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章太炎、鲁迅、胡风为中心的现代名教批判

主播:寂皆 播放:1.9万最近更新: 2024-06-22

【内容简介】


本书尝试思想史考察和文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史学考察主要包 括:通过“名教”的历史流变梳理基本概念;通过对时人言论、报刊等 出版物的考察,重建名教风行的语境;寻绎章太炎、胡适、鲁迅、胡风 等人的言论、文学和实践(包括涉及的多次论争)来把握其对名教批 判的持续关怀等。借史华慈的话说,思想史的考察一方面要有“对于观 念本身内容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还要“具体地研究特殊的观念本身 如何适时地与特殊的政治人物发生关系的各种实际情形”。我想这里 所谓“实际情形”应当包括:考察这些关键词和概念在什么样的具体语 境中生成,进入现实的传播过程中内涵发生了何种转变与增殖,同一旗 号下新生的意义是否有内在矛盾……而我对现代名教的考察可能更加 关注名词的消极变异,即当一个具体的名词变成名教以后,是否还和现 实相对应?抑或变成高度封闭、拒绝向实践开放的强势意识形态?尤 其是,这样一种运思和操作方式对历史发展和社会文化建设造成了何 种影响?正如胡适所揭示的,名教危害在于其中深植的一种奴性逻辑, 所以本书重点不是以话语分析的方式来处理现代中国重要观念(关键 词)的“本身内容”,而是讨论隐伏在思想、学说、主义背后的一种不 健康的思维方式。


再次,具体方法上,我将借用文本细读等文学研究的手段。比如通 过对小说《伤逝》的细读(参见第四章),将其理解为“五四”启蒙之 父对名教围困中“启蒙”未经合法化的深刻质疑。子君只是在“半生 不熟的名词”的意义上被涓生从西方文学中贩卖的观念所征服,而没 有将这些观念内化为自身的血肉。“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但 这恰恰是一个被干涉、被权威从外部导入而塑型的自我。所以,只停留 于名词传递式的启蒙——准确地说,未经生命机能化的启蒙——是脆弱 而不堪一击的……由此,通过解读具体文本,将作品与作家、审美与社 会等内外信息呼应、结合起来。

【作者简介】


金理,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文艺理论研究》《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部分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出版《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以章太炎、鲁迅与胡风为中心》(专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从兰社到<现代>:以施蛰存、戴望舒、杜衡与刘呐鸥为核心的社团研究》(专著,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青春梦与文学记忆》(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写在文学史边上》(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等。获“2012年度青年批评家”、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作协年度作品奖励,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年度优秀论文奖,入选上海市“社科新人”、“曙光计划”、“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




节目列表
正序 | 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