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与小人·孔子

主播:Kingmin_vg 播放:2158最近更新: 2022-08-1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是孔子论述的中心和重点。为了辨清“君子”的形像,孔子常把“君子”与“小人”比较而论,从道德修养、人格理想、义利观和行为观等方面区分了君子和小人,指出两者根本的区别。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尽管也残留着社会地位上的区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会地位的标准,而以“德行”作为君子和小人的最大区别。

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君子与小人价值取向不同,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所谓“利”,是指金钱、财富等物质利益;所谓“义”,是指道义、正义等超越物质利益之上的道德价值。

君子行事按“义以为质”,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义之与比”后才为之的。而小人只讲究私利,以利来衡量,会为利益舍弃道义,做事只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孔子认为君子的修为以“道”为准,符合“道”,可以贵亦可以富,而若违背了“道”,那是坚决不行的。君子要“见利思义”,他把不义而来的富贵比作浮云,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