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大咖背后的故事

主播:怀念当年的巴塞罗那 播放:2649最近更新: 2022-08-04
就个人而言,同类型或题材的著作也读过几部,但史小诺的《四十而立也不晚》,是最真实的文字呈现。她没有柴静的高冷与文艺,也没有白岩松的机敏与犀利,甚至没有柳传志、王石为其所著书序的优雅与从容。但正如克里希那穆提曾说,如果你的心能够容纳无限的经验,虽然饱经世故,却又能维持单纯,这才是朴素。史小诺就是最朴素地打动着我。或许,是因为她所讲述,发生在她身上的过去和现在,也正印衬着我自己。
史小诺在40岁之前的人生可以说是一帆风顺,25岁就成为重庆电视台“一姐”,30岁被挖进央视成为经济频道栏目主持。但是40岁前,史小诺是一个毫无职业规划的人,在央视浑浑噩噩地度过了10年。用当下比较流行的说法,这叫做:一把好牌却好的稀烂。直到40岁时,她在飞机上偶然看到一篇题为《我们就是想有变化》的文章,这篇文章详细讲述了同为中央二套出身的导演哈文创新春晚的过程,于是激发了史小诺心底那蠢蠢欲动,想要做点自己喜欢的事的激情与想法。经过3年的磨合,她终于制作出《遇见大咖》纪录片,结束了30岁到40岁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的10年黄金期。
读书和旅行一样,都是在别人的世界里,寻找自己。
史小诺不隐晦自己的“懒惰”,也不吝啬自己的奋斗,这才是最真实的人性。苦海无涯,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苦海中游荡漂流,何去何从,都有过徘徊和迷惘。在史小诺的身上,我看到了成长与勇气,也看到了决心和毅力。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本书,使我曾经那些巧立名目的懒惰都原形毕露。它犹如一记重锤,敲打在我的心头,惊醒之余,更是冷汗涔涔。
人有别于动物,在于会思考。人有别于人,在于如何思考。毕业之后,渐渐发现自己思考的维度变窄了,思考的频率变低了,思考的原动力,渐行渐远。是的,懒惰,它不请自来了。感谢史小诺,在我即将三十而立之时,馈赠我如此大礼,让我看清自己,看清现实。浑浑噩噩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有理想有目标的生活,也会异常充实。希望自己可以不忘初心,努力做一个有思想能力和意愿的人。
慢慢行,不急于终点,且行且思。不惹眼,不闹腾,也不勉强自己。做个善于思考、热爱思考、勤于思考的人,凝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