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写给孩子的38封信

主播:朵昀 播放:3221最近更新: 2021-05-18

作者约翰·D·洛克菲勒 John D. Rockefeller(1839—1937年) 美国实业家、超级资本家,美孚石油公司(标准石油)创办人。出生于纽约州里奇福德镇,父亲威廉·埃弗里·洛克菲勒是一个无牌游医,母亲伊莱扎·戴维森是一个虔诚的浸理会教徒。由于其父缺乏责任心,长年在外以药贩身份流浪,导致家庭生活艰难。母亲伊莱扎肩负起养家糊口的繁重任务,独自抚养五个子女。幼年时,曾将自己捉到的小火鸡精心喂养,挑好的在集市上出售。12岁时积蓄了50美元,他把钱借给邻居,收取本息。


1855年,由于其父的原因不能继续上学,离7月16日高中毕业典礼只差两个月。约翰听从父亲建议,花了40块钱在福尔索姆商业学院克里夫兰分校读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课程。16岁的洛克菲勒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家干货店当职员,每星期赚5美元。19岁,他下海经商,倒卖谷物和肉类。从这时起,洛克菲勒将每一笔收支记录在册,甚至不漏掉一个便士的慈善捐款。经过三年积累,22岁的洛克菲勒进入石油业,并于1870年创建标准石油公司。洛克菲勒成了蜚声海内外的“石油大王”。


1897年,从标准石油公司退休后,洛克菲勒专注于慈善事业。中国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其海外投资中独占鳌头。众所周知的是,北京协和医院及医学院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最大、最著名的一项事业;鲜为人知的是,周口店“北京人”的挖掘和考古工作,洛克菲勒基金会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


对于中国人来说,“富不过3代”似乎是铁一样的定律,然而洛克菲勒家族从发迹至今已经绵延6代,仍未现颓废和没落的迹象。这与他们的财富观念和从小对子女的教育息息相关。他们的家族崇尚节俭并热衷创造财富。这两点从洛克菲勒家族的中兴之主劳伦斯·洛克菲勒的一生中体现得尤其充分。


外界在洛克菲勒的三大评价:

“洛克菲勒有条不紊到极点,留心细节,不差分毫。如果有一分钱该给我们,他必取来。如果少给客户一分钱,他也要客户拿走。"

“洛克菲勒比卡内基对竞争者更为仁慈,他会合理的补偿与他正当竞争失败的对手。”

“洛克菲勒的财富跟和他同时代的巨富们相比,是最不肮脏的。”



其实很多证据证明,这些“信”并非出自洛克菲勒之手,是后来针对他的一些生活、著作等编撰的。但信的内容却确实让人看后能有不少收获。

节目列表
正序 | 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