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巴赫

主播:照至悟 播放:1.5万最近更新: 2024-06-17

了解巴赫的人,都躲不开巴赫的忠实学生 Johann Krebs。我们对他的了解不多,但知道因为巴赫的风格在身后不再流行,害得 Krebs 终生陷于贫困。
而巴赫的儿子们,除夭折之外,还有可怜的 Gottfried Heinrich,巴赫的第二任妻子安娜的长子,据说非常有才能,弹琴很出色,可惜有精神问题,无法独立生活。父亲死后,他和已经结婚的妹妹住在一起。另一个儿子 Wilhelm Friedemann 则终生感到“名人儿子”的压力,既有强烈的成功愿望,又备受现实的折磨,性格不佳,与人不合,最终不得志地死于贫困,就像许许多多饱受挫折的文艺青年一样。

不过他确实留下了不少作品——虽然我对他最初的了解,是巴赫为了教他练琴,写作了著名的平均律和管风琴三重奏鸣曲(BWV525-530)

在俗世上混得最好的是 Johann (John) Christian Bach,巴赫最小的儿子。他到意大利求发展,改入罗马天主教,后来在伦敦成名。据说他的地位和待遇,是巴赫只能幻想的。

巴赫去世的时候,他只有 14 岁,但巴赫非常疼爱他,留给了他几卷键盘曲集和其他手稿。在伦敦,他为“皇家剧院”写歌剧,渐渐被当成了“英国作曲家”,和亨德尔相仿。
卡尔·伊曼纽尔·巴赫(CPE)是巴赫儿子中的另一名人,也是一位传世的作曲家。他曾经比巴赫本人还有名,结交很多贵族、音乐家、文人等等,拥有强大的人脉。他是老爸声誉的坚决捍卫者,也指挥了老爸的很多遗作。

话说我第一次听 CPE 的长笛协奏曲和室内乐,曾经误以为是海顿。而当年 CPE 虽然著名,但并非一意迎合流行口味,而是尝试了各种“自由式”,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多处出乎意料的休止和停顿。

音乐传统和遗产之外,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尘世中的死亡。巴赫去世后,安娜(Anna Magdalena)守着 5 个仍然住在家里的孩子,生活一下子被击碎。她用巴赫的许多康塔塔,换来 6 个月的生活费,又卖掉《赋格的艺术》的一些副本来换钱。

后来,她和 3 个女儿住到一起,之后的岁月就从历史上消失了。59 岁去世的时候,她的名字列在下葬记录中,“受慈善救济的女人”。【完】
节目列表
正序 | 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