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老子丨站长《德经》本义求真

主播:站长带你飞 播放:4126最近更新: 2024-04-19

道家文化深度爱好者,传承者广交天下同道中人站长V:zhibuyishe

自帛书版老子《德道经》问世后,让世界震惊的不仅仅是马王堆汉墓挖掘收获颇丰,更多的是让所以喜欢道家文化,研究道家文化的朋友又从新刷新了认知,学习到了与老子的本义更加的接近内容。

对于老子的《道德经》大家并不陌生,又称《老子五千言》或者直接称《老子》,而大家能接触到的,更多是传世版,也就是通行版。在流传的通行版本中,有两个版本 对后世影响最大。

一个是西汉初年的河上公,据说此人是位世外高人,常年在黄河岸边修行,世人也亲切称呼他为河上公,河上丈人,或者河上真人。留有《河上公章句》一部,不过内容更侧重于修仙养生之道。

另一个是三国魏晋时期的王弼,对于老子的《道德经》也做了非常详细的注解,在研究学习上,也是不可多得的经典。在本系列“本义求真”文章中,站长也会有大量分析和对比是以王弼版为参考的。

当大家对通行本《道德经》津津乐道之时,在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帛书版的《老子五千言》,当时震惊世界。

之所以称为帛书版,是因为此类书,用的白色丝帛为材料。帛书版有兩版本,分別命名为甲本和乙本。这两个版本都是隶书字体,但甲本并没有避讳汉高祖刘邦的名讳,而乙版把所有的"邦"改成了“國”。对于邦与国两字,本也互通,并没太大出入,只不过在当时“邦”比“国”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