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英〕道金森

主播:李狗蛋蛋呢 播放:4634最近更新: 2022-08-16

作者介绍:理查德•道金斯,1941年3月26日生,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著名科普作家,生物学家。200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005年英国《前景》杂志会同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络调查,评选出在世的全球100名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他是英国最重要的科学作家,几乎每本书都是畅销书,并经常在各大媒体引起轰动。他的畅销书中,于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为最重要的代表作,他的基因观念,颠覆了我们对自身的幻觉,深刻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


内容简介:《自私的基因》一书的主要观点正好就是书名。道金斯认为,生物的个体和群体只是基因的临时承载体,只有基因才是永恒的,基因既是遗传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而且,基因的本质是自私的,它们控制了生物的各种活动和行为,目的就是为了使基因本身能更多、更快地复制,只要能达到这一目的,基因是无所而不为的。不同的基因组合在一起,是基因之间的一种互相利用,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复制。不同的生物运载着不同的基因组合、好的组合使所包含的基因都能成功地扩增,承载这些基因组合的生物也能兴旺发达,而不好的组合会导致所包含的基因的扩增不那么成功,承载这些基因组合的生物也会衰亡。这就从基因的自私性这一方面说明了生物的兴衰史,亦即生物的进化。

“自私的基因”的观点同样能说明很多生物的行为,竞争性、争斗性的行为当然是可以追溯到基因的自私性,就连“利己主义”与“利他行为”也是自私的基因在作祟。在“利己”与“利他”两种可选的策略中,哪一种能使更多的基因生存和复制,生物就会选择哪一种策略。 

《自私的基因》一书的计划生育、世代之间的争斗、两性之间的争斗章节中,阐述了即使在人们认为最亲近的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夫妻之间,基因也还是一样的自私。以雌雄之间的联盟来说:雌雄的结合好比是合作投资一家公司,赢利就是子女,雌雄之间的联盟是利益博弈的结果。就哺乳动物来说,雌性的投资额更大些,这就决定了雄性更具乱交倾向,而雌性在挑选配偶时则更为谨慎挑剔,因为一旦投资失败,其损失远大于雄性。但鱼类却是例外,很多鱼类是由雄性承担抚育角色。这一看似反常的行为依然符合基因的自私本性。这是因为,鱼类生活在水中,其交配模式是体外受精,亦即雌雄个体直接把生殖细胞排向水里。如果雄性先排出精子,而雌性却未及时跟进排出卵子,精子就浪费了,因为精子体轻容易散失;相反,若雌性先排出卵子,卵子因体重而不易散失,足可等待雄性随后的排精。就是这短短的几秒钟时差,足以让雌性在排卵之后迅速逃之夭夭,留下雄性不得不接管抚育任务。在家庭这一利益共同体中,由于雌性的投资更多,因而母亲对于子女(亦即赢利结果)也就更为在乎。在人类生活中,母爱也常常比父爱来得更为深情。

生物间出现的利他行为,其出发点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即:帮助别人是为了别人能帮助我。道金斯在书中举了不少这方面的例子。比如,海洋里有若干种小鱼虾,靠为大鱼做清洁工作来谋生。大鱼张开嘴巴,让小鱼游进游出为它剔牙、清理鱼鳃,小鱼借此而美餐一顿。这种共生现象就是生物界的互助行为,但是互助的初衷不是出自于利它美德,而是自私本性。那些永远张口就吃掉小鱼的大鱼,最后也许就死于寄生虫感染;而那些不做清洗工作、趁机咬上一口就溜的小鱼,也许更有可能被惹急的大鱼吃掉。经历无数次的博弈,只有互相合作的个体才得以代代繁衍,生存至今。也就是说,凭借自私的本性,同样可以演化出利它的行为


节目列表
正序 | 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