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姐解抑郁

主播:听友46106236 播放:1.2万最近更新: 2024-02-20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整整纠结了一天,不知道写出来是不是会被误会溜须拍马?平生从不谄媚,所以讨厌这个成语。但是最后还是理智占了上风,因为我传递的不仅仅是这个人,我要传递的是这个人的精神和风骨,是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她的这份善意和用心,所以,我还是写了吧!

1400_副本.jpg


第一次接触她的时候是在微信群里,她抛出案例,我职业习惯的跟答,这其实在我是一个早就习以为常的习惯。一方面验证自己的敏感度,另一方面也在验证自己的所学。接连几次的案例解答,我们都开始注意到了彼此。突然有一天,她问我可否写文案,这个对我来说还是比较新奇的,虽然我可能有那么一点点文采。她鼓励我试试,那就试试吧!几次磨合以后,我们之间终于达成了默契。我也开始了解这个叫心理天使的平台,然后再慢慢地了解她的思路和想法,最后了解到她其实也是被抑郁折磨了很多年的一个个体。因为被抑郁折磨,所以更加了解抑郁和伴随心理疾病的痛苦,然后她就创办了这个平台,想要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将心理学术普及到万千民众。说句真话,我有被震惊到。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知道这个行业的多艰,更知道普及的阻力和压力,何况她还是一个被抑郁症时刻伴随着的女人。

439641761486008878.jpg

其实心理学的普及在中国已经推广了有十几年的历程了,早在2003年,中国就开始了第一批心理执业资格的认证,十几年过去了,这个行业目前的状况是即将进入一个全面成熟的爆发时期,但是这其中也有尴尬的现状存在。大众似乎都追求明星效应,其实心理界也一样不例外。当年中德班第一期的学员目前进行临床治疗的已经几乎没有,他们更多地是去进行培训和授课,当然,这对于心理学的普及更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在这个普及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很多良莠不齐的心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师不仅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就个人的社会阅历和生活阅历没有一定的体验,那么在治疗的过程中是很难和来访者建立正确的共情和同理心。这也就是很多心理系毕业的大学生在临床治疗上却一筹莫展的真正原因。所以,目前的状况是真正能帮助到心理疾患的人少之又少,大师和理论都有存在,但是和民众的链接却是那么的遥远和不切实际。能治疗的已经不治疗了,需要救助的又找不到渠道和方向。

658001460130643705.jpg

这个女人的勇气和魄力让我没法说出一个否定的语言,要知道,她还是一个抑郁的个体,居然有这么大的勇气和决心来创办这个平台,她的心里有真正的慈悲,她是真的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救助到真正需要治疗的人。是的,民众需要有一个渠道来知道自己的心理状态,更需要一个平台去救治自己的心理疾病,还需要一个能释放和吐槽的空间,我们都活的太压抑了,我们都需要理解和帮助。而她手上没有任何资源,她也没有明星治疗师作为支撑,她更没有特别的渠道,她有的就是勇气和自我体验,有的就是慈悲和怜爱之心,我想,这或许是最纯粹的对待心理病症的最佳方式。

495555457423383270.jpg

所以,自始至终我没有和她谈钱的问题,她提出的条件我也没有任何反对的接纳了,我知道,这份接纳让我自己会付出很多,但是,追随这种风骨和慈悲去做点正确的事又岂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心理天使的平台就像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婴儿,她还在不断探索着这个海一样的世界。然而在她的周围聚拢了一群真的想要有所作为的青年和咨询师,这是一群有着梦想有着大爱的年轻人,她们梦想着有一天天使说的平台上每一位都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然后能给每一位来访者带来真正的阴凉和正确的治疗,而我们的每一位天使能长成玉树临风的美少女天使,四处播种爱也收获爱。

318859097000179172.jpg

只是这份爱心的背后是满满的辛酸和艰难,更有着重重的阻抗和荆棘,也伴随着无数的质疑和反复,但是这都不能阻止她的向前。虽然这个天使已然年轻不再,但是依然风华正茂,无惧抑郁,和抑郁搏斗的同时还去引领着大爱的播撒。这就够了,知道了这些,我们每个天使说平台上的天使都去努力就好,做我们自己的同时释放我们的正能量,因为这是我们的家,这是我们未来能给所有心理症患者带来温暖而又舒畅的家。

谨以此文献给王丽萍女士,希望从另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待她的这些观点能给予她稍稍的鼓励和支撑,未来的路还很远,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