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圆

主播:曼珠播书 播放:6916最近更新: 2024-01-04

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张爱玲

1995年时,张爱玲在洛杉矶过世。临终前,她交代遗嘱执行人林式同把所有的遗物都寄给好友宋淇夫妇,并交代他们销毁《小团圆》手稿。而这一切,当时身在美国的宋以朗并不知情。

1996年,宋以朗父亲去世,张爱玲所有的东西又转交给其母亲邝文美。

2003年,邝文美不幸中风,宋以朗离美国回乡照顾家母,第一次得知《小团圆》手稿存在。但因母病重,更多书稿背后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才了解。

2008年,宋以朗让皇冠把手稿寄给他,才第一次看到《小团圆》手稿。 并有了如下评论:

“看到整部手稿共有628页,我是一口气给读完了。”

“说实话,我很兴奋……很难评说自己刚刚看到这部手稿时的心情。”

“当你看到一部这样的手稿,它是一个女作家一个字一个字清清楚楚地誊写出来,而且字迹一笔一划写得极为工整时,我就告诉自己:不管怎样,我都不会毁掉这样一部作品。这是一个人用全部的心去写就的作品。”

“当然,在张爱玲的其他著作中,你也能看到香港,看到日军入侵香港后的那段历史,譬如《流言》。但在其他著作中,她从未提及胡兰成。这是第一次,你可以从张爱玲的角度去了解胡兰成。”

宋以朗:雪藏和销毁

2007年11月,母亲邝文美去世,宋以朗成为张爱玲遗物的正式所有人。宋以朗花了几个月时间整理和仔细研究查阅张爱玲和父母之间在四十年间六百多书信,约四十万字[5]  ,提出了几点:


父亲宋琪的阻止和张爱玲的固执

1976年,张爱玲完成了整部小说的写作,把副本邮寄到香港的宋淇那里,委托他交由香港和台湾的报社出版。当时,她希望每天在报纸上刊登一部分,分几个月连载完,这样可以吸引读者往下读。

宋淇看了原稿后写了6页复信,提到:“停下来。别再想出版的事了,不要跟任何人提起这部书稿。”当时有太复杂的政治背景。张爱玲是个有名的作家,任何一个人只要了解张爱玲,就知道这是一本写她自己人生经历的作品。当时胡兰成在台湾中央研究所教书。这遭到很多人的非议:怎能让一个汉奸教书?在宋淇看来,如果在这时,张爱玲出版《小团圆》,胡兰成很可能借机在台湾举行新闻发布会,以此挽救自己在台湾的声誉和窘境。之后,宋淇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可以让《小团圆》面世。他对张爱玲建议:“你为什么不将书中男主人公的角色重新设定,比如把他写成一个双面间谍,最后还被人暗杀了。做了这样的改动,胡兰成就不能站出来说:我就是书中的那个人。因为世人都知道,你胡兰成是个汉奸,为日伪政府工作。你怎敢说自己还是双面间谍?而且在小说中,男主角都死了,你更不可能是那个男主角。”但这个建议没被张爱玲采纳,她说不希望做这样的改动。“有时候,她很固执,做出的决定不容他人更改。《小团圆》与其他的小说不同,这是她自己的故事。在她心中,这段历史深埋太久。一旦动笔,恰如洪水决堤,无法再停笔下来。所以,当我父亲建议她作主角设定上的改动时,她宁可不出版,也坚决不改动。”在这之后,张爱玲也担心人们对“张胡之恋”的兴趣,会冲淡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考虑要销毁这部小说。但是迟迟不忍心自己动手。


张爱玲言语矛盾

虽然张爱玲说过要销毁《小团圆》,但是宋以朗在查看历史纪录中发现,张的好几次声明,内容都是彼此矛盾的。“1992年时,她让我父亲销毁《小团圆》,但她又说了句:‘有关具体细节,让我们以后再讨论’”宋以朗笑了:“以后再讨论?也许一个月后,她会讨论说,别销毁了。要是我父亲万一已经烧了原稿,那将是一场灾难。至少,我是这么想的。两年后,张爱玲给皇冠写了封信说,我不能销毁《小团圆》,我必须完成这部书稿,这样我才对得起我的读者。”“你看,事情是不是这样的?有时候,她说要销毁;有时候,她又说必须完成,否则对不起读者。我要是真的销毁手稿,或许又会有人质疑我,说张爱玲都说了要对得起读者,你这么做算对得起读者吗?这么多说法彼此对立,我无法选择其中任何一条来遵循。而现在我父亲和张爱玲不出版《小团圆》的主要顾虑都早已不复存在了。”宋以朗说,他认为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