿润地区,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四川盆地在形成的过程中,周围山地、高原的细沙和泥土被流水冲积到盆地底部,有些矿物质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所以四川盆地广泛分布着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由于四川盆地温暖多雨,紫红色的砂岩、页岩很容易风化,成土也肢山快,而土色不变,因而四川盆地的土壤多为紫色土。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非常肥沃。

历史上真的有纯阳派和天策府吗?

天策是真的,纯阳就不知道了

古代言情短篇小说男主是新科状元,女主是伺候公主的宫女,被派到男主府上去伺候男主,新婚夜公主们和女主

与女主谈话,并冰释前嫌。两人日久生情,后经种种磨难,最终走到一起

天府之国是在四川,但是你知道天府之国由来吗?

一、农作物齐全 因为四川的环境是特别优美的,那么他们的土质又是特别的潮湿,在四川就有很多的水果,很多的农作物,并且农作物真的是特别齐全,所以说四川打下来的粮食给全国各地都进行公寓,那么很可以说我们全国各地都在吃四川的粮食,那么就出现了一句话四川梁天下尝的美称,那么就因为这样,所以才被叫做天府之国。 二、风景优美 四川盆地在长江上游那么四周环绕着高原,还有山地,面积有16万平方千米,那么。也就是我国著名的盆地之一,四川盆地是特别温暖,霜雪是特别少见的,那么无霜期就长达了300天以上,那么在四川根本就是不用有供暖措施的。分享生活,并且这个地方的风景真的是特别的好。各种各样的也真都有,所以说这个地方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因为风景太漂亮了。在别的地方基本上是看不到的。 三、土地肥沃 四川盆地在形成的过程中,周围的山地还有高原,有很多的细沙和泥土,那么被流水冲走之后就堆积到了盆底的底部,那么有些矿物质经过氧化就会变成紫红色,所以在四川盆地就分布着紫红色的岩沙,还有叶岩是特别漂亮的。 盆地又温暖多雨,那么紫红色的烟沙。页岩很容易分化。之后就变成了土,但是土的颜色却是不变的,所以说四川的土壤多,就是紫色的土。紫色的土就含有丰富的磷,含有钾的养分,那么是非常肥沃的,很适合种庄稼。说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就长出了很多的美食。 天府之国的由来就是因为四川的农作物齐全,风景也特别优美,那么土地肥沃,也就是说天时地利人和就因为这种情况,所以说才被人们称之为天府之国。

王府的和敬公主府

和碧告漏敬公主府在东城区张自忠路7号(原铁狮子胡同)。是清乾隆皇帝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下嫁后的赐第。和敬公主(1731—1792)系孝贤纯皇后所生。乾隆十二悔烂年嫁友运蒙古科尔沁部辅国公色布腾巴勒珠尔。原府是王府建制,有正门、正殿、后寝、后楼和东西配房等附属建筑。中路主要厅堂均保存完好,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府谷海红果的府谷海红果神话故事

府谷海红果的美丽神话传说故事 海红之乡小龙女 施法降雨救百姓 救苦救难救世界 大慈大悲善门开 在陕西省府谷县府州城大南门下的半山腰上有个千佛洞,它紧临黄河,背靠壁石,俯视悬崖,观涛听风,凭眺万里,地理位置十分险峻,为府谷县独特景观。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千佛洞里住着一位婆竭罗龙王的女儿,她有着比三十三天的天女还要美丽的容颜,她慈悲善良,心系众生、救苦寻声,常常现身帮助当地的老百姓,深受周边百姓的爱戴,人们尊称她为活菩萨——龙女海红。 在府谷县一千多年以前,黄河岸边方圆几百里内的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连着几个月都不下雨,土地已经干裂,庄稼眼看快要枯死,人们到处找水吃,于是周围村民们就到龙王庙求雨。村民们跪在龙王庙前夸赞龙王本事大,口中念着求雨经:“叫一声龙王爷爷你是听,可怜可怜地上的老百姓,十天半月没雨情,庄稼旱成个干层层;龙王龙王您动动心,南天涌出帽帽云,冒的冒的满天云,雷声雨声不断声,五谷丰熟好收成,龙王爷爷你真显灵!”。 可是几天过去了,龙王就是不肯降雨,这一幕幕被龙女海红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庄稼眼看就要旱死,牲畜和人都快熬不住了,她心急如焚去求她父王降点雨,龙王坚持说,虽然我手里有点私雨,但没有天庭的旨意,是绝不能降雨的,不然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海红见没有说服父王,就趁着龙王睡着的时候偷偷拿走了布雨令。海红巳时铺云,午时下雨,未时下的清风细雨,一连下了几场好雨,庄稼返青了,人畜也有水吃了,大地恢复了生机。 人们非常高兴,以为是龙王降雨,就都去龙王庙祭祀感谢。龙王心想,我没下雨啊,怎么来感谢我呢?经过查问,原来是小女儿海红偷走了布雨令,这件轰动的大事不幸被天庭巡查官知道了,立即奏报天庭后,将龙女海红召上天庭,说她触犯天条,私自降雨,凌迟处死,随着钢刀飞舞,海红的血肉一片片的洒落在了大地上。 第二年春天,人们发现凡是海红血肉洒落之处,长出了一株株的小树,到了秋天已经长成一人多高的大树,树上缀满了红莹莹的小果子。为了纪念这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龙女海红,人们就把这种树叫做海红树,果实称为海红果。 海红果树在府谷黄河流域世世代代的生长,开花,结果,经历了近千年历史。在府谷县志《食货》一篇中有这样的记述:“海红味甘酸,霜后紫色,耐冻曰冻果;酒浸曰醉果,熬去渣摊薄曰果丹皮,切片晒干曰果干”。在府谷当地,海红果不止史料所记载的这些食用方法。村民们还会把海红果做成罐头、果汁、果酱、果酒、果醋,有时还要代替山楂入药。用海红果做出来的食品,在当地为待客佳品。 清代诗人黄宅中,曾作诗赞美海红果,诗曰: 秋林小摘采盈筐, 酒浸瓶罂味更芳。 自耐寒酸经酝酿, 记从园圃饱风霜。 堆盘磊落鸡心赤, 出瓮圃匀马乳香。 乡里小儿红上颊, 啖来浑似醉槟榔。 在府谷县周边附近有个村子叫海红梁,人们也称为长寿村,该村是何时被称为长寿村,已经无据可考。只是该村九十岁甚至还有一百岁以上的老人就有十几位,村子不大,所以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四世同堂。这个村子不但长寿老人多,更以盛产海红果闻名。92岁的邬秀云和96岁的李兴旺这对老夫妇寿星从小就住在长寿村,他们俩是从小吃着海红果长大的。前几年他们的孙子在城里买了新房子,想接这对老寿星到城里享福,可他们就是不愿意离开这祖祖辈辈已住习惯冬暖夏凉的窑洞,更离不开从小吃惯了的海红果。 有人问长寿村的老人,为啥吃海红果能长寿?他们怀着感激和快乐的心情一个劲儿地说:我们这里窑洞冬暖夏凉,山好水好空气好,海红果在我们家乡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活菩萨——龙女海红,赐予的仙果,她慈悲善良与爱护众生的菩萨心感染着我们这里的一代又一代人,这种小果果不但漂亮而且好吃,比那些苹果、梨儿更好吃。 紫竹林中观自在 护法龙女与善财 救苦救难救世界 大慈大悲善门开 南无(namo)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