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哲学史

主播:听友71888815 播放:2761最近更新: 2022-08-04

这个专辑旨在为您讲述儒家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以及历代儒家的思想体系,深入浅出地讲述儒家思想在不同的时期、朝代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概念,对于学习儒家思想的学者有启发性的学习意义,全面了解儒家思想也是每个步入儒家的子弟,不可或缺的必然过程,专辑采用大量的历史文献编撰而成,及真实性、客观性为一体,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基本框架,以及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宗教的差异性,实为不可多得的一次听真知的听觉盛宴。


       现在的教育科目,因为受到西方世界思想的冲击,变得和原来数千年完全不同。学校的教育几乎完全忽视了精神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而集中于学术科目的技巧。可以这样形容,我们抛弃了「理」的学习,而集中精力于「术」。我们大多数人都在这种教育之中浸染过十几年,等到我们走入社会之后,已然完全踏过了观念形成的阶段,也已经错过了有时间、有精力、有好奇心去寻找有超道德价值目标的年龄。当我们感觉到这个世界除了知识和技能之外,还有生存之上的学问的时候,我们再去学习时,已经形成了执着于过往经验产生的执念了。西方国家的人们有宗教来弥补,那么我们又能够凭借什么?当哲学的积淀不再是必修之基本,甚至有人到现在都没有真正系统地接触过哲学,那我们中国人又拿什么来填补心中必然会有的空白?徒然哀叹「空虚」二字而已。

          哲学的任务不在于就具体知识的增加,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人的境界,儒家哲学旨在帮助人成为圣人,是让人成为一个合格的人,而不在于使你变成什么人,职业技术的教育就是使你变成什么人,比如工程师、律师、医生等。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件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他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对于他有了不同的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这样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根据个体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如果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概括的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还有一种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忽视伦理纲常,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所做各种事的意义是功利的。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之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而自己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会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也就是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他只需要了解所做的事情应不应该做而做,其结果则不在他考虑的范围内,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一个人正常的状态;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通过修行成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其次是功利境界,然后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儒家哲学传统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学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达到天地境界。但是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道德认为,并不单纯是遵循道德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他行动和生活,都必须觉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给予他这种觉解。

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哲学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是哲学的崇高任务。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对超乎于自身范围,超乎于现世的追求是最根本最自然的欲望之一。从这无可否认无法避免的欲望之中,脱胎出了宗教。伊斯兰教起于阿拉伯半岛,基督教、天主教起于西欧,佛教、印度教起于印度,看这世界三大宗教近乎囊括了所有主要的文明起源国度,却唯唯跳过了中国,这并非是因为中国人没有对超乎现世的追求,而是因为在中国本土,哲学的地位可以近似于宗教在其他国家的地位。中国人不是宗教的,因为我们的文化从骨子里是哲学的。我们中国的哲学,在本土之所以可以代替宗教的功能,就是因为它发展到了超乎现世的境界。中国的哲学,不在于增加多少知识,而在于提高我们自身的精神境界,以获得超道德价值的目的。道家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儒家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观念带来了强烈的认同性和超脱性,这种境界和宗教的最高境界是等同的。中国的伦理哲学,完全能够弥补我们心中的空白,来达到精神的富足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