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潜水员的海洋生物讲堂

主播:阿拉丁灯神丁丁 播放:1.4万最近更新: 2022-08-16

我们是陆生动物,熟悉的动物主要以脊椎动物为主,例如十二生肖全部都是脊椎动物,而陆上的无脊椎动物一般人比较熟悉的是昆虫,但其实很多无脊椎动物门主要分布在海水里(例如刺丝胞动物门)!那要怎么取得无脊椎动物的知识?不外乎以下几种方式:


逛水产市场/水族馆/水族宠物店(有经济/观赏价值的物种)


潮间带/浮潜/水肺潜水观察(可能无经济价值的物种)


百科/教科书/图鉴/纪录片/专业期刊/研讨会/实验室(生物学理论知识)


想要有系统地学习海洋无脊椎动物辨识该怎么办?


只是疯狂潜水,或是疯狂念书,有用嘛?


只疯狂潜水但不太念书似乎没用,因为你一定遇过潜水经验丰富但还是不太会认动物的潜水员(到最后只会认Bikini fish)。


只是疯狂念书也很难,因为教科书有时候是用文字形容特征或是行为,你没有结合实务也可能念了就忘记或是念不懂,念到最后就乏味了。而潜水教学系统的教科书虽然有海洋生物的知识,但都很有限,所以基本上并不实用。


问题来了,如果图鉴够丰富,照理来说我查图鉴就好啦,念理论要干嘛??


因为只有结合理论跟实务才是王道。生物学理论可以帮助你建立正确的观念,遇到不容易分辨或是图鉴上没有的动物,你至少有机会辨识到某一个层级,可以把可能的范围缩小(辨识不到种的层级没关系,只少你可能知道那是某个动物门的动物,接下来要搜索数据的可能范围就缩小了)。


多潜水多查图鉴可以给你更形象化,念理论的时候概念会更清楚。


不管怎么样,两种方式都用,你获取知识会更有方向性。


实际上,念理论的话,主要就念大学的无脊椎动物学课本入门,然后再念教科书的参考文献或是专书深入研究。


实务就是靠潮间带/浮潜/水肺潜水观察和比较图鉴。偶尔逛逛水产市场/水族馆/水族宠物店辅助。


教科书往往是比较抽象的或是只有铅笔划的图,有时候你在水下看的实物跟教科书上的图片对不上,这时候就得依赖图鉴了。理论和实务的整合,是最有趣的。想办法去填补理论和实务之间的空隙,正是决定你辨识物种能力的关键。


图鉴往往只列出常见的种类,或是刚好该图鉴的物种是别的区域的,所以有可能在你潜水的地方有图鉴上没有的物种。要查图鉴之前,你要先知道该查什么图鉴?这样的能力需要理论知识基础。


结论:

见树再见林 => 先潜水观察,勤写潜水日志记录观察到的未知动物,大量翻查图鉴或是询问教练/专家。累积足够观察经验后,再看教科书


见林再见树 => 先念书,了解生物多样性,每个动物门////属的特征,然后在水下尝试去寻找某种还没见过的门////属,并比对特定图鉴左证(拍照上网问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