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

主播:阮运群 播放:2571最近更新: 2022-08-17
《我有一个梦想》
我在想,当《我有一个梦想》真正摆在了我面前时,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映入了我的眼帘。曾多次在新闻媒体上看到过有关于她的零零散散的新闻报道,但陌生于她的荣誉背后的感人故事与坚忍不拔。

这一次有幸跟随单位大部队重温她的感人故事和先进事迹,两百余页的篇幅,看得我多次潸然泪下。她的善良、博爱、坚定、担当、奉献,每一项都让我为之动容与感动。单薄瘦弱的身躯下,她也仅仅只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女人,却用她病痛缠身的身躯帮助了1800多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给130多个孩子营造了温暖的家。11万公里的漫漫家访路,连起了她与1300多名学生家庭的“连心桥”。善良。用“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来形容她一点都不为过,当命运遭受变故,她准备以逃避的心态在这个小县城了此残生的时候。因为小县城的接纳与小县城人们的帮助,让她战胜了疾病,也战胜了自己面对未来生活的怯懦。一生中能让她记忆犹新的场面不多,但是她清晰地记得为她捐款的人们的每一个细节,她感恩于他们对她的帮助,所以才如此记忆深刻,并且最终将自己毫无保留地投身到这片热土上。

博爱。她膝下无子,但却被评为“中国百名优秀母亲”,被几百个孩子亲切的称呼为“妈妈”。当学生因为唯一的亲人去世、情绪崩溃时,她的一句“以后我来管你,我给你当妈,不用怕”瞬间温暖了这个幼小脆弱的心灵。当儿童之家调皮捣蛋的孩子惹事进了派出所,她为了不让孩子们的档案留下污点,努力地在法律与亲情中寻找平衡点。担心孩子们因为喝不起饮料而产生心理落差,用一杯香甜的奶茶,细心的维护着每一位大山里的女孩的自尊……

坚定。她是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她也是1800多位女孩的“筑梦人”。为了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她历尽坎坷创办全免费女子高中。为了给每个想上学的大山女孩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她跋山涉水家访,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面对不支持学生继续读书的家长,她磨破嘴皮劝导甚至怒火中烧,承诺“上大学的学费我来解决”。为了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学生都能正常在家上网课,她冒着凛冽寒风给学生送智能手机……她给大山女孩创造了走出大山的机会,托起了一个又一个女孩的梦,十年如一日,艰难困苦,不忘初心。

担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我就是要为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当胸怀建校之志时,她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为己任。“哪怕只剩一名党员,阵地都不能丢!”她通过华坪女高这个支点,将党的温暖送到大山深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要是孩子们的事情都亲力亲为。抚育了130多个孩子成长成才,只为为党分忧,“决不能将他们推到社会对立面”。

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工资卡直接交由财务用于教学,30万元“兴滇人才奖”奖金全部捐出……面对接踵而来的各项荣誉,她始终保持着入党之初的那份初心,一条洗了褪色的牛仔裤、一件老气的花衬衫、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是伴随她多年的”行头”,生活清苦但内心富足,她把所有的心思都奉献给了自己最热爱的教育事业。对于她来说,“让最底层的百姓看到希望,让所有的孩子享受教育的公平”,奉献理所应当。

阅读过程中,很多细节都能引起我的共鸣,如果我们的家乡有这样的一位老师,如今和我一般年龄能够在城市谋得一席之地的人会不会多一些。虽然我们的老师当时也尽到了去家访挽留辍学孩子的责任,但是她没有像张老师这般执着与坚定,最终,村子里的女孩们,大多还是没能走进大学的校门。我们上学的队伍就像是一把筛子中的沙子,一遍一遍过滤,大多数孩子过程中便“走失”了,或是家庭的缘故,或是自身的原因,能够坚持下来的也属凤毛麟角。

张老师善良、博爱、坚定、担当、奉献的品德与情怀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她就像一枚旋转不停的“陀螺”,时刻奔走在教育事业中,把小我完全置身于世外,一心一意为了孩子们。反观自己,10年的工作生涯,碌碌无为,她身上的品质,我欠缺的太多。她,一直在路上,而我,走走停停……

她的坚定、执着,是我一辈子需要进修的课程。以她为榜样,心怀大志,以梦为马。只有心中有梦,眼中才会有光,脚下才会有路。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坚定执着、不谈条件、不计得失,一心一意干好每一项工作。